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关专题活动一 新闻发布会
• 要视发布新闻的内容而定。
• 还应视问题涉及的范围或事件发生的地点而定。
• 如果事件涉及到全国,则要邀请中央新闻单位 记者出席; • 如果事件影响仅限于本地,则请当地新闻单位 的记者出席; • 如果事件涉及到专门的问题,则请专业性报刊 或新闻单位专业记者参加为好。 • 如果是社会发布本组织的好消息,只要有能力, 就应尽可能地扩大邀请范围;
• 良好的口才:说话滴水不漏,有很强的沟通能 力。 • 角色定位要明确:言行必须为企业负责。 • 了解媒体、公众的诉求点:了解他们可能对哪 些问题更感兴趣,用什么样的表达方式可能更 对路。
2、新闻发言的原则
• 要真实可信 • 要言之有物
(1)新闻发言要真实可信
• 新闻发言人可以运用语言技巧,适当地规避一 些难以回答的问题。 • 但是,只要张口说辞,就必须真实可信。 • 新闻发言人可以不说,也可以少说,但绝不能 说谎。 • 对于一些实在不能当场回答的问题,也应坦诚 地告之没有掌握,同时可以记下提问者的姓名、 电话,查问清楚了告诉他,或指引他到什么地 方可以得到这个问题的明确答案。
公共关系专题活动一
新闻发布会
• 是指以某一社会组织的名义邀请新闻机构的有 关记者参加,由专人来宣布有关重要信息,并 接受记者采访,具有传播性质的一种特殊会议。
• 形式比较正规、隆重,规格较高。
记者招待会
• 记者招待会与新闻发布会有相同之处。 • 新闻发布会和记者招待会的区别: (1)目的不同:新闻发布会的目的重在 “发 布”二字,可以不答记者问; (2)邀请对象不同:记者招待会的对象一律为 记者,而新闻发布会的对象除记者外,还要有 和本次新闻有关的人员。
会中的注意事项
• 尽管发布会是一个正式的会议,但可以做得更活跃一 些,尤其是会议的开幕。 • 主持人要掌握会议时间,调和会议气氛。 • 会议发言人和主持人应相互配合。
• 发言人的讲话应重点突出,吐字流利清晰,最忌长篇 大论。每个发言在15-20分钟之间比较合适。
• 工作人员应做好会场服务工作,及时为记者提供各种 方便,如送上纸笔、传递扩音器等。 • 应诚恳、明确地回答记者提出的各种问题。每个问题 的答案保持在20秒以内最好。 • 不要随便打断或阻止记者的发言和提问。
• • • • 周一、周五不要选,尽可能选周二、三、四; 避免与社会重大活动的时间冲突; 早报、晚报的截稿时间不同; 时间一般在上午10时或下午3时为佳,以方便 记者到会; • 如果危机的影响确实十分轰动,可以选择在特 殊的时间进行,比如晚间、凌晨; • 会议持续1-1.5小时,正式发言时间不超过1小 时,应留有时间让记者提问; • 会后,一般为记者准备工作餐,最好的形式为 自助。
会中的注意事项(续)
• 遇到回答不了的问题时,应告诉记者如何去获得圆满 答案的途径,而不要简单说“无可奉告”。 • 对于复杂而需要大量的解释的问题,可以先简单答出 要点,邀请其在会后探讨。 • 即使是记者带有很强的偏见或进行挑衅性发言,也不 要显出激动和失态,说话应有涵养。 • 发布会后,宴会前,一般在贵宾室安排更深入的专访, 使发布会所发布的新闻素材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2、会中——一般会议程序
• (1)来宾签到及分发会议资料。 • (2)主持人宣布会议正式开始,并对新闻发 布会的人物、背景、目的等做简要介绍。 • (3)发言人讲话。 • (4)接受记者采访。 • (5)主持人宣布会议结束。 • (6)安排其他活动。会后可以安排参观或举 行茶话会、酒会、便餐、宴会等招待活动。
(2)确定主持人和发言人
• 一般由主持人简单介绍概要; • 而后由主要发言人详细发言。
主持人的作用
• 主持人的作用在于把握主题范围,掌握会议进 程,控制会场气氛,促成会议的顺利进行; • 必要时,还承担着消除过分紧张的气氛、化解 对立情绪、打破僵局等特殊任务。
主持人的条件
• 主持人的表现应当活跃,谈吐具有幽默感和亲 切感,不要给人生硬、冷漠的距离感。 • 主持人要求思维敏捷、反应机敏、口齿伶俐, 有较高的文化修养和专业水平。 • 主持人一般由具有较高公关专业能力的人来担 任,如公关负责人。
辅助材料
• 背景材料、图片资料、公司宣传册、参会重要 人物、知名人士材料; • 布置于会场内外的图片、实物、模型、会议播 放的音像资料等。
准备材料的注意事项
• 会前应准备好有关材料,在签到登记时发给记 者。 • 材料设计要便于快速阅读,不要冗长拖沓。 • 必要时还可进行实物演示或播放影片。 • 在会前要求记者预报提问的题目,常令记者反 感。但可以咨询一些记者,打听记者所关注的 问题,然后再汇总成一个问题库,让领导对这 些问题有个准备。
1、新闻发言人的选择
• 一般是由CEO、分管宣传的副总或者是公关部 经理来担任。上市公司则由董事会秘书担任。 • 不是能说会道就行,而是要“会说话”。知道 什么可以说,怎么说,什么不可以说。
新闻发言人的条件
• 心态平和,不卑不亢,始终应充满自信。
• 胸有全局:内知自己企业的情况,外知整个行 业的情况和趋势。
