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导学案一、真题预习1,(2010福建卷)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访隐者[宋]郭祥正一径沿崖踏苍壁,半坞①寒云抱泉石。
山翁②酒熟不出门,残花满地无人迹。
[注] ①坞:山坳。
②山翁:此处指隐者。
结合第三、四句,赏析“隐者”的形象2、2013年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竹轩诗兴张镃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
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烟来。
暑天倦卧星穿过,冬昼闲吟雪压摧。
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
[注]篆烟:盘香的烟缕。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的形象。
(6分)二、知识解说(一)什么是诗歌中的形象,大致分类?所谓“形象”就是诗歌中所展示出来的生活图景,一般可分为人物形象、景物形象、事物形象。
(1)人物形象: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既指诗歌中的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如《雨霖铃》中的“我”、陶渊明《饮酒》中所塑造的形象)。
也指诗歌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如《赤壁怀古》中的周瑜、白居易《长恨歌》中的唐玄宗和杨贵妃的形象),(2)景物形象: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
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表现出来的主观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
诗人一般借意象来表现自我,诗人作为主体,往往与意象这个客体合而为一。
有时诗中有几个意象,各个意象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形成画面、意境。
(3)事物形象:咏物诗的物象.往往由物及人,从物人一体的角度来把握事物的特点.人(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景(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象)物(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二)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方法有哪些?(1)借助意象、重要词语或典故感知形象。
如杜甫的《江汉》: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要分析人物形象,就要分析“片云”“孤月”“落日”“秋风”等意象,还要了解“老马识途”这个典故。
本诗塑造了一个漂泊异乡、孤苦无依、年老多病但仍然不忘报国思用的儒士形象。
诗人不但用“片云”“孤月”写自己孤独漂泊之苦,还用“落日”“秋风”等意象比喻自己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尾联用“老马识途”的典故表明还可以为国家效力,也含有对朝廷的怨愤。
(2)抓住描写分析人物形象。
要注意诗人对诗中人物形象描写,通过其语言、肖像、动作,特别是细节描写,体悟情感,定格形象。
如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结合诗中的“逢”“抱膝”“伴”“说”等动词,再联想当时作者客居在外的情景,可以将形象定格为:刻画了除夕之夜客居旅馆、彻夜难眠、思念亲人的孤独的游子形象。
(3)结合背景,展开想象,把握形象。
分析抒情主人公形象,就要联系作者的身世来分析。
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陈子昂,唐代诗人,官至右拾遗,参与东征契丹,多次进谏,未被采纳,却被降职。
幽州台:战国时期燕昭王所建的黄金台,用于招纳贤才。
师的前两句俯仰古今,不遇明君,第三句写出了空间的辽阔,第四句在广阔的时空背景下突出孤独的诗人形象。
结合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将抒情主人公的形象概括为:塑造了一位胸怀大志却因报国无门而异常孤独苦闷的诗人形象。
(三)人物形象鉴赏题答题步骤?(1)答题步骤分三步:①点特点:概括塑造了怎样的形象(性格、身份等)②析例句:结合诗句具体分析特点。
(即性格是如何体现的)③明作用:形象的典型性或代表意义,对表现主题和作者感情的作用。
(作者的理想、情感、追求、品性等)例: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诉衷情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心老沧州。
简析上面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
【思路分析】(1)先用总括句概括出他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本词作者陆游,知人论世,可知他是南宋抗金英雄。
(2)再结合原词指出形象的基本特征。
可从下阕分析。
(3)最后指出这一形象的意义,即说明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参考答案】本词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步骤一)。
词中人物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虽被弃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步骤二)。
本词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感慨(步骤三)。
(2)答题套路这首诗塑造了一个()的形象。
这个以从()句中看出,这句通过()的描写将人物形象展现出来。
这个形象是()的代表,身上集中体现了()的社会现实,传达出诗人()的情感。
三、课后练习1,2012(湖北卷)送邹明府游灵武唐贾岛曾宰西畿县,三年马不肥。
债多凭剑与,官满载书归。
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
灵州听晓角,客馆未开扉。
【注】明府:对县令的尊称。
灵武:即灵州(治所在今宁夏灵武县)。
请概括邹明府这个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4分)2,2012江苏卷梦江南温庭筠千万恨,恨极在天涯。
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
摇曳碧云斜。
词中三、四两句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
(4分)附录:人物形象常用术语: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
如李白。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权贵的思想,也反映了他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
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
