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量凯氏定氮法测定蛋白质含量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得
1、学习微量凯氏定氮法得原理
2、掌握微量凯氏定氮法得操作技术(未知样品得消化、蒸馏、滴定及其含氮量得计算等)
二、实验原理
凯氏定氮法常用于测定天然有机物(如蛋白质,核酸及氨基酸等)得含氮量。
当天然含氮有机物与浓硫酸共热时,其中得碳、氢被氧化成二氧化碳与水,而氮则变成氨并进一步与硫酸作用生成硫酸铵.此过程称为“消化"。
此过程进行得相对较为缓慢,通常需要加入硫酸钾或硫酸钠以提高溶液得沸点,并加入硫酸铜作为催化剂,以促进反应得进行。
氧化剂过氧化氢也能加速反应。
消化过程:
蒸馏:在消化完全得样品溶液中加入浓氢氧化钠使呈碱性,加热蒸馏,即可释放出氨气.
反应方程式如下:
吸收与滴定:蒸馏所放出得氨,可用硼酸溶液进行吸收,待吸收完全后,再用盐酸标准溶液滴定,直至恢复溶液中原来氢离子浓度为
止(即滴定至蓝紫色),最后根据所用标准酸得当量数(相当于待测物中氨得当量数)计算出待测物中得氮量。
三、实验试剂、材料与器材
实验材料:食用面粉.
实验试剂:浓硫酸、30%氢氧化钠溶液、克氏催化剂、2%硼酸、指示剂、0、01M HCL。
实验器材:凯氏烧瓶、电炉、凯氏定氮蒸馏装置、锥形瓶、100ml容量瓶、酸式滴定管。
四、操作步骤
1、消化
(1)准确称取1克食用面粉,用称量纸卷好小心送入至50毫升得凯氏烧瓶底部,切勿沾于瓶口或瓶颈上;
(2)向另一烧瓶加入1ml水作空白对照;
在每个烧瓶内加入硫酸钾—硫酸铜混合物(克氏催化剂)少许,浓硫酸10ml,小瓷片两粒,摇匀;
(3)将烧瓶约60度角固定在铁架上,每个瓶口放一小漏斗,在通风厨内得电炉上消化;
(4)在消化开始时,应控制火力,不要使液体冲到瓶颈;
(5)待瓶内水汽蒸完,硫酸开始分解并放出SO2白烟后,适当加强火力,继续消化,直至消化液呈透明绿色为止;
(6)消化完毕,待烧瓶内容物冷却后,加蒸馏水10ml(注意慢加,边加边摇);
(7)冷却后将瓶中内容物转入100ml得容量瓶中,并用蒸馏水洗烧瓶数次,溶液一并倒入容量瓶,最后定容至刻度摇匀,做上记号备用.
2、蒸馏
(1)蒸馏器洗净后,开放水龙头P3,使水进入A室,水放至A室球部2/3处即可。
(2)取3个50ml得锥形瓶,分别加入10ml硼酸(内加有混合指示剂)。
用表面皿复盖备用。
(3)加样
①用移液管吸取2ml消化液,小心地由漏斗D倾入B室;
②取一个盛有硼酸得锥形瓶,置于M管下,使管口恰好接触硼酸溶液,用量筒从漏斗D加入30%氢氧化钠5ml,随即将P4夹紧,并往漏斗加入少量蒸馏水封闭.
(4)蒸馏
①用酒精灯加热,维持火力恒定,沸腾不可高于Y管口以免A室溶液从Y管倒吸,待第一滴蒸馏液从冷凝柱F顶端滴下时起,继续蒸馏5分钟;
②然后将锥形瓶放低,使导管离开液面再蒸2分钟,最后用
蒸馏水洗导管外壁,蒸馏完毕,取下锥形瓶准备滴定。
(5)空白蒸馏
① 用移液管分别吸取2ml 蒸馏水按上述操作步骤进行
蒸馏。
仪器得洗涤:
3、滴定
(1)蒸馏完毕,用微量酸式滴定管,以0、01mol/L 盐酸标准溶
液进行滴定锥瓶内溶液,溶液由蓝绿色变为淡紫色或灰色,即为终点。
(2)记录所用盐酸得量。
4、计算
若测定得样品含氮量部分只就是蛋白质则:
100100025.6140100.0⨯⨯⨯⨯⨯-=C B A )(蛋白%)样品的总蛋白含量(克
式中:A 为滴定样品用去得盐酸平均毫升数;
B 为滴定空白用去得盐酸平均毫升数;
C为称量样品得克数:0、0100为盐酸得当量浓度(实际
上,此项应按实验中使用盐酸得实际浓度填写);
14为氮得原子量;6、25为常数(1毫升0、1N 盐酸相当于
0、14毫克氮)。
五、实验结果
序号 称量样品(g) 滴定样品用去得盐酸(ml ) 滴定空白用去得盐酸(ml) 1
1 15、2 0、12
2 1
15、4
若测定得样品含氮量部分只就是蛋白质,则:
式中:A为滴定样品用去得盐酸平均毫升数;
B为滴定空白用去得盐酸平均毫升数;
C为称量样品得克数:0、0100为盐酸得当量浓度(实际上,此项应按实验中使用盐酸得实际浓度填写);
14为氮得原子量;6、25为常数(1毫升0、1N盐酸相当于0、14毫克氮)。
六、注意事项
1、本法适用于0、05-3、0mg氮,样品中含氮量过高时,则应减少取样量或将样液稀释。
2、勿使样品粘于烧瓶颈部。
放置液体样品时,需将吸管插至烧瓶底部再放样:如固体样品,可将样品卷在纸内,平插入烧瓶底部,然后再将烧瓶直起,纸卷内得样品即完全放在烧瓶底部。
3、蒸馏完毕,先将蒸馏出口离开液面,继续蒸馏1min,将附着在尖端得吸收液完全洗入吸收瓶内,再将吸收瓶移开,最后移开酒精灯,绝不能先灭灯,否则吸收液将发生倒吸。
4、硼酸吸收液得温度不应超过40°C,否则氨吸收减弱,造成损失,可置于冷水浴中.
