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讲 两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形成【考纲要求】1.工业革命的背景、过程及影响。
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背景、成就及影响。
3.资本主义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过程及影响。
考点一 第一次工业革命【基础落实】一 工业革命1.条件(1)政治: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2)资本:殖民贸易和殖民掠夺积累了大量的财富。
(3)劳动力:圈地运动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
(4)技术:手工工场的生产技术进一步发展。
(5)市场:英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海外市场广阔。
2.进程(1)开始:18世纪60年代,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
(2)关键:1785年,瓦特制成改良蒸汽机,推动了机器的发明和使用。
(3)完成:1840年前后,英国的大机器工业基本上取代了工场手工业,率先完成工业革命。
不久,法国和美国等国的工业革命也相继完成。
3.影响生产力人类进入“蒸汽时代”,社会生产力极大提高,工业日益重要生产组织工厂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组织形式生活方式工业城市形成,地位日益重要,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阶级关系形成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两大对立阶级思想意识要求自由经营、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的自由主义兴起二 世界市场基本形成1.条件(1)机器大工业生产需要更广阔的世界市场和原料产地。
(2)蒸汽机车和轮船使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更为便捷。
2.形成:19世纪中后期,一个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3.特点: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和世界贸易中心。
4.影响: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思想和生产方式,开始改变世界的面貌。
【考点深化】【典例剖析】【考点深化】辩证分析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影响(1)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看:世界市场的形成,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生产技术的传播,扩大了工业文明对世界的影响,加强了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联系,推动了世界贸易和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形成。
(2)从道德的角度看:世界市场的形成,是资本主义列强对亚、非、拉国家和地区进行掠夺和剥削的产物,造成了亚、非、拉国家和地区的贫穷和落后。
(3)从文明演进的角度看:世界市场的形成,客观上促进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在全球的传播,结束了人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狭隘性,有利于世界文明的交流和发展。
【典例剖析】下表反映了英国不同时期工业制成品出口的地域分布情况(单位:%)。
表中信息表明( )1699~1701年1772~1774年1804~1806年1834~1836年1854~1856年欧洲83.645.037.336.328.9美国、加拿大和西印度13.346.946.434.728.1非洲、近东、亚洲、澳洲和拉美3.18.116.329.043.0A.英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B.亚非拉地区经济水平大大提高C.亚非拉地区殖民化程度逐渐加深D.英国在欧洲的产品销售额下降【答案】C【解析】从表格信息看,英国对亚非拉地区的工业制成品出口比例不断增长,这说明英国对这些地区的经济侵略逐渐加深,反映出亚非拉地区殖民化程度逐渐加深,故选C项。
归纳总结世界市场的形成典例2. 19世纪初,英国上层女性举办文化沙龙,聚集了一大批人才。
“蓝袜”是一种文化沙龙,上层妇女伊丽莎白·蒙塔古被称为“蓝袜女王”。
世人评论说:“‘蓝袜’这个词能使用下去,本身就宣告新女性的诞生。
”这说明( )A.工业革命提升了女性的社会地位B.英国实现了男女政治权利的平等C.男女平等思想在英国迅速普及D.教会垄断文化的局面发生了改变【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19世纪初,英国上层女性举办文化沙龙”“‘蓝袜’这个词能使用下去,本身就宣告新女性的诞生”与19世纪初英国工业革命蓬勃发展,女性追求社会权益的呼声日益高涨的社会背景相符,故A项正确。
【真题在线】1.(2019·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34)工业革命前,英国矿井里使用蒸汽唧筒抽水。
1765年,修理过唧筒的瓦特发明了一种单动式蒸汽机,后在工厂主的合作和资助下,终于改进制成“万能蒸汽机”,并广泛使用到工业领域。
该过程表明,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生产领域的主要发明创造( )A.源自于劳动实践 B.依赖于科学理论的突破C.取决于资金保障 D.得益于各阶层广泛参与【答案】A【解析】材料“英国矿井里使用蒸汽唧筒抽水。
1765年,修理过唧筒的瓦特发明了一种单动式蒸汽机”说明发明创造源自于劳动实践,故选A项;材料“修理过唧筒的瓦特发明了一种单动式蒸汽机”说明来源于劳动实践而不是科学理论,排除B项;材料“后在工厂主的合作和资助下,终于改进制成‘万能蒸汽机’”说明资金不是决定原因,排除C项;材料中瓦特和工厂主并不能说明各阶级广泛参与,排除 D项。
