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工程质量资料的编制一、图纸会审纪要(1)图纸会审由建设(监理)单位组织,设计单位交底,勘察、施工等单位参加(含分包)。
(2)图纸会审前各单位应做好图纸自审,形成自审记录,报建设(监理)单位并由其转交设计单位进行设计交底准备。
(3)图纸会审纪要由施工单位按建筑、结构、安装等顺序整理、汇总,各单位技术负责人会签并加盖公章形成正式文件。
(4)图纸会审纪要是正式文件,不得在纪要上涂改或变更。
二、设计变更(1)施工单位必须按照工程设计图纸和施工技术标准施工,不得擅自修改工程设计。
施工过程中如发现设计文件和图纸有差错、不合理,或因施工条件或材料规格、品种、质量不能够完全符合设计要求需进行施工图修改,应由设计单位修改设计并由建设(监理)单位签认。
(2)建设(监理)单位对建筑工程设计提出的修改意见,须由设计单位同意并由其修改设计。
(3)涉及工程规模、规划、环境、消防、人防等政府监管内容的修改,须由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后,方可进行设计变更。
(4)设计变更应及时办理,内容必须明确具体,变更应注明原图号,必要时应附图。
(5)设计变更应严格执行变更签证制度,重要设计变更应由原施工图审查机构审核后方可实施。
(6)分包工程的设计变更应通过工程总包单位确认后方可办理。
(7)所有设计变更应汇总于设计变更汇总记录。
三、工程洽商记录(1)工程洽商是有关单位就技术或其他事务交换意见的记录文件。
其内容中涉及设计变更的,应由建设(监理)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各方签认并满足设计变更记录的有关规定;不涉及设计变更的,由洽商涉及各方签认。
(2)工程洽商记录按日期先后顺序编号。
(3)工程洽商经签认后不得随意涂改或删除。
(4)工程洽商记录原件存档于提出单位,其他单位可复印(复印件应注明原件存放处)。
四、工程定位测量、放线记录(1)测量工作开始前,应熟悉设计图纸及有关技术资料,根据设计图纸要求,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制订测量技术方案。
(2)道路工程边线和中线的恢复和复测,应严格按导线点、桩号和高程进行控制,注意内外业等复核检查,防止发生差错。
测量工作结束后,应及时整理原始资料并进行验收。
(3)结构物定位测量、桩基定位测量、横纵坡及标高放线测量工作中,应注意内外业等复核检查,防止发生差错。
测量工作结束后,应及时整理原始资料并进行验收。
(4)结构物定位测量、桩基定位测量复核情况应以简图形式记录在验收表中,简图中应标明轴线控制桩的位置及标高、桩位偏差、轴线偏位、轴线投测点与标高投测点的位置。
(5)结构物轴线及标高放线测量复核情况应以简图形式记录在验收表中,简图中应标明轴线位置及偏差、轴线投测点与标高投测点的位置。
五、原材料出厂合格证书及进场检(试)验报告1. 钢材出厂合格证及进场检验报告(1)结构设计施工图所配各种受力钢筋,应有钢筋出厂合格证及力学性能现场抽样检验报告单,出厂合格证备注栏中应由施工单位注明单位工程名称、使用部位和进场数量。
(2)使用进口钢筋应有商检证及主要技术性能指标。
进场后应严格遵守“先检验后使用”的原则进行力学性能及化学成分检验,其各项指标符合国产相应级别钢筋的技术标准及有关规定后,方可根据其应用范围用于工程。
当进口钢筋的级别及强度级别不明时,可根据检验结果确定钢筋级别,但不应用在主要承重结构的重要部位。
(3)冷拉钢筋、冷拔钢筋、冷轧钢筋、冷轧带肋钢筋除应有母材的出厂合格证及力学性能检验报告外,还应有冷拉、冷拔、冷轧后的钢筋出厂合格证及力学性能现场抽样检验报告。
(4)公路桥梁伸缩装置用钢应有出厂合格证及力学性能现场抽样检验报告,其技术性能和指标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单元式多向变位梳形板桥梁伸缩装置》(JT/T 723—2008)的规定。
(5)预应力混凝土工程所用的热处理钢筋、钢绞线、碳素钢丝、冷拔钢丝等材料应有出厂合格证及力学性能现场抽样检验报告,热轧钢筋的技术性能和指标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钢筋混凝土用钢第1部分:热轧光圆钢筋》(GB 1499.1—2017)和《钢筋混凝土用钢第2部分:热轧带肋钢筋》(GB 1499.2—2018)的规定,钢绞线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桥梁成品预应力钢绞线束》(JT/T 861—2013)的规定。
(6)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应有出厂合格证,进场后应按批抽样检验并提供检验报告,其指标符合标准时方可用于工程。
无合格证时,应按国家标准进行质量检验。
预应力筋用锚具系统的质量检验和合格验收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公路桥梁预应力钢绞线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JT/T 329—2010)的规定。
(7)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用塑料波纹管应有出厂合格证,进场后应按批抽样检验并提供检验报告,其指标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用塑料波纹管》(JT/T 529—2016)的规定。
(8)钢材检验报告应根据有关规定按相应格式内容填写,检验方法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
(9)钢材力学性能检验时,如某一项检验结果不符合标准要求,则应根据不同种类钢材的抽样方法从同批钢材中再取双倍数量的试件重做该项目的检验,如仍不合格,则该批钢材即为不合格,不得用于工程,不合格批的钢材必须有处理情况说明,并应归档备查。
