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1第一单元经典驿站23一、《论语》十三则:(一)《论语·宪问》(二则)45目标定向:61.聆听圣贤关于做人处事的语重心长的教诲,明确“德与言,仁与勇”的辩7证关系。

82.用儒家的伦理道德观念来教育学生做一个真正有道德、有修养的人。

93.结合时代的需要,培养学生道德素质,完善学生个性和人格。

10教学方法:11采用耐心疏导、情感感染、交流研讨、实践锻炼等生动多样的教学方法。

12教学过程:13一、入境生趣14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事实上:一种文化也孕育着一种文明。

15“泱泱大国,礼仪之邦”的东方文明,正是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文化铸就的辉16煌。

17当我们掀开那悠久的历史,深入那灿烂的文化,研读那深邃的思想时,18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古代强国,领略到的是堪称世界奇葩的19灿烂文化,惊叹的是凝聚着民族智慧的伟大发明。

让美国《人名年鉴手册》列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的孔子,其思想博2021大精深;享有世界级艺术奇观之称的敦煌莫高窟光彩照人;被日本人顶礼膜拜22的是传播中国古代文化的高僧鉴真。

不仅如此,我们的诸子百家的“大争鸣”23比欧洲的“文艺复兴”早了两千多年;我们的元杂剧比莎士比亚的剧作早了几24个世纪;我们的“芦沟晓月”让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叹为观止。

所有这一25切都堪称我国古代灿烂文化的奇葩、世界艺术的精华。

伟大的祖国:不朽的文化、深刻的思想、精辟的学术,穿越历史的隧2627道,跨越无垠的时空,影响着的不仅是自己,还有全世界诸多的人们。

28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聆听古代圣贤关于做人处事的语重心长的教诲,让他们的思想点燃我们思想的火花、心灵的明灯。

2930二、朗读选文,自学生疑311、有德者必有言: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32勇者不必有仁。

”332、以德报德: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34以德报德。

”35三、理解文意,学习释疑361、孔子说:“有德行的人一定有善言,有善言的人不一定有德行。

有仁德的37人一定有勇气,有勇气的人不一定有仁德。

”38这一章解释的是言论与道德、勇敢与仁德之间的关系。

这是孔子的道德哲学观,他认为勇敢只是仁德的一个方面,二者不能划等号,所以,人除了3940有勇以外,还要修养其他各种道德,从而成为有德之人。

2、有人说,“用恩德来报答怨恨,怎么样?”孔子说:“那用什么来报答恩4142德呢?应该用正直报答怨恨,用恩德来报答恩德。

”43四、师生交流,点难拨疑1、为什么说“有德者必有言”呢?4445一个人有德行,有修养,就一定会有好的言论、好的著作传世,可是46反过来,一个有好的言论、好的著作传世的人却不一定就很有道德、修养。

勇47和仁的关系也一样。

一个有仁德的人一定有勇气,这种勇气是指大智大勇,而48不是打架斗狠的匹夫之勇。

反过来说,一个有勇气的人却不一定有仁德。

49这里最值得注意的是“有言者不必有德”一句。

它成了后世说“文人50无行”的理论依据。

一个文人,一个著名作家,他当然是非常“有言”的了,51有的甚至是“著作等身”,但却并不一定有好的道德修养。

这就是所谓“文人52无行”的现象。

53当然,说“文人无行’”并不是说所有的文人都没有德行。

这正如说54“有言者不必有德”的“不必”是不一定一样。

不一定有德,也就不一定没有55德,所以,也有“有言者”又有德的情况。

56勇与仁的关系也是这样,“勇者不必有仁”,也不排除勇者也有仁的57情况存在。

58从愿望来说,我们当然是希望有言者又有德,有勇者又有仁的了。

2、“以德报怨”是道家思想,孔子主张“以直报怨”,你赞同哪一种抱怨方5960式?为什么?社会需要宽容,但是不能一味的宽容,而应该区别对待,这个社会上6162总是有很多阴暗的人与事,但是同样这个社会上还存在着善良与正义。

很多时63候我们都是在依靠着陌生人的善良,那么我们就用善良来回报这个社会。

还要用“以直报怨”的态度来对待这个社会上的丑恶与黑暗,而对6465于那些微不足道的伤害,统统一笑风云过吧,冤冤相报何时了,太过于计较的66话岂不是很累。

67五、共同研讨,反思学习681、一个有道德的人一定有精妙的言论,这是言行一致;但有精妙言论的人未69必都是有道德的人,因为生活中难免有心口不一的奸佞之人。

一个仁者一定有70大勇,无私无畏,见义勇为;而勇者却不一定有仁,有的人惊世骇俗,一朝之71忿而不顾身家性命,这只是匹夫之勇,是血气方刚之辈。

“德与言,仁与勇”72的辩证关系在这里被孔子一言道破。

732、报德、抱怨是人们生活中常遇到的问题,其实这是一个做人的原则问题。

74孔子主张“以直报怨”以直道而行,是主张明辨是非的。

75六、引导实践,修养身心761、读下列诗歌:77慷慨歌燕市,从容作楚囚。

78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

留得心魂在,残躯付劫灰。

7980青磷光不灭,夜夜照燕台。

这两首诗壮怀激烈、气贯长虹、曾激励国人志士的悲壮诗,让后人无8182论如何也无法和中国人人所不齿的卖国贼,大汉汗——汪精卫联系起来。

谁能83够知道,这样的大汉奸,却能够写出这样的爱国诗?历史就是和我们开了这样84一个大大的玩笑,也佐证“有德者不必有言”的正确性,质疑了“文如其人”85的正确性。

