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CDE-立卷审查制度-附件1-原料药立卷审查技术标准
CDE-立卷审查制度-附件1-原料药立卷审查技术标准
S4.3□ β-内酰胺类抗
生素聚合物
S4.3.2 方法学研究与验证资料
□提供 □基本全面
□未提供★
□缺项较多☆
S4.3.3 是否与原研产品进 □是
含量水平 □不高于原研 □高于原研△
行了聚合物含量水平对比 □否☆ 考察
S4.4.1 溶剂使用情况:
□使用了 I 类溶剂
列入质量标准的残留溶剂:
□精制步骤使用了 II 类溶
S4.5□
□1B (Ir、Rh、Ru、Os)
入
□其它
□ 研 究 未 列 S4.5.1.3 方法学验证
金属杂质
□1C
入
□提供
□全面
□缺项较多
(Mo、Ni、Cr、V)
□未研究☆ △
□未提供☆
S4.5.2 □2 类金属
□研究并列入
□3 类金属
□研究未列入
□未研究△
S4.6.1 标准中分析方法的 □提供 S4.6 含量测定 来源与筛选优化
□未提供△
S4.6.2 与 ICH 成员国药典/ □提供
□未提供△ □未收载
中国药典标准方法的对比
4
S4.6.3 分析方法学验证资 □提供
料
□未提供★
□基本全面
□缺项较多☆
S4.6.4 与已收载最严格标准的比较
□相当或严格
□宽松
□提供依据 □未提供依据☆
□未比较
已收载最严格标准 □可以获得☆ □不可获得
初审(签名)
年月日
6
复审(签名) 审查组意见 审查组成员签名
□通过
□不通过
年月日 年月日
7
□全部提供 □部分提供/未提供☆ □全部提供 □部分提供/未提供☆
2.5.1 是否提供了中试以上规模的生产工艺,包 □是
□否☆
S2.5 括反应物料的投料量、工艺参数和收率
生 产 工 2.5.2 是否提供工艺路线的选择依据(实验依据 □是
□否☆
艺 和 过 和/或文献依据)
程控制 2.5.3 是否提供了主要生产设备信息(型号、生 □是
□其它
□未提供★
S4.2.3 与参比品的杂质谱对比研究资料
□提供 □未提供★
S4.2.4 超鉴定限杂质的定性研究和限度控制 □提供 □未提供★ □无超限杂质
S4.2.5.1 标准中分析方法的来源与筛选、优化过 □提供 □未提供☆
程
S4.2.5.2 与 ICH 成员国药典/中国药典同品种标 □提供 □未提供☆
□是
3.11 是否列明产品中可能含有的杂质及来源
有机杂质
□是
无机杂质
□是
残留溶剂
□是
重金属
□是
S4.质量研究与质量标准
□否△ □是 □是 □是 □是
□否★ □否☆ □否△ □否△
□否☆ □否☆ □否☆ □否☆
□否★ □否△ □否★ □否★
□不适用 □不适用 □不适用
□不适用
□不适用 □不适用
□中国药典
S2.1 是否为粗品精制制备原料药
□是★
□否
□是★
□否
S2.2 是否采用游离酸/碱经一步成盐精制制备原料药
□不适用(原料药为无机化合物及起始原料为
已批准上市原料药的情况)
S2.3 I 类溶剂的使用是否是必须的
□是 □否★ □不适用
S2.4 起始 原料
2.4.1 是否提供了重要起始物料的制备工艺 2.4.2 是否制订了重要起始物料的内控标准
批次:
批 批量:1.
□否★
□未提供☆
2.
3.
