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管理第二章(4)
意大利人把激情看成是生命的最高境界;
法国文化也是比较情绪的文化,朋友之间
说话站得很近,手势也多,表情丰富,见 面拥抱接吻;
很多中东国家的文化也比较情绪。
21
中性—情绪化的判定
问题:“如果你情绪不好,有点生气,会不
会在上班时流露出来?”
法国人、意大利人大部分都说会; 中国只有不到半数的人说会流露; 日本人说会的比例更小。
44
开国际玩笑
只有在重力作用下,圆珠笔才能写出字来,在 失重状态下则无法写字,这令美国航空航天局 的科学家们很是苦恼。 宇航局专门拨款200万美元,耗时一年,才研 制出能在太空中写字的圆珠笔,他们很是得 意,觉得自己了不起。 有聪明的美国人突发奇想:苏联人是怎么解决 这个问题的? 答曰:我们使用铅笔! 45
在这样的文化中一般会避免情绪激昂的行
为,压抑情绪的能力也比较强,有许多人是
表面静如止水,而内心波涛汹涌,一旦发泄
起来,就会比较强烈。
19
情 绪 文 化
情绪外露是自然的,而且是加强自己
的观点的一个重要手段。
不表露感情被看成冷血,而且无趣。
激情是热爱生活的表现,是生命活力的
显示。
20
情绪化
20世纪初废除科举制,资本主义的社会分
工和自由市场机制进入中国;
80多年未建立文官考试制度;
文革其间高考制度被中止;军衔制、职称
制被废除;
7
中国普遍主义的发 展
1949年后市场机制被废除,1978年后逐步
恢复;1977年高考恢复;军衔制、职称制
逐步恢复;
现代社会需要更多的普遍主义:
美国人的理由
此测验曾在美国的学生中做过。在一个40 人左右的班级中,只有一两个人表示愿意做伪 证,原因如下: 朋友肯定也不愿意我做伪证(推理),否则 他就不是我的朋友; 朋友因超速而发生事故,他应该为自己的行 为负责,如果我做伪证,反而是害了他; 做伪证是违法的,我会因此受到处罚; 撒谎是不道德的,我应该做正直的人; 我做伪证,对被撞伤的人不公平。
22
关系特定—关系弥散
关系特定—关系弥散这个维度用来描述
和解释在不同文化中生活的个体在人际交往
方式上的巨大差别。
23
关系特定—关系弥散
公共空间
公共空间
私人空间 私人空间
(a) U类交往方式 (b) G类交往方式
24
U类交往方式
实线小圆圈代表个体的私人封闭的空间; 虚线大圆圈与小圆圈之间的空间代表个体
法制、慈善、文官制度、公务员考试制度、 社保医保制度等
8
欧洲的普遍主义发展
基督教、天主教:上帝面前人人平等思想; 最早产生于普鲁士: 1) 军队审判员先进行资格考试; 2)1713年下院审判员进行资格考试; 3)1788年中学结业考试,实行文凭制; 4)在实行文凭制的中学举行大学入学考试。 资本主义发展,市场机制建立,推行法制。
普遍主义
中性情绪 特定关系 成就导向
38
一个小测验
有一天,你和最好的朋友驾车外出,你 无意中发现,朋友的车速为40公里/小时,而 当时允许的车速为30公里/小时。开到街角时, 突然有行人从路边出来,朋友来不及刹车或 躲避,把行人撞倒在地。 警察来了,由于没有任何其他的目击者, 只能让你一个人来提供目击口供。而且如果 你不做伪证,你的朋友将承担非常严重的责 任。 问题:你会做伪证吗?为什么? 39
26
美国人的一般人际交往模式
美国人把生活的不同领域分得很开,领 域与领域之间不渗透,不重叠,不混淆; 美国人不但划分人际交往的特定领域, 对所有事务的思维也有特定的倾向。 特定、精确变成美国人的思维习惯渗透到 他们生活的各个角落,有时也会妨碍融会 贯通能力的发展。
27
关系特定导向的文化
14
中性---情绪化
中性------情绪化维度指人际交往中
情绪外露的程度。
15
中 性
情绪表露含蓄微弱的文化被称为中性文化; 人与人之间很少身体的接触; 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也比较微妙,
因为情绪表露很少,需要用心领会才行。
如日本、中国和其他亚洲国家
16
情 绪 化
情绪表露鲜明夸张的文化被称为情绪文化; 人与人之间身体的接触比较公开自然, 沟通交流时表情丰富,用词夸张,充满肢
大圆圈是实线,表明即使是公共生活空
间,一般人也不能轻易进入;
公共空间狭窄很多,在U类文化中被看
成公共空间的地方被视为私人空间;
29
G类交往方式
私人生活空间相对要大,不封闭,说明
已经进入公共空间的人要进入该私人空 间比较容易;
公共生活空间的不同领域之间用虚线相
隔,表明彼此的界限不是绝对分明,而 是互相渗透。
32
注重个人成就--注重社会等级
注重社会等级的文化倾向于保守?
