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础》课(2015年修订版)思修部分教材解读

《基础》课(2015年修订版)思修部分教材解读

讲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导论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5年修订版)思想道德修养部分教材解读武汉大学沈壮海我的介绍主要集中在思想道德修养部分。

内容分为四个部分:修订背景、修订过程、新增内容、建议思考。

第一部分:修订背景概括而言,修订的背景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经济社会的新发展、青年成长的新特点、党和国家的新要求。

一、经济社会的新发展十八大以来,我们党以前所未有的魄力与定力推进“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一系列新的特点。

所有这些,都对人才培养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课题,需要我们敏锐把握,及时反映到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来。

二、青年成长的新特点当前的青少年(即将进入高校或已经进入高校的青少年)呈现出一系列的成长特点,向教育者提出了应当客观面对的一系列教育新课题,需要认真对待。

三、党和国家的新要求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在治国理政的方方面面提出了一系列的新论断,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做出了一系列的新部署。

这些新的论断、要求和部署,需要我们以不同的形式反映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材和教学之中。

从本课程的“思想道德修养”部分来看,尤其需要关注并在教材与教学中予以充分反映的,包括以下七个方面:(一)关于“中国梦”2012年11月29日,在中央政治局常委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并阐述了“中国梦”的问题。

2013年3月17日,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集中论述了中国梦、中国精神、中国道路、中国力量等问题。

关于中国梦的论述,还体现于习总书记的许多讲话与答问中。

这些讲话说明,让青年大学生深刻理解中国梦的内涵和意义,树立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坚定志向,是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个明确要求,需要在直接以大学生为教育对象、对思想道德修养为教学核心内容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材中予以鲜明而具体的贯穿、体现。

(二)关于“中国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精神的内涵、特征、意义及其弘扬路径等问题作出了深刻论述。

其理论要点,主要包括:1、中国精神的主要内容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2、中国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

3、中国精神必须在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前提下,积极深入中华民族历久弥新的精神世界,把长期以来我们民族形成的积极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充分继承和弘扬起来,使之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服务,为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服务,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服务。

4、我们必须毫不放松理想信念教育、思想道德建设、意识形态工作,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富有时代气息的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从一定意义上讲,即在青年大学生中培育中国精神的课程,应当把总书记关于中国精神的系列思想及弘扬要求予以很好的贯彻体现。

(三)关于思想道德建设围绕思想道德建设,总书记提出的思想观点与实践要求,包括:1.思想道德建设的地位和作用。

2.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目标。

3.思想道德建设的有关内容。

4.思想道德建设的有关重点。

5.不同群体的思想道德建设。

如关于领导干部的思想道德建设、师德建设等。

6.发挥不同领域在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作用。

如关于文艺、教师等。

7.积极向道德模范学习。

8.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统一。

上述这些内容,都需要在教材与教学中反映。

在这次修订中,课题组也已经力所能及地予以了反映。

(四)关于弘扬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党的十八大做出的一项战略部署。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践行问题,发表了大量讲话,深刻阐明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容、历史意义及其践行要求,确立了这一领域的实践指南。

需要注意到的是,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在不同的场合,面对不同的群体,总是提出弘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问题。

其中他尤其关注的群体之一,是青年一代。

2014年5月4日,习总书记在北京大学与师生座谈的主题,便是“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这也是为什么教材的这次修订,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教材的总线索,贯穿全篇的重要原因。

(五)关于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就如何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统美德问题,发表了极其密集地讲话。

在这一问题上,我们需要把握的主要观点有: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

2.科学对待传统文化。

3.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4.优秀传统文化与国家文化软实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

5.坚守我们的价值体系,坚守我们的核心价值观,必须发挥文化的作用。

6.增强文化自信。

7.推动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8.中国共产党人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和弘扬者。

(六)关于传承红色基因近年来,虚无主义思潮在一定范围内蔓延,嘲弄英雄,戏说经典、污化领袖,产生了很不好的社会影响。

需要思想理论界予以驳斥,以正视听。

习近平强调,我们永远不能忘记自己是从哪里走来的,永远都要从革命的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把理想信念的火种、红色传统的基因一代代传下去,让革命事业薪火相传、血脉永续。

“把理想信念的火种、红色传统的基因一代代传下去”,是党和国家的要求,是民族复兴的要求,是我们这一门课应当承担的任务。

(七)关于青少年与大学生成长青年兴则国兴,青年强则国强。

党和国家向来对青年充满厚望。

在如上我们讲到的各个方面,党和国家都有对青年一代的叮嘱和寄托,都有对青年一代提出的希望。

此外,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还专门针对青年的成长成才,提出了一系列的要求和期盼。

