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实训实习报告项目名称互换性及测量技术实践所属学院机电工程学院专业班级 09 机自 A2 班学生姓名黄金驹指导教师刘唯、吴站雷实训实习地点:机电楼(14#楼)408实验室实训实习日期:2011 年 9 月– 12 月 6 日实训实习任务书目录实验任务书 (1)游标量具的使用及零件的测绘 (3)平面度误差的测量 (7)圆度误差的测量 (10)准直仪测量直线度 (13)立式光学计测量塞规 (15)垂直度误差的测量 (17)用电动轮廓仪测量表面粗糙度 (18)标准样块比较法测量表面粗糙度 (19)螺距的测量 (20)螺纹中径的测量 (21)螺纹牙型半角的测量 (22)万能角尺的使用 (23)测量齿轮的模数 (24)齿轮齿厚的测量 (26)齿轮公法线的测量 (27)齿轮径向综合跳动的测量 (28)齿圈径向跳动的测量 (30)实验一游标量具的使用及零件的测绘一、实验目的1、了解游标量具的读数原理;2、熟练掌握各种游标量具的使用方法;3、运用游标量具对零件进行测量,并绘制零件图。
二、实验原理1、游标的读数原理将两根直尺相互重叠,其中一根固定不动,另一根沿着它相对滑动。
固定不动的直尺称为主尺,沿主尺滑动的直尺称为游标尺。
设a为主尺每格的宽度,b为游标尺每格的宽度。
I为游标刻度值,n为游标的刻线格数。
当主尺(n-1)格的长度正好等于游标n格的长度时,游标尺每格的宽度b为b=(n-1)*a/n游标的分度值i为主尺每格的宽度与游标尺每格的宽度只差即i=a-b=a/nn=a/ib=a-i当主尺(2n-1)格的长度正好等于游标n格的长度时,游标尺每格的宽度为b=(2n-1)*a/n游标的分度值i为主尺r格的宽度与游标尺1格的宽度之差即i=r*a-b=a/nn=a/ib=r*a-i式中:r—游标模数游标模数为正整数,一般取r=1或r=2游标刻线的总长l为l=n*b=n(r*a-i)=a(r*n-1)游标模数越大,则游标刻度线的总长越长,游标的结构越大,游标刻度线数越多,则游标分度则越小,该数精度越高。
游标分度值为0.1mm的游标读数原理,主尺每格的宽度为1mm,游标模数r为1,游标刻线数为10,则游标尺每格的宽度为b=(n-1)*a/n=(10-1)/10=0.9mm游标分度值i为i=a/n=1/10=0.1mm当主尺的零刻线与游标的零刻线对齐时,除游标最末的一根线与主尺的线重合外,其他都不重合,这种情况称为游标读数装置处于零位。
可见利用游标可读出有白哦零刻线与主尺刻线之间相互交错开的距离。
游标刻度值除0.1mm外,还有0.05mm和0.02mm。
2、游标量具的读数方法:⑴.先读整数部分游标零刻线是读数的基准。
先看游标零刻线左边,主尺上最靠近的一条刻线的数值,该数就是读数的整数部分。
⑵求和将读数的整数部分与读数的小数部分相加即为所求的读数。
用公式概括:所求尺寸=主尺整数+(游标刻线序号X游标分度值)三、实验方法与步骤1、观察待测量零件,估计待测量尺寸范围,选择正确量程游标尺。
2、对零件进行测量,其中内筒的高度用“深度游标尺”测量,外径、厚度等用游标卡尺测量;螺纹导程用螺纹规测量,圆角半径用半径规测量。
其中,零件的接触面即内筒直径等应该多次测量取平均值记录。
3、每次测量后将数据记录于草图上。
四、数据记录与处理重要表面测量值(内径):平均值60.09 60.03 圆整值为:60mm外径:五、绘制零件图见后页。
实验二平面度误差的测量一、实验原理1、了解平面度公差的测量与原理;2、掌握平面度公差的测量方法;3、能够对测量数据进行正确的处理和分析,并得出结论。
