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人物形象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人物形象执信中学霍东强学习目标:1.了解常见诗歌人物形象类别;2. 学会鉴赏人物形象的方法;3.掌握解答诗歌人物形象鉴赏题的答题模式教学重点:掌握诗歌鉴赏形象类人物形象的方法。
学习难点:掌握人物形象鉴赏的答题要领和方法。
学习方法:讲练结合,以练习巩固基础,提高能力。
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1.《考纲》解读与命题探讨:《考纲》要求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D级。
⑴考情回顾年份数量选材考查内容赋分2005 1首宋诗·寇准《春日意境,思想8分2006 1首清诗·谭敬昭《粤意象;炼字6分2007 1首宋诗·林景熙《溪意象;炼字6分2008 2首宋诗·吕本中《春表达技巧;7分2009 1首唐诗·杜甫《月》思想感情;7分2010 1首宋词·黄庭坚《望炼字;表达7分2011 1首宋词·苏轼《减字意象意境;7分2012 1首元诗·白珽《余表达技巧;7分2013 1首宋词·张炎《鹧鸪表达技巧;7分(2) 命题探究:考查点主要涉及意象意境、思想感情、语言(诗眼、炼字、一般字词的理解等)、表达技巧(修辞方法、表现手法等)等等。
①从选材看,2005年至2009年和2012年选择的都是诗,2010年、2011、2013年年选了词,曲还没有选;7年选了唐宋诗人作品,两年选的是清代和元代作品;所选诗大多数是律诗,如果是绝句则是两首,词的长度也基本上与律诗长度相近。
选两首诗则势必涉及比较鉴赏。
2008年开始所选诗词逐渐向名家回归,但为了选材的公平性,也选非名家的名篇。
②从考查内容看:能严格遵循和落实《考试说明》的要求,“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成为必考内容,而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则选择一个或两个小点作为考查点,语言尤其注重对炼字的考查。
③从分值看:趋于稳定,7分。
2.思考:诗歌的人物形象有哪些?⑴何谓诗歌的形象?诗歌作品的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的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
它包括物(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景(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象)、人(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三类。
⑵下列几首诗歌分别写的是哪一类人物形象?(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形象)(1) 《于易水送人》唐·骆宾王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2) 《登幽州台歌》唐·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3) 《饮酒》东晋·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4) 《观猎》唐·王维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⑶下列诗句分别写出了怎样的形象,请用1—2个词语(成语)概括。
(1)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2)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3)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饮酒》)(4)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5)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6)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7)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8)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凉州曲》)(9) 多情却是总无情,惟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杜牧《赠别》)(10)卖炭翁,代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白居易《卖炭翁》)总结:古典诗歌形象类常用术语有——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心忧天下、忧国忧民、寄情山水、归隐田园、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矢志报国、慷慨愤世、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爱恨情长、建功立业、悯农怜农、热爱山川、哀叹昔盛今衰等二、堂上点拨:1.如何鉴赏古诗中的人物形象?之一:知人论世,思考人物形象知人论世,结合背景,展开联想和想象,把握形象(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赏析。
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辛弃疾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
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
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
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问:这首词刻画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之二:人物刻画方法展示形象从人物的神态、行动、语言、心理、处境等角度入手分析,关注反映感情的词语(情语)。
(2)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赏析。
点绛唇李清照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有人来,袜刬金钗溜。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问:分析李清照的《点绛唇》中女主人公形象。
