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3.2滑块滑板模型

3.2滑块滑板模型

滑块滑板模型
1、如图所示,质量M=8kg的小车放在水平光滑的平面上,在 小车左端加一水平推力F=8N,当小车向右运动的速度达到 1.5m/s时,在小车前端轻轻地放上一个大小不计,质量为m= 2kg的小物块,物块与小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小车足够长 (g取10m/s2)。求: (1)放上小物块瞬间,小物块与小车的加速度各为多大? (2)经多长时间两者达到相同的速度?
【例】如图所示,物块A、木板B的质量均为m=10 kg, 不计A的大小,B板长L=3 m。开始时A、B均静止。现使 A以某一水平初速度从B的最左端开始运动。已知A与B、 B与水平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分别为μ1=0.3和μ2=0.2, g取10 m/s2。
问:若物块A刚好没有从B上滑下来,则A的初速度多大? (答案可带根号表示)
解: (1 )当 1 mg 2 m M g , A 静止不动,所受摩擦力 当 1 mg 2 m M g , A 所受摩擦力 ( 2 )由牛顿第二定律 对 A 有, 1 mg - 2 m M g M a A 对 B 有, F 1 mg ma B B 相对 A 滑动有 a B a A 代入数据解得, F 40N 为零。
5、(多选)如图所示,A、B两物块的质量分别为2m和m, 静止叠放在水平地面上。A、B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μ,B 1 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2 。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 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为g。现对A施加一水平拉力F, 则 ( BCD ) A.当F<2μmg时,A、B都相对地面静止
5 1 B.当F= mg 时,A的加速度为 g 2 3
总结升华 叠加体系统临界问题的求解思路
4、 如图所示,两物体叠放在水平桌面上,m1=5 kg,m2=10
kg,m1和m2间的最大静摩擦力fm=20 N,m2和水平桌面间的动摩 擦因数μ=0.1.试问:(g取10 m/s2) (1)当m2受到F=36 N的水平拉力时,两物体的加速度各多大? (2)要使m1、m2不发生相对滑动,作用于m2的水平拉力的取值范 围是多少?
(3)从小物块放上小车开始,经过t=1.5s小物块通过的位移 大小?
1.模型特征 (1)上、下叠放的两个物体分别在各自所受力的作用下完成各自 的运动,且两者之间还有相对运动。 (2)该模型存在判断是否存在速度相等的“临界点”,来判定临 界速度之后两者的运动形式。 (3)两种位移关系,滑块由滑板的一端运动到另一端的过程中, 若滑块和滑板同向运动,位移之差等于板长; 反向运动时,位移之和等于板长。 2.思维模板
f 1 mg - 2 m M g
7、如图,质量为M的木板A静止在水平地面上。一质
量为m,可视为质点的B物体放在木板的左端,在一拉
力的作用下由静止开始运动。已知A、B间的动摩擦因
数为μ1,A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2,重力加速度为
g=10m/s2。试求:
(3)若拉力F=60N,木板A长L=1m,m=M=10Kg, μ1=0.3,μ2=0.1,求A运动的时间。
2 2 v2 - v v 0 位移关系:L= - 2a1 2a2
2、如图所示,物块A、木板B的质量均为m=10 kg,不 计A的大小,B板长L=3 m。开始时A、B均静止。现使A 以某一水平初速度从B的最左端开始运动。已知A与B、 B与水平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分别为μ1=0.3和μ2= 0.1,g取10 m/s2。 (2)若把木板 B放在光滑水平面上,让A仍以(1)问中的 初速度从B的最左端开始运动,则A能否与B脱离?最终 A和B的速度各是多大?
