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育专业培养方案
()具备一定的发展后劲与潜力,并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基本能力
()外语水平达到借助工具书能查阅外文资料。
()计算机水平达到能熟练操作和使用计算机。
()普通话水平达到国家标准二级乙等及其以上水平。
()具有初步的管理工作能力和一定的人际交往方面的能力。
()基本掌握现代教学手段。
三、主干学科
音乐学
四、主要课程
音乐教育专业培养方案
(征求意见稿)
学科门类:文学
二级类:艺术类
专业代码:
英文名称:
一、培养目标
突出应用,服务基层,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本掌握音乐教育基础理论、基础知
识、基本技能,具有较强艺术实践能力的中小学音乐教师。
二、培养规格
、思想道德素质方面
()领会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基本观点、基本方法和“三个 代表”重要思想,树立辨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观点。
本课程共计学分,学时,考核方式为平时考查成绩占,期末闭卷考试成绩占。 使用教材:
《曲式分析基础教程》,高伟杰、陈丹布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年月版。 《中国音乐简史》( ):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通过对中国远古至新中国成立前期的音乐形态历史演进的讲述, 使学生基本了 解我国古代与近代音乐文化知识及其发展规律,正确认识并热爱我国音乐文化传统,增强 发展中国民族新音乐的信心。
本课程共计学分,学时,考核方式为平时考查成绩占,期末闭卷考试成绩占。
使用教材:
《基本乐理》,李重光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年月第次印刷。
《视唱练耳》():专业基础课
通过系统训练学生的音准感、节奏感、调性感以及音乐听辩与听写,使学生具有一定 的理解音乐作品内涵和表现音乐作品的能力。
本课程共计学分,学时,考核方式为平时考查成绩占,期末闭卷考试成绩占。 使用教材:
()具有爱岗敬业、艰苦奋斗、团结合作的优秀品质。
()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社会公德和教师职业操守。
、文化与身体、心理素质
()具有健康的体魄、坚定的意志、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体质健康情况达到国家体质健康测试水平。
()具备较高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
、专业素质
()基本掌握从事中小学音乐教育所必备的专业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
基本乐理、视唱练耳、基础和声学、曲式与作品分析基础、中国音乐简史、西方音乐 简史、中国民族音乐、合唱与指挥、歌曲伴奏、钢琴、声乐、乐器演奏、形体训练与舞蹈 编导基础、中学音乐教学论
五、实践教学环节
主要由艺术实践和教育实习两个环节。
艺术实践是指学生平时在校内外的音乐会、综合类文艺演出以及第二至第五学期每周 两学时的排练选修课。它是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和强化学生专业技能应用能力的主 要途径和重要环节;教育实习是指学生到中小学的教育实习课,第六学期安排八周。
本课程共计学分,学时,考核方式为平时考查成绩占,期末闭卷考试成绩占。 使用教材:
《和声学教程》,伊.斯波索宾等合著,人民音乐出版社年月版。 《曲式与作品分析基础》 ( ):专业基础课 曲式是音乐艺术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音乐作品的存在必须依赖一定的结构形式。 本 课程通过中外音乐作品的讲解分析,使学生基本了解音乐作品的曲式结构原则,熟悉各种 曲式的结构程式及变化规律, 培养学生全面分析分析、 理解音乐作品的能力, 为从事教学、 表演及创作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
《视唱练耳》首调版,上、下册,孙虹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年月版。
《基础和声学》( ):专业基础课 通过以和声理论、和声写作、和声分析为主的讲授,使学生基本掌握和弦的构成与连 接、和声序进的逻辑及其在作曲初步中应用的规律,具有一定的分析传统音乐作品的能力 和多声部音乐的写作能力。 同时,使学生了解本课程在音乐理论课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本课程共计学分,学时,考核方式为平时考查成绩占,期末闭卷考试成绩占。 使用教材:
《西方音乐史简编》 ,沈旋、谷文娴、陶辛著,上海音乐出版社年月第版。
《中国民族音乐》( ):专业基础课 通过教学,使学生对我国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音乐获得必要的感性知识和基本理论知 识,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艺术修养,在今后从事表演、创作等工作中能够积极继承优秀
本课程共计学分,学时,考核方式为平时考查成绩占,期末闭卷考试成绩占。 使用教材:
《中国音乐简史》,夏野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西方音乐简史》( ): 专业基础课 本科程通过对西方文化背景的介绍和对音乐本体的解析,使学生清楚地了解西方音乐 历史的整体发展脉络以及音乐风格的传承和演化,以达到逐步完善知识结构、获得良好的 审美经验和“价值判断”能力。
六、学分要求
修完本专业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应获得最低学分数为学分。
七、学制
三年制专科
八、主要课程简介
《基本乐理》():专业基础课
主要讲述乐谱知识、节拍、节奏、音程、和弦、各种调式及转调移调等音乐基础理论 知识,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较为全面地理解和掌握音乐基础理论的概念及原理,并能 熟练地应用于艺术实践活动之中,同时为学好其它相关专业理论课程奠定基础。
()熟练掌握专业基本技能,有较强的艺术表现力和综合实践能力,能够胜任中小学 校音乐课堂教学、指导课外艺术活动、参与校园文化环境建设。
()熟悉国家有关教育的法规和方针政策, 树立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的教育观, 能够正确认识和把握学校音乐课程的性质、价值和目标,学会运用符合音乐教育规律的
教学方法和科学的教学评估原则、方法,具有音乐教育教学研究的基本能力。
民族音乐传统
本课程共计学分,学时,考核方式为平时考查成绩占,期末闭卷考试成绩占。
使用教材:
《中国民族音乐》,江明惇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年月版。
《声乐》():专业技能课
本课程是训练学生掌握科学的歌唱发声方法,运用人声进行艺术表现的一门学科。要 求学生掌握声乐的基础理论知识、技能技巧及初、中级声乐作品的内容和风格,并具备一 定的范唱能力,能胜任中等学校音乐课教学和课外声乐辅导工作。
本课程共计学分,学时,第一、二学年授课方式,第三学年授课方式。考核试成绩占。
使用教材:
《声乐实用基础教程》,胡钟钢编著,西南师大出版社年版。
《中国声乐作品》(初、中、高级),黎信昌主编,山西教育出版社年第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