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一化学第二次月考试题

高一化学第二次月考试题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级第二次月测化学科试卷本试卷共 4 页, 24 小题,满分 100分,考试时间 90 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S :32 Cu :64 Zn :65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50分)一、单选题(每题2分, 包括15小题,共30分)1、已知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产物的总能量,则反应是 ( )A .放热反应 B.吸热反应 C.有催化剂作用 D.无法判断2、某主族元素R 的最高正化合价与负化合价代数和为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R 一定是第VIIA 族元素B .R 的最高价氧化物为RO 3C .R 的气态氢化物能燃烧D .R 的气态氢化物易溶于水显碱性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NaCl 固体中含有共价键B .CO 2分子中含有离子键C .126C 、136C 、146C 是碳的三种核素 D .168O 、178O 、188O 含有相同的中子数 4、下列关于元素周期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原子最外层电子总是从1到8重复出现B .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最高正价从+1到+7、负价从-7到-1重复出现C .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原子半径从小到大(稀有气体除外)发生周期性变化D .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指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及元素主要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 5、下列反应既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又是吸热反应的是 ( ) A .铝片与稀盐酸的反应 B .Ba(OH)2•8H 2O 与NH 4Cl 的反应 C .灼热的炭与CO 2的反应 D .甲烷在氧气中的燃烧反应6、下列各个装置中能组成原电池的是 ( )7、对于锌一铜一稀硫酸组成的原电池装置中,当导线中有1 mol 电子通过时,理论上的两极变化是()①锌片溶解了32.5 g ②锌片增重32.5 g ③铜片上析出l g H2④铜片上析出1 mol H2A.①和③ B.①和④ C.②和③ D.②和④8、对反应A+2B = 4C+3D,以下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中,所表示反应速率最快的是()A. v(A)=0.40mol•L-1•s-1B. v (B)=0.50mol•L-1•s-1C. v (C)=0.80mol•L-1•s-1D. v (D)=0.3mol•L-1•s-19、工业生产硫酸时,其中一步反应是2SO2 + O22SO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增大氧气的浓度可提高反应速率 B.升高温度可提高反应速率C.使用催化剂能显著增大反应速率 D.达到化学平衡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且都为零10、下列物质属于同系物的一组是()A.CH4与C2H4B.CH3-CH2-CH2-CH3与C.C2H6与C3H8D. O2与O311、某烷烃含有200个氢原子,那么该烃的分子式是()A.C97H200B.C98H200C.C99H200D.C100H20012、下列物质中,在一定条件下既能进行加成反应,也能进行取代反应,并且不.能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的是()A.乙烷 B.乙烯 C.乙醇 D.苯13、下列用水就能鉴别的一组物质是()A.苯、己烷、四氯化碳 B.苯、乙醇、四氯化碳C.硝基苯、乙醇、溴苯 D.乙酸乙酯、乙醇、乙酸14、关于乙醇结构方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乙醇结构中有-OH,所以乙醇溶解于水,可以电离出OH-而显碱性B.乙醇与乙酸反应生成乙酸乙酯,所以乙醇显碱性C.乙醇与钠反应可以产生氢气,所以乙醇显酸性D.乙醇与钠反应非常平缓,所以乙醇羟基上的氢原子不如水中的氢原子活泼15、酯化反应是有机化学中的一类重要反应,下列对酯化反应理解不正确...的是()A.酯化反应的产物只有酯 B.酯化反应可看成取代反应的一种C.酯化反应是有限度的 D.浓硫酸可做酯化反应的催化剂二、双选题(每题4分,只选一个且正确得2分,有错不得分, 包括5小题,共20分)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离子化合物中只能含离子键,不能有共价键B、所有非金属之间形成的化学键一定是共价键C、只含有共价键的物质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D、判断化学变化的可靠方法是看有无化学键的变化17、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N2(g) + 3H2(g) 2NH3(g) 达平衡的标志是()A.v正(N2) = v逆(N2) B.v正(N2) = 3v正(H2)C.v正(H2) = 3/2 v逆(NH3) D.N2、H2、NH3的体积比为1︰3︰218、下列实验可行的是()A.用浓硫酸与蛋白质的颜色反应鉴别部分蛋白质B.用食醋浸泡有水垢的水壶清除其中的水垢C.用乙醇和浓硫酸除去乙酸乙酯中的少量乙酸D.用苯从碘水中萃取碘19、两种气态烃以任意比例混合,在105℃时1 L该混合烃与9 L氧气混合,充分燃烧后恢复到原状态,所得气体体积仍是10 L。

