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洋流教学设计

洋流教学设计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
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洋流的形成和性质分类,明确洋流的影响因素
2.运用洋流模式图和世界表层洋流分布图,分析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探究并解决问题,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通过对洋流分布规律的总结,引导学生主动去获取知识,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进一步提高学生读图、分析和归纳的能力。

3、通过对洋流的成因分析,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的学科兴趣,培养学生分析、研究地理问题的方法和精神。

2、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理念和严谨、科学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世界洋流分布规律。

2.教学难点:理解洋流分布规律,能够说出主要洋流的名称和具体分布。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对比讨论法、读图归纳法、问题探究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情景引入:由美国墨西哥湾原油泄漏事件中油污扩散方向的视频,引导学生思考:为何油污能扩散到其他海域。

讲授新课:
结合导学案,让学生自主学习教材57页内容,找出答案。

(----培养学生文字信息的提取和归纳的能力。


教师总结:洋流的定义,洋流的性质分类,洋流的成因是什么?(——学会简单判断寒、暖流)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过渡:既然盛行风是洋流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要掌握洋流的运动,就要知道地球表面盛行风的分布。

自主探究:
结合导学案,以及课本58页的活动,复习前面学习的风带的知识,结合分析学生情况总结理想模式下形成的世界洋流模式图。

【活动探究】:
展示太平洋海区、大西洋海区、南印度洋海区洋流分布,比较实际洋流分布和理想模式图的区别,形成对比进而总结大洋分布规律及大洋东西岸的洋流性质,并分析北印度洋海区洋流不同季节的大洋环流。

学生分组活动:(——各组明确自主学习的任务和范围,增强目的性。

自主合作学习落实到行动上。

培养学生的观察对比能力,并掌握归纳的一般方法。


分六组:
第①组:以北纬60度(副极地海区)为中心的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
第②组:以北纬30度(副热带海区)为中心的北半球中低纬度海区
第③组:以南纬30度(副热带海区)为中心的南半球中低纬度海区
第④组:以南纬60度(副极地海区)为中心的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
第⑤组:北印度洋夏季大洋环流的运动方向
第⑥组:北印度洋冬季大洋环流的运动方向
各组派学生代表汇报讨论结果,其他小组进行补充,最后我对各组情况进行点评。

------总结北印度洋季风环流,及世界洋流分布规律。

【课堂总结】略
【基础训练】略
【高考链接】略
【板书设计】:
3.2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课后作业】:
识记洋流名称及其分布
【课后反思】:。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