之三: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形象注意环境(时间、地点、天气、周围景物)对刻画人物所起的作用。
分析诗中出现的具体景物的含义,理解这些景象所承载的思想感情。
(3)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赏析。
高冠谷口招郑鄂岑参谷口来相访,空斋不见君。
涧花然暮雨,潭树暖春云。
门径稀人迹,檐峰下鹿群。
衣裳与枕席,山霭碧氛氲。
【注】然:通“燃”。
问:结合诗中意象,说说郑鄂是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人物形象鉴赏方法总结:方法1:知人论世,结合背景,展开联想和想象,把握形象方法2:从人物的神态、行动、语言、心理、处境等角度入手分析,关注反映感情的词语(情语)。
方法3:注意环境(时间、地点、天气、周围景物)对刻画人物所起的作用。
分析诗中出现的具体景物的含义,理解这些景象所承载的思想感情。
技巧点拨:1.在整体理解的基础上,从诗句中确定人物形象的身份;2.从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情、细节等以及侧面描写中剖析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
3.要知人论世,关注背景;要特别注意作者及其经历、注释、题目等;要注意分析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但不能任意拔高。
在此基础上明确人物形象及其特征、典型意义。
2.古诗人物形象鉴赏答题纠误:【我做评委】:下面是一首李白的诗《独坐敬亭山》,有三位学生对诗中所塑造的诗人形象进行了回答,你认为他们的答案可以得多少分?(满分4分)独坐敬亭山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学生答案:答案⑴:两个山头,一座亭子,一个人,所有的鸟儿都飞走了,连云儿都不愿停留。
清冷的环境中,诗人守望山头,“相看两不厌”写出了作者的凄凉,最后“只有敬亭山”道出了作者内心的感受。
答案⑵:我双手背在身后,抬头仰望天上那群鸟儿不停地向远处飞去,眼睛充满无限的忧伤。
天空的最后一片云彩随着好冷冷的风闲散地飘向远方,这时,我的衣襟被风吹起。
望着那高高的敬亭山,无语,望着它,渐渐地,我觉得我变得与它一样高大,我用我忧伤的眼神看着它,而它也用那浑然的自然的眼神看着我,一样的无语,但我俩彼此都不觉得厌烦,此时我孤独寂寞的心情大概只有敬亭山了解了。
答案⑶:诗人李白是一位豪放不羁的才子,在敬亭山之上,与敬亭山厮守,不去理睬“众鸟”与“孤云”,清高自傲的诗人形象自然流露,但从诗中我们隐约可见诗人的寂寞心情,或为功名,或为宦海浮沉,无论是何种原因,在敬亭山上屹立的仍然是衣襟似云,须发似烟的诗仙形象,也许只有人格化的敬亭山才能与李白比弧比傲比豪迈。
失误分析:答案(1):整个文段没有谈到作者的形象,后文也没有围绕这个中心来写,故判为0分。
答案(2):扩写语段的好例子,诗歌鉴赏的坏典型。
判为0分。
答案(3):这是对李白的客观而公正、简洁而诗性的评价,但不合本题的要求,只能判为0分。
正确答案示例:答案⑴全诗展现了一个孤僻高傲的诗人的形象。
众鸟距己甚高且已飞去,唯留诗人独坐敬亭山,体现他的孤僻。
那孤云不正是诗人自己?虽然孤独但乐得清闲,又体现了他的高傲。
最后只留他与敬亭山,但依旧相看不厌,又一次全面展示了他的形象。
答案⑵诗人犹如孤云一样,当众鸟高飞尽,正是众人得志时的表现,他却独自飘荡,壮志不酬,符合作者有才无法施展示的特定身份,而对敬亭山时,作者看到更广的更雄伟的自然,便看无厌,有了乐观和豪放的心态,总的说来是孤傲乐观浪漫的诗人形象。
三、解题指导:总结:人物形象鉴赏题答题模式(1) 概括塑造了怎样的形象(身份、性格)(2) 结合诗句分析形象的基本特征(性格是如何展现的)(3) 指出塑造形象有什么意义(作者的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四、实战演练:访隐者 [宋] 郭祥正一径沿崖踏苍壁,半坞寒云抱泉石。
山翁酒熟不出门,残花满地无人迹。
[注]坞:山坳。
山翁:此处指隐者。
问:结合全诗,赏析“隐者”的形象。
(3分)参考答案:思考1:(1)塑造的人物形象;(2)抒情主人公形象;(3)抒情主人公形象;(4)塑造的人物形象思考2:(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表现了他傲视权贵的思想,也反映了他傲岸、豪放自负的性格。
(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诗人并不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性格。
(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展现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表现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的喜爱。
(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为民之心却不得施展的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形象。
(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陆游和辛弃疾的许多诗歌反映出忠心报国却不被重用的情感,形象鲜明。
(6) 依依惜别的形象;(7)思念故乡的形象;(8) 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表现了他们忠心报国,献身边塞之情。
体察人民痛苦,反对战争。
(9)重情重义、儿女情长的形象,写与所爱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
(10) 辛苦劳作、纯朴善良的形象,如活画出一个年迈而善良的卖炭翁的肖像,劳动之艰辛也得到了形象的表现,这样一个最下层的劳动者多么生动、感人,令人扼腕悲叹。
2.如何鉴赏古诗中的人物形象⑴答:本词刻画了一个爱国英雄的形象,英雄头发花白,容颜苍老,却念念不忘恢复中原、统一祖国万里河山,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渴望收复故土、坚贞不渝的形象。
⑵答:塑造了一个活泼娇媚、天真纯洁、感情丰富又略带几分矜持的少女形象。
第一句是动作描写,写出了少女的活泼快乐;第二句写少女的神态,展现了人物娇媚的风姿;第三句写少女含羞躲避的情状;第四句在“走”与“回首”的矛盾和“却把青梅嗅”的掩饰中展现了想见又怕见的微妙复杂的心理(含羞、好奇、爱恋等)。
表现了词人李清照对爱情的强烈追求和对自由的渴望⑶答:郑鄂是一个隐士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