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食物中毒的调查

食物中毒的调查

食物中毒的调查
食物中毒调查的目的主要是通过调查确定食物中毒的类型和中毒原因;为中毒后病人处理、食品处理和现场处理提供科学依据;总结经验教训,以利于加强食物中毒的预防。

(一)食物中毒类型调查
首先要确定疾病的发生是否是食物中毒,如果是食物中毒,就要确定属于何种类型的食物中毒,为此,要进行三方面的工作,即流行病雪调查、临床诊断和实验室诊断。

流行病学调查的核心问题是了解发病与进食的关系。

要调查发病者在发病前24~48 小时所进食的食物以及在同一场所进食而未发病者的进食食物,以初步确定可疑的有毒食品,并调查发病人数、发病时间及病程变化等情况,同时还要进行食品卫生质量、食堂厨房卫生状况等卫生学调查。

临床诊断要特别注意病人发病的潜伏期和特有的中毒表现。

潜伏期对于判断中毒类型是重要的线索和依据。

患者的临床症状虽有某些共同之处,但也有一定的特点,如亚硝酸盐中毒时的青紫症,肉毒中毒特有的如眼睑下垂、吞咽困难等神经症状,砷中毒时咽喉烧灼感和米泔水样便等。

实验室诊断是验证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诊断结果的有效手段,为此要及时采集现场的可疑食品、餐具炊具涂拭样品及病人呕吐物、排泄物和血尿样品,并尽快地准确地进行实验室检验,提出检验报告。

采样过程中要注意样品应具有批量代表性,如液态食品要经搅拌均匀后取样,散堆样品应分层定点采集后混匀,大包装样品按比例采样后混匀,小包装样品按生产日期或批号采样等。

注意样品采集要有足够数量,如熟肉制品、冷荤制品等固体食品采样500g,流质、半流质食品采样300~600g,病人呕吐物或排泄物10~15g,尿液50~lOOml、血液5ml 等,如只有残余食物或生物样品,亦应尽量多采集。

要注意样品的代表性和可信性,为此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在采样后至送检前不得发生污染或变质,对用于微生物检验的样品和易腐坏食品应低温保存运送,于 4 小时内送至化验室检验。

实验室检验虽很重要,但不是确定食物中毒的惟一依据,因食物中毒的发生有时环节多,较为复杂,尤其是可疑食物常被有意或无意销毁,或餐具已被消毒等,故检验结果阴性,不能完全排除是食物中毒,要综合
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诊断及实验室检验进行全面分析作出正确判断。

(二)有毒食品调查
有毒食品是指含有毒性物质,引起食物中毒的食品。

包括细菌性、真菌性、动物性、植物性和化学性有毒食品。

在食物中毒调查中,调查并确定有毒食品是进行食物中毒的诊断和处理的极为重要环节,确定可疑有毒食品的基本原则是进食该食品者发病,未进食者不发病。

这里要注意进食过可疑有毒食品者的食物中毒罹患率并非100%,但进食者中的大多数人会发病,而未进食者均不会发病。

如一时难以确定可疑有毒食品,应先确定造成中毒的可疑餐次,确定可疑餐次后,再确定该餐次中的可疑有毒食品。

调查最早发病者的发病情况,是推断可疑餐次的重要线索。

初步确定可疑有毒食品后,应迅即采集样品送检,以检验出有毒物质或微生物污染食品情况。

(三)中毒原因调查
中毒原因调查是指对可疑有毒食品的来源、被污染的环节、运转的途径以及造成中毒的条件等情况的调查。

中毒原因调查的结果,对进一步确定有毒食品的存在,处理剩余的有毒食品,总结食品被污染的原因和途径以及加强预防、防止类似情况发生都具有重要意义。

具体调查方法,一般是以发生中毒的单位为起点,按食品的来源途径进行追溯调查。

如怀疑一起沙门菌食物中毒是由熟肉制品引起,而熟肉的细菌污染不是在中毒单位造成的,则应在供销部门、熟肉加工制造部门逐步调查,以确定污染的环节和情况;如已初步确定一起化学性食物中毒为亚硝酸盐引起,则应调查亚硝酸盐是怎样混入食物中的,是误食或容器污染,还是食物中的硝酸盐在一定条件下转变成亚硝酸盐的。

经过细致深入地调查,一般可以查清中毒原因。

(四)中毒患者个案调查
中毒患者个案调查是对中毒者的一般情况、进食有毒食物情况、发病情况和症状表现、实验室检验结果和病程愈后等情况进行调查,一般采用调查表形式,并进行所有中毒者调查结果的汇总分析。

此项调查的意义在于通过个案调查可以总结分析出一次食物中毒的全面情况,总结出具有规律性的现象以及经验教训,以利于上报和积累经验,加强该类食物中毒的预防。

这项调查分析一般是在一起食物中毒的调查处理后期进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