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课政府与市场ppt
而市场机制导致的均衡结果却达到了社会目标——经济的最 高效率。 ②既然市场机制和私人经济部门可以对经济活动进 行自发的有效的组织,那么政府过多的干预必然是有害 的。——主张“自由放任”是经济发展的最佳选择。
1、市场失灵的原因及表现
1.1早期政府的特征 (2)早期政府特征
在“自由放任”主张的影响下,国家财政特征为: ①支出方面:财政支出起初比封建时期有所削减, 后来支出的绝对额有所增长,但占国民收入中的比重 有所下降; ②收入方面:税负较轻,税种设计上以商品税、关 税等间接税为主,不征所得税; ③国家预算经常取得平衡,很少出现赤字; ④国家不轻易举债,国债负担较轻。
⑤偏好不合理—优值品、劣值品问题(merit goods,dismerit goods)
• 教育(低估) • 香烟(偏好)
⑥信息的不完全(information failures)
• 信息经济学
⑦失业、通货膨胀以及经济的失衡
• 劳动力成本难以控制 • 失业是市场经济中的经常现象 • 决策权分散和非理性决策导致经济失衡
• 2.相互补充 • 在许多方面政府与市场既可以发挥不同的作用, 也可以起到互为补充的作用 • 以住房为例:政府作为住房发展商,不是为了取 代市场机制和私人发展商,而是为了更充分地发 挥市场的作用。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的施工、建 造仍由私人建造商承包,但他们必须遵守与政府 签订的合同的规定建房。政府可以实行注册会员 制,将私人建筑商纳入发展公共住房系统,与他 们结成长期的合作伙伴。
———Adam Smith 《国富论》
1、市场失灵的原因及表现
1.1早期政府的特征 (1)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定律
推崇私人经济部门和市场机制的作用,认为可以通过价格 机制和竞争机制对经济活动进行自发的、有效的组织,使每 个人都追求个人利益,并最终给全社会带来共同利益。
要点:①人们在完全竞争经济中只是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
③外部性问题(externalities)
• 外部成本或外部收益的存在外部性理论.ppt
④市场的不完全(incomplete markets)。
• 保险市场(insurance markets) • 资本市场(capital markets) • 新兴高科技产业。
1.2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
1.2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
–公平可以从经济学、伦理学等角度考察,也可以从起 点、过程、结果等层面考察。
洛沦兹曲线(Lorenz Curve)
社会总财富的 百分比
100% 80% 60% 40% 20%
E
基尼系数 G=A/(A+B)
A B F 人口百分比
20% 40% 60% 80% 100%
O
基尼系数与财富分配的关系
根据联合国发布的标准:
第一节 市场及市场失灵
几个为什么 为什么有市场配置还要有政府配置? 政府配置有什么特殊作用? 政府配置的规模多大为宜? 政府采取什么方式配置资源? • 市场作为基础,市场有效运行→市场失
灵→政府干预→政府失灵→公共选择
• 政府与市场关系是公共经济学的基础
1、市场失灵的原因及表现
“看不见的手”
每个人都在运用他的资本,来使其产品得到 最大价值。一般地说,他并不企图增进公共福利, 也不知道他所增进的福利是多少。他所追求的 仅仅是他个人的安乐,仅仅是他个人的利益。 但是,他在这样做的时候,有一只看不见的手 引导他去促进一种目标,而这种目标并不是他 本意追求的东西。这样,由于追求他自己的利 益,他经常地促进了当时社会的利益,其效果 比他自己真正想促进社会利益时所能产生的效 果还要大。
协调私人市场活动 促进市场发展、集中各种举措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第三节 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 一、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 将政府和市场看成两种可变生产要素,将政府与 市场关系抽象为相互替代、相互互补、完全排斥 和共同失灵四种情况 • 1.相互替代 • 政府与市场的相互替代关系是一种“非此即彼” 和“此消彼长”的博弈关系,即选择一定的政府, 通过发挥政府职能作用来获得一定的产出,就意 味着必须放弃一定的市场机制的作用。或者说, 选择一定的市场,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来获得一 定的产出,就意味着放弃一定的政府职能作用。
–协调收入分配的手段
• ( 1 )征收个人所得税、消费税和遗产税 , 降 低高收入者过高的收入水平; (2)安排社会保障支出,提高低收入者过低 的收入水平; ( 3 )增加公共投资 , 创造更多的受教育机会 和就业机会; (4)颁布劳动者权益保护法等法规以反对歧 视; (5)扶持工会等对抗垄断的组织
1980年,中国大陆包括农村居民在内的基尼系数为0· 3左右,到1988年, 抽样调查显示,城乡合计的基尼系数已上升至0.382,1994年为0.434,1998 年,进一步上升至0.456,2003年升至0.461。2006年根据世界银行测算为 0.47。 城乡差异是计算中国基尼系数时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如果个人所得税能使收入均等化,那么,基尼系数即会变小。
