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福利思想重点1、社会福利定义:它是社会发展与进步的要求与结果,是现代社会中政府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立法途径规定国家、企业和个人之间的权利与责任关系,筹集和发放社会福利基金,从而对国民因各种社会原因或特殊个人原因所导致的无收入或收入中断情况提供生活保障。
2.不同阶段西方社会福利思想流派的多样性19c中期西方自由资本主义发展阶段,存在主流社会福利思想流派的自由主义社会福利思想,也存在空想社会主义社会福利思想,同时出现全新的马克思主义社会福利思想。
19c末-20c初的垄断资本主义发展阶段,主流社会福利思想思想是激进自由主义与新历史学派的社会福利思想,也存在社会民主主义社会福利思想、集体主义社会福利思想。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资本主义大萧条时期,主流思想是凯恩斯主义和瑞典学派社会福利思想,也存在奥地利学派、社会民主主义社会福利思想。
20c中期资本主义稳定发展时期,主流思想是社会民主主义社会福利思想,也存在凯恩斯主义社会福利思想,同时新自由主义社会福利思想开始兴起。
20c70年代的资本主义改革时期,主流思想是新自由主义社会福利思想,同时存在社会民主主义和第三条道路社会福利思想。
20c90年代中期以后,西方资本主义改革进入一个新的选择时期,主流思想是“第三条道路”社会福利思想,同时存在新自由主义、社会民主主义社会福利思想。
3、西方社会福利理念的发展变化:其变化经历三阶段第一阶段15、16c—19c中期:西方社会福利理念的基本特点是自助理念(社会问题的解决是个人的责任而不是社会的责任,社会福利应依靠个人自助)第二阶段19c末—20c70年代:西方社会福利理念的基本特点是国家福利理念(社会问题的解决主要应该是社会或国家的责任,社会福利应该依靠国家保障)第三阶段20c70年代以后:西方社会福利理念的基本特点是自助、互助与国家保障相结合的社会福利理念(社会问题的解决是政府、社会和个人的责任。
国家、社会与个人共同责任理念正成为主导当代西方社会福利制度和政策的基本理念)4、亚里士多德的中产阶级与社会冲突:其认为中产阶级对于一种思想政体的建立极其稳定具有重要的作用。
但中产阶级具有重要地位的社会只是一种理想的社会状态,现实社会中很难达到这样的一种社会状态,他同时指出中间性质的混合形式政体很难成立,或者至多在少数城邦中偶尔成立。
其认为平等对于社会的稳定具有重要影响,社会冲突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社会不平等,(这种社会不公平不公道主要变现在对财富、名位及荣誉的不合理分配)正义包括事物和应该接受事物的人两个因素。
(平等+自由+社会合作=公正)防止社会冲突的十大措施:5、中国古代早期社会福利思想的特点:(1)中国古代早期社会福利思想具有系统性和全面性;(2)具有世俗性与政治性;(3)表现出预防与救助并重的特点;(4)具有明显的伦理性。
6、宗教改革对西方社会福利思想的影响:宗教改革是近代西方又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它将人民从传统宗教的繁文缛节中解放出来,树立一种仅凭个人的内心信仰及勤奋与笃诚即可得到上帝认同的朴素简单的宗教观,他将宗教从传统的核心与支配地位转变为附属于世俗生活的地位,它阐明了在以人为核心的世俗社会中宗教的低位及其功能,从而进一步确立了人文主义的核心地位。
宗教改革的目的是要建立一种是宗教世俗化的社会。
它促进了西方社会的世俗化,也有利于西方社会福利思想的出现。
7、启蒙运动时期的天赋人权学说:天赋人权理论的提出奠定了近代西方社会福利思想的基础。
(1)格劳修斯(荷兰政治思想家)第一个运用近代自然法理论提出天赋人权学说。
