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第十二章 生殖
女性主性器官:卵巢
卵巢周期:下丘脑-腺垂体系统可以调节卵巢的活动,使之 发生周期性变化,称为~。
附属性器官:输卵管、子宫、阴道、外阴等
一、卵巢功能
产生卵细胞 分泌雌、孕激素和少量雄激素
生卵作用
1.卵泡期 卵泡发育阶段:原始卵泡—初级卵泡—次级卵泡—成熟卵泡 卵细胞发育过程:卵原细胞—初级卵母细胞—次级卵母细胞— 成熟卵细胞
间质细胞:雄激素(睾酮、脱氢表雄酮、雄烯二酮、雄酮) 支持细胞:抑制素 1.睾酮合来自 :胆固醇---孕烯醇酮---睾酮
睾酮的生理作用
影响胚胎分化:Y染色体→男性 维持生精作用:生精细胞分化和精子生成↑ 刺激附性器官的生长和维持性欲:男性第二性征 对代谢的影响:促进蛋白质合成,促进骨骼生长,
RBC的生成等
H的分泌高峰,排卵后抑制对腺垂体的激素分泌
二、卵巢功能的调节
青春期以前── 生殖器官相对不活动 育龄期(18─45岁)──生殖器官功能呈周期性变化
绝经期(更年期) ──生殖器官退化,生殖功能停止
(一) 子宫周期
在青春期,随着卵巢功能的周期性变化,在卵巢 分泌激素的影响下,子宫内膜发生周期性脱落, 产生流血现象,称为月经。
2.排卵(ovulation,第14天) 月经周期第13天血中出现LH高峰→排卵
3.黄体期(排卵后期)
(+)
下丘脑
(-)
GnRH
腺垂体 FSH | LH
卵巢 颗粒细胞 | 优势卵泡| 黄体
抑制素
排卵 雌激素
孕激素
雌激素第一高峰 雌激素第二高峰
下丘脑-腺垂体对卵巢活动的调节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 HCG)
只有一个发育成优势卵泡并排卵
2. 排卵
时间:卵泡发育第14天(月经周期第14天) 排出成分:放射冠+透明带+成熟卵泡
3.黄体期:排卵后 血体→黄体
卵巢的内分泌功能 卵泡期由颗粒细胞和内膜细胞分泌雌激素,黄体期由 黄体分泌孕激素和雌激素
雌激素主要为雌二醇(estradiol,E2); 孕激素主要为孕酮(progesterone,P)。
2.抑制素
是睾丸支持细胞分泌的糖蛋白激素(α和β亚单位)
生理作用: 对腺垂体的FSH分泌有很强的抑制作用,而同样 生理剂量的抑制素对LH分泌却无明显影响
二. 睾丸功能的调节
睾丸曲细精管的生精过程和间质细胞的睾酮分泌 均受下丘脑-垂体-睾丸轴的调节
雄激素 结合蛋白
第二节 女 性 生 殖功能与调节
第十二章 生 殖
第一节 男 性 生 殖功能与调节
男性主性器官:睾丸 曲细精管:生成精子
间质细胞:雄激素
附属性器官:附睾、输精管、精囊腺、前列腺、尿 道球腺和阴茎等
一 睾丸的功能
(一)生精作用
从精原细胞发育成为精子约需二个半月。
精原细胞→初级精母 细胞→次级精母细胞 →精子细胞→精子。
(二)内分泌作用
雌激素的生理作用
促进女性生殖器官的发育:卵泡发育,排卵,子宫,输卵管,阴
道黏膜上皮细胞
促进女性第二性征和性欲的产生: 对代谢的影响:加速蛋白质合成,促进生长发育,
降低血脂等
孕激素的作用
1.对子宫的作用:使子宫内膜发生分泌期变化;
降低子宫平滑肌的兴奋性
2.促进乳腺腺泡发育 3.升高女性基础体温 4.调节腺垂体激素的分泌:排卵前协同雌激素诱发L
增殖期
时间:第5─14天 表现:内膜血管增生、腺体增生、内膜修复 机理:卵泡生长发育,雌激素、孕激素分泌逐渐↑,
作用于子宫内膜
分泌期(黄体期)
时间:第15─28天 表现:内膜腺体增长,分泌含糖原的粘液,内膜继续
增厚 。 机理:黄体分泌孕激素↑作用于子宫内膜
(二)卵巢周期
1.卵泡期: 卵泡的生长发育(第1~14天)
女性卵巢周期在子宫的表现为子宫周期,又称为 月经周期。
子宫内膜的变化
密层 螺旋动脉供 疏层 基底层 由基底动脉供血
月经期
时间:第1-4天 表现:子宫内膜密层、疏层脱落出血。血量
30─100ml, 不凝固 机理:黄体变白体、血中雌、孕激素↓螺旋动脉痉
挛→内膜密层、疏层缺血、坏死、脱落,保留 1mm左右的基底层。
着床:胚泡植入子宫内膜的过程,包括定位、黏着 和穿透三个阶段。
Thank you
chenltj@
HCG是由胎盘绒毛组织的合体滋养层细胞分泌的 一种糖蛋白激素,分子量为45000-5000
HCG在妊娠早期即出现,所以检测母体血中或尿 中的HCG,可作为诊断早孕的准确指标。
第三节 妊娠与分娩
妊娠:子代新个体的产生和孕育的过程,包括受精、 着床、妊娠的维持及胎儿的生长。
受精:精子传入卵子并与卵子相互融合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