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专题07 自由落体运动(解析版)

专题07 自由落体运动(解析版)

专题07 自由落体运动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只有在没有空气的空间里才能发生).在同一地点,一切物体在自由落体匀动中的加速度都相同.这个加速度叫自由落体加速度,也叫重力加速度(方向竖直向下),用g 表示.在地球两极自由落体加速度最大,赤道附近自由落体加速度最小.[注意]:不考虑空气阻力作用.........,不同轻重的物体下落的快慢是相同的. 竖直上抛运动:将物体以一定初速度沿竖直方向向上抛出,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运动(不考虑空气阻......力作用...). [注意]:①运动到最高点v = 0,a = -g (取竖直向下方向为正方向) ②能上升的最大高度h max =v 0 2 /2g ,所需时间t =v 0/g .③质点在通过同一高度位置时,上升速度与下落速度大小相等;物体在通过一段高度过程中,上升时间与下落时间相等(t =2v 0/g ).一、自由落体运动(1)定义:物体只在重力的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

(2)特点:自由落体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3)重力加速度同一地点,一切物体的自由落体的加速度都相同,这个加速度叫重力加速度,用g 表示地球上不同的纬度、高度g 值不同。

(纬度越大,g 越大;高度越高,g 越小。

)其方向为竖直向下。

通常的计算,g 值取9.8m/s 2,粗略计算:g=10m/s 2(4)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1、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可以用以下四个公式来概括知识精讲■2、以下几个比例式对自由落体运动也成立①物体在1T末、2T末、3T末……nT末的速度之比为v1:v2:v3:……:v n=1:2:3:……:n②物体在1T内、2T内、3T内……nT内的位移之比为h1:h2:h3:……:h n=1:4:9:……:n2③物体在第1T内、第2T内、第3T内……第nT内的位移之比为H1:H2:H3:……:H n =1:3:5……(2n-1)④通过相邻的相等的位移所用时间之比为t1:t2:t3:……:t n=1:():():……:()课程要求1.理解什么是自由落体运动.知道它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2.理解什么是自由落体加速度,知道它的方向.知道在地球的不同地方,重力加速度大小不同.3.初步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典例剖析[典例1]关于自由落体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竖直向下的运动一定是自由落体运动B.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的竖直向下的匀加速直线运动C.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自由落体运动D.当空气阻力的作用比较小,可以忽略不计时,物体自由下落可视为自由落体运动【答案】BCD【解析】自由落体运动是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它是一种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如果空气阻力的作用比较小,可以忽略不计,此时物体的下落也可以看做自由落体运动,所以选项B、C、D正确,选项A不正确.实际中当阻力相对于重力可以忽略时,才可以把物体自由下落的运动看成自由落体运动,它是一种理想化运动.[典例2]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甲、乙两物体所受的重力之比为2 : 1,下落高度之比为l: 2,则A.下落时间之比是1:2 B.落地速度之比是1:1C.落地速度之比是1:D.下落过程中的加速度之比是2:1【答案】C【解析】根据自由落体公式可知,虽然重力之比为2:1,但是重力加速度一样,D错,所以当下落高度之比为1:2,则下落时间之比为1:。

所以下落速度v=gt之比为1:,B错,所以选择C [典例3]从离地面80m的空中自由落下一个小球,取g=10m/s2,求:(1)经过多长时间落到地面;(2)自开始下落时计时,在第1s内和最后1s内的位移;【答案】(1)4s(2)5m 35m【解析】(1)由自由落体运动规律解得t=4s(2)第1s内的位移最后1s内的位移点评:本题还可以用比例关系求解和图象求解。

一、不定项选择题1.在真空中,将苹果和羽毛同时从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下列频闪照片中符合事实的是()对点精练【答案】选C【解析】在真空中,将苹果和羽毛同时从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苹果和羽毛都做自由落体运动,故频闪照片C符合事实.2.甲物体的质量是乙物体质量的5倍,它们同时从同一点由静止开始下落,不计空气阻力,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比乙先着地B.甲的落地速度比乙的落地速度大C.甲比乙加速度大D.下落过程中,两者在任意时刻的速度和离地的高度都相同【答案】D【解析】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与质量无关,均等于gA、它们同时从同一点由静止开始下落,由,可得下落时间一样长,所以同时落地,A错B、根据自由落体公式,可得,落地时速度相等,B错C、自由落体加速度相同,均等于g,C错D、两者同时从同一点由静止开始下落,加速度又相同,运动情况完全一样,两者在任意时刻的速度和离地的高度都相同,所以D对3. 关于自由落体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同一地点不同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时的加速度相同B.只要物体只受重力作用就一定做自由落体运动C.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加速直线运动D.在地球上同一地点,从同一高度做自由落体的物体,落地时间与物体的质量有关【答案】AC【解析】A、因为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①只在重力作用下②从静止开始.只在重力作用下保证了物体的加速度为g,则同一地点,加速度相同;从静止开始保证了物体初速度等于零.所以只受重力作用不一定是做自由落体,故A正确,B错误.C、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故C正确.D、从同一高度做自由落体运动的不同物体,保证了物体的加速度为g;从静止开始保证了物体初速度等于零,下落的快慢相同,与质量无关,故D错误.4.一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那么在任意一秒内()A.物体的末速度一定比初速度大9.8 m/sB.物体的末速度一定等于初速度的9.8倍C.物体的位移一定等于前一秒内位移的9.8倍D.物体的位移一定比前一秒内的位移大9.8 m【答案】AD【解析】物体在t s末的速度v t=gt,在(t+1) s末的速度v t+1=g(t+1),故Δv=v t+1-v t=g.物体在相邻的两个1秒内位移之差Δx=gT2=g,故选项AD正确.5.一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从下落开始计时,重力加速度g取10m/s2.则物体在第5s内的位移为()A. 10 mB. 125 mC. 45 mD. 80 m【答案】C【解析】解:物体在第5s内的位移h==45m故选:C。