二、实验原理1、对角线平面法对角线平面法是以通过实际平面的一条对角线且平行于另一条对角线的平面作为理想面。
对测量数据作适当处理,即可确定该平面。
2、最小区域法最小区域法是以构成平面度最小包容区域的两平行平面之一作为理想平面,按它评定的平面度误差值一般是小于其他评定方法的。
当其他评定方法有争议时,应以最小区域法作为仲裁方法。
⑴、三角形准则有三个高极点与一个低极点,或相反有三个低极点与一个高极点。
其中的那个低极点或高极点位于三个高极点构成的三角形之内或位于三角形之内或位于三角形的任一条边线上,即符合三角形准则。
⑵、交叉准则有两个高极点A、D和两个底极点B、C,其各自的连线AD和BC成互相交叉的形式,即构成交叉准则。
⑶、直线准则有两个高极点与一个低极点成直线排列,且那个低极点在两高极点之间,则符合直线准则。
被测平面各测点的测得数据,一般不符合上述三准则,还要通过数据转换和处理,使之符合三准则之一,从而获得最小包容区域,并评定平面度误差。
、三、测量方法直接测量平面度的具体方法和测量直线度的方法基本相同,主要也是用间隙法、打表法、光轴法和干涉法。
打表法是用指示器测出被测平面相对基准平面的偏离量,进而评定平面度误差。
在精密平板上移动表座,如用对角线,就将被测平面两对角线的角点分别调平。
此次实验,我们共取了9个点进行测量。
四、数据记录及数据处理实验三圆度误差的测量一、实验目的1、了解圆度公差的测量与原理;2、掌握圆度公差的测量方法;3、能够对测量数据进行正确的处理和分析,并得出结论。
图圆度误差的测量二、实验原理1、最小包容区法最小包容区法是以最小圆为评定基准圆来评定圆度误差,最小区域圆是包容被测圆的轮廓且半径差为最小的两同心圆。
它符合最小条件,所评定的圆度误差值最小。
当被测圆的实际轮廓曲线已绘出,则可用以下方法来确定最小区域圆和圆度误差值:模板比较法、作图法、计算法。
2、最小二乘圆法最小二乘圆法是以最小二乘方圆为基准来评定圆度误差的,是被测圆轮廓上的各点到该圆的距离平方和为最小的圆,被测轮廓上各点到最小二乘方圆的最大距离与最小距离之差,即为圆度误差值f。
f=R max-R min3、最小外接圆法最小外接圆是从被测实际圆轮廓外部包容实际圆轮廓时,具有最小半径的圆。
它与实际圆轮廓一般呈三点接触,也可能与构成直径的两点接触。
实际圆轮廓上各点至最小外接圆的距离的最大值即为圆度误差值。
4、最大内切圆法最大内切圆是内切于被测圆实际轮廓且具有最大半径的圆,它与实际圆轮廓一般也呈三点或两点接触。
最大内切圆法是以最大内切圆为评定误差的基准圆。
孔件实际圆轮廓上各点至最大内切圆的距离的最大值即为圆度误差的值。
三、实验步骤用分度头测量圆度误差,被测件轴线与分度头主轴轴线重合,主要靠被测件或心轴两端的顶针孔的精度来保证,因此,对顶针孔要提出严格的要求。
分度头与被测件接触后,将读数调整至零位,然后,每格10度进行读数,并记录。
四、数据记录与处理每小格为0.3μm实验四准直仪测量直线度一、实验目的1、了解准直仪测量直线度误差的测量原理;2、掌握准直仪测量直线度误差的测量方法;3、能够对测量数据进行正确的处理和分析,并得出结论。
图自准直仪测量直线度二、实验原理1、自准直仪的测量原理自准直仪实际上是一台装了目镜的平行光管。
若再平行光管物镜前面放一反射镜,则从物镜出来的平行光,经反射镜反射回来,进入物镜,仍能在分划板所在的位置成像,这种现象就是自准直。
若反射镜的反射面严格垂直于入射光束,即反射光束与入射光束平行重合,那么十字线及其倒像也是重合的。