混合指示剂在碱性溶液中呈兰绿色,在中性溶液中呈灰色,在酸
性溶液中呈红色。
七、思考题
1、写出一下各步得化学反应方程式:蛋白质得消化、氨得蒸馏、氨得滴定。
答:
蛋白质得消化:
氨得蒸馏:
氨得滴定:
2、指出本测定方法产生误差得原因
答:①在消化过程中,消化时间,催化剂,浓硫酸都要一样,一定要消化完全.在消化过程中蛋白质附着在凯氏烧瓶壁上没有被消化也会影响最终得浓度.
②蒸馏过程中,蒸馏出来得液体量一定要相同,因为不一样得蒸馏水,最后结果不一样,在蒸馏得过程中一开始要加入买得蒸馏水,蒸馏过程中加入得就是自己用自来水蒸馏得。
蒸馏中出气孔得管子一定要插入硼酸液面以下,蒸馏过程中保证冷凝水一直在流动。
蒸馏过程中定氮仪各连接处应使玻璃对玻璃外套橡皮管绝对不能漏气。
加入
消化液后加氢氧化钠应小心缓慢加入,开关甲不能常开,加完后加水液封。
③滴定过程中应一滴一滴加入,滴定速度过快容易滴定过量.滴定过程中仰视刻度结果偏小,俯视刻度线结果偏大。
④蒸馏装置得洗涤过程中洗涤不干净也会导致误差得出现。
⑤本实验方法适合测量0、05—3、0mg氮,含量过大应该减少取样量或者样液稀释。
否则会产生误差。
3、消化过程中产生何种有毒气体?如何判断消化终点?
答:可能会产生一氧化氮、二氧化氮、二氧化硫.
消化终点判定:在消化开始时,应控制火力,不要使液体冲到瓶颈。
待瓶内水汽蒸完,硫酸开始分解并放出白烟后,适当加强火力,继续消化,直至消化液呈透明绿色为止.
八、讨论
经过本次利用微量凯氏定氮法进行面粉中蛋白质得粗测定实验,使我较为熟练得掌握了凯氏定氮蒸馏装置得使用,并且了解了其工作原理,这对于以后得学习就是有很大帮助得。
经查阅资料得,面粉中蛋白质得含量大概在9%左右,本次实验得结果为2、66%,总体来讲,本次试验较为失败,没能够粗略地测量出了面粉中蛋白质得含量。
经过分析后,得出几点影响实验结果得因素,如下:
1、在消化过程中,消化时间,催化剂,浓硫酸都要一样,一定要消化完全。
在消化过程中蛋白质附着在凯氏烧瓶壁上没有被消化也会影响最终得浓度;
2、蒸馏过程中,蒸馏出来得液体量一定要相同,因为不一样得蒸馏水,最后结果不一样,在蒸馏得过程中一开始要加入买得蒸馏水,蒸馏过程中加入得就是自己用自来水蒸馏得.蒸馏中出气孔得管子一定要插入硼酸液面以下,蒸馏过程中保证冷凝水一直在流动。
蒸馏过程中定氮仪各连接处应使玻璃对玻璃外套橡皮管绝对不能漏气.加入消化液后加氢氧化钠应小心缓慢加入,开关甲不能常开,加完后加水液封;
3、滴定过程中应一滴一滴加入,滴定速度过快容易滴定过量。
滴定过程中仰视刻度结果偏小,俯视刻度线结果偏大;
4、蒸馏装置得洗涤过程中洗涤不干净也会导致误差得出现;
5、本实验方法适合测量0、05—3、0mg氮,含量过大应该减少取样量或者样液稀释.否则会产生误差;
6、用量筒量取溶液时,仰视或俯视读数,会导致量取液体出现误差;
7、实验操作不能做到完全规范,例如润洗移液管等,同样会导致误差;
8、滴定时,操作不够规范,可能会有些许误差。
综上所述,本次实验得误差主要就是由于仪器误差以及操作不当导致,因此在以后得学习实验过程中,会更加着重注意实验前对实验器材完好程度得检查以及实验操作得规范性,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做到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