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安徽池州市青阳2018高二地理10月月考!

安徽池州市青阳2018高二地理10月月考!

2017-2018学年度高二10月月考地理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分)1. 下列区域中有明确界线的是( )A.文化区域B.行政区域C.气候区域D.商业区和住宅区2. 地面GPS装置必须接收到足够数量卫星的信号,才能计算出自己的位置。

如果要知道运动中物体位置和速度,所需卫星数量至少为A.2颗B.3颗C.4颗D.5颗3. 下列关于荒漠化的表述,正确的是()A.荒漠化只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 B.影响荒漠化的主要因素是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 C.西北地区的荒漠化已得到遏制 D.西北地区的荒漠化与自然环境无关4.下图民居建筑所对应的地域文化区依次是()A.江南水乡文化区、青藏高原文化区、东北黑土文化区B.华北平原文化区、华南妈祖文化区、新疆荒漠—绿洲文化区C.四川盆地文化区、黄土高原文化区、华北平原文化区D.黄土高原文化区、云贵高原文化区、内蒙古草原文化区区域的发展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初期阶段、成长阶段和衰落阶段。

初期阶段主要表现为以传统农业为主体,成长阶段可分为工业化阶段和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

结合下图回答5-6题5.在区域发展的初期阶段,下列关于区域内产业结构及产业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A.第二产业所占的比重迅速上升,第三产业表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B.人地关系的不协调已表现得比较明显C.工业化的起步源于第三产业的发展D.传统农业占较大比重,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6.图中A、B、C各点分别代表区域发展不同时期的产业结构特征。

从区域发展的过程来看,其正确的顺序是()A.A—B—CB.C—A—BC.B—C—AD.B—A—C7.热红外遥感影像亮度可反映地物表面温度,地物的表面温度越高,在影像中就越亮.晴天正午时刻,下列地物在同一幅热红外遥感影像中最亮的是()A.公路B.菜园C.鱼塘D.果园8.图中示意某GIS软件显示的某校部分建筑分布的地图窗口及其属性(如用途、建筑面积、建筑高度等)的浏览窗口(面积单位:m2;高度单位:m).读图2,完成8-9题.若图中浏览窗口中的建筑物属性与地图窗口中的图形对应,此时浏览窗口中选中的对象对应的图形是()A.①B.②C.③D.④9. 某兴趣小组要对学校所在城市的公交布局进行研究,提出合理化建议,运用了GIS系统,在GIS数据库中,须调用的专题图层有下列中的①地形图层②交通图层③气候图层④人口图层⑤商业网点图层⑥水系图层⑦管网图层⑧城市图层A.①②⑤⑥B.③④⑤⑦C.②④⑤⑧D.⑤⑥⑦⑧截至2010年,我国荒漠化土地总面积262.37万平方套里,占国土总面积的27.33%。

读我国2010年(与2004年相比)荒漠化类型动态变化图,完成下列问题。

10.我国水蚀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于A.南方地区B.北方地区C.西北地区D.青藏地区11.我国土壤盐渍化的最主要原因是A.气温升高,蒸发加大B.灌溉方式不合理,只灌不排等C.地势低洼,地下水溢出地表D.过度放牧,草场大面积退化12.影响图示荒漠化面积动态变化的人类活动主要有A.洞庭湖区推行退田还湖政策 B.“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C.呼伦贝尔草原煤矿大规模开采D.云贵高原开荒种植玉米如图为“某地区土地退化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3.图中所表示的土地退化现象最有可能出现在我国的A.黄土高原B.华北平原C.西北内陆D.南方低山丘陵14.为避免该区域土地的进一步退化,下列做法合理有效的是A.加快城市化进程,提高人民生活水平B.引水灌溉,大力发展农业生产C.严禁乱砍滥伐和过度放牧D.广泛植树造林,减少水土流失下图示意一固定沙丘某年5~9月土壤水分含量(%)随深度的变化。

该沙丘位于毛乌素沙漠的南缘,无人为扰动,多年保持稳定。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5.该固定沙丘①浅层土壤含水量低②深层土壤含水量低③6~8月土壤含水量低④6~8月土壤含水量高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16.6~8月,该固定沙丘土壤含水量明显不同于其他月份的原因是①风速较大②蒸腾量较大③气温较高④降水较少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右图为我国某河源地区不同海拔和坡向的草地退化率分布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7.该河源地区草地退化的最主要原因是A.过度樵采B.过度农垦C.过度放牧 D.过度利用水资源18.当地人类活动最活跃的地区可能位于A.东坡B.西坡C.南坡 D.北坡如图示意海拔4500米以上青藏高原错那湖地区。

图中青藏铁路在桑曲和巴索曲之间的路段风沙灾害较为严重,据此完成19-20题。

19.错那湖东北部沿岸地区冬春季风沙活动的主要沙源( )A.河流从上游携带堆积B.风从西北沙漠地区带来C.河湖水位低泥沙裸露D.当地草场退化地表裸露20.针对该路段的风沙灾害,可采取的最可行有效措施是( )A.植树造林B.设立阻沙墙C.及时清扫积沙 D.禁止放牧读某区域地理要素变化统计图,完成下列各题。

21.1937—2008年,该区域A.荒漠化面积扩大了近5倍 B.人均耕地面积增大C.放牧强度和荒漠化面积增加幅度相当D.人口总量大致翻了一番22.导致该区域荒漠化形成的根本原因是A.自然环境的变迁B.耕地面积的变化C.人口数量的变化D.放牧强度的变化树木涂白是指用涂白剂(主要成分是生石灰和硫磺)将树干部分涂成白色,是绿化植物养护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主要目的是确保绿化植物安全越冬。