第二部分:修订过程一、“精”即精炼、精益求精。

表现在概念、标题的推敲、阐述的角度与切入方式、思考题的设定等等方面。

通过这一工作,力求是教材更准确、简炼、明快,更加精致。

二、“改”即改写。

对有些章节、段落,根据新的认识与教材逻辑,进行了相应的改写。

如2013版教材第四章第二节原为“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改为“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2013版教材第四章第四节“恪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缩写为新教材第四章第四节的第三个目,内容更为精炼。

“结语”由原教材的“立志做社会主义‘四有’新人”修改为“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践行者”。

三、“调即调整。

尤其是结构的调整、教学内容展开逻辑上的调整。

如:2013版的教材结构为“1+7+1”即“绪论+七章+结语”。

专门讲法律内容为两章,另有一章即最后一章将德法融在一起讲述了相关的内容。

十八届四中全会对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作出了一系列新的论述和部署;“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一个重要内容即“全面依法治国”。

在这一背景下,在遵循原有教材整体逻辑不变的情况下,对章节结构进行了相应的调整。

新教材的结构为“1+8+1”,即“绪论+八章+结语”;法律部分扩展为三章。

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的内容由原教材第七章抽出,增补拓展,列为目前教材的第三章“遵守道德规范锤炼高尚品格”。

四、“并”即合力。

主题与立意相近的内容,进行了归纳合并。

如2013版教材第二章三节均以爱国主义为主题,现合并为一节,作为新教材第二章的第二节。

2013版教材第三章第一节原来的三个目“二、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三、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四、正确认识人生价值”,在新教材中合并为一个目“二、人生观的主要内容”。

五、“减”即删减。

对重复的内容、有新的阐述角度的内容、与大学生需求结合不太紧的内容等,进行了相应的删减、浓缩。

如2013版教材第一章第二节“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中第一个目“认识大学生的历史使命”进行了相应浓缩;原教材中“大学生的择业与创业”部分“正确认识当前我国的就业形势”等内容进行了删减。

六、“增”新增的内容主要包括:(一)绪论·第三节:扩增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013年版教材体现为绪论中第二节的第三目)(二)第一章第三节:增加中国梦的内容——“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放飞青年梦想”(三)第二章第一节:新增“中国精神的传承与价值”(四)第二章第三节:拓展为“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原为一目,现为一节)(五)第三章第一节:新增第三目“正确认识人生矛盾”(六)第四章第二节:新增第三目“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七)第四章第三节:本节为新增,“继承与发扬中国革命道德”(2013年版教材中第四章第三节帽段部分曾有四行多的文字述及中国革命道德)(八)第五章第一节:新增第三目“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

原教材仅从法律的角度、维护网络安全的角度有涉及,新教材增加了网络道德方面的内容。

可以看出,新增的内容,比较充分地体现了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的有关新思想新论断,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有关精神。

第三部分:新增内容接下来,我就在教学中如何把握好新增内容,谈些看法。

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授这一新增内容,要注意“重点讲透、全程贯穿”。

“重点讲透”即要讲好绪论第三节,需要把握几个关键点:(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价值体系的关系;(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四)弘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

(五)大学生如何践行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全程贯穿”,即要认识到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全书的总线索,在全书各章的教学中都要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内在的灵魂,融入贯穿这门课程教学的全过程。

如,在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的教学中,抓住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这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这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把“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等国家价值目标、社会价值追求与我们对理想信念具体内涵的分析讲授结合起来。

在第二章的讲授中,可以在第一节“中国精神的传承与价值”中展开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价值观有关内容的讲解,并揭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这些优秀传统价值观的关联;第二节“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实际上便是“爱国”这一核心价值观更丰富的展开。

第三章讲授时,可结合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展开性的分析探讨。

第四章的讲授中,可以“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这一节中进一步分析中华传统优秀价值观的具体内容及其如何“活用”于当代的问题;在“继承与发扬中国革命道德”这一节中生动展开中国革命道德中所蕴含的优秀价值观,以之来激励大学生弘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性自觉性。

在“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一节的讲授中,讲明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原则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一致性。

在第五章“遵守道德规范锤炼高尚品格”中讲明公民层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在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等领域的具体展现、践行要求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