• 提出走“共同富裕道路,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 设协调发展”——2006年10月 中共十六届六中 全会 • “坚持以人为本,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 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 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必 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 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 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 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2007年10 月中共十七大报告
–参与资源配置的理由
• •
• • •
•
•
(1)私人不愿意提供公共产品 公共产品的本质特征(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决定 私人部门不愿提供。 (2)私人不愿意消除外部性 外部性是指某人的行为给他人带来未在交易价格中 得到反映的成本或收益。 无论存在负外部性还是存在正外部性,都是资源配 置低效率的表现。 (3)规模报酬递增所导致的垄断 规模报酬递增是指在既定的技术水平下,实物产出 量增加的比例大于投入量增加的比例。这种情况下,平 均成本和边际成本递减,而且边际成本曲线低于平均成 本曲线,无法产生市场均衡点。
•
• •
•
• 3、促进经济稳定
–经济稳定的涵义
• 伴随较低失业水平和较低通货膨胀水平的经 济增长。
–促进经济稳定的理由
• 在失业和通货膨胀的背后,存在一个市场缺陷, 即依靠市场机制自身的调节,必然会使宏观经济的 运行呈周期性波动状态。 • 对于波动的原因,有多种解释。
–促进经济稳定的手段
• (1)调节投资:如在投资不足时,增加公共 工程支出,减少税收,降低利率或准备金率; • (2)影响加速系数:即增加一个单位产品生 产所需增加的资本数量(V=I/⊿Y)。如通过提高 劳动生产率,使同样的投资能生产更多的产量; • ( 3 )影响边际消费倾向(b=⊿C/⊿Y):如 通过鼓励消费,引致投资量的扩大,从而使下一 期的收入增加。
• • • • • • •
–市场机制配置资源效率较高的原因:
•
(1)得到法律保护的私有财产,会刺激人们 从事各种经济活动; • (2)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活动,导致专业化 分工和技术进步; • (3)分散决策为及时把握和处理信息提供了 可能; • (4)竞争使创新活动源源不断,劳动生产率 大大提高。
世界各国的基尼系数 (各国年份有差异,在98-03年之间)
Gini Index
南非 巴西 阿根廷 墨西哥 马来西亚 菲律宾 中国① 伊朗 委内瑞拉 土耳其 尼日利亚 中国香港 新加坡 泰国 美国 斯里兰卡 俄罗斯联邦 以色列 越南 英国 意大利 新西兰 西班牙 澳大利亚 印度尼西亚 哈萨克斯坦 波兰 埃及 印度 加拿大 法国 孟加拉国 韩国 罗马尼亚 荷兰 巴基斯坦 蒙古 白俄罗斯 保加利亚 乌克兰 德国 捷克 日本
第一章 政府与市场关系
• 目前你关注到哪些热点?
• 国资委原主任李荣融在2012年 “两会”上的语录: “湖人队能没有科比吗?光靠科比之外的其他人, 能成为湖人队吗?国企在企业中的作用相当于明星, 要在国际市场产生竞争力,光靠民企是不行的。” 将湖人队比作整个由国企与民企组成的一个经济体, 国企是其中的科比,而其他人是民企。如何看待国 企与民企发展的关系。 • 财政收入2011财政部全文.doc • GDP • 经济增长速度。
⑧收入不公平分配 (unequal distribution)。
• 即使实现Parito最优,也没有解决收入分配的公平问题 • 要素和财富的初始分配不公可能导致竞争后的最终分配结果更加不公。
• 分配不公平
–市场经济本身无法自动实现经济平等
劳动能力和生产技能的差别 劳动收入的差异 劳动强度、努力程度、职业状况 财产传承、机遇等 资产占有量的区别
要素回报机制
财富差异
贫富悬殊
• 收入分配不公的其他原因:垄断特权、权力寻 租、歧视
第二节 政府职能与财政职能
• 参与资源配置职能:效率 • 协调收入分配职能:公平 • 促进经济稳定职能:稳定
• 1、参与资源配置职能:效率 • 对政府配置资源效率的理解。
–帕累托最优:经济运行所达到的效率已经使一部分人 处境的改善必须以另一部分人处境的恶化为代价,说明 资源配置已经达到了最优状态。 –帕累托最优的实现有假设前提: (1)信息完备和对称的假设; (2)完全竞争市场的假设; (3)规模报酬不变或递减的假设; (4)没有外部效应的假设; (5)交易成本可忽略不计的假设; (6)任何人完全理性的假设。 现实生活中这些条件很难具备。
–参与资源配置的方式
•
(1)通过预算拨款直接提供国防、外交、治 安等纯公共产品。 • (2)通过发放补贴与私人部门共同提供准公共产 品。 • (3)开征税收,矫正负外部性;或者发放补 贴,矫正正负外部性。 • (4)导入竞争机制,抑制人为垄断;同时实 行政府规制,减弱自然垄断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