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园林城市生态学实习指导书

最新园林城市生态学实习指导书

园林城市生态学实习指导书2015园林专业城市生态学实验指导书南京林业大学生物学院生态环境系2015年3月备注:实验一和实验二每人交一份报告,实验三每班交一份总报告,每人交一份实验心得体会。

实验1 城市植物物候观测一、目的:进一步掌握植物物候现象与气象因子的密切关系,为园林植物、造景、农林业生产及植物的引种等方面提供理论依据。

二、材料与设备:以肉眼为主,有条件的配备普通望远镜(观测高大树木的物候期)要求观测植物物种数至少100种。

三、方法与步骤:(一)观测地点的选择在进行物候观测之前,首先应选定观测地点,选择时应依照下列两项原则:①选定的地点可进行多年观测,不轻易变动。

②所选定的观测地点应具有代表性,尽可能是平坦而开阔之地。

本实验以校园内的植物为观测对象,进行一次性的乔灌草植物观测,种类包括校园内的全部植物。

(二)观测地点环境条件的观测记载观察周围环境时,首先要了解观测地点的地带性特点,即其所处的气候、土壤、植被带特点和大、中、小地形特点、自然风障等情况,还有土壤类型和目前植被,人为破坏情况等。

在气候条件中最主要的是水和温度,如雨水、气温等变化,霜雪的终始日期、地表和水体及解冻的终始日期等。

特别注意的是植物遭受自然灾害的情况及当时的气候条件。

(三)观测植物的选择观测的植物应选择那些能够最明显地反映当地季节现象及符合观测目的的植物。

主要根据以下三项原则:1.我国温带和亚热带地区,凡是有四季分明的地方,可选择常见的,分布比较广的植物,各地区同时进行观测,以便比较。

2.选择观测的植物种类不宜太多,但要使得从初春到秋末每隔数天都有明显的物候现象出现。

3.我国古代已有记载的,如桃、李、杏等和世界多数国家进行观测的植物如紫丁香、洋槐等也可列为观测对象,以便古今中外互相比较。

(四)观测的项目和特征乔木和灌木(包括落叶果树)物候期特征(1)树液流动开始期冬天快要过去,白天荫蔽处的温度升高到0℃时,在树干的向南方向表皮上用刀划开小缝(或钻个小孔)有树液流出的日子,是树液流动的开始日期。

树液流动指示春季来临,树木开始生长(树液流动观察之后,宜用油灰之类,把树皮缝隙补塞,以免发生病虫害)。

(2) 芽膨大开始期具有鳞片的乔木和灌木的芽开始分开,侧面显露淡色的线形或角形。

可从果树和浆果树的芽鳞片的间隙里看芽的浅色部分。

针叶类如松属顶芽鳞片开裂反卷时,出现淡黄褐色的线缝,即为芽膨大期,侧柏芽膨大不易观测,可用黑墨涂在芽的尖端,当出现裂缝时,即为芽膨大期。

花芽或叶芽宜分别记录其膨大日期。

(3) 芽开放期芽的鳞片裂开,芽的上部露出绿色尖端,果树类鳞片裂开可以看见花蕾顶端。

如芽膨大与芽开放时不易分辨,可记“芽开放期”。

(4)开始展叶期第一批(10%)小叶开始展开。

针叶树为出现幼针叶。

(5) 展叶盛期植株上有一半枝条的小叶完全展开。

(6) 花蕾或花序出现期叶腋或花芽中开始出现花蕾或花序。

(7) 开花始期第一批花的花瓣开始完全开放,为开花始期。

风媒传粉树木的开花始期按照下述各个特征记录:a)风媒传粉树木开花期的特征:松属、桑属、杨属、柳属、白蜡树、胡桃、麻栎属等属于风媒传粉树木,其开花期的特征是,当摇动的时候,雄花序就散出花粉。

b)榆属开花始期的特征:当树枝摇动的时候,花粉好像云雾一样离开花序。

c)柳属开花始期的特征:在柳属的柔荑花序上长出雄蕊(柔荑花序在向太阳的一面现黄色,用手指触摸时手指上粘有花粉)。

(8) 开花盛期在观测的树上有一半枝条上的花都展开花瓣或花序散出花粉。

(9) 开花末期在观测的树上留有极少数的花。

至于风媒传粉的树木,其柔荑花序停止散出花粉,或柔荑花序大部分脱落。

(10) 第二次开花期有时树木在夏天和初秋有第二次开花现象,宜于记录下列各项:a)二次开花日期;b)二次开花是个别树还是多数树;c)二次开花和没有二次开花的树在地势上有什么不同;d) 二次开花的树有没有受损害。

