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四 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专题
一、自由落体运动
1.定义: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
2.特点:(1)只受重力:a =g ;(2);初速度v 0=0。
3.规律:.2,2
1,22gh v gt h gt v t t ==
= 二、竖直上抛运动
1.定义:物体以初速度竖直上抛后,只在重力作用下所做的运动
2.基本规律:(取向上为正方向) gh v v gt t v h gt v v t t 221202200-=-
=-=
3.特点: (1)只在重力作用下的直线运动,g a v -=≠,00;
(2)上升到最高点的时间:g
v t 0= (3)上升的最大高度:g
v h m 220= (4)上抛运动具有对称性
①速度对称:上升过程和下降过程经过同一位置时速度等大反向。
②时间对称:上升过程和下隆过程经过同一段高度时的时间相等。
例题:气球下挂一重物,以v 0=10m/s 匀速上升,当达到离地面高h =175m 处时,悬挂重物的绳子突然断裂,那么绳子断裂后3s 内重物的位移为多大?重物经多长时间落到地面?落地时的速度多大?(空气阻力不计,g 取10m/s 2)。
训练题
1.用图所示的方法可以测出一个人的反应时间,甲同学用手握
住直尺顶端刻度为零的地方,乙同学在直尺下端刻度为a 的地方做捏
住尺子的准备,但手没有碰到尺子,当乙同学看到甲同学放开尺子
时,立即捏住尺子,乙同学发现捏住尺子的位置刻度为b 。
已知重力
加速度为g ,a 、b 的单位为国际单位,则乙同学的反应时间t 约等
于( )
A
B
C
D
2.一个从地面竖直上抛的物体,它两次经过一个较低点A 的时间间隔为t A ,两次经过一个较高点B 的时间间隔为t B ,则A 、B 之间的距离为( )
A .()222
B A t t g - B .()422
B
A t t g - C .()822
B
A t t g - D .()2
B A t t g - 3.在某高处A 点,以v 0的速度同时竖直向上和向下抛出a 、b 两球,不计空气阻力,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两球落地的时间差为g v 0
B .两球落地的时间差为g
v 02 C .两球落地的时间差与高度有关 D .条件不足,无法确定
4.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何雯娜夺得中国首枚奥运会女子蹦床金牌。
为了测量运动员跃起的高度,可在弹性网上安装压力传感器,利
用传感器记录运动员运动过程中对弹性网的压力,
并由计算机作出压力—时间图象,如图所示,运动
员在空中运动时可视为质点,则可求运动员跃起的
最大高度为(g 取10m/s 2)( )
A .7.2m
B .5.0m
C .1.8m
D .1.5m
5.一石块从楼房阳台边缘向下做自由落体运动,到达地面。
把它在空中运动的时间分为相等的三段,如果它在第一段时间内的位移是1.2m ,那么它在第三段时间内的位移是( )
t /s
A .1.2m
B .3.6m
C .6.0m
D .10.8m
6.一个物体从某一高度做自由落体运动,已知它在第1s 内的位移恰为它在最后1s 内位移的三分之一,则它开始下落时距地面的高度为(g 取10m/s 2)( )
A .31.25m
B .11.25m
C .20m
D .15m
7.一个小石子从离地某一高度处由静止自由落下,某摄影爱
好者恰好拍到了它下落的一段轨迹AB 。
该爱好者用直尺量出轨迹的长度,如图所示.已知曝光时间为
000
11s ,则小石子出发点离A 点的距离约为( )
A .6.5m
B .10m
C .20m
D .45m
8.某人站在高楼的平台边缘处,以20m/s 初速度竖直向上抛出一石子,抛出后,石子经过时间t 到达距抛出点15m 处(不计空气阻力,g 取10m/s 2),关于t 的说法中,不正确...
的是( ) A .t 可能为1sB .t 可能为2s C .t 可能为3s D .t 可能为(72 )s
9.磕头虫是一种不用足跳但又善于跳高的小甲虫。
当它腹朝天、背朝地躺在地面时,将头用力向后仰,拱起体背,在身下形成一个三角形空区,然后猛然收缩体内背纵肌,使重心迅速向下加速,背部猛烈撞击地面,地面反作用力便将其弹向空中。
弹射录像显示,磕头虫拱背后重心向下加速(视为匀加速)的距离大约为0.8mm ,弹射最大高度为24cm 。
而人原地起跳方式是,先屈腿下蹲,然后突然蹬地向上加速,假想加速度与磕头虫加速过程的加速度大小相等,如果加速过程(视为匀加速)重心上升高度为0.5m ,那么人离地后重心上升的最大高度可达(空气阻力不计,设磕头虫撞击地面和弹起的速率相等)( )
A .150m
B .75m
C .15m
D .7.5m
10.如图所示,A 、B 两棒长均为L =1m ,A 的下端和B 的上端相距x =20 m ,若A 、B 同时运动,A 做自由落体运动,B 做竖直上抛运动,初速度v 0=40m/s 。
求:
(1)A 、B 两棒何时相遇。
(2)从相遇开始到分离所需的时间。
11.跳伞运动员做低空跳伞表演,当直升机悬停在离地面224m高时,运动员离开飞机做自由落体运动。
运动一段时间后,打开降落伞,展伞后运动员以12.5m/s2的加速度匀减速下降。
为了运动员的安全,要求运动员落地速度最大不得超过5m/s. (g=10m/s2),求:(1)运动员展伞时,离地面的高度至少为多少? 着地时相当于从多高处自由落下?
(2)运动员在空中的最短时间为多少?
12.据媒体报道,2011年7月2日下午1点半,在杭州滨江区的某一住宅小区,一个2岁女童突然从10楼坠落,在楼下的吴菊萍奋不顾身地冲过去用双手接住了孩子,女孩妞妞稚嫩的生命得救了。
救人女业主吴菊萍的左臂瞬间被巨大的冲击力撞成粉碎性骨折,受伤较重,被网友称为“最美妈妈”。
假设孩子跌落处距地面高度h=45m,其下落过程可视为自由落体运动。
吴菊萍站的位置与儿童落地点距离L=20m,她从发现下落孩子到开始跑动所需反应时间为△t=0.2s,跑动过程可视为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大小为ν=10m/s。
则吴菊萍必须在孩子下落多高之前发现孩子?(g取10m/s2)
13.如图所示,在地面上C点的正上方有A、B两点,AB=H,BC=h,一物体从A点自由下落,同时又有一物体以初速度v0从C点竖直上抛出(不计空气阻力),问:(1)欲使二者在B点相遇,v
应多大?
(2)若改变v0的大小使二者在空中恰好不能相遇,则物体能上升多高?
答案
例题:-15m(-表示方向向下),7s,60m/s
1.C 2.C 3.B 4.B 5.C 6.C 7.C 8.B 9.A 10.(1)0.5s;(2)0.05s。
11.(1)99m;1.25m;(2)8.6 s 12.3.2m 13.(1)
()H g h H 2+;(2)4h 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