(1)货物在车厢内滑动时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2)制动坡床的长度。
解:( 1)设货物质量为 m,货车质量为 4m 货物受重力沿坡面向下 的分量和摩擦力由牛顿 第二定律有: mgsin mgcos ma1,解得:a1 5m / s ,沿坡面向下
2
(2)货车受力分析可得: f 4mgsin - mgcos 4ma2 11 2 其中f 0.44 5mg,解得:a 2 m / s 2 则车从坡底运动到距顶 端x 0 38m过程中有 1 2 1 2 对货物:x1 v 0 t - a1t ,对货车:x 2 v 0 t - a 2 t 2 2 其中货物在车厢内滑动 4m,有x x1 - x 2 解得:t 4s,x 2 48m 货车长度l0 12m,则制动坡床的的长度 L l0 x 0 x 2 98m
2 v2 - v ′ 0 A 的位移 xA= =3 m 2a1
由 xA-xB=2 m 可知 A 没有与 B 脱离,最终 A 和 B 的速度相 等,大小为 6 m/s。
3、如图,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一质量为m1的足够长的木板,其上 叠放一质量为m2的木块。假定木块和木板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和 滑动摩擦力相等。现给木块施加一随时间t增大的水平力F=kt(k 是常数),木板和木块加速度的大小分别为a1和a2。下列反映a1和 a2变化的图线中正确的是( A )
解:因为1mg 2 m m g,所以B静止不动 达B右端速度恰好为零 A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到
1mg ma,解得a 3m/s 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v L ,解得v 0 3 2 m / s 由运动学公式有: 2a
2 0
2
2、如图所示,物块A、木板B的质量均为m=10 kg,不 计A的大小,B板长L=3 m。开始时A、B均静止。现使A 以某一水平初速度从B的最左端开始运动。已知A与B、B 与水平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分别为μ1=0.3和μ2=0.1, g取10 m/s2。
A. 当F=17N时,物体A的加速度为0.5m/s2
B. 当F=21N时,物体A的加速度为3m/s2
C. 当F=22N时,A相对B滑动
D. 当F=39N时,B的加速度为9m/s2
7、如图,质量为M的木板A静止在水平地面上。一质量 为m,可视为质点的B物体放在木板的左端,在一拉力的 作用下由静止开始运动。已知A、B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 A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2,重力加速度为g=10m/s2。 试求: (1)当木板A相对物体B运动时,木板所受到摩擦力大小。 (2)在题中m=M=10Kg,μ1=0.3,μ2=0.1,要使物体B相 对于木板A运动,所需拉力的大小。
8、如图甲所示,在水平地面上有一长木板B,其上叠 放木块A。假定木板与地面之间、木块和木板之间的最 大静摩擦力都和滑动摩擦力相等。用一水平力F作用于 B,A、B的加速度与F的关系如图乙所示,重力加速度g 取10 m/s2,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C )
Hale Waihona Puke A.B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
B.A、B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 C.A的质量为0.5 kg
(1)若物块A刚好没有从B上滑下来,则A的初速度多大? (答案可带根号表示)
解析
(1)A 在 B 上向右匀减速运动,加速度大小
a1=μ1g=3 m/s2 木板 B 向右匀加速运动,加速度大小 μ1mg-μ2· 2mg 2 a2= = 1 m/s m 由题意知,A 刚好没有从 B 上滑下来, 则 A 滑到 B 最右端时和 B 速度相同,设为 v,得 v0-v v 时间关系:t= = a1 a2 解得 v0=2 6 m/s。
12 、 如 图所示,甲、乙两物体质量分别为 m1 = 2 kg , m2 = 3 kg,叠放在水平桌面上,已知甲、乙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 0.6,物体乙与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0.5,现用水平拉力 F 作用于物体乙上,使两物体一起沿水平方向向右做匀速直 线运动,如果运动中 F 突然变为零,则物体甲在水平方向上 的受力情况(g取10 m/s2,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 D )
C.当F>3μmg时,A相对B滑动
1 g D.无论F为何值,B的加速度不会超过 2
6、如图所示,A、B两物体的质量分别为2kg和1kg,静 止叠放在水平面上,A、B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8,B与 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4,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 擦力,重力加速度为 g=10m/s2 ,现对A施加一水平拉 力F,不计空气阻力,则( B )
C.当水平拉力F增大时,小滑块的加速度一定增大 D. 当水平拉力F=7 N时,长木板的加速度大小为3 m/s2
10、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上放置质量分别为m和2m的四个木块,其 中 两个质量为 m的木块间用一不可伸长的轻绳相连,木块间的最大
静摩擦力是 μmg.现用水平拉力F拉其中一个质量为2m的木块,使四
D.B的质量为1.5 kg
9(多选)如图甲所示,一质量为M的长木板静置于光滑水平面 上,其上放置一质量为m的小滑块。木板受到水平拉力F作用时, 用传感器测出长木板的加速度a与水平拉力F的关系如图乙所示, 重力加速度g=10m/s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D )
A.小滑块的质量m=2 kg
B.小滑块与长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1
(3)设 B 在 A 上运动时间为 t 1 把数据代入以上两式解 得: a A 1m/s 2, a B 3m/s 2 1 1 2 2 由运动学公式有 L a B t 1 - a A t 1 2 2 解得 t 1 1s B 离开木板 A 瞬间, A 的速度 v a A t 1 1m/s 随后 A 做匀减速运动,有 2 Mg Ma 解得 t 2 1s 综上可知 A 运动总时间为 t t 1 t 2 2 s v at 2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本题中开
始阶段两物体一起做匀加速运动有 F=(m1+m2)a,即 a= F kt = ,两物体加速度相同且与时间成正比。当 m1+m2 m1+m2 两物体间的摩擦力达到 μm2g 后,两者发生相对滑动。对 m2 有 F-f=ma2,在相对滑动之前 f 逐渐增大,相对滑动 F-f kt 后 f=μm2g 不再变化,a2= = -μg,故其图象斜率 m2 m2 增大;而对 m1,在发生相对滑动后,有 μm2g=m1a1,故 μm2g a 1= 为定值。故 A 选项正确。 m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