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情境教学的若干思考”课题研究阶段性计划
(2008.4——2009.12)
林口县第三小学田颖
情境教学是利用移情作用,形成身临其境的心理感受,且在加深体验中陶冶情操。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的目的,是为了促使儿童的心理品质、智能和个性的和谐发展。
儿童的情感易于被激起,一但他们的认识活动能伴随着情感,他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就更为主动、更为丰富、更为深刻,教学就成为儿童主观所需,成为他们情感驱动的主动发展过程。
结合上面的理论依据和课题研究第一阶段的情况,我制定了关于情境教学的若干思考实施研究阶段计划。
一、工作重点
1、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自己的理论研究水平。
认真阅读教育教学理论的书籍、教育刊物,不断汲取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提高自身理论修养。
理论学习在本课题研究中占十分重要的地位。
我们将从两方面入手加强学习:一是利用例会或沙龙的形式加强理论学习,每两周一次;二是自学,课题组老师每周看一篇与课题有关的文章,并写下心得体会。
2、以课堂教学为载体,教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积极参与课题的研究,在平日的工作中努力学习,大胆实践,勇于探索,不断创新,注重积累与反思。
将教育理论与课堂教学相结合,以自己的教学实例为主要研究载体,切实抓好每一节研究课,组织教师进行真实有效地评价,从而提高课题组成员的业务水平。
3、积极参与培训、教研,拓展视野。
观摩课堂教学、聆听专家讲座,开阔眼界,拓展思路。
积极参与各级的教
研活动,虚心向其他教师学习,共同提高,共同进步。
4、积极撰写相关论文,把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及时总结教学中的经验,做好课后反思
二、研究内容
在新课改理和新课标精神的背景下,对“如何创设情境”进行研究。
紧密结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从创设情境对学习起直接作用的学习心理、学习情感、学习方式的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想象力、质疑能力、感悟审美能力等进行研究。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心理需要
创设使学生在认识上产生矛盾和冲突的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正如孔子所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创设情境使学生处于“愤”、“悱”的心理状态,产生学习的迫切需要。
(二)多媒体创设情境,挖掘学生潜能。
由于科技的进步,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应用越来越广,以多媒体创设情境,可以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而形象愈是鲜明、具体、生动,就愈缩短学生感知的时间,从而激发学生认识的兴趣,引起联想想象,激发学习的“灵感”。
(三)创设质疑情境,促进自主探究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学生有了疑问才会去进一步思考问题,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鼓励学生自主质疑,去发现问题,大胆发问。
创设质疑情境,让学生主动探索发展,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个性。
(四)、创设交流情境,促进合作学习
实践证明,小学生具有爱与人交往,好表现自己的心理特征。
有计划地组织他们讨论,为他们提供思维摩擦与碰撞的环境,就是为学生的学习搭建了更为开
放的舞台。
创造心理学研究表明:讨论、争论、辩论,有利于创造思维的发展。
因此,在教学中应创设多种形式、多种目标的交流情境,以发展学生创造个性。
(五)、创设想象情境,多向拓展
有研究认为:在人的生活中,有一种比知识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人的想象力,它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学生的想象力越丰富,理解能力就越好。
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一切可供想象的空间,挖掘发展想象力的因素,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由单一思维向多向思维发展。
(六)、创设情境,审美创新
《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创设教学情境,不仅可以使学生容易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而且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教学内容中的情感,使原来枯燥的、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饶有兴趣。
(七)、创设课外实践情境,课外创新
随着素质教育的思想逐步深入人心,数学教学的改革要打开校门,从课内走到课外,从校内走到校外,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去求真求实,为学生组织各种在喜闻乐见的活动,使他们的聪明才智和创造精神得到充分的发挥。
三、研究方法
1、理论研究:收集和学习有关文献资料,逐步实践。
2、以行动研究法为主,通过定期研讨、业务学习等形式经常对课题研究进行反思、在计划、行动、反思、调整的螺旋发展中不断地深化和完善研究。
3、经验总结:及时总结经验,加以理性分析、归纳。
4、案例研究:对典型的案例进行分析。
同时辅之以课堂观察法,学生访谈法,作业测量法等实验研究方法,以期取得实实在在的研究成果。
四、主要工作安排:
四月份:
1、制定课题研究工作计划。
2、参与课题组成员会议,探讨研究任务。
五、六月份:
1、课题研讨活动。
2、展示课题研究课。
七、八月份:
1、参与课题组学期末期总结会。
2、做好资料汇总工作。
3、写好课题学期总结。
九、十月份:
1、课题研讨活动。
2、观摩课题研究课。
3、参加学校专题研究。
十一、十二月份:
1、参与课题组总结会。
2、做好资料汇总工作。
3、写好课题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