如受损伤、病虫害等,以后还须注意是否第二次结果实,果实多少,果实是否成熟。

(11)一年多次开花期可分别为夏梢开花期或秋梢开花期.(12)果实和种子成熟期a) 球果类:如松属和落叶松属种子的成熟,是球果变黄褐色;侧柏的果实是变黄绿色;桧柏的果实是变黄绿色,表面出现白粉;水杉的果实是出现黄褐色。

b) 蒴果类:果实的成熟是出现黄绿色,少数尖端开裂,露出白絮,如杨属、柳属。

c) 坚果类:如麻栎属种子的成熟是果实的外壳变硬,并出现褐色。

核果、浆果、仁果类:核果、浆果成熟时是果实变软,并呈现该品种的标准颜色;仁果成熟时果实呈该品种的特有颜色和口味。

d) 荚果类:如刺槐和紫藤等种子的成熟是荚果变褐色。

e) 翅果类:如榆属和白蜡属种子的成熟是翅果绿色消失,变为黄色或黄褐色。

f) 柑果类:如常绿果树(甜橙、红橘、枇杷)呈现可采摘果实时的颜色。

(13)果实和种子脱落期松属为种子散布;柏属为果实脱落;杨属和柳属为飞絮;榆属和麻栎属为果实或种子脱落等等,宜观察记录开始脱落期和脱落末期。

(14)新梢生长期新梢(或枝条)的生长,有春梢、夏梢、秋梢三种。

除春梢开始生长期不记,只记载停止生长期外,其余分别记载开始生长期和停止生长期。

当年发出的枝条叫作新梢,按其发生的时期可分为春梢、夏梢、秋梢三种。

目前按照气象学对四季的划分,12月、1月、2月为冬季;3月、4月、5月为春季;6月、7月、8月为夏季;9月、10月、11月为秋季。

可视新梢发生的时期分别记为春梢、夏梢、或秋梢。

(15)叶秋季变色期当观测的树木有10%叶子呈现秋天的颜色,为秋季叶开始变色期,完全变色时为秋季叶全部变色期。

所谓叶变色开始是指正常的季节性变化,树上出现变色的叶子颜色不再消失,并且有新变色的叶子在增多,但不能与夏天因干燥、炎热或其他原因引起的叶变色混同。

(16)落叶期当观测的树木秋季开始落叶为开始落叶期;树上的叶子几乎全部脱落,为落叶末期。

落叶开始时的象征是指,当轻轻地摇动树枝,就落下3~5片叶子,或者在没有风的时候,叶子一片一片地落下来,这就是落叶。

但不可和夏季因干燥,炎热而落叶混淆起来。

落叶是枝条生长木质化的特征。

如气温降至0℃或0℃以下时,叶子还未脱落,应该记录。

如树叶在夏季发黄散落下来,宜记录。

2. 草本植物物候期特征(1)萌动期草本植物有地面芽和地下芽越冬两种不同情况,当地面芽变绿色或地下芽出土时,为芽的萌动期。

(2)展叶期10%的叶展开时为开始展叶期,50%的叶子展开时为展叶盛期。

(3)花序或花蕾出现期花序或花蕾开始出现的时候。

(4)开花10%花瓣完全展开时为开花始期,50%展开时为花盛期。

(5)果实或种子成熟果实或种子有10%变色为成熟开始期,50%成熟时为全熟期。

(6)果实脱落期果实开始脱落的时候。

(7)种子散布期种子开始散布时。

(8)第二次开花某些草本植物在春季或夏季开花后秋季偶尔又重新开花,为第二次开花期。

(9)黄枯期草本植物黄枯期以下部基生叶为准。

下部基生叶有10%黄枯为开始黄枯期,达到50%为普遍黄枯期,完全黄枯时为全部黄枯期。

(五)观测记录的方法每日观测,如人力不够可隔日观测一次。

开花末期以后每隔一日或两日观测一次,观测的时间最好在下午,因很多植物在下午开花,但有些植物在上午开花,则须在上午观测。

观测时间应按观测对象和季节的不同而灵活掌握。

观测位置是南面枝条,观测工作既要掌握物候观象的准确日期又要记录完全,应在观测时随看随记,不要凭记忆事后补记。

日期记载形式为月/日/年。

如刺槐展叶期3/25/87,或月/日即3/25。