若反射镜于垂直位置转动α角,则从反射镜反射回来的平行光束相差2α角,十字线与其倒像之间将错开距离为:t≈2fα2、直线度误差的评定方法在形状误差中,直线度误差是最容易按最小条件来评定的项目。
在给定的平面内,由两平行直线包容被测的实际直线,形成三点接触。
三个接触点构成“高-低-高”或“低-高-低”。
任何不同于此两平行包容直线方向的直线,不是穿过被测实际直线不符合包容要求。
三、测量步骤用自准直仪测量。
测量前,将自准直仪的主题安置在被测件外侧较近的基座上,测量时,将反射镜放在靠近一起主体的位置,并使反射镜面垂直正对仪器物镜的光轴,使从仪器目镜中能看到由反射镜反射回来的十字线像,并位于目镜视场的中央位置。
将桥板放在被测直线的一段,开始测量,几下读数。
然后沿被测直线移动桥板,使前支承准确地移到第一测位0-1的后支承位置“1”上,记下第二个读数,此读数即为位置“2”相对“1”以光轴为基准理想直线的倾角,依次将桥板放在0-1、1-2、2-3……各段上进行同样的前后衔接测量,几下各点的读数。
四、数据记录与处理∴该被测大理石导轨直线度合格(3.5μm<6μm)。
实验五立式光学计测量塞规一、实验目的1、了解立式光学计的测量原理;2、掌握立式光学计的测量方法;3、能够对测量数据进行正确的处理和分析,并得出处理结果。
二、实验原理立式光学计由底座、立柱、横臂、光学计管和工作台等几部分组成。
测量时,被测件放在测杆和工作台之间,测杆有一压力压向被测件,这就是测量力,一般约2N。
在光学计管的下部有测杆提升杠杆,用其可以把测杆提升。
立式光学计上配有平面工作台、筋形工作台和球面工作台。
三、实验步骤1、选好测帽。
直径小于10mm的用平面测帽,直径大于10mm的可用球面测帽。
2、按被测塞规的尺寸选用合适的量块。
3、检查工作台与测杆是否垂直。
4、将量块之余工作台上,并使测杆大致对准量块的中心。
5、调整仪器零位。
6、按压测杆提升杠杆,取下量块,换上被测件进行测量。
四、数据记录与处理被测工件为通规(T),H7,30mm单位:μm∵第一点为30.002mm落在公差范围30.0022mm-30.0046mm之外∴此通规不合格。
实验六垂直度误差的测量一、实验目的1、了解垂直度误差的测量原理;2、掌握垂直度误差的测量方法;3、能够对测量数据进行正确的处理和分析,并得出结论。
图光隙法测量垂直度二、实验原理及步骤用光隙法测量,简单快捷,而且能保证一定的测量精度。
测量时,将被测件和圆柱角尺放在平板上,被测件的基准实际要素和圆柱角尺的短工作面贴合,使圆柱角尺的工作素线与与被测实际表面对正并轻轻接触,观察光隙部位,取其中最大的光隙f作为被测零件的垂直度误差值,用塞尺进行测量。
此法适用于被测面较小的零件。
三、数据记录根据上图所示装置测量工件某一垂直度为0.25 (即0.25的塞尺刚好能通过其最大间隙)。
实验七用电动轮廓仪测量表面粗糙度一、实验目的1、了解电动轮廓仪的结构及其工作原理;2、掌握用电动轮廓仪测量零件表面粗糙度的方法;3、理解所有实验数据含义。
二、实验原理本实验所用的是典型的电感触针式粗糙度测量仪,又称为电动轮廓仪。
触针和定位块在驱动装置的驱动下在工件表面上滑行,触针随着粗糙度表面的起伏而上下移动,而与触针相连的杠杆的另一端的磁芯也随之运动。
它经载波放大器放大后,输入相敏整流器,再经过A/D模数转换,将电压量转变为数字量,由单片微机系统进行数据处理。
将处理结果显示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