雨衣专享难点 40 正确理解和翻译文中重要的虚词关键虚词,翻译不虚。
有些恰是得分的关键点,翻译时要注意以下 3 点: 1 .有些虚词可不译,但有些虚词必须译出,且要翻译到位。
如:“以”这一高频虚词,它有介词 义,如“用、拿”“凭借……身份”“因为”等;有连词义,表目的,“来,用来”,表示并列,“并 且”等。
例如:“愿以十五城请易璧”(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以”意为“用、拿”。
2.有些虚词兼有虚词义和实词义。
考生翻译时要注意区分,保证实词义的落实。
例如:“所”作为 助词,可用在动词之前,构成名词性的词组,指代人或事物,可不译;与“为”搭配,组成固定句式 “为……所……”,表被动;还可做名词,意为“处所、地方、位置”。
例如:(1)“管仲,曾西之所不 为也” ( 《孟子·公孙丑上》 ) ,“所”可不译; ( 2) “某所,而母立于兹” (归有光 《项脊轩志》 ) ,“所” 意为“地方”。
3.留意特殊虚词。
对于复音虚词,考生不能简单地按照字面意思来理解。
例如:“得无”不是“得 到没有”的意思,而主要表达两种语气,一是揣测性的疑问语气,可译为“该不会”“莫非”“恐怕”; 二是反问语气,可译为“能不”。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李陵论 白居易 《论》曰:“忠、孝、智、勇四者,为臣、为子之大宝也。
”故古之君子,奉以周旋, 苟一失之,是非人臣人子矣。
汉李陵策名上将,出讨匈奴,窃谓不死于王事非忠,生降于 作 者 用 忠、孝、智、 予览《史记》《汉书》,皆无明讥,窃甚惑之。
司马迁虽以陵获罪,而无讥,可乎? 班孟坚 亦从而无讥,又可乎?按《礼》云:“谋人之军师,败则死之。
”故败而死者,是①勇的标准来衡 量李陵兵败投其所也。
而陵获所不死,得无讥焉?观其始以步卒,深入虏庭,而能以寡击众,以劳破逸, 降 匈 奴 的 行 再接再捷,功孰大焉。
及乎兵尽力殚,摧锋败绩,不能死战,卒就生降。
噫!坠君命,挫国威,不可以言忠;屈身于夷狄,束手为俘虏,不可以言勇;丧战勋雨衣专享为,认为他雨衣专享于前,坠家声于后,不可以言智;罪逭于躬,祸移于母,不可以言孝。
而引范蠡、曹沫为 比,又何谬欤?且会稽之耻,蠡非其罪,鲁国之羞,沫必能报,所以二子不死也。
而陵苟“非人臣人 子”,同时指免而微躯,受制于强虏,虽有区区之意,亦奚为哉?夫吴、齐者,越、鲁之敌国;匈奴者, 出李陵虽投降 汉之外臣,俾大汉之将,为单于之擒,是长寇雠辱国家甚矣。
况二子虽不死,无陵生降之 了匈奴,却没名,二子苟生降,无陵及亲之祸。
酌其本末,事不相侔,而陵窍慕之,是大失臣子之义也。
有受到应有的 观陵答子卿之书,意者但患汉之不知己,而不自内省其始终焉。
何者?与其欲刺心自 明,刎颈见志,曷若效节致命取信于君?与其痛母悼妻,尤君怨国,曷若忘身守死,而纾 祸于亲焉!或曰:“武帝不能明察,下听流言,遽加厚诛,岂非负德?”答曰:设使陵不 苟其生,能继以死,则必赏延于世,刑不加亲,战功足以冠当时,壮节足以垂后代,忠、 孝、智、勇四者立,而死且不朽矣,何流言之能及哉! 批评,史书上 对他的同情远 远超过对他投 敌的谴责。
白 居易在读《史故非其义,君子不轻其生;得其所,君子不爱其死。
惜哉陵之不死也,失君子之道焉。
记 》 《汉书》 故陇西士大夫以李氏为愧,不其然乎?不其然乎? (原文有删改) 【注】①班孟坚:即班固,班固字孟坚。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而陵苟免而微躯,受制于强虏。
时,对司马迁 和班固未明确 地批评李陵很 不满意。
本文 对为李陵辩护【答案】然而李陵苟且偷生逃避死亡因而使自己的身份卑贱,(让自己)被强敌匈奴控制。
