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专题复习之古代诗词鉴赏第一讲:概说

高考专题复习之古代诗词鉴赏第一讲:概说

长短句(句子字数不等、长短不一)、诗余(由诗歌发
展而来)。根据词的长短,词又分单调(也叫小令, 一般认为58字以内)、中调(一般分上下阙,58-96 字)、长调(96字以上,三阙以上)。词有词牌,词牌 严格律定了每首词的格律和音韵。
曲:即散曲,分为“小令”、“套数”。是宋金时
期逐渐形成的一种新诗体。曲与词的最大不同,是 曲可在词规定的字数中增加衬字,从而增加语言的 生动性,更自由灵活地表达思想与情感。
对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一生剪。梅寄书》长(不李达,清况照乃)未休兵。
战争红的藕厌香恶残《,玉夜或上簟是受秋对降,城出轻闻门解笛在》罗外(裳的李,丈益独)夫上的莲思舟念。,云表中 达谁寄锦书回来乐,峰雁前沙字似回雪时,,受月降城满外西月楼如。霜。 5、无女羁计子旅可花的行消自柔役不除漂知情诗,零《何别:九才水处绪出月吹下自、门九芦眉流忧日在管头,忆,愁外,一山一伤的却种东夜感游兄征上相。客弟人心思(浪》尽头,(怀子望。两王乡人,处维。)眼)闲中愁所。见此、情 耳
将美酒和离情联系在一起的诗词多不胜举,如: 王维的《渭城曲》中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 出阳关无故人”。 5、烟波、秋蓬、浮云
12
边塞诗
《出塞》(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从军行》(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6
二、诗歌分类
1、赠友送别诗:一般是叮嘱对方,诉说友情,表达 深
情厚谊,表达一种依依不舍的感情或别后的思恋, 或对友人的劝慰、祝愿 。 2、边塞征战诗:以描写边塞风光,反映边疆将士生 活为基本内容。表现英勇作战、保家卫国、为国 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怀(这样壮丽主题的比较少); 反映边塞的苦寒、寂寞的生活,表现对战争的厌 恶、对国家安宁的渴望,或表现对家乡亲人的思 念(这样的主题比较多)。 3、山水田园诗: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 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 表达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的田园生活
7
二、诗歌分类
4、思妇闺情诗:《宿即《建以闺德闺怨江中》》思((妇孟王浩的然昌情)龄怀或)愁绪为主要
内 容移戍舟的鼓泊诗断烟人歌渚闺忽行,,中见,日《多边暮少陌月写秋客妇 头夜妇一愁忆不 杨女雁新舍知 柳声。对弟愁 色。野在》,,露旷(前春 悔从天线教日杜今低甫丈凝夫夜树)白,夫妆婿江,的觅上清月思翠封月是近念楼侯故人,。。乡。表明。达
《念 奴娇·赤壁怀古》。
8、写景抒情诗:即诗人因所见的景物而引起了心中 的
某种感触,于是描绘当时的景物来抒发自己的感 慨,或表达 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对祖 国
9
10
送别诗
《赠汪伦》(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
《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渔家傲》(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

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

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3
边塞诗
1.初唐诗风: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杨炯)
2.盛唐之诗风: 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王维)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
近体诗:分为律诗、绝句。 律诗:每首八句,有五律(五字)、七律(七字)。首联 (一、二句)、颔联(三、四句)、颈联(五、六句)、尾 联(七、八句),颔联、颈联必须对仗。二、四、六、 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一般押平声韵,一韵 到底。
5
一、诗词基本知识
词:是今体诗之后产生于盛唐,流行于中唐,发展 于晚唐与五代,成就于宋代的一种新诗体。词又称
《别董大》(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天下谁人不识君?
《雨霖铃》(柳永)
11
送别诗
常见手法:借景抒情、融情于景 常见意象: 1. 杨柳。 2. 长亭。古代路旁置有亭子,供行旅停息休憩或
饯别送行。蕴含着依依惜别之情。 3. 南浦。水路登舟送别地点。有时人们也将“南
浦”写作“别浦”。 4. 酒。酒在排解愁绪之外,还饱含着深深的祝福。
中所闻、心中所感都包含着对遥远故乡的眷恋, 对
温馨家庭的憧憬,对家乡亲人的思念;都流露出 自
己在他乡的孤独、寂寞、凄凉。(思乡) 8
二、诗歌分类
7、咏史怀古诗:一般是凭吊历史上的人或事。对人, 或表达缅怀之情,或追慕古贤,渴望像古人那样
建 功立业;或抒发自己的怀才不遇(壮志难酬);
或 表达昔盛今衰的感慨;或借古讽今。如苏轼的
3.中晚唐诗风: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 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李益)
4.宋代之诗风: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陆游) 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范仲淹)
14
边塞诗
归纳特征: 1、内容——边塞风光:奇丽壮阔
统治者:穷兵黩武 将士:艰苦生活、报国豪情、思乡念亲 友人:惜别感伤、壮别感奋 当然,很多边塞诗的内容往往不是单一的,有些诗歌是兼 有以上思想内容。 2、风格——雄壮豪迈、豪壮悲慨 3、常用手法——比喻、夸张、用典 4、常见词语: 金鼓、旌旗、烽火、羽书、戈矛剑戟、斧钺刀铩; 碛、轮台、龟兹、夜郎; 胡、羌、羯、夷、楼兰、安西、单于; 大漠、烽烟、长城、黄沙、雪山、孤城、雁飞、鹰扬、 箭飞、马走。
高考专题复习之
古代诗词鉴赏
• 第一讲 概说
【考纲要求】: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选材特点】 (1)从诗歌的时间上来看,唐宋诗词和元曲(只考 了
几次),具有经典、规范的特点; (2)从诗歌的体裁上来看,以近体诗为主(律诗和 绝
句) 【命题趋势】 (1)考查的形式主要是主观题(也曾考过客观题)。 (2)古诗鉴赏题在命题及答案上呈开放型。考试中 古
诗词鉴赏的开放性,即命题角度的不确定性, 3
专题安排:
第一讲 第二讲 第三讲 第四讲 第五讲
概说 鉴赏诗词的形象、意境 鉴赏诗词的表达技巧 鉴赏诗词的语言 鉴赏诗词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 点态度
4
一、诗词基本知识
诗歌分为古体诗(又称“古风”)、近体诗(又称“格 律诗”)。 古体诗:包括“今体诗”出现以前的除“楚辞”以 外的所有诗作,也包括“今体诗”出现以后的除 “今体诗”以外的所有诗作。“歌、行、吟”分别 是古体诗的一种体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