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教案设计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教案设计

主动运输:
协助扩散:
自由扩散:浓度差载体数量、种类等能量
补充:
影响物质跨膜运输的因素
⑴自由扩散运输速率与浓度差之间的关系曲线图:⑵协助扩运输速率与浓度差之间的关系曲线图
⑶协助扩散运输速率与耗氧量之间的关系曲线图
⑶主动运输运输速率与氧分压之间的关系曲线图(由学生自己分析载体数量如何影响主动运输)
跟踪演练:
⑵胞吞胞吐具有什么特点?
利用多媒体展示胞吞胞吐的过程,然后引导学生思考:胞吞胞吐这种现象说明细胞膜或者生物膜在结构上具有什么特点?
(三)、板书设计
第3节物质扩膜运输的方式
一、被动运输
特点
自由扩散
实例:水、气体(O2、CO2等)甘油、脂肪酸、乙醇、苯、尿素等化合物。
特 点
协助扩散
实例: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⑵协助扩散
呈现“问题探讨”中的实验现象,可以看出葡萄糖是不能通过无蛋白质的脂双层膜的,对于细胞来说,葡萄糖又是必需的,说明葡萄糖不能直接通过脂质,而要借助蛋白质,蛋白质是大分子,比葡萄糖大很多,蛋白质可以承载着葡萄糖,把它从膜的一侧运输到另一侧,膜上这样的蛋白质很多,我们叫做“载体”,载体具有专一性。总结协助扩散的概念(比如血浆中的葡萄糖比红细胞内的葡萄糖浓度要高,这时它就可通过“载体蛋白”顺着相对含量梯度进入红细胞,我们把这种跨膜运输方式叫做协助扩散。)
[教学重点]
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解决方法]
⑴呈现“问题探讨”中的实验现象,分析讨论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⑵多媒体展示各种跨膜运输方式的详细过程。
2、教学难点及解决方法
[教学难点]
主动运输。
[解决方法]
⑴学习主动运输时,学生已经掌握了被动运输的一些特点,故通过二者之间的对比,设置一些启发性的提问,引导学生理解主动运输的特点并进行归纳。
以提问的方式将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进行比较:
⑴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的相同点是什么?(都是顺着相对含量梯度进出细胞)
⑵在进出细胞的过程中都需要能量吗?
⑶如果只有被动运输,能满足细胞生命活动的需要吗?
⑷课本P63人体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中碘浓度高,血液中碘浓度低,如果只有被动运输,它就会从细胞内运输到细胞细胞外,但是事实是这样吗?
特点
特点
二、主动运输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教案设计
-----吕梁离市区江阴高级中学冯小华
一、知识结构
自由扩散
被动运输
跨膜运输协助扩散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主动运输
膜泡运输
二、教学目标
1、说明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2、进行图表数据的解读。
三、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举例说明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类型及特点。
(2)说出被动运输与主动运输方式的异同点。
提问:主动运输有哪些特点呢?
填写表格比较几种跨膜运输方式:
各种运输方式
运输方向
是否需要载体
是否需要能量
实例
自由扩散
高低


水、气体、甘油、脂肪酸等脂溶性物质
协助扩散
高低


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主动运输
低高


各种离子的跨膜运输
总结:影响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运输速率的因素(引导学生,比如:这两个圆可以呈现不同的信息,只属于协助扩散的特征和只属于主动运输的特征应分别记在二个圆里,而它们的共同特征则应记入两个圆的交叉部分,由学生来完成,并且小组内讨论最终定稿。接下来留给学生学生思考:如果这两个图呈现的是DNA的特征和RNA的特征,如何表示呢?)
二、主动运输
呈现课本图4-1并阅读左面的文字思考:
⑴这些离子跨膜运输时一般沿着什么方向?
⑵这些离子跨膜运输时需要载体蛋白吗?
⑶这些离子跨膜运输时需要能量吗?
丽藻细胞液中的Na+、K+、Cl+等浓度都比它生活的池水中高好多倍,但是细胞却可以逆浓度梯度吸收这些物质,由于逆浓度梯度,所以需要能量。我们把物质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同时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这种方式叫主动运输,大部分离子都是通过主动运输进出细胞的。
第1课时
导入:复习细胞膜的成分和结构结合第一节中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提出物质跨膜运输的多种方式,为学生有效发散思维提供背景:
⑴细胞膜的成分有哪些?
⑵细胞膜的结构是怎样的?
⑶生物膜在结构和功能上有什么联系呢?
结合多媒体介绍初中物理学习中认识到的一种现象,在溶液或空气中物质可以由密度大的一侧向密度小的一侧运动,得出扩散的概念;让学生分析水分子进出细胞是不是与上述扩散相似,组织学生深入讨论:
下图是洋葱根在不同含氧情况下从硝酸钾溶液中吸收K+和NO3-的曲线。影响A、B两点和B、C两点吸收量不同的因素分别是( )
A.载体数量、能量 B.能量、载体数量
C.能量、离子浓度 D.载体数量、离子浓度
三、胞吞、胞吐
学生阅读课本P72有关胞吞胞吐的材料,思考:
⑴一些大分子、大颗粒物质进出细胞能直接通过细胞膜吗?前面学习的那三种运输方式可以实现吗?
(3)阐述主动运输对细胞生活的意义。
(4)正确解读坐标数据图表。
2.过程与方法
(1)运用类比和对比的方法进行学习,抓住关键,掌握本质。
(2)运用表格的方式进行总结,简洁明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本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价值方面不太明显,主要强调积极思考,主动自觉。
四、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1、教学重点及解决方法
⑵通过图表引导帮助学生理解主动运输的特点和意义。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六、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
七、教具准备
各种过程的动态展示、查阅相关资料。
八、学生活动
1、采用对比的方式进行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学习。
2、学生通过观察讨论的方式找出主动、被动运输的区别。
九、教学程序
(一)明确教学目标
(二)教学过程的具体实施以及重点、难点的完成过程
⑴自由扩散的概念是什么?
⑵葡糖糖进出细胞的方式是什么?
⑶Ca2+、Mg2+进出细胞的方式是什么?
⑷这几种运输方式的不同点在哪呢?
一、被动运输的特点和意义
⑴自由扩散
我们的细胞在无时无刻与外界环境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多媒体展示扩散的现象;再列举氧和二氧化碳进出细胞的现象,同时让学生分析水分子进出细胞是不是与上述扩散相似,讨论后总结出自由扩散的概念并用多媒体呈现H2O分子扩散进入细胞的过程;结合旁栏例举通过自由扩散进出细胞的物质及种类(易溶于脂质分子的甘油、脂肪酸、乙醇、苯、尿素等化合物都可以这种方式进出);请同学叙述一下该方式的特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