的种种言论进 行批评,给了 李陵一个全新 的历史定位。
雨衣专享雨衣专享《考试大 纲》所规定的 常见的文言虚 词是:而、 何、乎、乃、 其、且、若、 所、为、焉、 也、以、因、 于、与、则、 者、之。
“在 文中”规定了 考查的方向: 文言虚词在具 体的语境中的 意义和用法。
“意义和用 法”规定了考 查内容:“意 义”指相对应 的现代汉语翻 译,“用法” 指文言虚词的 词性及语法功 能。
(2016—2017 学年山西省临汾一中高三下学期质量检测)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雨衣专享雨衣专享先生姓梁氏,讳熙,字曰缉,皙次其别号也。
先生生世族,幼不喜纨绔之习,读书好古,视声利蔑如 也。
于诗嗜陶渊明,少得句云:“明月生东隅,清辉照北床。
”长老惊异。
十三岁补诸生第一,尖名籍 甚。
举顺治三年乡试,又十年成进士。
后知西安之咸宁,誓于神,不以一钱自污。
视民如子,治行冠三 辅。
官咸宁半载,入为云南道监察御史。
是时,世祖章皇帝方重言路,台省官皆矫尾厉角,务毛挚搏击为名高。
先生独淡泊宁静,下直辄焚香 扫地,晏坐终日,如退院僧。
暇即与其友汪婉、刘体仁、董文骥、王世禛辈出游丰台、草桥诸胜地,或会 食浮屠、老子之宫。
诸子酒酣耳热,辩难蜂起,各负气不肯相下。
先生默坐,或微笑不发一语。
偶出一 语,则人人自失,觉我言为烦。
先生孤耽内典,于三藏十二部之书无不研究,而于《楞严》尤了悟初因证 果大旨。
每过其居邸,绳床药灶外,惟经纶数卷而已。
先生巡视茶马于秦,不名一钱。
或以为言,则笑曰:“吾筹之熟矣。
居官而谋利,为子孙计耳。
子孙 不肖而居厚实,三蠢将至,曰盗贼,曰博徒,曰倡优。
吾惧夫三蠢之为子孙忧也,故不敢也。
在京师,日怀归田之思,属长洲文点画《江村读书图》以见志,字辈皆为赋诗。
去几,谢病归。
淄川 高侍郎念董诗云:“燕台奚被亲相送,一个嵩丘行脚僧”。
盖纪实云。
归田后,尤孤介自持,不接当事, 同年王中丞巡抚河南馈问亟至,一无所受。
答书曰:“生有癖性,酷爱古贴,亦昔人玩龙团,饮廷珪墨之 意也。
温宋仲温书《兰亭十三跋》,摹于松江府亭,赵子昂书《铁佛岙钟铭》在鹤沙报恩忏院,倘各损惠 一通敬拜赐矣。
”其雅揉如此。
先生于古文不多作,其有作,必合古人矩度,而于禅悦文字尤善。
先生生明天启壬戌,卒康熙壬申,年七十一。
(选自钱仲联主编《广请碑传集》,有删节) 1.对下列句子中画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晏坐终日 B.子孙不肖而居厚实 C.不接当事 D.必合古人矩度 晏:平静 居:积储 当事:权要 矩度:气度 ) )2.下列各组句子中,画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皙次其别号也 B.偶出一语,则人人自失 C.字辈皆为赋诗 D.馈问亟至,一无所受 吾其还也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 为武置酒设乐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雨衣专享雨衣专享A.梁煕年少时本性纯净,才思过人。
他出身世家而无富贵习气,把名利看得很轻;读书好古,能诗善 文,很早就有诗才和文名。
B.梁煕任职时清正爱民,行事低调。
他在任期间能够廉洁自守,视民如子,政绩斐然;因不愿突出自 己而没有得到皇帝的赏识。
C.梁煕恬淡好静,不恋官场。
他在朋友聚谈时经常默坐其间,含笑不语,在京做官时总想辞去官职, 去享受清静的读书生活。