2.(2019.4·浙江高考·20)阅读下列示意图表,结合所学判断,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生铁产量的增加与蒸汽机的广泛应用密不可分B.生铁产量的不断增加催生了大工厂制度C.电力的广泛使用推动了生铁产量的增加D.生铁产量的变化改变了英国产业结构和世界市场格局【答案】A【解析】根据图表信息,1788年英国生铁产量不断增加,结合所学,1785年蒸汽机在工厂开始使用,极大推动了生产力的进步,故选A项;第一次工业革命在组织形式上,产生了工厂制度,排除B项;19世纪七十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电力广泛使用,排除C项;图表信息不能表明生铁产量增加对英国产业结构和世界市场格局的影响,排除D项。
3.(2018·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34)传统观点认为,英国成为工业革命发源地,是因为英国最早具备了技术、市场等经济条件;后来有研究者认为,其主要原因是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度;又有学者提出,煤铁资源丰富、易于开采等自然条件是其重要因素。
据此可知,关于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的认识( )A.只能有一种正确合理的观点 B.随着研究视角拓展而趋于全面C.缺少对欧洲其他国家的观察 D.后期学者研究比传统观点可信【答案】B【解析】材料反映了对“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的原因”这一问题的认识,在不断地发展,从经济条件,到政治条件,再到自然条件,思考视角不断拓展而趋于全面,因此B正确。
A说法错误。
材料中的结论正是与欧洲其他国家比较后得出的,因此C错误。
D说法错误。
4.(2018·江苏高考·16)近代的机器与其说是需要的结果,不如说是被迫无奈时有意的发明产物。
因为棉布紧俏发明了新式纺纱机和织布机,因为机械动力不足而改良了蒸汽机。
这表明,工业革命时期的技术革新( )A.源于人们生活中的无意发现 B.着力解决生产中的迫切问题C.推动垄断组织的产生与发展 D.体现科学与技术的密切结合【答案】B【解析】无意发现与材料中“有意的发明产物”不符,故A项错误;着力解决生产中的迫切问题与材料中“因为棉布紧俏发明了新式纺纱机和织布机,因为机械动力不足而改良了蒸汽机”相符,故B项正确;垄断组织产生于第二次工业革命,与材料中第一次工业革命“发明了新式纺纱机和织布机”“改良了蒸汽机”不符,故C项错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科学与技术的密切结合,而材料中反映的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故D项错误。
5.(2018·天津高考·4)1830年,剑桥大学数学教授查尔斯·巴利奇出版《论英国科学的衰退》一书,分析了欧洲各国的科学状况,指出英国的业余科研传统正在使英国丧失曾经拥有的优势。
他呼吁英国人必须将科学作为一项事业来加以关注,科学家应受到良好的培养和教育,并成为一种职业。
这反映出( )A.欧洲其他国家科学水平超越英国 B.英国丧失原有优势地位C.英国科学家普遍缺乏培养和教育 D.工业革命的不断扩展【答案】D【解析】题干中的时间为1830年为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英国的科学水平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故A项错误;材料只是讲述一个英国学者分析英国正在丧失科技优势,并不是说丧失优势地位,且1830年英国当时英国属于世界工厂,故B项错误;题干中“英国的业余科研传统正在使英国丧失曾经拥有的优势”,推知查尔斯·巴利奇强调业余科研衰退现状,呼吁科学要作为事业对待,而不是科学家普遍缺乏培养和教育,故C项错误;题干中“呼吁英国人必须将科学作为一项事业来加以关注,科学家应受到良好的培养和教育,并成为一种职业”,推知工业革命革命的扩展,科学家、科学的作用会越来越重要,故D项正确。
6.(2017年新课标全国Ⅰ卷33).表3英国国民总收入变化表年份约1770约1790~1793约1830~1835数额(百万英镑)140175360英国工人实际工资变化表(即按实际购买力计算的工资,1851年为100。
)年份175517971835指数42.7442.4878.69综合表3可知,在工业革命期间,英国( )A.工人实际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 B.经济快速发展依赖于廉价的劳动力C.工人生活整体上没有改善 D.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答案】D【解析】依据表中的英国国民总收入和工人实际工资的数据变化分析,可以看出英国工人实际工资的增长赶不上国民总收入的增长,且1755—1797年甚至没有增长,所以工人实际收入与经济发展并不同步增长,故A项错误;表中涉及的数据变化是在英国工业革命期间,工人使用机器生产,经济快速发展主要依赖于生产工具的改进,不是依赖于廉价的劳动力,故B项错误;工人工资在1797—1835年有较大幅度增长,说明工人生活在一定时期内有明显改善,故C项错误;对比表中英国国民总收入和工人实际工资的数据变化,可知工人工资水平提高速度赶不上国民总收入增加速度,说明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故D项正确。
【针对训练】1.(2019·广东茂名模拟)在17到18世纪,英国在全国各地修建了多条主干道,并对河流河床进行综合整治,最终打造成四通八达的水陆交通运输网。
这些措施( )A.引发了英国交通领域上的革命B.推动了英国对外进行殖民扩张C.加速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D.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发生和发展【答案】D【解析】“英国交通领域上的革命”在工业革命期间,故A项错误;据材料“英国在全国各地修建了多条主干道”可得,这些措施是在英国本土进行的,故B项错误;17至18世纪的“四通八达的水陆交通运输网”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没有内在的逻辑联系,故C项错误;“四通八达的水陆交通运输网”的形成有利于国内市场的扩大,这为工业革命的发生和发展创造条件,故D项正确。
2. 17世纪,英国传统的毛纺织业遇到了来自印度物美价廉的棉纺织品的竞争。
1700年,英国议会通过禁止棉纺织品进口的法令。
这一法令( )A.推动了英国棉纺织技术的革新B.标志着英国经济思想的转变C.保护了英国纺织业的海外市场D.延缓了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展【答案】A【解析】从材料可知,毛纺织业开始遭到棉纺织业的排斥与竞争,而政府不得不采取禁止棉纺织品进口的法令,说明英国棉纺织技术急需革新技术,降低成本,故A项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