植物每一发育时期的出现,不是同时开始的,如果观测植物多于一株,则有过半植株达到某一发育时期,就是到了某一发育时期。

雌雄异株的树木,观测开花以记录雄株为宜,结果实应观测雌株,故雌、雄株都要选,记录时加以说明。

观测植株部位的确定。

由于树木顶部的枝条萌动发育在先,故目力可看清树顶时,则须观测其顶部的发育期,树太高则可用望远镜,或观测树冠外围的中下部枝条。

(六)资料整理物候观测资料,需要经过整理和综合分析才能应用,由于观测目的的不同,观测资料整理也有多种形式。

按植物种类分别将各种物候期填入分类统计表中,这是最基本的方法,也是进一步分析的基础。

据此并结合同期气象等资料可进行综合分析,以达到所需目的要求。

四、作业:1.观测方法简述2.记载校园60种以上植物的物候期并加以分析评述。

物候观测记录表观测时间:观测地点:观测者(学号+姓名):实验2 大气污染对植物的伤害一、目的:通过现场观察了解大气污染对生物产生的危害,树木受危害后产生的症状以及不同树种对大气污染的反应。

二、地点:校园周边绿地植物受大气污染伤害症状调查。

三、内容:1.调查植物种类30种以上;2.观测记录植物叶片受大气污染伤害的典型症状;3.比较并描述植物对大气污染的抗性。

四、方法:根据调查,首先确定污染源。

并进行树木调查,方法是路线调查,对所见各种植物进行观察记载。

分组进行,边讨论边分析,将调查结果填入表格。

大气污染对植物的伤害调查表调查者:调查地点:调查时间注:1.叶子保存率和叶子危害率的调查方法:在树冠四个方向取4个代表枝条计算叶子保存率和危害率;2.危害症状:1)叶子症状,可分为条状、斑状、穿孔、脱色等;2)落叶;3)顶梢枯死;4)植株死亡等。

五、报告:1.实习地点及污染源;2.描述各个植物受大气污染的反应症状;3.按树种填写调查表,每一树种填写一个代表株;4.按对大气污染的抗性,由强到弱排列树种顺序;5.简要分析:对不同树种进行抗性分类.描述抗性树种的特征。

实验3 城市植被(绿地)调查一、调查目的意义:了解城市绿地组成结构特征,功能特性,指导城市绿地规划建设。

通过调查,初步掌握城市绿地的调查方法及各统计指标的含义。

二、工具备品:皮尺、钢卷尺、测绳、枝剪、粉笔、铅笔、标签、调查表格、植物检索表等。

三、调查内容与方法1、包括绿地面积、绿地生物量、景观资源、健康状况、群落类型五个方面。

2、每班分三组,调查校园绿地,组员对小组负责,小组对班级负责。

3、每人交一份心得体会,每班交一份报告。

●绿地面积大型绿化工程面积:按设计图统计;小型绿化工程面积:现场实际丈量,零星树木按冠幅面积计算;建筑物上的垂直绿化:攀缘植物以叶子覆盖面积算,绿化槽植物以绿化槽面积算,阳台绿化以植物实际占的面积算;未绿化面积:规划部门定的绿化用地面积减去已绿化面积;采伐面积:全部采伐以原来的调查面积为准,部分采伐则算采伐迹地面积,宽度考虑冠幅.●绿地生物量某一特定观测时刻,一定面积上或一定空间范围内,现有的生物体数量,又称现存量(kg/m2,t/hm2,ak kj/m2).加上时间(a),则称生长量,又称生产力。

这种生物量,包括全部乔\灌\草的枝\干\叶\根\茎\花\果的生物学量总和。

●景观资源包括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自然景观:天景\地景\水景\物景人文景观:古树名木\人造景观(人工雕塑\人工造型\人工配置\人工修剪形成的各种景观),以具观赏价值为准,逐项记录.●健康状况指植物的长势与演替,与生态功能有密切关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