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三化学总复习
6.氧化还原反应是一重要的基本概念也是无机化学 和有机化学反应中很重要的反应类型是高考的热点。在高 考试题中不但经常单独在选择题目中出现,往往还穿插在 其它综合题中。
抓学生薄弱环节
1.知识结构缺陷,挂一漏万:例如,离子方程式的 正误的辨析经常出现在高考试题的选择题中,学生练得也 多,但总有一部分学生答不好.究其原因,这部分学生平 时不注意对这类题的"错误类型"总结归纳,做的时候就 思考不全面从而造成错选或漏选. 2.概念模糊不清,导致错误:例如,对燃烧热的概 念没有掌握,判断时易忽略“ 1mol 可燃物”、“生成稳 定状态的氧化物”等。再如,对中和热的判断易忽略 “ 稀溶液”、“生成1molH2O” 等. 3.解题方法不当,事倍功半:例如,在一些关于涉 及氧化还原反应、溶解度的计算中学生往往不能综合应用 电子守恒、电荷守恒、质量守恒来简化计算,浪费了相当 长的时间也得不到正确的结果。
五、第一轮复习的基本模式
第一轮复习时间为 2005 年 9 月到 2006 年 2 月,这一段时间主要是复习化学基础知识, 这一阶段是对学科基础知识的复习和整理, 使之系统化和深化,引导学生把握学科基本 知识的内在联系,建立学科知识网络,并通 过知识的回顾、整理、应用、拓宽与辐射向 其它学科进行渗透。
3.相对原子质量、阿佛加德罗常数、相对分子质量、 物质的量,气体摩尔体积等,无论是化学概念辩折题还是 化学计算题都经常要用到这些重要概念。 4.溶解度的计算多数注重对概念的理解并伴随推理 判断,若析出的晶体中含有结晶水,则对学生的思维的整 体性、严密性要求更高。 5.离子反应中的离子共存的判断和离子方程式的正 误的辨析则是高考试题中的常客,往往在选择题中出现。
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复习
抓高考试题特点
1.高考试题中常用选择题来考查考生对同素异形体 、同分异构体、同位素和核素、无机反应和有机反应的分 类、化合价、原子结构等基本概念的理解程度。高考中常 会以化学学科中的重要概念来考测考生对化学基础概念的 理解和辩折能力。 2 . 基本概念: 无论是基础型试题还是能力型试题 ,问题的答案大多会要求考生用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 、热化学方程式、化学式、结构简式等基本化学用语来表 述答案,每年的高考化学试题的答案中化学用语占有很大 的比例。可以说,熟练掌握化学用语、理解这类化学用语 的含义非常重要。
4.精讲 由于总复习阶段时间紧,任务重,因此,教师无论是复 习课,还是在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都要做到有目标地精 讲。学生一看就明白的问题,教师不宜在课堂上讲来讲去 ,而是要给学生讲方法、讲原理、讲技巧、讲关键、讲思 路、讲规律,起到举一反三、画龙点睛功效。
5.精练
无论是分章复习、单元复习,还是综合练习,模拟测试 ,教师都要精心选编适量的不同类型练习题进行精练。切 忌搞“题海战术”, 习题离课本的距离太远。所选习题 必须是不离开课本的基本原理、基础知识所涉及的内容。 在复习中发现,有的学生练了大量的综合题,但一遇到课 本上习题和问题还是照样出现错误。因此,高考也考不好 。练习要针对不同的阶段、不同的问题和不同的复习内容 ,采取不同的练习方式,练得学生对所学知识真正理解, 熟练掌握,准确无误,标准规范,即达到精练的目的。
二、切实解决复习中的主要问题
通过对知识点、高考试题及学生学习中存在 的主要问题的分析、观察发现,目前化学学科的 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做(做 演示实验 ) ,学生看。教师讲得很辛苦,学生听得 也清楚。但是前面听,后面忘;容易听,容易忘。
试题特点是:多、全、小、精、活,考 能力、考技巧、题量大,知识覆盖面广, 考查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题比重逐年增 大。
浅谈高三化学总复习
江苏省如东高级中学 张必忠
高三化学总复习的主要目的应该是,帮助考 生对已基本掌握的零碎的化学知识进行归类、整 理、加工 , 使之规律化、网络化:对知识点、考点、 热点进行思考、总结、处理、从而使学生掌握的 知识更为扎实,更为系统,更具有实际应用的本 领,更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使学 生的能力得到进一步培养。在高三化学复习中, 采取有效的复习方法和教学手段,就能收到较好 的效果。
3.讨论 在前两环节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对思考题和预习题中 存在的疑点、难点进行讨论。讨论可分两种形式:一种是 在教师引导和启发下的全班同学和教师共同讨论,另一种 是将全班同学每四个人分成一小组,同学间共同讨沦。通 过分析、讨论使学生搞清自己的遗留问题,加深印象,从 而使每个思考题涉及的同一类问题都能搞清楚,做到“万 变不离其宗”。牢牢抓住分析讨论这一环节,学生就会获 得牢固的知识。
一、正确处理“纲”“本”关系
《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是中学化学教学 的基本依据,也是高考化学命题的基本依据。现 行课本是依据大纲编写出来的教科书。 因此,引导 学生搞清纲与本的关系,对搞好高三总复习尤为重 要。高考总复习要重视课本,但又不应依赖于课 本。结合《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的内容, 合理分散教材的难点,强化知识的重点,对知识 点的处理应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另外,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中存在着两个主要问题。 一是:一听就懂、一看就会,一做就错、一考就糟。为此, 在教学中采取的措施是:认真听讲、反复联想、熟能生巧、 能力渐长。二是概念多,理论多,实验杂,计算难,题型 活。反应多,容易忘;前面学,后面忘;容易学,容易忘。 在教学、复习中采取的措施是:正确理解、注意联想,重 视实验,讲究巧练,培养能力,善于记忆,前后对比,摸 索规律,经常回忆,不易忘记。存在的问题和采取的措施 一一对应,学生目标明确,进步明显。