近日,绿化部门对城区主要道路、景区、游园等地的树木进行了统一涂白,行道树树干刷白高度统一控制在离地面1.5米处,视觉上达到整齐划一、美观大方的效果(如图所示)。

据此完成下题。

23.绿化部门对城区行道树涂白的目的是①杀菌、防止病菌感染②杀虫、防虫,减少下一年病虫害的发生③起到一定美化作用④防冻害、避免早春霜害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①②④24.关于树木涂白的作用原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有效减少地面长波辐射,防止地面热量大量流失B.使得树干白天和夜间的温差不大,减少树皮开裂C.使得树木萌芽和开花提前,以躲过早春低温冻害D.增加树木对阳光的吸收率,减少冻害发生的概率下图是“森林的覆盖率和表面土流失程度的关系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25.图中反映的是森林的哪种生态环境效应A.防风固沙B.保持水土C.净化空气D.平衡大气成分26.与上图中森林的主要生态环境效应相同的是A.城市园林 B.西北地区的防护林带C.长江中上游的防护林带 D.热带沿海的红树林读下图:雨林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示意图,回答下题。

(图中圆圈大小反映养分储量的多少,箭头粗细表示物流量的大小)27.图示生态系统中,最为关键的环节是图中的( )A.a B.b C.c D.d28.对于图中a、b、c、d涵义的理解,正确的是( )A.a——枯枝落叶B.b——土壤C.c——生物D.d——供给养分读“热带雨林迁移农业造成的土壤肥力变化图”,回答下列小题。

29.图中B点土壤肥力较高的原因是A.焚烧开荒B.连续耕作C.森林再生D.耕地废弃30.图中土壤肥力由B点到C点的变化这说明了A.雨林生态系统生物循环旺盛B.雨林群落生产力高C.雨林生态的淋溶作用强D.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0分)31.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6分)西藏位于青藏高原西南部,面积约120万平方千米,人口约317万人。

近年来,西藏凭借天然环境和无污染草原、耕地与水土等优势,发展有机农牧业生产,积极开发高原有机康食品、高原保健药材、心灵休闲旅游和清洁能源,推动“净土”健康产业发展。

下图示青藏地区。

(1)、说明“净土”健康产业的特征。

(4分)(2)、推测“净土”健康产业对西藏地区发展的有利影响。

(6分)(3)、分析西藏发展“净土”健康产业的有利条件。

(6分)3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9分)材料一:西北地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图。

材料二:我国西北地区城市分布图(甲图)以及呼伦贝尔草原出现的斑点状荒漠化圈图(乙图)。

(1)材料一中表现了荒漠化形成的人为因素有哪些?(3分)(3)在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为了解决人畜饮水问题,人们常常采用现代技术掘井以获得稳定充足的水源,简述乙图中水井的周围形成斑点状荒漠化圈的成因。

(2分)(2)现代城市的位置与古代城市遗址相比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4分33. 如图为世界两大主要的雨林分布地区略图,下方左、右图分别为上图中M、N地的气温曲线一降水柱状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5分)(1)比较刚果河和亚马逊河水文特征的相同之处。

(3分)(2)刚果盆地原始森林茂密,林木蓄积量大,但是伐木业极不发达,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6分)(3)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分析亚马逊平原热带雨林被破坏后对该地大气圈和水圈的不利影响。

(6分)答案和解析1.B2.C3.B4.D5.D6.B7.A8.D9.C 10.A 11.B 12.B 13.C 14.C 1 5.C 16.B 17.C 18.C 19.C 20.B 21.C22.C 23.C 24.B 25.B 26.C 27.A 28.B29.A 30.C31.(16分)(1)健康产业对环境破坏小、污染少;产品安全、优质;产品附加值较高(经济效益高)。

4分(任答两点)(2)增加农牧民收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提供更多就业机会;有利于加强民族团结,社会稳定;有利于保护青藏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

6分(任答三点)(3)高原环境质量优(水、空气等洁净);地广人稀,人类活动影响小;动植物种类丰富独特;具有独特的民族、宗教文化;政府政策扶持。

6分(任答三点)32.(9分)(1)过度樵采、过度开垦、过度放牧等。

3 分(2)在水井的周围,大量的牲畜集聚饮水,草原被过度利用和践踏,导致土地荒漠化2分(3)现代城市的位置与古代城市遗址相比,逐渐向盆地的边缘迁移(2分)。

原因是上游过度用水,造成下游水源不足,绿洲被沙漠侵袭,人口和城市向上游移动(2 分)33.(15分)(1)相同:以雨水补给为主;径流量大;水位季节变化小:含沙量小;无结冰现象。

3分(任答三点)(2)原因:四周地形崎岖(或答盆地四周多山地),陆地交通不便利;河流下游流速快(或海岸线平直),沿海无大型港口,水运交通不便;本地经济落后,市场狭窄(或木材需求量小)。

6分(3)不利影响:径流变率增大(或答水旱灾害频繁);水士流失.河流含沙量增大;导致温差变大,降水量(或空气湿度)减小;导致大气碳氧平衡失调。

6分(任答三点)【解析】1. 略2. 本题考查全球定位系统的应用。

对于静止物体而言,地面GPS装置须接收到3颗数量卫星的信号即可确定位置,而对于运动物体而言,如果要知道运动中物体位置和速度,所需卫星数量至少为4颗,卫星数量越多越精确,C正确,ABD均错误。

故选C。

3. 本题考查荒漠化。

荒漠化的形成是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的共同结果,主要发生于干旱、半干旱以及部分半湿润地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