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桥式抓斗卸船机技术操作规程

桥式抓斗卸船机技术操作规程

桥式抓斗卸船机技术操作规程1.主题内容与选用范围本规程规定了桥式抓斗卸船机在作业前、作业中、作业后的安全技术操作要求和无船作业时的精检及防台风、防突发性阵风和雷电强对流天气的技术措施。

本规程适用于减载平台桥式抓斗卸船机。

2.基本守则2.1 司机须经过技术培训并取得操作合格证书方可上机操作,在操作该机前,须仔细阅读说明书,熟悉各项机械性能。

2.2 使用单位应建立交接班记录卡,记录卸船机运行状况。

3.作业前3.1 司机必须按交接班的要求与上一班司机交好班,全面了解上一班作业机况,并按《桥式抓斗卸船机日常点检卡》的要求对桥式抓斗卸机进行检查和保养。

3.2 检查电缆、电缆卷筒和防撞装置是否正常、完好;确认或解除大车、小车和司机室与各自锚定装置以及系紧防风系缆装置及防爬锲铁。

3.3 卸船机启动前,先检查各就地控制箱的操作位置是否与司机室一致;在按下“起重机开”按钮前,各机械操作手柄和旋钮必须处于“0”位。

查看大机状态信息,确认无故障、无出错,机况正常。

3.4 放下卸船机前臂架,确认安全钩、俯仰前臂架拉杆的动作正常和各机械制动器、各限位装置及指示器等装置安全、有效。

3.5 检查起升、开闭、托绳小车、俯仰机构及接料板、挡风升降板等钢丝绳的完好程度、接头处的牢固情况,对松动的钢丝绳夹头进行紧固。

采用卡板尺(定做)检查C型环及梨形绳套、抓斗链环。

C型环达到报废标准须立即更换。

钢丝绳及梨形头达到报废标准的,须上报中控室。

钢丝绳的磨损、断丝及非正常情况,要在交接班薄详细记录。

3.6 检查起升开闭钢丝绳在极限工作位置时,其卷筒上至少保留三圈以上。

3.7 用起升开闭机构的起升、下降和小车运行机构的前进、后退等动作进行空载试验,确认各机械制动器、各限位装置(包括起升、下降的同步限位器)及指示器等装置安全、有效,并且做好卸船机操作的预设定工作。

3.8 仔细察看周围作业环境,检查夹轮器动作是否正常,轨道上以及工作区域内有无障碍物。

3.9 检查大车在码头上的实际位置,如有误差,加以校正。

3.10确认与中控室的联锁关系;检查漏斗的积料情况,检查斗门开度,斗门应在关闭位置。

确认与接卸矿物容重相匹配的抓斗。

3.11 高压供电系统的操作须符合高压电气操作规程。

3.12减载船舶靠离泊时,应听从作业长的指挥及时移动卸船机至安全位置,避免与船舶碰撞。

3.13 检查电气房空调运行情况,空调有故障立即与中控联系,由中控通知相关维护人员。

4.作业中4.1 开车前必须鸣铃示警,行走中应保持铃声不断。

4.2 开始吊第一关货物时,应校验起升机构制动器是否安全有效,重载下降制动时的下坠量(额定载荷时应在0.4-0.5米的下坠量范围内),并根据第一关货物的抓取情况,调整抓斗的开口度。

4.3 松抓斗时,须避免钢丝绳过松。

抓斗闭合时钢丝绳速度应自慢速逐渐增大;抓斗闭合后,四根钢丝绳必须先紧绳并保持与地面呈垂直方向再开始起升。

4.4 正常作业时,严禁悠关、拖关;严禁抓斗进出舱口时钢丝绳碰擦舱口,抓斗进出舱口抓斗钢丝必须垂直起升。

4.5 正常操作中,思想集中,密切注意周围环境,严格按照操作手册所规定的程序操作。

禁止反接制动,禁止电动机没有完全停止时反接启动。

4.6 禁止超负荷作业。

抓斗起吊后发现超负荷时,必须开口减载后方可起吊,并采取措施调整抓斗的开口度。

当抓斗一旦被埋没在货物(特别是容重大于1.2 t/m3货物)里面时,须立即报告中控室,切忌盲目起升,避免机损事故发生。

4.7 禁止用抓斗敲击漏斗;对粘性大的货物,可开启仓壁振动器,防止漏斗内积料和蓬料。

4.8 作业中应随时注意观察各钢丝绳、梨形头、C型环的使用情况,发现非正常情况,按本规程第3.5条处理。

4.9 大车行走时,须确认卸船机前臂架与减载船舶的吊杆(将军柱)、上层建筑间的相对安全距离(水平距离和高低距离),确保不相碰撞;卸船机下需专人指挥或由副司机进行监护,电缆卷筒上最少保留三圈为大车行走最大行程,避免电缆放尽拉断电缆,同时注意与相邻大机保持安全距离。

(平台卸船机的技术规格中,桥机的行程为±120米足以满足全程行走并有电缆的行程保护的技术保障)4.10经常检查各电机的工作温度和电流值,超过规定值时应停机检查,待温度下降到允许值内后方可继续工作。