6.如图所示图象中能够反映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是()【答案】BCD【解析】选项A中x t图象表示的是匀速直线运动,而自由落体运动是加速度不变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故选项B、C、D三项正确.7.一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取g=10m/s2。

关于该物体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第1s末的速度为15m/sB. 第1s末的速度为5m/sC. 第1s内下落的距离为15mD. 第1s内下落的距离为5m【答案】D【解析】AB.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第1s末的速度为:v=gt=10×1=10m/s,故AB错误;CD.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第1s内下落的距离为:h=m,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8.下列关于自由落体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在真空条件下,石头将比纸片先落地B.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0,加速度大小为g,方向竖直向下的匀加速直线运动C.离地20 m 的高度,物体从赤道落下所用的时间比从北极落下所用的时间长D.随着高度的增加,重力加速度大小不变 【答案】BC【解析】在真空条件下,任何物体在同一地点做自由落体运动时,因其重力加速度相等,故它们的快慢效果是相同的,选项A 错,选项B 正确;自由落体运动的时间有t=,可见,t 除了与h 有关,还与g 有关,因为赤道处的重力加速度比两极处小,所以从赤道落下所用时间较长,选项C 正确;随着高度的增加,重力加速度逐渐减小,选项D 错.9.从某一高处释放一小球甲,经过0.5 s 从同一高处再释放小球乙,在两小球落地前,则( ) A .它们间的距离保持不变 B .它们间的距离不断减小 C .它们间的速度之差不断增大 D .它们间的速度之差保持不变 【答案】D【解析】:选D 两球下落距离之差Δx =12gt 2-12g (t -0.5)2=12g ⎝⎛⎭⎫t -14,可见,两球落地之前它们之间的距离不断增大,故A 、B 错误;又因为速度之差Δv =gt -g (t -0.5)=0.5g ,故C 错误,D 正确.10. 如图所示,甲同学用手拿着一把长50cm 的直尺,并使其处于竖直状态;乙同学把手放在直尺0刻度线位置做抓尺的准备.某时刻甲同学松开直尺,直尺保持竖直状态下落,乙同学看到后立即用手抓直尺,手抓住直尺位置的刻度值为20cm ;重复以上实验,乙同学第二次手抓住直尺位置的刻度值为10cm .直尺下落过程中始终保持竖直状态.若从乙同学看到甲同学松开直尺,到他抓住直尺所用时间叫“反应时间”,取重力加速度g=10m/s 2.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 若将尺子上原来的长度值改为对应的“反应时间”值,则可用上述方法直接测出“反应时间”B . 若某同学的“反应时间”大于0.4s ,则用该直尺将无法用上述方法测量他的“反应时间”C . 乙同学第一次抓住直尺的瞬间,直尺的速度约为4m/sD . 乙同学第一次的“反应时间”比第二次长 【答案】C【解析】A 、将计算出的反应时间对应到尺子上的长度时,可用上述方法直接测出“反应时间”;故A 正确;B 、若某同学的反应时间为0.4s ,则下落的高度:20010.82h gt m ==,大于该直尺的长度,所以将无法测量该同学的反应时间.故B 正确.C 、由22v gh =可知,乙第一次抓住直尺的速度//v s s ==;故C 错误;D 、直尺下降的高度h .根据212h gt =得,t =次测量的反应时间最长.故D 正确;因选不正确的,故选:C11.一个小石块从空中a 点开始做自由落体运动,先后经过b 点和c 点.已知石块经过b 点时的速度为v ,经过c 点时的速度为3v ,则ab 段与bc 段的位移之比为( )A .1∶3B .1∶5C .1∶8D .1∶9【答案】C【解析】: ab 段的位移为x ab =v 22g ,bc 段的位移为x bc =(3v )2-v 22g =8v 22g ,所以x ab ∶x bc =1∶8,选项C 正确.12.物体从离地面45 m 高处做自由落体运动(g 取10 m/s 2),则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A.物体运动3 s 后落地B.物体落地时的速度大小为30 m/sC.物体在落地前最后1 s 内的位移为25 mD.物体在整个下落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20 m/s 【答案】ABC【解析】由x=gt2得t==3 s落地速度:v=gt=30 m/s最后1 s内位移:Δx=g-g=25 m,全程的平均速度:===15 m/s.