如杜甫。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诗人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性格。
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
如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展现的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表现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的喜爱;如王维:《山居秋暝》通过对晚秋时节空山新雨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山水风光的喜爱。
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
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写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限,不觉悲伤的流下眼泪。
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为民之心却不得施展的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形象。
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
陆游和辛弃疾的许多诗歌都反映出他们忠心报国,而不被重用的情感,形象鲜明。
如《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破阵子》。
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
如李白《赠汪伦》、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7.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
如王翰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表现了他们忠心报国,献身边塞之情。
而杜甫的《兵车行》则体察人民痛苦,反对战争。
8.爱恨情长的形象。
如柳永的《雨霖铃》写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塑造了一个爱恨情长的艺术形象。
古代诗歌鉴赏之景物形象导学案一,真题预习1 (2008年高考天津卷)山居即事王维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
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嫩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2,2013年湖南卷钓船归贺铸绿净春深好染衣。
际柴扉。
溶溶漾漾白鸥飞。
两忘机。
南去北来徒自老,故人稀。
夕阳长送钓船归。
鳜鱼肥。
探究本词的思想感情。
二,知识解说(一)景物形象: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
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表现出来的主观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
诗人一般借意象来表现自我,诗人作为主体,往往与意象这个客体合而为一。
有时诗中有几个意象,各个意象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
而意境是诗中意与境两个因素的和谐统一。
意是诗人在诗中抒发的思想感情,境是诗中所描绘的艺术图景。
所谓意境,就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二)提问方式:①诗人依照怎样的顺序描写了哪些景物?②试分析诗中展现的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③诗中的景物营造了怎样的一种意境?④简要赏析诗中的景物描写。
(简要赏析诗中景与情的关系。
)(三)答题思路:以所写景物的自然属性为依据,挖掘其社会属性(作者借以抒发的感情、表达的寓意等)。
答题格式:①描图景: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②点氛围:概括景物所描写的氛围特点。
③析情感: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课后练习1,2013年山东卷山寺夜起江湜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
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
开门惜夜景,矫首看霜天。
谁见无家客,山中独不眠。
三四两句中的“烟”有哪些特点?诗人是如何描写的?2、2013年广东卷鹧鸪天【宋】张炎楼上谁将玉笛吹,山前水阔暝云低。
劳劳①燕子人千里,落落梨花雨一枝。
修禊②近,卖饧③时,故乡惟有梦相随。
夜来折得江头柳,不是苏堤④也皱眉。
【注】①劳劳:遥远。
②修禊:古俗春季于水滨设祭。
③卖饧:清明前后卖糖粥。
④苏堤:作者家乡杭州的名胜,以柳闻名。
作者在词的上片是怎样借景抒情的?3:(2005年全国卷I)春行即兴李华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
”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4:(2005年全国卷)雨后池上刘攽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附录:(一)景物描写角度:1、虚实角度:虚实结合、虚实对比2、绘画角度:白描手法、细节描写、点面结合3、人体感官方面:从视、听、触、嗅等角度写景物的声、色、动、态。
视听结合、声色结合、色彩鲜明,以声衬静、动静结合、以动衬静4、观察角度的变化:远、近,高、低,内、外。
(二)意境的鉴赏常用到以下四组概念:宏阔——苍凉、雄浑、莽苍、辽阔、高远、壮阔、深远等。
细腻——缠绵、幽静、幽美、宁谧、婉转等。
繁复——热烈、高亢、繁华、喧闹等。
清冷——暗淡、渺茫、寥落、萧条、荒凉、冷寂等(三)常见意象的含义古代诗词的常见意象1.月——思乡,怀人怀乡:例: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怀人:例: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2.菊花——清高人格的写照例: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3.梅花——高洁人格的写照例: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4.松——孤直傲岸,岁寒三友之一例:岂不罹严寒,松柏有本性。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后来富贵已凋落,岁寒松柏犹依然。
5.莲——爱的象征莲与怜谐音,所以可借以表达爱情。
例: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6.梧桐——凄凉悲伤例: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泪梦三更后。
7.杜鹃鸟——凄怨哀伤,乡愁乡思相传,蜀王让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到春天,杜鹃会一直啼叫到满口是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