4.11 遇中间临时停电,必须将各操作手柄放回到“0”位。

4.12注意振动给料器的运行,出料口的出料均匀度,如有异物卡在网格或落料口等现象应采取相应措施。

严禁在设备运行时搬拨堵塞的物料。

4.13 禁止带故障作业,发生故障时须及时上报中控室。

4.14 停机进行故障修理和修理完毕必须通报中控和作业长,司机未经修理人员同意,严禁动车。

4.15 发生人身、机损等事故时,须立即停止作业,保留现场(救人、灭火等特殊情况除外),并及时向有关人员报告。

4.17 副司机应实行2小时一次巡回检查制。

4.18 如遇突发故障,主控制跳闸,重新起动间隔时间为1分钟。

5.作业后5.1 当班作业完毕后、交班前,司机应清除机上的积料(不包括漏斗内的积料,但卸船作业结束后,须将漏斗内的积料清空)、油迹,做好“六清”工作和抓斗润滑工作。

5.2 司机按《桥式抓斗卸船机日常点检卡》的要求进行检查、保养。

认真填写运行记录、点检卡。

5.3 司机进行保养时,应关机,挂警示牌,并执行《安全警示牌使用管理规定》及《多工种现场维修安全管理规定》;电气设备保养时应至少二人以上配合进行。

5.4 离机前,将抓斗张开放在漏斗格栅板上;小车和司机室停至各自规定的锚定位置,并按要求固定;收起前臂架,挂牢臂架安全钩;然后,卸船机行至指定的停车锚定位置,放下大车锚定装置,系紧防风系缆装置;最后,将各操作手柄及按钮放到“0”位,按下“关机”按钮,关好门窗。

5.5 冬季大机水箱水管水泵防冻按《冬季大型机械设备水箱、水管放水的规定》执行。

5.6 按交接班规范,交接班人员在现场交接,做好交接班工作。

6.精检工作6.1 无减载船装卸作业时,须做好精检工作。

6.2 精检的项目内容:6.2.1 机上所有钢丝绳、C型环、梨形头、卸扣、锲形接头、钢丝绳夹、五链环。

6.2.2 振动给料器、卸料通道上的积料情况及耐磨板的磨损和固定情况。

6.2.3 操纵台、控制柜及本地操作箱上的操作、指示器件。

6.2.4 驱动机构空载试车(起升、开闭、小车、俯仰、大车、司机室驱动、接料板、挡风升降板驱动等机构),同时检查各驱动机构的安全保护装置及行程限位装置,及时进行紧固和调整,并按润滑卡对各机构进行润滑。

6.2.5 小车轨道及其压板和螺丝、托绳小车及主小车的托辊、车轮和水平轮。

6.2.6 抓斗润滑。

6.2.7 大机金属结构(尤其是铰接处和高强度螺丝的紧固)、栏杆、平台、走道。

6.3 精检的要求和标准:6.3.1 确保大机的安全、可靠运行,整机清洁。

要求做到该紧的螺丝不松动,磨损的器件不超标,保护器件不缺失,应有的功能不减少,安全装置不损坏,装卸的物料不积留。

6.3.2 精检检查出的问题,上报中控室,及时修复。

6.3.3 做好精检的记录。

7.防台防风技术措施7.1 主小车运行至锚定位置固定,将抓斗放置在漏斗网格上。

7.2 前臂架仰起,并使安全钩钩住前臂架。

7.3 司机室停在锚定位置固定。

7.4 大车行走到锚定位置,将锚定板插入锚定坑;绞紧防风系缆装置;将行走防爬锲铁塞紧行走台车的车轮(8只)。

7.5 各操作手柄置于“0”位;除保持供PLC工作的电源外,切断其它电源。

7.6 关好门窗,关好室内、外电气柜门和电气箱门,盖好电机和制动器的防护罩。

8.发生突发性阵风时的技术措施当风速仪指示的风速达到15m/s时,应向中控室反映,并密切注意风速仪指示。

当风速达到17m/s时,应及时报告中控室,并听从指令。

此时,卸船机尽可能逆风行走至就近的大车锚定装置处将大车锚定,方可使司机室在臂架铰点陆侧处进行必须进行的作业(注1和注2)。

当风速达到20~25m/s时(注2),应立即停止作业(风速达到20m/s时,卸船机电气保护将自动停止正常的作业),并请示中控室所要采取的必要措施。

此时,可将各操作手柄置于“0”位,卸船机控制转到“就地控制”方式(注2),操纵大车逆风行走至附近锚定装置处予以锚定(切忌顺风行走),拉紧防风系缆装置;然后操纵在机房内的“就地控制”,将抓斗搁置在漏斗网格上,并将主小车运行至锚定位置固定,关好室内、外电气柜门和电气箱门,密闭司机室和机房的门窗,切断各机构的动力电源。

9.发生雷电强对流天气状况时的技术措施中控根据气象预报和实际观察气象情况,在雷电强对流天气到来时,观察雷电的发生区域,如雷电就在附近,则通知2台卸船机迅速停止作业,卸船机抓斗搁置在漏斗网格上,控制电源分闸后待机。

以防止遭雷击后高压瞬时失电,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

待强对流天气缓解后再开工作业。

注:1.按《安全技术操作规程》,风力大于6级(约17米/秒)时,应停止作业。

2.卸船机技术规格书明确作业现场的设计条件和自然条件为设计风速:“工作状态风速:20米/秒(大车行走电机按25米/秒计算)”;同时在电气控制和保护方面:“当风速达到16米/秒时发出灯光报警;风速达到20米/秒时,同时发出声光报警;风速超过20米/秒时,大车行走机构的轮边制动器立即自动“夹轮”,提供起重机的安全保护“。

3.卸船机技术规格书中“大车行走机构应考虑在风速25米/秒时,能逆风或顺风仍能正常地进行起(制)动。

特殊情况下,在0.5%坡度和风速25米/秒时,行走电机应具有短期过载能力,保证卸船机慢速行驶到锚定位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