D.梁煕深研佛典,志愿清雅,对某些佛经要义体悟得特别透彻;酷爱古帖,还对一些书法名作的情况 颇为熟悉。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后知西安之咸宁,誓于神,不以一钱自污。
(2)诸子酒酣耳热,辩难蜂起,各负气不肯相下。
1. D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
D 项,由原文“先生于古文不多作,其有作,必合古人矩度”得知,议论的是传主的文学著作;可以推测“矩度”应该译为“规矩法度”。
2. C3. B 【解析】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B 项,由原文“又十年成进士。
后知先之咸宁……入为云南道监察御史”可知,“因不愿突出自己而没有得到皇帝的赏识”说法不准确。
4.(1)(梁熙)出任西安府咸宁知县,向神灵发誓,不会因一文钱而玷污了自己。
(2)各位先生喝酒喝得高兴的时候,辩驳问题纷然并起,他们各自都凭恃义气,都不肯屈居别人之下。
雨衣专享雨衣专享【参考译文】 先生姓梁,名熙,字缉,皙次是他的别号。
梁先生出生在一个世代显贵的家族里,但他从小就不喜欢 富贵人家的习惯与气势,他勤奋读书爱好古物,把名和利看得很轻。
对于古诗人他最爱陶渊明,小时候就 写出“明月生东隅,清辉照北床。
”的句子,乡里老者对他的才华很诧异。
十三岁考中秀才第一名,因此 声名极盛。
先生参加顺治三年的乡试,又过了十年考中进士。
(梁熙)出任西安府咸宁知县,向神灵发誓,不会 因一文钱而玷污了自己。
他爱民如子,在三辅一带整饬礼仪。
在咸宁为官半载,后调入京师担任云南道 监察御史。
当时,清世祖章皇帝正广开进言的途径,各台省官员大都逞强好胜、趾高气昂,气势威猛有如鹰击长 空来为自己赢得崇高的声誉。
只有先生淡泊宁静,退朝后就焚香扫地,终日静坐,像一个离开寺院的和 尚。
闲暇时就跟好友汪婉、刘体仁、董文骥、王世禛等人到丰台、草桥诸胜地出游,有时在寺院、道观相 会聚餐。
各位先生喝酒喝得高兴的时候,辩驳问题纷然并起,他们各自都凭恃义气,都不肯屈居别人之 下。
先生则默然坐着,间或微微一笑并不发一声。
偶尔说一两句话,诸先生就觉得自己刚才的言语有失, 发现自己的话又多又乱。
梁先生独自沉迷于佛经研究,对经藏、律藏、论藏等三藏及十二分经没有不精通 研究的,而对于《楞严经》要义的体悟尤其契合正理特别透彻。
每次去拜访先生的住处,除了交椅药灶之 外,只有几卷经书罢了。
先生曾到秦巡视茶马交易,并不从中贪占一文钱。
有人拿这事说他,他就笑着说:“我考虑这些事很 仔细了。
当官谋利,是在替子孙考虑罢了。
假如子孙品行不好却积储拥有殷厚的财务,那么盗贼、赌徒和 倡优等三类蠢物(问题)就来了。
我害怕这三蠢(问题)成为子孙的忧患,所以也不敢了。
” 在京城的时候,先生每天总想辞去官职回归园田,他嘱咐长洲人文点创作《江村读书图》来表达他的 志趣,我们这些人都替他题诗。
离开不久,先生就托病辞职回归乡里。
淄川人高侍郎念东写诗赠送他说: “燕台奚被亲相送,一个嵩丘行脚僧。
”就是记这件事。
回归田园后,先生尤其耿直方正严格约束自己, 不结交权贵,与他同榜录取时任河南巡抚的王中丞屡次前来馈赠慰问,但他一概没接受。
他在答复信中写 道:“生来有怪癖,一生酷爱古人书贴,就像古人喜欢把玩龙团(斗茶),喝廷珪墨(一种墨的名称)水的情 趣。
听说宋仲温书写的《兰亭十三跋》摹本在松江府亭,赵子昂书写的《铁佛岙钟铭》在鹤沙报恩忏院, 倘若能各拿一卷惠赠于我,那我就恭敬地接受你的赏赐了。
”他高雅的操守就像这样。
先生对古文并不多 作,但一旦有所创作,就一定符合古人的气度,而在禅说方面的文字写得尤其好。
先生出生于明天启壬戌年,卒于康熙壬申年,享年七十一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