强调自然法的理性和道德的一面,它既不依靠权威更与强制不相容。
财产权已经成为人的主要的自然权利。
(2)霍布斯(英国启蒙思想家)的天赋人权强调人的平等权利。
(3)洛克(英国启蒙思想家)发展了天赋人权的思想和内容,在其思想中,生命权利、自由权利、财产权利和惩罚权利已经成为人的天赋权利的主要内容。
(4)卢梭(法国启蒙思想家)的天赋人权观更强调人的自由权利、平等权利和反抗的权力。
他认为人生来平等,平等权是人的自然权利。
他认为私有财产的出现是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并论述了人类不平等的三个发展阶段,这就是财富不平等导致的政治不平等进而出现暴君统治下的最不平等。
他还指出人为了保护自己的平等权利,人们可以使用一切手段包括暴力手段。
反抗的权力是卢梭天赋人权学说的一大特征。
8、圣西门的社会福利思想中的“实业体系”的社会蓝图:“实业体系”是指在圣西门设计的实业制度下由实业者、学者掌握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权利,社会唯一的目的是尽善尽美地运用科学、艺术和工艺的现有知识来满足人们的需要,尤其满足大多数贫困阶级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需要。
人人都要劳动,按计划发展经济,个人收入与其才能和贡献成正比,将权力交给人民,人民领袖由人民选举产生,实业制度的领导者只是为公共利益服务的管理人员,未来社会的人民和领袖是平等的。
“实业体系”的评价:(1)其设想无比诱人,但他同时不主张废除生产资料私有制并把这样的社会寄托在国王和资产阶级,这就使之脱离实际,沦为纸上的乌托邦。
(2)圣西门认识到人类社会是进步发展的,资本主义社会只是旧的封建社会和未来社会中间的过度社会,当资本主义社会阻碍社会发展时,就无存在的必要。
9、傅立叶的劳动协作与“法郎吉”:(1)为了消除工业文明制度带来的种种弊端,以便使全人类获得真正的幸福,傅里叶根据自己的社会运动理论,提出建立劳动协作组织的基本主张,这种劳动协作组织就是“法郎吉”。
劳动协作组织的建立和发展必须坚持三个原则:劳动引力,比例分配,人口平衡。
(2)傅里叶认为协作制度是一个全方位的协作,真正的协作是社会方面和经济方面的新世界。
(3)他认为,人类社会要想摆脱贫困与灾难的状态,必须实现两个条件:第一,要创造大规模的生产与高度发展的科学和艺术,这些是建立于贫困和愚昧水火不容的协作制度所必须的,这个已经做到;第二,发明与分散经营相反的协作结构,即经济的新世界。
这个条件还没有做到。
(4)他也指出了法郎吉具有的各方面的优点:在经济上;在社会方面;在政治方面。
10、如何评价欧文的社会福利思想的空想性:(1)欧文把人类的性格问题与社会制度混为一谈,企图把社会制度改革寄托在教育上。
(2)欧文还把建设新的社会制度的希望寄托于雇主的合作方面,并处处考虑如何使雇主的利益不受损害。
(3)欧文提出的一些改革办法具有不现实性。
11、温斯坦莱的“共和管理制度”:(1)是依靠统治者的恩惠来实现共和管理制度,并使贫民实现土地占有。
(2)共和管理制度真正的自由是自由的使用土地,每个人都有使用土地、耕种土地、在土地上建筑房屋的自由以及不受任何限制地享用土地果实的自由,土地由每一个家庭统一协作进行耕种和收获,土地的果实和工业者的所有产品都要送进公共仓库,按需发给每家。
(3)土地使用自有的前提是人人必须参加劳动。
(4)土地公有的使用自由并不意味着家庭财产使用自有。
12、马尔萨斯的贫困理论包括:(1)人口增值力与土地生产力不平等,当人口增长超过生活资料增长所能允许的范围时,就必然出现贫困,这是一个自然的法则,这一法则制约着整个生物界,(2)人口的增加必然受生活资料的限制,当生活资料增加时,人口总是增加的,较强的人口增殖力为贫困和罪恶所抑制,因而实际人口同生活资料保持平衡。
