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项目评估范文
一、需求分析
新生代农民工对子女的发展和城市适应性高度重视,但流动子女的教育却面临着较大难题。
流动儿童的父母无论是在意识、能力上、时间上,都无法满足学前儿童的全面发展需求。
金种子——流动学前儿童”全人”发展计划项目要想达到应有的服务效果,必须对服务对象的具体需求进行全面分析。
科学育儿的需求。
流动人口自身知识文化水平有限或忙于生计,没有时间或能力对孩子进行教育,导致流动儿童在家庭教育方面存在很大的缺失。
流动儿童家长渴望有专业人士对孩子进行指导,同时希望向专业人士学习科学育儿的知识,提升自身的教育能力。
针对这一需求,金种子项目组设计了专家讲座形式的活动,针对流动儿童家长的需求,具体传授相关知识和技能,提升其育儿能力,从而促进儿童发展。
全面发展的需求。
通过电话访谈和面谈了解到,大多数流动学前儿童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管带,对儿童容易表现溺爱和迁就,对儿童的身心发展缺乏系统规划。
金种子项目组通过设计涉及各方各面的活动,如兴趣培养/时间管理/自护能力提升等等,开拓儿童视野,发动思维,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城市归属的需求。
外来务工人员是城市建设的主力军,他们的子女出生或生活在城市,他们希望能分享城市化的发展成果。
公益性的社会服务就是为了满足城市归属需求,增强城市认同感,增加生活自信,缓和社会矛盾。
金种子项目将服务对象集中起来,形成支持小组,促进相互交流,减轻陌生环境带来的压力。
同时,向他们提供与社会资源结对的机会,
促进他们与当地人的互动,在互动中相互了解,建立友好关系,提高流动人口面对生活的信心,增强城市归属感。
二、理论基础分析
本项目采用的是小组工作方法,属于发展性小组。
小组工作旨在以人际间的依存互动关系为基础,通过专业的小组活动过程来恢复和增强个人的、团体的社会功能,进而实现社会发展的目标。
在此小组工作中运用的是互动模式,它是基于人与环境和人际之间的关系而建立的,旨在通过互动发掘自身潜能,促使成员在小组中得到成长,增强社会功能,提升发展能力。
焦点在于互动关系及其效果。
其理论主要源于发展心理学、小组动力学理论等。
评估理论。
主要包括对问题的界定和分析,受助者的人格系统的评估分析,需求分析,所在环境的分析。
该项目依据评估理论,对服务对象的现实状况和面临的问题进行了解和评估,进而分析其最主要的需求,按其需求设计项目,保障活动开展的有效性。
人格发展理论。
该理论认为婴儿最早形成本我,在幼儿期(3岁)以现实为取向发展自我,6岁才发展道德取向的超我。
自我是两者的调停者,是性格的核心部分,知指人进行合乎实际和逻辑的思考,并在此基础上确定出满足需要的行动规则。
金种子项目的服务对象为3-6岁流动儿童,根据人格发展理论,对为他们提供全能发展活动,有助于帮助他们形成有助于自身发展的自我,从而知道社会化,促进人格发展。
社会支持理论。
依据社会支持理论的观点,一个人所拥有的社会支持网络越强大,就能够越好地应对各种来自环境的挑战。
个人所拥有的资源又可以分为个人资源和社会资源。
个人
资源包括个人的自我功能和应对能力,后者是指个人社会网络中的广度和网络中的人所能提供的社会支持功能的程度。
“金种子”项目社会工作者致力于通过为社区提供志愿者资源,与服务对象结对等形式,给他们以必要的帮助,帮助他们扩大社会网络资源,提高其利用社会网络的能力。
增能理论:增能理论认为,个人无力感是由于环境的排挤和压迫产生的,社会环境中存在着直接和间接的障碍,使人无法发挥其功能,但这种障碍可以消除。
社会工作者的作用在于通过共同的活动帮助服务对象除去环境的压制和他们的无力感,使他们获得能力,并能正常发挥他们的社会功能。
金种子项目通过小组活动的开展,促进服务对象间\服务对象与社会资源建的互动,提升其面对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三、项目目标
1.总体目标。