注重个人成就的文化倾向于发展?
33
注重个人成就
注重个人成就的文化是指在这种文化中,
一个人的社会地位和他人对该人的评价是按
照其最近取得的成就和业绩记录进行的。
34
注重社会等级
注重社会等级的文化则意味着一个人的
社会地位和他人的评价是由该人的出生、血
制度一旦建立,人人都须遵守,对所
有人都一视同仁,没有人可以凌驾于
制度之上。
11
特殊主义
强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用同一杆
秤同一尺度去解决不同情况下的问题,而
应因人而异,因地而异;
一切都是相对的,世间没有绝对真理,
不存在唯一正确的方法,而是有多条路可 走,殊途同归。
12
特殊主义
特殊主义者则灵活,愿意按具体的情
2
普遍主义—特殊主义
该维度并非由强皮纳斯最早提出, 而是由社会学家帕森斯(1951)提出,
只是强皮纳斯对其进行了更系统的思
考。
3
普遍主义
用法律和规章指导行为(普遍实行一视同 仁,不应因人而异); 对所有事务都应采取客观的态度; 世界上只存在一个真理,只存在一种正确 解决问题的方法。
你更倾向于哪一个?为什么?
9
普遍主义
普遍主义的产物显然是“机械”、“死板”、
不善于随机应变;
普遍主义思维之下很容易产生我们现在非常
提倡的“敬业”精神;
采用普遍主义的态度管理员工,会使员工感主义社会:
强调建立制度和系统;
制度和系统应该是能为大多数人服务
并满足大多数人要求的;
40
小案例
美国某城镇的美国汽车厂倒闭,许多当地人失业, 经济萧条。美国人汉斯飞往日本,劝说日本人到当 地设汽车厂,以挽救当地经济 汉斯很幽默,也很热情,他放了精心设计的幻灯 片,并企图把日本人逗乐,以赢得好感。日本人既 不笑,也不生气,面无表情地“瞪”着他看。 汉斯很奇怪,问“你们会英语吗”。某长者说, “我 们的英语都很熟练”。汉斯更觉得奇怪、沮丧。 回家后,他无望地翻看报纸,四处找工 作。 一周后日本人来了,并宣布开设工 厂。
的公共生活空间,允许普通他人进入;
一个人的公共生活空间可以分为众多领
域,用实线隔开代表这些不同公共领域之 间的严格界限。
25
U类交往方式
在工作领域,个体与该领域有关的人交 往,展现自己在该领域中的面貌和特点; 在俱乐部,个体用相似或者不同的方式 与队友交往,表现自己另外方面的特长 和风格; 一般大家都不会把自己在某一特定领域 交往的人带入其他领域。
41
开国际玩笑
海湾战争之前,美国派代表与伊拉克的全权 代表(萨达姆的兄弟)谈判,严肃警告伊方: 最好妥协,否则即将开战。 伊方认为美国不过是在吓唬人而已,他们绝 对不会开展的。所以没有妥协,结果战争果 真爆发了,伊方损失惨重。 伊方很奇怪,在谈判的时候,美国人表情平 淡,即不“拍桌子”,也没“瞪眼睛”,更 没有“脸红脖子粗地大声咆哮”,怎么看怎 么不象是“严重警告”。 42
体语言。
如意大利、西班牙和其他南美国家。
17
中性文化
老成持重、含而不露、喜怒不形于色才是
值得敬佩的境界,城府深的人显得有涵养,
容易受到器重和赏识。
人们对别人的表情变化就特别敏感,一点
点脸部肌肉运动就会引起注意,一个小小的 手势就会打破整个会议的气氛。
18
中性文化
人们察言观色的能力总的比较强。
注重社会等级的文化
寻找一切可能的关系或背景为自己增加社
会价值,证明自己的重要。
人关注的是能够衬托自己的其他因素。 除非上级对决策提出挑战,员工一般不敢
发话。
尊敬资历深的管理人员。
37
几个国家在4个维度上的得分
文化维度
国家
中国 44 55 32 80 印度 47 50 66 57 美国 93 43 80 87 法国 73 30 88 83
4
中国的普遍主义来源
官僚式政治系统:中国科举制(建
于隋朝,善于唐宋,经1300余年)
市场系统:自由市场机制
5
中国的特殊主义来源
儒家思想的伦理:鬼神、君臣、父子、亲
疏、罚赏、夫妇、政事、长幼、上下(十
伦)
差序格局最充分体现“特殊主义”逻辑,
是特殊主义的极致形式。
6
中国普遍主义的发 展
缘关系、性别或年龄决定的,或者是由该人
的人际关系和教育背景决定的。
35
注重个人成就的文化
个体追求个人成就,越不靠别人、不通过其 他途径,只通过个人努力取得的成就越值得 敬佩。 尊重那些有知识和技能的管理人员。 按业绩付酬是大家都能接受的原则,而不按 资历,工龄或其他因素。 员工敢于对管理人员错误的决策提出意见, 为取得成就铺平道路。 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