86在生活中,你能分辨言行一致、或心口不一的人吗?怎样才能成为言行一致的人?87882、蒙牛乳业这两年通过成功的事件营销,行业地位逐渐建立起来了。

但当年89牛根生和同事们创立的过程却是九死一生,经历了常人无法想象的各种困难,而且,其中大多数困难还是竞争对手人为制造出来的。

所以,在采取什么竞争9091哲学这个问题上,牛根生应该是很有发言权的。

他在阐述“小胜凭智,大胜靠92德”的座右铭时,讲了一段非常精彩的话:93“其实就是’与自己较劲’!发生任何问题,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因为改94变自己容易,改变别人难。

假使矛盾双方的责任各占50%,那么,你先从改变自95己开始。

当你主动改变后,你会发现,对方也会跟着改变,而且这种改变不是同比例的,往往你改变10%后,他会改变30%,真所谓’你敬他一尺,他敬你一9697丈’。

万一你改变了50%以后,对方还是一点不变,怎么办呢?你还是要坚持’98与自己较劲’,因为95%的情形不是这样的。

当你无数次地’与自己较劲’后,99回头再看,大数定律的效能就显现出来了:你通过改变自己而改变了世界!”100(《人力资本》)101这不仅仅是不主动做坏事,而且是主动让步,近于主动做好事了,牛根生这102个说法,其实是对以直报怨或以德抱怨战略的最好注解。

每天抱怨自己的经营103环境恶劣,以至于无法让他们在经营中保持基本的诚信原则的人潜心读一读蒙104牛创业的历史,应该会有所启示。

105现实生活中,怎样才能做到“以直报怨”或“以德抱怨”,宽容地对待别人?106107108第一单元经典驿站109一、《论语》十三则:110(二)《论语·卫灵公》(四则之1、2则)111目标定向:1121.聆听圣贤关于做人处事的教诲,做一个有道德修养的人。

1132.用儒家的伦理道德观念来教育培养学生“仁爱孝悌”、“重义轻利”、114“谦和礼让”、“真诚守信”等各方面的美德。

1153.结合时代的需要,培养学生道德素质;提高学生道德修养,完善学生个性116和人格。

117教学方法:118采用自学感悟、情感感染、交流研讨、实践锻炼等生动多样的教学方法。

119教学过程:120一、入境生趣121《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122撰而成。

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123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由于孔子对现实人生和社会生活有很深刻的认识,《论语》中颇多言124125简意赅、富含哲理性和启发性的语句。

它对很多文化名人产生深远的影响。

毛126泽东很喜欢《论语》,曾经借用《论语》中“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这句127话给他的女儿们取名为李敏、李讷,希望她们成为少说空话,多做实事的人。

128二、朗读选文,自学生疑1291、子曰:“可与言而不与言,失人。

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

知(通“智”)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1301312、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132三、理解文意,学习释疑1、孔子说:可以跟他交谈而不跟他交谈,这是失去了可以交谈的人。

不可以133134跟他交谈而跟他交谈,这是浪费言词。

明智的人既不失人又不失言。

135(可以同他谈的话,却不同他谈,这就是失掉了朋友;不可以同他谈的话,136却同他谈,这就是说错了话。

有智慧的人既不失去朋友,又不说错话。

)1372、孔子说:“志士仁人,没有贪生怕死而损害仁的,只有牺牲自己的性命来138成全仁的。

”139四、师生交流,点难拨疑140“杀身成仁”被近现代以来某些人加以解释和利用后,似乎已经成了贬义词。

141我们应当怎样理解呢?142其实,我们认真、深入地去理解孔子所说的这段话,主要谈了他的生死观是以“仁”为最高原则的。

生命对每个人来讲都是十分宝贵的,但还有比生命更143144可宝贵的,那就是“仁”。

“杀身成仁”,就是要人们在生死关头宁可舍弃自己的生命也要保全“仁”。

自古以来,它激励着多少仁人志士为国家和民族的145146生死存亡而抛头颅洒热血,谱写了一首首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

147五、共同研讨,反思学习148重仁义是儒家的重要思想。

这关系到个人的修养以及对生命价值的看149法。

当生与义矛盾时,孟子也说要“舍生取义”,对“杀身成仁”你是怎样看150的?六、引导实践,修养身心151152孔子说:可以对一个人直言不讳,那人便是自己的朋友。

如果看到他153发生错误,宁可对他下一个警告,即使他现在因此对自己不谅解都可以,但等到他失败了,就会想到我对他说的话是有益的,那就是对得起人。

你能做到“不154155失人吗”?从人生经验中知道,朋友之间这样,在家庭中亲人之间也是这样,正156157在对方不如意的时候,去提出问题来谈,谈了也是白谈,这是时机不对。

所以,158人与人之间,说话真难。

学校里同学之间相处,经常会碰到这种事情。

你能做到不失言吗?159160161162163164第一单元经典驿站165一、《论语》十三则:(二)《论语·卫灵公》(四则之3、4则)166167目标定向:1681.聆听圣贤关于做人处事的教诲,做一个有道德修养的人。

1692.用儒家的伦理道德观念来教育培养学生“仁爱孝悌”、“重义轻利”、170“谦和礼让”、“真诚守信”等各方面的美德。

1713.结合时代的需要,培养学生道德素质;提高学生道德修养,完善学生个性172和人格。

173教学方法:174采用自学感悟、情感感染、交流研讨、实践锻炼等生动多样的教学方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