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古典戏剧

中国古典戏剧

中 国 古 代 戏 曲
古代戏曲是以表演为中心,以唱、 念、做、打等手段为基础,融文学、音 乐、舞蹈、美术、武术和杂技为一体的 综合舞台艺术。 内容丰富,博大精深。 是我国古代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 明珠。 它与古希腊悲喜剧、印度梵剧并称为 世界三大古剧。
中国古代戏曲
主要指元明清戏曲,其 形式包括元杂剧、元散 曲、和明清传奇。
马致远 散曲《天净沙· 秋思》
杂剧《宫秋》
白 朴 杂剧《墙头马上》
《梧桐雨》
郑光祖 杂剧《倩女离魂》
《王粲登楼》
1、元杂剧——结构
元杂剧一般一本四折(类似于现代戏剧的 “幕”)(也有由五折构成) 有的还有“楔子”,一般置于第一幕之前, 类似现代剧的序幕,用来说明情节,介绍人 物 ;有时也置于两折之间,具有过场戏的性 质。
老生,中老年 人物,因戴胡须, 又称须生。
小生,青年 人物,不挂胡须, 分文小生、武小 生。
旦行,扮演女性 角色的一种行当。 可分为正旦、花 旦、武旦、老旦、 彩旦等。
正旦,主要扮 演娴静庄重的青 年、中年妇女。 因常穿青素褶子, 故又名青衣。
花旦,多扮 演性格明快或 活泼放荡的青 年女性。表演 常带喜剧色彩。
武旦,扮演 擅长武艺的女 性,按扮演人 物的身份和技 术特点,又分 刀马旦和武旦 两种类型。
老旦,老年 妇女。
彩旦,又 叫“丑旦”、“丑 婆子”,扮演滑稽 或奸刁的女性人物。 表演富于喜剧、闹 剧色彩,实属女丑, 故常由丑行兼扮。
净行,俗称花 脸,又叫花面, 面部化装用脸谱, 一般都是扮演性 格、品质或相貌 上有特异的男性 角色。
丑行,扮演喜 剧角色,由于 在鼻梁上抹一 小块白粉,又 叫小花脸、三 花脸。包括文 丑、武丑。
文丑,除武 夫外各种丑角均由文 丑扮演。
武丑,扮演机 警幽默、武艺高超 的人物。
3、元杂剧——构成




剧本的构成:剧本由唱、科、白三部分构成。 唱叫曲词,是按一定的宫调(乐调)、曲牌 (曲谱)写成的韵文,元杂剧规定,每一折戏,唱 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其宫调和每套曲子的先后顺 序都有惯例规定。 科是戏剧动作的总称,包括舞台的武打和舞蹈。 如“做哭科”“做笑科”等 白是“宾白”,是剧中人的说白部分宾白又分 以下四种:对白:人物对话;独白:人物自叙;旁 白:背过别的人物自叙心理话;带白:唱词中的插 话。

2、元杂剧——角色
扮演的角色有末、旦、净、丑等。 元杂剧每本戏只有一个主角 此外还有以剧中职务身份为名的杂角,孛 (bó)老(老头儿)、卜儿(老妇人)、孤 (官员)、徕儿(小厮)。 如驾(皇帝)、 洁郎(和尚)等。

生行,扮演男性角 色的一种行当,其 中包括老生、小生 (文小生、武小 生)。

散曲 元曲 杂剧


小令 (一宫调一曲子) 套曲 (一宫调数曲子)
唱+演 (散曲+“科”+“白”)
元杂剧四大爱情剧
关汉卿 《拜月亭》 白 朴 《墙头马上》 王实甫 《西厢记》 郑光祖 《倩女离魂》
关汉卿 《窦娥冤》 马致远 《汉宫秋》 白 朴 《梧桐雨》 纪君祥《赵氏孤儿》
关汉卿
四大家之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