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通俗音乐 课件

中国通俗音乐 课件


欣赏《春天里》1’30”
春天里来百花香,朗里格……,和暖的太阳在天 空照,照到了我的破衣裳,朗里格……穿过了大街走 小巷, 为了吃来为了穿,朝夕都要忙 。朗里格 朗……没有钱也得吃碗饭,也得住间房,哪怕老板娘 做那怪模样 。朗里格……
贫穷不是从天降,生铁久炼也成钢、也成钢,只 要努力向前进,哪怕高山把路挡。朗里格……遇见了 一位好姑娘。亲爱的好姑娘,天真的好姑娘。不用悲, 不用伤,人生好比上战场,身体健,气力壮,努力来 干一场,身体健,气力壮,大家努力干一场。
在当时强调阶级斗争的年代,这首优美抒 情的歌曲被戴上了“小资产阶级情调”帽子, 受到公开批评。在此后二十多年间,中国经历 了“大跃进、人民公社化、三年自然灾害和史 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通俗音乐基本上就销 声匿迹了。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至七十年代末:
通俗音乐在中国内地几乎是停止发展的一个
特殊时期。
样板戏 “通俗音乐”
欣赏《祝你平安》(2’)
1、请说说这是什么类型的歌曲?
A艺术歌曲 B民歌
C通俗歌曲
2、你最喜欢什么样的音乐? A .古典音乐 B .民间音乐 C .通俗音乐
本课要点:
通俗音乐的概念和特点 中国通俗音乐的发展历程: 一、20世纪20—30年代(起步曲折期) 二、20世纪50—60年代(发展—沉寂) 三、20世纪80年代(再生模仿—蓬勃发展) 四、20世纪90年代——至今(百花齐放)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在较为繁华的上海、南 京、武汉、重庆等地的市民阶层中。通俗音乐随 着歌舞表演和有声电影的放映而广为流传。当时 流传较广的通俗歌曲有《春天里》《四季歌》等。
欣赏《春天里》
思考:这首歌曲的词曲有何特点?
歌词朴实、朗朗上口,特别是‘朗里格朗里格朗’ 接近与口语,曲调简单。
假如这首歌曲让你来唱,你应该用怎样的情绪来 演唱? 轻松活泼的情绪
东南风
改革开放后,一些新的文化、理念和思潮 一涌而进。音乐领域人们在疲倦了“强、硬、 响、快”的风格后,很容易或者说一古脑儿就 接受了港台音乐的“清新、温和、优美、流畅” 和“软绵、颓废、情爱、小资”等音调和思想。 中国大陆乐坛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受到 前所未有的震撼。使大陆音乐在一段在时间里 音乐创作和演唱方面都一味地模仿或照搬港台 音乐。这一时期在风靡大陆的港台歌手有:邓 丽君、张明敏……
《黄土高坡》
3’42’’
戏曲风
除了西北风之外,戏曲、曲艺等民间音乐 源流,也是流行音乐创作的素材源泉。如曾经 广为流传的姚明、阎肃创作的《前门情思―大 碗茶》、《故乡是北京》就是以民间说唱“京 韵大鼓”的基本音调为基础谱写的歌曲;“唐 朝”乐队的《梦回唐朝》则把京剧中的韵白融 入摇滚乐之中;《中国功夫》、《男儿党自强》 选择了京剧曲牌《将军令》的旋律,田震演唱 的《未了情》也有京剧的韵味。
群众歌曲
《乡恋》电视片《三峡传说》插曲
3’20’’
思考:这首歌曲的演唱形式是?歌曲有什么特点? 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绪?
《乡恋》电视片《三峡传说》插曲
思考:这首歌曲的演唱形式是?歌曲有什么特点? 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绪?
女声独唱 这首歌曲旋律优美,节奏舒展,
表达了一种对故乡亲人和山川的思念之情
想一想:
1. 20世纪50年代轻音乐盛行。 如:《青年友谊圆舞曲》就是其中影响较大的 一 ’’
蓝色的 天空像 大 海一 样, 广阔的 大路上 尘 土飞 扬; 穿森林
过海洋 来 自各 方, 千万个 青年人 欢 聚一 堂。 拉起手 唱起歌
跳 起舞 来, 让我们 唱 一 支 友 谊之 歌。
1.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国通俗音 乐繁盛的原因?
2.你知道这个时代有哪些优秀的 通俗歌曲和著名的歌手吗?
香 港








台 湾






三、20世纪80年代(再生模仿—蓬勃发展)
改革开放使得大量港台歌曲的涌入国内, 形成了中国通俗音乐的第一个繁盛时期。港台、 内地都涌现了一大批实力派歌手,如:李谷一、 张明敏(香港)、罗大佑(台湾)、邓丽君 (台湾)、毛阿敏、刘欢等,以及许多经典曲 目,如:《乡恋》、《万里长城永不倒》、 《我的中国心》、《明天会更好》、《年轻的 朋友来相会》、《乡间小路》、《童年》、 《外婆的澎湖湾》等
这些涌进国内的港台流行歌曲,思想内容和 艺术水品良莠不齐。一些格调低下、艺术表现粗 糙的歌曲,理所当然的受到社会舆论的抵制,许 多题材健康、旋律清新的校园歌曲则在青少年中 不胫而走,广为传唱。如《童年》、《橄榄树》、 《乡间小路》《外婆的澎湖湾》等。
中国通俗歌曲继港台一段“软唱”之后, 终于陷入了一阵沉默,音乐家们开始反思:我 们自己的音乐何去何从?
什么是通俗音乐?
通俗易懂、易学易唱、大众化的音 乐 (内容大多取材于人民的日常生活, 旋 律相对易记易唱、结构一般比较短小简 练) ,具有鲜明的时代性,节奏具有现代感 的。包括通俗歌曲和轻音乐。
黎 锦 晖
一、20世纪20—30年代(起步曲折期)
1927年,黎锦晖创作的《毛毛雨》等音乐作品, 标志着中国通俗歌曲的诞生。由此开启了中国通 俗歌曲创作的第一个历程。黎锦晖成为中国通俗 音乐的奠基人。也被称作中国通俗音乐的“鼻祖”
二、20世纪50—60年代(发展—沉寂)
2. 20世纪50-60年代影视歌曲盛行。如: 电影《柳堡的故事》插曲 《九九艳阳天》
听音乐思考:在当时的社会政治条件下,这首 歌曲的遭遇。
3’30’’
二、20世纪50—60年代(发展—沉寂)
2.20世纪50-60年代影视歌曲盛行。如:
《九九艳阳天》 电影《柳堡的故事》插曲
西北风
“我曾经问个不休???!!!……”, 崔健那一声富于反叛性的呐喊,惊天动地、 反叛、困惑和号召性的呐喊,终于唤醒了中 国通俗乐坛,音乐家们开始踏上了继西扬中、 通俗音乐民族化、艰难而有意义的漫漫长 路……此时以独特个性、风靡一时的“西北 风”席卷而来,其代表作品有《信天游》、 《黄土高坡》、《我热恋的故乡》、《心中 的太阳》、《少年壮志不言愁》等……
想一想:
1、为什么在三四十年代中国通俗音乐很快进 入发展的低落时期?
2、此阶段通俗音乐被什么歌曲所取代?
小结
总体看,早期中国通 俗歌曲特点是轻松活泼、 歌词通俗易懂、朗朗上口。 但是作品题材狭窄,演唱 矫揉造作。随着抗日救亡 的时代要求和救亡歌曲的 兴起,当时的通俗歌曲很 快退出了历史舞台。
二、20世纪50—60年代(发展—沉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