下列各组混合烃中不符合此条件的是()A.CH4 C2H4B.CH4C3H6C.C2H4C3H4D.C2H2C3H620、两种气态烃组成的混合气体0.1mol,完全燃烧得0.16molCO2和3.6g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混合气体中一定有甲烷 B.混合气体中一定是甲烷和乙烯C.混合气体中一定没有乙烷 D.混合气体中一定有乙炔(CH≡CH)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50分)三、填空题(包括4小题,共50分)21、(16分)A、B、C、D、E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已知A、B、E 3种原子最外层共有11个电子,且这3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两两皆能发生反应生成盐和水,C 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少4,D元素原子次外层电子数比最外层电子数多3。

(1)写出下列元素符号:A ,B ,C ,D ,E (2)A与E两元素可形成化合物,用电子式表示其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3)写出A、B两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化学方程式:。

(4)比较C、D两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用化学式表示)。

22、(14分) “酒是陈的香”,就是因为酒在储存过程中生成了有香味的乙酸乙酯,在实验室我们也可以用如右图所示的装置制取乙酸乙酯。

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制取乙酸乙酯的化学方程式:。

(2)浓硫酸的作用是。

(3)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主要作用是。

(4)通蒸气的导管要插在饱和碳酸钠溶液的液面上,不能插入溶液中,目的是。

(5)若要把制得的乙酸乙酯分离出来,应采用的实验操作是。

(6)生成乙酸乙酯的反应是可逆反应,反应物不能完全变成生成物,反应一段时间后,就达到了该反应的限度,也即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下列描述能说明乙醇与乙酸的酯化反应已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有(填序号):①单位时间里,生成1mol乙酸乙酯,同时生成1mol水②单位时间里,生成1mol乙酸乙酯,同时生成1mol乙酸③单位时间里,消耗1mol乙醇,同时消耗1mol乙酸④正反应的速率与逆反应的速率相等⑤混合物中各物质的浓度不再变化23、(12分)已知:①A是石油裂解气的主要成份,A的产量通常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石油化工水平;②2CH3CHO+O22CH3COOH。

现以A为主要原料合成乙酸乙酯,其合成路线如下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A的电子式:。

(2)B、D分子中的官能团名称分别是:、。

(3)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注明反应类型:①;。

②;。

24、(8分)纤维素属于多糖,在稀酸的催化作用下,可以水解为葡萄糖。

下面是某同学进行的“纤维素水解实验”步骤:①将一小团棉花放在试管中,加入3-5滴90%的硫酸,并且用玻璃棒小心地把棉花搅成糊状;②在酒精灯火焰上稍微加热,使之成为亮棕色;③在亮棕色溶液中加入2mL新制备的氢氧化铜悬浊液,加热煮沸。

可是该同学并没有观察到预期的实验现象。

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纤维素水解的化学方程式:。

(2)试分析该同学实验失败的原因:_ ________________。

(3)在该同学的实验步骤②后的亮棕色溶液中直接滴加硫酸铜溶液,然后滴加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这种操作 (填能或不能)观察到预期的实验现象,预期的实验现象是 。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级第二次月测化学科试卷(答案)一、二、选择题:(15*2+5*4共50分)三、非选择题:(共50分) 21、(16分)(1)A :Na , B :Al , C :Si , D :P , E :Cl (2)(3)Al(OH)3+ NaOH === NaAlO 2+2H 2O (4)H 3PO 4>H 2SiO 322、(14分)(1)CH 3COOH + CH 3CH 2OHCH 3COOCH 2CH 3 + H 2O(2)催化作用和吸水作用(3)中和挥发出来的乙酸,使之转化为乙酸钠溶于水中,便于闻乙酸乙酯的香味,溶解挥发出来的乙醇,降低乙酸乙酯在水中的溶解度,便于分层得到酯。

(4)防止倒吸 (5)分液。

(6)②④⑤ 23、(12分)(1)写出A 的电子式 略(2分) 。

(2)B 、D 分子中的官能团名称分别 羟基 (2分) 、 羧基(2分)。

(3)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①CH 2=CH 2+H 2O −−−−→一定条件CH 3CH 2OH (2分)加成反应(1分) ②2CH 3CH 2OH + O 2 Cu Ag∆−−−→或2CH 3CHO + 2H 2O (2分)氧化反应(1分)题号 1 2 3 4 5 6 789 10 答案 A A C D CB AAD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D B D ACDACBDBDACNa ClNa + Cl24、(8分)(1)(2分)(2)主要原因是水解后的溶液中没有滴加碱来中和多余的酸,导致溶液中的酸使氢氧化铜溶解。

(2分)(3)能;预期的实验现象是出现砖红色沉淀。

(4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