金种子——流动学前儿童“全人”发展计划项目开展以来,主要通过专业的社工为流动学前儿童提供“全人“教育,并借助专业育儿专家为外来务工家庭传递科学育儿的发展理念。
其中,项目的总体目标主要有以下三点:首先是为流动学前儿童提供“全人”教育。
流动儿童因家庭居住场所的不确定,父母工作的不稳定,在获得幼儿教育、生活照顾、学习兴趣培养等方面的机会较城市儿童来说更少。
为了减少其中的差距,促使流动儿童也获得更多的学习、培养机会,项目的开展提供了一个实际的平台,能够让流动儿童获得“全人”发展的有效机会。
其次是为外来务工家庭传递科学育儿的发展理念。
“金种子”项目的开展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外来务工家庭在科学文化、育儿
知识方面的缺失。
通过家长、儿童、社工、专家、社区等多方位互动,资源的共享,弥补了流动学前儿童幼教资源不足的问题,使得家长能够获得科学有效的育儿理念。
再次是增强外来务工家庭城市融入感。
创投的公益性质充分体现了社会、政F对于流动家庭及其子女的关爱,社工的介入作为公益传播的中介,在项目实施的同时融入了专业的社工理念和专业方法,更有效地推动项目被服务对象接纳认同。
并且增强外来务工家庭城市融入感,减少隔阂,传递了社会的正能量,促进了社会的和谐。
2.目标人群的设定。
“金种子”流动儿童全人发展计划的目标设定主要有以下三点:流动儿童,受益群体属于外来流动人口;学前儿童,受益群体处于学前儿童,年龄基本上在3-6岁;入托入园存在困难的人群。
后在因为项目开展社区的具体情况,流动儿童数量明显不足,将目标人群更改为新苏州市民,即由外地迁居至苏州居住的市民,一定程度上放宽项目服务对象的条件,但在实际上仍坚持着本项目的总体目标。
直接受益人群为60人,包括30位流动儿童及每次参加活动的一位家长。
间接受益人群为300人,包括流动儿童家庭成员和相关人群。
3.目标达成的方式。
“金种子”项目以“全人教育”为项目设计理念,通过组织包括儿童心理、生理、教育、医学专家学者等组成的专业团队,以儿童社会工作为实践方法,为流动学前儿童提供全面和整体的发展计划。
为保障项目顺利实施,项目实施的专业团队主要由实施团队和支持团队构成,由苏州大学社会学院社会工作专业的教授和硕士生作为实施团对负责项目的日常活动的具体操作;国家心理咨询师、妇科主任医师、学前教育一线教师、儿童文学家、运
动学教授等专业专家团队提供项目理论支持和专业指导,同时也会为家长开展讲座,为实施团队提供顾问咨询。
两个团队利用各自所长,针对项目开展过程中产生的各类问题进行分工协作式地解决,社工积极调动各类社会资源,为流动儿童及其家庭提供资源丰富的流动儿童“全人”发展支持。
4.服务环境及品质。
“金种子”项目落地于苏州市沧浪新城儿童友好家园中。
项目组开展活动主要使用儿童友好家园的活动室、社区会议室以及心理保健室。
同时社区在物资方面给予了一定的支持,利用原社区中已有的软垫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在社区中建设的绘本、道具、文具等用品,项目组成员开展了更多形式的活动。
四、项目测评指标
项目开始时,项目组针对服务对象的兴趣爱好,时间管理、文明礼仪、生活技能等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30份,收回25份,有效25份。
项目中期,又进行了一次问卷,发放30份,收回22份,有效22份。
两次的测评在主要量化指标上是一致的。
1.测评的内容主要围绕“金种子”项目活动有效性和服务对象的满意程度两方面展开。
首先关注的是项目开展的效果。
其中,在前测当中我们采用的是矩阵式的问题及答案设置方法,主要是根据我们的描述选择符合程度而中测我们采取的是多项单选的问题及答案设置方法,主要是根据问题选择合适的选项。
其次是项目开展后服务对象(主要是家长)的满意程度。
针对项目开展以来的活动内容、社工教学、志愿者服务、育儿专家等内容满意程度进行了调查,根据具体的提问家长可以进行评测。
家长对于社工和志愿者的服务的满意程度较高,总体满意程度尚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