(2)新闻发言要言之有物
• 发布内容要实:要善于找到企业关心点、百姓 关注点和记者兴趣点的结合点,所发布内容为 记者和公众喜闻乐见;
• 少用独家新闻。在大多数情况下,企业应该以公平的 方式向所有媒体发布信息。
3、会后——情报工作
• 全面收集与会记者在媒体上发表的文章,将其归类 分析,检查有无漏发信息。
统计已发表的稿件和记者名,计算发稿率,作为今
后邀请记者的参考数据。
对已发稿的记者,给予特别的联系和致谢,加强与
他们的友谊。
(三)新闻发布会的步骤
• 会前——会务准备 • 会中——一般会议程序 • 会后——情报工作
1、会前——会务准备
• • • • • (1)准备会议资料 (2)确定会议主持人、发言人 (3)确定应邀者的范围,发放请柬 (4)安排必要的交通、通讯设施 (5)布置会
• 会上发言人的发言提纲和报道提纲 • 辅助材料
新闻通稿
• 主要是详细介绍本次活动的市场背景、活动的 深度分析、重点报道企业形象等。形式有: (1)消息稿:字数较短,一般在1000字以内, 发布起来快,有的媒体在发布会结束不到一小 时就已经登出。 (2)通讯稿:篇幅较长,内容充实,一般是深 度分析,重点报道。
• 无论是公司成立、战略发布,还是新品的推出, 或是项目的签约、合作等具有里程碑性质的事 件,发布会都是一个常见的,甚至是必不可少 的手段。
• 在各种市场活动手段中,新闻发布会无疑是应 用频率最高的一种。
• 对于媒体来说,新闻发布会也是他们所期待的。 • 新闻发布会上人物、事件都比较集中; • 时效性又很强; • 免去了预约采访对象、采访时间的一些困扰。
• 相关设备:在发布会前要反复调试,保证不出 故障。 • 签到与迎接:一般在大堂、电梯口、转弯处有 导引指示欢迎牌,一般酒店有这项服务。事先 可请好礼仪小姐迎宾。 • 一般会议会要求与会者留下名片,准备好“请 赐名片”盒。
现场布置(续)
席位摆放:
• 一般是主席台加下面的课桌式摆放,有的非正 式、讨论性质的会议是圆桌摆放式。
电话追踪记者对会议的接待、服务的意见。发现问
题,抢先及时道歉。
(四)新闻发言人
• 美国全国政府传播者协会估计,如今美国各级 政府大约有4万名新闻发言人。稍有规模的企 业都会设立专职的新闻发言人,即使是十来个 人的小企业,也会有兼职的新闻发言人。
• 西方大企业的优秀新闻发言人一般都是记者出 身。新闻发言人最好要有过一段从事媒体工作 的工作背景,如果没有也一定要经过专门的培 训进行恶补。
新闻发布会的主题
• 一次新闻发布会只应确定一个主题。 • 主题要突出,明确。 • 常见的是在主题中直接出现“***发布会”字 样,也有的有一个大的主题,下面为正题。 • 主题一般出现在现场的背景板中,传播媒体也 会很高频率地提到这些字样,因此应以简洁、 上口为突出点,字数一般不宜太多。
新闻发布会的时间
• 邀请对象主要是记者,也有必要邀请一些社会 名流和有关专家,以提高会议规格。 • 邀请的记者应该有较大的覆盖面,既要有报纸、 杂志方面的,也要有广播、电视方面的;既要 有文字方面的,也要有摄影方面的。 • 在邀请密度上,一家媒体可以邀请两个记者, 有时需要严格控制只请一个,需要谨慎处理。
邀请记者的范围
• 如果是危机事件,则应该邀请中央级的媒体、 影响力大的各地省级报刊和产生影响力较大的 当地各媒体。
发送邀请函
• 尽量不要用电话邀请。带有公司标志的邀请函表明新 闻发布会是很正规的。 • 如果媒体离公司不远,就亲手送去。 • 注意不要送得太早,但也应给对方留出反应的时间。
• 可以用电话询问邀请函是否如期送达,确认对方是否 与会等。 • 邀请信中不能过多透露将要发布的新闻。
场地选择
• 品位与风格:与所要发布的新闻性质相融洽。 以室内为多见,也有选择在避暑山庄等地召开。 • 方便性:离主要媒体、重要人物的远近,交通 是否便利,停车是否方便。 • 实用性与经济性。 • 现场效果:是否具备录像、拍摄的辅助灯光、 视听辅助工具、播放设备、对外通讯联络条件、 会场的舒适、桌椅安排等。
发言人的条件
• 有效的传播与沟通能力; • 执行原定计划并加以灵活调整的能力。 • 头衔很重要:应在公司身居要职,有权代表公 司讲话。 • 权威人士或政府官员,在某些特定的危机中可 以起到稳定公众情绪的作用。 • 如果是纠纷处理,可由律师来担任;但在客户 纠纷中,切忌请律师出面。
(3)确定应邀者的范围
• 注意席位的预留,一般在后面准备一些无桌子 的坐席。 • 注意确定主席台人员。现在很多会议采用主席 台只有主持人位和发言席,贵宾坐于下面的第 一排的方式。
席位摆放原则
总原则:职位高者靠前靠中,自己人靠边靠后。 • (1)一二排:贵宾与企业领导,地位越高者趋于中 间和前面,人员多时可考虑两排,最边上的位置空出。 必要时有席卡,注明贵宾与企业领导的姓名,有时带 单位与职务。 • (2)三排以下若干排:记者席,电视记者尽量安排 在前、通道边上,摄像机可正对主席台,也可以对下 面的会场进行扫描。 • (3)再次为经销商席位。 • (4)公司一般人员及旁听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