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长顺县旅游风景区发展总体规划

长顺县旅游风景区发展总体规划

杜鹃湖—白云山景区深度开发研究及修建性详细规划说明书贵州大学人文学院二〇〇五年十二月委托单位:贵州省水利水电建设管理总站贵州昱龙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李庆主任董事长高级工程师编制单位:贵州大学人文学院规划负责人:陈昌茂教授贵州省城市规划委员会专家委员旅游美学硕士生导师参加规划人员:王良范硕导教授所长杨仁厚博士教授史勤先副教授张业强副教授余世民副教授王继红讲师凌琪讲师周永兴讲师张拥军讲师王国勇教授副院长谢劲松高级工程师柏林工程师葛实如旅游专家陈志强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成凯总经理工程师目录第1篇基本概况第一章自然地理第二章人文环境第2篇风景区旅游资源评价第一章资源调查与评价第二章各片区综合评价第3篇风景区开发可行性分析第一章产业背景分析第二章区域背景分析第三章可利用条件分析第四章市场分析第五章景区接待容量分析第4篇营销规划第5篇景区规划第一章规划目的与范围第二章规划指导思想第三章主题定位第四章形象标志第五章旅游区划分及功能设置第六章中心旅游区——杜鹃湖修建性规划方案第七章配套游览区规划方案第八章旅游线路组织规划第6篇土地利用及基础设施规划第一章土地利用规划第二章配套设施规划第三章环境保护及生态保育规划第四章安全防灾措施规划第7篇规划实施及效益分析第一章规划实施第二章主要项目投资估算第三章效益分析第8篇风景区经营管理编制说明一、基本情况依据长顺县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杜鹃湖—白云山风景名胜区涵盖长顺县所有风景点,是长顺县所有旅游风景点的组合体,即所有风景点均属杜鹃湖—白云山风景区范围,并分为杜鹃湖(含广顺古镇)、白云山、青龙山、格凸河四大风景区。

其中:杜鹃湖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并省级风景名胜区,格凸河为省级风景名胜区;白云山为中国历史名山、贵州佛教名山之一;景区内的广顺写字岩、广顺神仙古人类遗址、交麻洞葬、付家院岩画均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肖国宝烈士陵园为贵州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风景区的开发以杜鹃湖为中心,本规划以杜鹃湖为重点。

二、编制依据相关技术规范及《杜鹃湖——白云山深度开发研究及规划方案》作为本规划的重要依据。

本规划工作开展前,对杜鹃湖——白云山深度开发展开了深入的研究并形成正式文稿——《杜鹃湖——白云山深度开发研究及规划方案》,《杜鹃湖——白云山深度开发研究及规划方案》及下列技术规范作为本规划编制的重要依据。

——《旅游规划通则》(GB/T18971—2003)——《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1999)——《贵州省旅游规划编制管理试行办法》(黔旅办【2003】28号)——《长顺县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2002年12月)——《贵州省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三、特别说明由于杜鹃湖总体规划编制较早,且实际情况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故在没有对总体规划进行修编和无控制性规划的情况下进行修建性规划,大有空中楼阁之嫌;鉴于本规划的特殊性,本着求实、负责的态度,本规划没有省掉任何一个工作细节。

为了能说明问题,其章节的组合、取舍方面大有“三规合一”之象,这不是标新立异,规划的目的是为了运用。

第1篇基本概况第一章自然地理一、地理位置杜鹃湖—白云山风景名胜区位于贵州省中部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长顺县境内。