命题趋势是:稳中求变,变中求新,新中求活, 活 中求快。要求学生答好高考题的标准是:常见的题要会做, 不常见的题也要会做,从来没见过的题也得会做。这就要 求在总复习中努力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在狠抓双基上下 功夫,搞清知识间的联系和知识点本身所具有的特点,解 决疑难问题。
比如,给出一个乳酸分子的结构简式: CH3CH(OH)COOH,要引导学生针对该分子的结构特点 能想出下列问题:①分子中含有羟基(—OH),因此,该分 子能发生酯化反应、脱水反应,跟金属钠反应、卤化反应 等;②分子中含有羧基(-COOH), 因此,该分子还可发 生酯化、脱水反应,有酸性,跟金属钠、跟Na2CO3等反 应; ③分子中含有甲基,与—OH相连的碳原子相邻的碳 原子上含有氢原子,因此还可发生消去反应等:④在浓 H2SO,的作用下,分子间相互反应生成链状有机物:⑤ 在浓H 2SO4的存在下,相互反应脱水,生成环状有机物。 只要学生基础知识扎实,看似很难的问题,都可以迎刃而 解。
Hale Waihona Puke 四、重视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总复习中主要抓学生以下几种能力的培养:自学理解 能力;记忆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分 析思维能力;提取、处理信息能力;自我凋整、评价能力。 如记忆能力的培养:不少学生记忆不讲方法,不摸索规律, 遇到任何该记的知识都靠死记硬背 , 不求甚解,结果背了 好多知识,一到考试时遇到灵活性的问题,就什么也用不 上了,不但将所记的知识忘了,就是没忘,也不知从何入 手,因为他所记的知识都是没有原理、没有规律的死内容。 对各种不同的知识内容,应采取不同的记忆方法。如:摸 索规律来理解记忆;善于运用比较、概括、归纳、推演、 化繁为简的方法记忆等。
第一轮复习 , 首先努力帮助学生打 下坚实的基础,然后引导他们搞好 知识网络的构建,并逐步培养他们 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地分析和解 决问题的能力。在整个高三复习过 程中,强调处理好夯实基础和培养 能力的关系,加强过程控制,追求 提高复习效率。
在第一轮复习中,强调稳打稳扎打 好基础。强调中知识点的熟化和运 用。 通过一轮复习 , 必须使学生知道化 学学科有那些知识点 ? 高考中必考 的是那些知识点 ? 这些知识点有那 些主要题型 ? 这些题型的通解即常 规解法是什么?有那些特殊解法?
2.提问
不管是在高三复习的哪一个阶段,教师都要根据考 纲、考点、知识点提出富有启发性和思考性的问题,留 给学生进行思考。加上学生在第一环节预习时积累的问 题,这些问题需要有计划、有目标的分期分批解决。若 能抽出时间,一节课留一道思考题,若时间紧两节课留 一道思考题也可以,只要长期坚持下去,就可以做到日 积月累,积少成多。学生每次接触的问题越少,印象越 深,记得就越清楚。时间长了,好多重点问题就在不觉 劳累中自然掌握。
三、认真把住复习中的“六环节”
“六环节”指:预习、提问、讨论、精讲、精练、点评。
1.预习
在课堂的各个教学环节中,预习是听好一节课的基础。 为了训练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和 教师的主导作用,以适应当今高考试题对学生能力的要求, 无论是在平时上课中还是在高考总复习中,教师都应坚持 引导学生认真预习,从而让学生找出自己学习中存在的漏 洞和薄弱环节。在预习时,重点引导学生对章节知识、单 元知识及综合知识的重点、难点、疑点做到心中有数。哪 些知识是通过预习就可以解决的,还有哪些知识自己理解 上还有困难,主要通过认真听老师的讲解才能解决,以便 做到有目的、有计划地听课,提高复习质量。
高三化学复习中“练”的策略 (1) 基础知识系统练,如:第一轮复习“元素及其化合 物”知识时,引导学生按“知识主线——知识点——知识 网”进行网络化训练,使学生在启用时能取之快捷,实现 知识的迁移。 (2)难点知识分解练.设计成“台阶式”问题,环环紧 扣,化抽象为形象,化复杂为简单,引导学生统摄规律, 动用规律,举一反三。 (3)热点知识专题练.研究热点题命题的思路,再将历 年高考试题分类编成专题进行训练,在讲评过程中注意一 题多变、陈题新出,或将热点变换题型,提高学生的发散 思维能力,逆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化学学科的复习体系主要是按五大块分章进 行,即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元素及其化合物知 识、有机化学、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第一轮复 习着重于完善中学化学知识结构,复习内容要细 致全面,即达到知识上不留死角的目的。为了抓 住学生的薄弱点、难点,率先突破,建议打破按 课本章节顺序复习的一般做法,将复习内容“一 调一变”:“一调”即将复习顺序作如下调整, 即改为:理论领先(先复习理论部分内容),熟 点随后(指再复习元素及其化合物),难点跟上 (指再复习有机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