(3)贫困的存在不仅是必然的,而且也是有用的。
13、边沁的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他指出最大多数人的幸福是正确与错误的衡量标准,他把幸福分为生存、充裕、平等和安全四个具体的目标。
(1)他认为人类应该努力做好自己的各种事情,并积极探求实现幸福的办法。
(2)他还认为应该对现存事物进行不断的批判,同时进行社会改革,这是实现人类幸福的重要途径。
(3)他指出在追求幸福的过程中存在个人利益与社会全体利益之间的矛盾,为了实现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就应该注意协调好个人利益与全体利益,社会要关心个人利益,个人利益要服从社会利益。
(4)其还指出为了更好地协调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关系,国家政府尤其是法律是必不可少的,是实现幸福的四个具体目标的重要保证。
14、斯宾塞的幸福观的条件:(1)要获得更大数量的幸福,必须使个人能在他自己的活动范围内得到完全的幸福,而不减少其他人为获得幸福需要的活动范围。
(即公平)(2)个人不以任何直接或间接方式使别人感到不幸福。
(消极的善行)(3)每个人都能够由其余人的幸福中得到幸福。
(积极的善行)(4)每个人都采取为使他自己的私人幸福达到最充分限度所需采取的行动。
(即最大限度追求自己的幸福)15、霍布森的“人民宪章”的主张:(其主张有较其他激进自由主义者的全面性和系统性,解决贫困问题的“人民宪章”也是从资本主义制度的深层方面寻找解决问题的道路。
)即解决贫困问题的六项主张:(1)土地归人民所有,土地产生的价值归人民所有。
(2)国家对公路、铁路、运河的公有。
(3)对信用、保险的公共控制。
(4)充分自由的教育,所有的人都有平等获取文化知识的权利,社区有权保护人们最好最充分的发挥其才能,有权强令要求父母将子女送入学校。
(5)公共法律面前的平等。
(6)确认国家有权对任何垄断及不平等征税或施以控制。
16、充分就业理论:(1)是凯恩斯宏观经济学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
他认为充分就业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不存在非自愿性失业;另一种情况是指社会就业量达到一种饱和状态。
(2)如何扩大社会需求并增加新投资量是凯恩斯就业理论的基本内容。
要实现扩大社会需求并增加新投资量的目标,①应该通过收入再分配政策措施提高消费倾向。
②应该降低利率,刺激消费。
③必须放弃自由放任主义的传统政策,依靠和实行政府干预。
17、《贝弗里奇报告》的主要内容:1)社会保障的基本范畴。
对因失业、疾病或事故造成的收入中断提供保障;对因年老而退休提供收入保障;对另一个人的去世而带来的失去生活依靠提供保障;对诸如生育、死亡以及婚嫁相关的额外开支提供保障。
2)社会保障的基本方式。
社会保险(三种方式中最重要的一种)、国民救济(即今天的社会救济)、志愿保险(即慈善事业)3)社会保险制度的基本原则。
包括津贴统一标准原则;缴费统一标准原则;统一管理原则;津贴发放的时间与数量应该合理的原则;综合性原则;分类原则。
18、社会主义修正公式:社会主义=凯恩斯思想+福利国家+平等+混合经济19、蒂特马斯理论是什么:其核心价值(1)社会平等与自由;(2)国家在福利发展中扮演不可或缺的积极角色;(3)集体主义文化与社会责任感;(4)福利发展受到来自于政治目标、国家背后的意识形态和理念的重大影响。
20、简答汉森的“人民之家”:(1)“人民之家”的基本概念:其将国家比喻为家庭,号召把国家建设成为好的家庭那样,没有特权或剥削制度,只哟偶平等、关怀、合作与互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