长顺县地处东经106°13′6″至于106°38′48″,北纬25°38′48″至26°17′30″之间,分别与惠水县、紫云县、罗甸县、贵阳市、平坝县接壤。

全县国土总面积1543平方公里,2003年末总人口25.35万人,是一个汉、布依、苗、壮、回、侗、水、黎等16个民族聚居的地区。

二、气候、气象由于风景区分布较广,地形地势复杂,各地气候略有差异。

现以县城资料为代表,长顺县属中亚热带季风温润气候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15.1℃,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3℃,极端最高气温34.1℃;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5.3℃,极端最低气温-5℃;全年总积温为4798℃-5024℃,春秋雨季昼夜温差大,气温平均日较差6.5-8.8℃;年平均降雨量1399﹒9㎜;相对湿度81%左右;年无霜期278天;年日照时数1202小时,日照率27%。

三、地质、地貌特征由于风景名胜区面积广大,岩溶十分发育,喀斯特地貌构成了整个自然景观中最为醒目的主体。

区内地貌形态多种多样,以密集的峰丛山地、峰丛洼地和峰林谷地为代表、其间峰丛峰林、溶洼谷地、溶洞伏流、溶沟石芽以及飞瀑景区随处可见;锥峰尖削而密集,河流常出现伏流,明暗流相间在层恋叠嶂的喀斯特地貌上,呈现出千姿百态的自然景观,成为考察的宝地和观光、度假的旅游胜地。

四、水文长顺县境内共有9条河流,这些河流分布及流向严格受到地质构造和地形的控制,主要分布在北、西、南三面,中部背斜隆起而多成岭脊,地表水系不发育。

苗岭山脉横贯县境,以北属长江水系,以南属珠江水系。

风景名胜资源主要集中在珠江水系的摆所河、乌麻河、格凸河和长江水系的麻线河四条河流的流域范围内。

摆所河:杜鹃湖为河流源头,自北向南纵贯县境,在代化镇天星桥入洞伏流,于交麻乡坝屋处出露泻于格凸河,流域面积618平方公里,河道全长85.5公里。

乌麻河:发源于长寨镇转拐龙潭,流域面积127平方公里,河道在县境内全长共25公里。

流域内有著名的潮井、青龙山、古岩画等景点。

格凸河:位于县境最南部,属界河。

县内河道全长29公里,年平均流量12立方米/秒,落差185米。

以景区风光著称,格凸河已列为省级风景名胜区,现为安顺市组织开发。

麻线河:发源于广顺镇,北经凯佐,汇入红枫湖,县境内河流长23公里。

流域内分布有广顺古镇、夜郎古城等若干景点。

五、植被长顺县地处中亚热带常绿阔叶区,气候温和湿润,自然环境复杂,土地类型多样,植被类型较多,在天然植被中有温性针叶林、暖性针叶林、暧性针阔叶混交林、落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竹林、灌草丛、草树丛等9种类型。

境内生长的主要植物有531种,分属129科。

其中列为国家保护的珍稀种植物有金丝榔、银杏、藤竹、翠柏等。

杜鹃湖风景区内的植被主要以松和杜鹃为主,南部格凸河片区还有芭蕉、楠竹等南亚热带植被。

全县森林覆盖率(包括灌木林)为35%左右,风景区内的森林覆盖率达85%以上。

六、动物长顺县野生动物种类众多,共有鸟类、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哺乳类动物28目6科137种,其中水獭、小灵猫、黑熊、猕猴、穿山甲、红腹锦鸡等12种动物为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动物。

黑熊、猕猴主要分布在格凸河景区,其余在杜鹃湖均有分布。

第二章人文环境一、历史沿革长顺县历史悠久,根据《黔南史略》记载:长顺县战国时期属于夜郎国,汉武帝时期属于夜郎县,唐代置乡州(今长寨地区)和令州(今广顺地区),隶属黔中道,元置金筑府,治所在今广顺镇,明洪武四年改置金筑长官司,万历四十年置广顺州,隶属贵阳军民府,清雍正五年置长寨厅,1914年改广顺州为广顺县,长寨厅为长寨县,民国三十年二县合并为长顺县,县治设长寨镇。

1949年11月解放,成立长顺县人民政府,隶属贵阳专区,后改贵定专区,1965年至今,隶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二、经济和社会状况长顺县辖6镇11乡共147个行政村,2004年总人口25.35万人,国民经济总收入5.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300 元。