□未提供△ □批量过小★
S5.2.2 加速试验条件: □ 40℃±2℃/RH 75%±5%
□其他
℃/RH
%
稳定性考察时间: □<6 月★ □6 月 □其他
是否提供依据 □是
□否☆
S5.2.3 中间试验(30℃±2℃/RH65%±5%): □提供
稳定性考察时间: □<6 月★ □6 月 □不适用
□未提供△ 工艺验证报告
S2.8 商业批量 □提供 批量 □提供 批量
□未提供△ △ □未提供△ △ □未提供★
S2.11□其他原料药 工艺验证报告/空白的批生产记录 □提供 批量
S3.特性鉴定
△ □未提供☆
S3.1 是否与对照品进行了结构确证对比研究 S3.2 是否对自制杂质对照品的结构进行了研究 S3.3 结构确证样品是否提供纯度数据 S3.4 精制工艺是否与产品工艺一致
□未提供△
S4.9.1 □中检院对照品 □国外法定对照品
标签/样品照片/说 明 书 □提供 □未提供△
S4.9 标准物质 S4.9.2
S4.9.2.1 结构确证资料□提供 □未提供△
□试剂公司商品:
S4.9.2.2 标定赋值资料□提供 □未提供△
公司名称
□不适用
S4.9.3.1 制备工艺资料□提供 □未提供△
□是
□否★
S1.10.2 是否与已进口的原研产品/原研本地化产品进 □是□否(如有)☆□不适用(如无)
行比较
(积压品种□否(如有)☆
新报品种□否(如有)★)
S1.10.3 采用的参比品为:
□国外原研产品 /原研本地化产品 □ICH 成员国仿制药
标签/样品照片 □提供 □未提供△
□其他企业产品
S2.工艺研究
和容器注册证》或者《进口包装材料和容器注册证》复印件
S1.7.2 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执行标准
□提供 □未提供△
S1.8 立题合理性
是否属于明确的立题不合理情况
□是★ □否
S1.9 临床批件要求的补充研究资料 □提供 □未提供△ □不适用
1
S1.10 参比品(原料药或制剂)
S1.10.1 是否与参比品进行对比研究
□否△
产厂、关键技术参数等)
S2.6 关 2.6.1 是否明确了关键工艺步骤和关键工艺参 □是
□否☆
键步骤 数
和 中 间 2.6.2 是否提供了关键工艺步骤和关键工艺参 □是
□否☆
体 的 控 数确定依据
制
2.6.3 是否制定了全部中间体的控制标准
□全部提供 □部分提供/未提供☆
S2.7 试制规模 S2.9 工艺验证方案 S2.10□无菌原料药
S4.2.5 分 准方法的对比
□未收载
析方法研
□提供 □基本全面
究与验证 S4.2.5.3 分析方法学验证
□缺项较多☆
□未提供★
S4.2.5.4 杂质谱对比用分析方法的研究与验证资 □提供 □未提供☆
料
S4.2.6 基
S4.2
因毒性杂 质的研究
与控制
□研究并列入
□研究未列入△
□未研究★
□不适用
3
有关 物质 与杂 质谱 分析
及对他人的专利不构成侵权的声明
□未提供△
S1.5 特殊管理药品
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及放射 □提供
□未提供△
性药品研制立项批复文件
□不适用(非特药)
S1.6 原研药物基本情况 □提供 上市国家:
□上市/□国内首次进口时间: 生产企业名称: □未提供
S1.7 药包材证明性文件 S1.7.1 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的《药品包装材料 □提供 □未提供△
□研究并列入□研究未列入△
剂
□研究并列入□研究未列入△
□未研究★ □未研究★
S4.4□ 残留溶剂
□其它步骤使用了 II 类溶 剂 □精制使用了有机溶剂
□研究并列入□研究未列入 □未研究☆ □研究并列入□研究未列入△ □未研究☆ □研究
并列入□研究未列入 □未研究△
□使用了其它无类别溶剂
S4.4.2 方法学验证
□提供 □未提供★
□基本全面
□缺项较多☆
S4.4.3
残留溶剂限度确定的依据 □提供
□未提供△
S4.5.1 金属使用情况:
S4.5.1.1 列 S4.5.1.2 所用分析方法 :
□1 类金属
入 质 量 标 准 □重金属检查
□1A
的金属杂质
□电感耦合等离子色谱法
( Pt、Pd)
□ 研 究 并 列 □原子吸收光谱法
□提供 S1.1.7 生产现场检查申请表
□未提供△
□提供 S1.1.8 研制情况申报表
□未提供△
S1.2 审查情况
S1.2.1 省局审查意见表
□提供
□未提供△
S1.2.2 研制现场核查报告
□提供
□ 未提供△
发现的问题:
S1.2.3 生产现场检查报告
□提供
□未提供△
发现的问题:
S1.2.4 省所检验报告
□是 □是 □是 □是
□否△ □否☆ □不适用 □否△ □否 □未说明△
2
S3.5 是否提供元素组成研究信息
□是
红外
紫外
S3.6 是否提供平面结构研究信息
核磁
质谱
其他
S3.7 是否对立体构型进行了研究
□是
S3.8 是否对晶型进行了研究
□是
S3.9 是否解性进行了研究
著变化
□否
□是
S5.2.7 长期试验是否出现超鉴定限杂质
□进行定性研究 □未进行定性研究★
□否
S5.3 有关物质相关图谱
□提供 □部分提供△ □未提供★
S5.4 含量测定相关图谱
□提供或部分提供 □未提供△ □不适用
S6.其他
S6.1 研究数据及图谱真实性 □无 □有★发现的问题:
S6.2 包材依据是否提供
附件一
原料药立卷审查技术标准
S1.综合研究情况与法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