则选项A、B、C正确.13.甲、乙两物体的质量之比为1∶2,甲、乙两物体所在的位置高度之比为2∶1,它们都做自由落体运动,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下落的时间之比是1∶2B.落地时的速度之比是∶1C.下落过程中加速度之比是1∶1D.下落过程中最后1秒内速度的增加量之比是1∶1【答案】BCD【解析】因为h=gt2,所以t=∝,即t甲∶t乙=∶1,选项A错;因为v=∝,即v甲∶v乙=∶1,故选项B正确;又因加速度是g,所以每1秒内Δv=g,选项C、D正确.14.关于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重的物体的g值大B.同一地点的轻、重物体的g值一样大C.g值在地面任何地方一样大D.g值在赤道处小于南北两极处【答案】BD【解析】地面附近的重力加速度(即自由落体加速度)g,随纬度的增加而增大,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故B、D正确.二、填空题15.某个由静止自由下落的物体,忽略空气阻力,落地前最后一秒下落的高度为25米,由此可知,该物体是从______m高的地方下落的,落地速度大小为______m/s.(g取10m/s2)【答案】45;30【解析】解:设下落的总时间为t,根据,代入数据解得t=3s,则下落的高度h=,落地的速度v=gt=10×3m/s=30m/s,故答案为:45,30.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公式,结合最后1s内的位移求出下落的总时间,根据位移时间公式求出下落的高度,结合速度时间公式求出落地的速度.16.高空作业的电业工人,在操作过程中,不慎将一螺母脱落,经2s螺母落地,取g=10m/s2,则螺母脱落处距地面的高度h=______m;螺母落地时的速度大小v=______m/s.【答案】20;20【解析】根据位移时间公式,有根据速度时间公式,有v=gt=10m/s2×2s=20m/s故答案为:20,20.螺母下落后做自由落体运动,根据自由落体运动的基本公式即可求解.17.一矿井深45米,在井口每隔一定时间自由落下一个小球,当第7个小球从井口开始下落时,第1个小球恰好落至井底,问:(g=10 m/s2)(1)相邻两个小球下落的时间间隔是多少?(2)这时第3个小球和第5个小球相距多远?【答案】(1)0.5 s(2)15 m【解析】(1)第1个小球落至井底的时间为t,则由x=gt2得:t===3 s,第1个小球至第7个小球间共有6个时间间隔则Δt==0.5 s.(2)第3个小球下落的时间为t1=2 s;x1=g=×10 m/s2×(2 s)2=20 m,第5个小球下落时间为t2=1 s;x2=g=×10 m/s2×(1 s)2=5 m,Δx=x1-x2=15 m.18.屋檐每隔一定时间滴下一滴水,当第5滴正欲滴下时,第1滴刚好落到地面,而第3滴与第2滴分别位于高1 m的窗子的上、下沿,如图所示,问:滴水的时间间隔是多少?屋檐离地面多高?(g取10 m/s2)【答案】0.2 s 3.2 m【解析】设屋檐离地面高为x,滴水间隔为T.由x=gt2得第2滴水的位移x2=g(3T)2①第3滴水的位移x3=g(2T)2②又因为x2-x3=1 m,③联立①②③,解得T=0.2 s,屋檐高x=g(4T)2=×10 m/s2×(4×0.2 s)2=3.2 m.本题中水滴间的距离最大是第1、2滴之间,最小的是第4、5滴之间,求解时容易反过来,要注意辨析.19.一个物体从H高处自由落下,经过最后200 m所用的时间是4 s,求物体下落H所用的总时间T和高度H是多少?(g取10 m/s2,空气阻力不计)【答案】:7 s245 m【解析】解法一:基本公式法根据题意画出小球的运动示意图如图所示,其中t =4 s ,h =200 m.根据自由落体公式得:H =12gT 2,H -h =12g (T -t )2. 得:h =gTt -12gt 2,所以T =7 s ,H =12gT 2=245 m. 解法二:平均速度法由题意得最后4 s 内的平均速度为:v =h t =2004m/s =50 m/s 因为在匀变速运动中,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所以下落至最后2 s 时的瞬时速度为:v t ′=v =50 m/s.由速度公式得下落至最后2 s 的时间:t ′=v t ′g =5010 s =5 s .所以T =t ′+t 2=5 s +42s =7 s ,H =12gT 2=245 m.解法三:v -t 图象法画出这个物体自由下落的v -t 图象,如图所示.开始下落后经时间(T -t )和T 后的速度分别为g (T -t )、gT .图线的AB 段与t 轴间的面积表示在时间t 内下落的高度h .由h =()2g T t gT -+t ,得T =2h t +gt 2g =7 s ,H =12gT 2=245 m.。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