长顺县属贵阳经济圈,并属于黔中旅游和西线旅游的复合地带,有布依族、苗族、壮、侗族、回族、水族、汉族等16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11.6万人,占总人口的46%,少数民族主要以布依族和苗族为主。

杜鹃湖—白云山风景区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浓厚的民族特色,具备开展文化旅游和乡村旅游的优越条件。

第2篇风景区旅游资源评价杜鹃湖—白云山景区目前的体制基本属于三权分离状态,即所有权以国有为主,地方政府行使行业管理权,经营权属贵州昱龙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这不失为一种新的旅游开发模式。

鉴于杜鹃湖特殊的体制,本规划就杜鹃湖、白云山范围以外的旅游资源即长顺县范围内的旅游资源进行全面调查与评价,目的不是为了全面地开发,而是为了通过以资源共享为手段为规划区开展旅游活动提供资源载体,为旅游线路的设计提供空间要素,丰富规划区旅游内涵,弥补规划区的不足,以提升景区品质,烘托景区氛围。

长顺杜鹃湖风景名胜区于1997年经黔南州人民政府批准为县级风景名胜区,1999年经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风景名胜区,2001年经国家水利部批准列为国家水利风景区。

1993年以来,风景区由长顺旅游资源开发公司组织开发建设及经营,2003年11月转由贵州显龙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组织开发建设及经营。

杜鹃湖试开放以来共接待游客近60万人次,杜鹃湖年接待游人最多达8万余人次,白云山达4万余人次。

第一章资源调查与评价一、风景名胜资源分布范围杜鹃湖—白云山风景名胜区旅游资源比较丰富,但比较分散,总体上分为四大片区共50多个景物景观,其中:杜鹃湖片区共有景物景观23个,面积72平方公里(含广顺等其它独立景点的面积在内);白云山片区共有景物景观14个,面积20平方公里;青龙山片区共有景物景观10个,面积25平方公里;格凸河片区共有景物景观6个,面积31平方公里;风景区总面积148平方公里。

二、资源类型及特点风景区风景资源类型较多,四大片区景物景观各具特色,杜鹃湖片区以悠久的历史文化和港汊深幽、明洁如镜的生态环境和万紫千红的杜鹃花为主;白云山片区以宗教和明建文帝的传说为主要特色;青龙山片区是山、水、洞、林、瀑、奇峰异石、历史遗迹等景观为主要特色,青龙山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格凸河片区主要以少数民族的洞葬、雄奇险峻的自然奇观和喀斯特原始森林为主要特色。

此外,其它独立的景物景观也各具特色,有典型的地质现象,有古文化遗址,有古树名木,还有革命历史文物和浓郁的少数民族风情等。

这些独立的景物景观其鲜明的个性,是这块土地上所独有的。

三、风景区旅游资源调查按照国家旅游局提出的旅游资源调查评价的办法对景区旅游资源进行调查、分类与评价,详见《杜鹃湖——白云山风景区旅游资源调查一览表》。

杜鹃湖——白云山风景区旅游资源调查一览表四、旅游资源分类按照国家旅游局提出的旅游资源分类办法对景区旅游资源进行分类,共分为"7个主类"、"18个亚类"、"28个基本类"3个层次,详见《杜鹃湖—白云山景区旅游资源分类表》。

杜鹃湖—白云山景区旅游资源分类表杜鹃湖—白云山景区旅游资源分类表续表五、旅游资源评价根据国家旅游局提出的旅游资源评价赋分标准对紫云旅游资源进行评价,详见《旅游资源评价赋分表》:(表一)旅游资源评价赋分表(表二)六、综合评价按照国家旅游局提出的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的标准进行划分评价,共调查资源5项,其中五级资源11项,四级资源24项,三级资源13项,总体上优良级旅游资源占90%,普通级旅游资源占1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