2. 水泥出厂合格证及进场检验报告(1)公路工程所用的水泥均应按厂别、品种提供水泥出厂合格证,合格证备注栏中应由施工单位注明单位工程名称、使用部位和进场数量,散装水泥还应提供出厂卡片。
凡属下列情况之一的,必须进行水泥物理力学性能检验,并提供水泥检验报告单:①水泥出厂时间超过3个月(快硬硅酸盐水泥超过1个月);②在使用中对水泥质量有怀疑;③水泥因运输或存放条件不良,有受潮结块等异常现象;④使用进口水泥;⑤设计中有特殊要求的水泥。
(2)水泥检验报告应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之前提供,检验结论要明确。
(3)当水泥出厂合格证或检验报告中的初凝时间或安定性指标不符合有关标准时均为废品,不得用于工程;终凝时间、细度不符合有关标准或强度低于强度等级规定的指标时为不合格品,不合格品经鉴定可由企业技术负责人签章处理。
(4)特种水泥(白色硅酸盐水泥、低热水泥、膨胀水泥)也应提供出厂合格证或按第(2)条的要求提供检验报告,其性能指标应符合相应标准的规定。
(5)水泥检验报告上注明的水泥品种、出厂日期、强度等级、出厂编号等应与水泥出厂合格证相一致。
3. 砂、石出厂合格证及进场检验报告(1)混凝土用砂、石及砂浆用砂应有出厂合格证或检验报告,检验报告应根据有关规定按相关表格填写,对一些主要的检验指标不得缺检,同时混凝土用砂、石要符合《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 52—2006)、《建设用卵石、碎石》(GB/T 14685—2011)标准的要求。
(2)设计有特殊要求的必须按要求取样检验,并提供检验报告。
4. 外加剂出厂合格证及进场检验报告(1)混凝土用外加剂应符合《混凝土外加剂》(GB 8076—2008)、《砂浆、混凝土防水剂》(JC474—2008)、《混凝土膨胀剂》(GB 23439—2017)、《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 50119—2013)标准的要求和有关环境保护的规定。
用于防水工程中的外加剂还应同时符合相应国家标准中对外加剂的要求。
(2)工程使用的外加剂必须按进场的批次和产品的抽样检验方案进行取样检验,并提供检验报告单。
(3)外加剂检验报告应根据有关规定按相关表格填写,对一些主要的检验指标不得缺检,检验方法应符合国家及行业标准的规定。
(4)进场的外加剂应同时附有合格证和出厂检验报告,还必须提供有效的抽样型式检验报告。
对首次使用或使用间断三个月以上的外加剂,厂方必须提供有效的型式检验报告或经型式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存放期超过三个月的外加剂,使用前应重新检验,并相应调整配合比。
(5)设计有特殊要求的外加剂应有专项性能检验报告。
5. 掺合料出厂合格证及进场检验报告(1)混凝土及砂浆用粉煤灰应符合《粉煤灰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GB/T50146—2014)标准的要求。
高炉矿渣粉应符合《用于水泥、砂浆和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炉矿渣粉》(GB/T 18046—2017)标准的要求。
(2)粉煤灰检验方法应符合《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T 1596—2017)标准的规定,对一些主要的检验指标不得缺检,高炉矿渣粉检验方法应符合《用于水泥、砂浆和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炉矿渣粉》(GB/T 18046—2017)标准的规定。
(3)设计有特殊要求的粉煤灰应有专项性能检验报告。
6. 其他材料合格证及检验报告(1)公路工程用的沥青材料应同时附有合格证和出厂检验报告,还必须提供有效的抽样型式检验报告,其质量和技术要求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重交通道路石油沥青》(GB/T 15180—2010)的规定。
(2)公路工程用的土工合成材料应同时附有合格证和出厂检验报告,土工合成材料的应用和相关试验应符合《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GB/T 50290—2014)、《公路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JTG/T D32—2012)、《公路工程土工合成材料试验规程》(JTG E50—2006)等标准的规定及技术要求。
六、施工试验报告及见证检测报告1. 地基压实系数试验报告(1)对灰土地基、砂和砂石地基、粉煤灰地基及土方回填工程,应按设计要求和规范规定,分层填筑,夯压密实,现场分层取样,实测试样的密度、含水率,据此计算压实系数。
(2)设计未提出控制干密度指标的工程,在施工前应对填料做击实试验(黏性土)或砂的相对密度试验(回填砂)确定其最大干密度,再根据设计压实系数,分别计算出填料的施工控制干密度。
(3)密度及含水率试验,灌水、灌砂法密度试验,击实试验,砂的相对密度试验及压实度试验报告应附分层取样平面示意图。
2. 砂浆配合比设计报告砂浆应按设计要求由实验室通过试配确定配合比,提交配合比设计报告。
当砂浆的组成材料有变更时,其配合比应重新确定。
3. 砂浆试件抗压强度试验报告(1)砂浆应按设计要求提供试件抗压强度试验报告。
(2)当砂浆试件块强度评定不合格或试件留置组数严重不足或对砂浆强度的代表性有怀疑时,应由具有相应资质的检测机构采用非破损或局部破损的检测方法,按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对砂浆和砌体强度进行鉴定,并作为处理的依据。
鉴定处理应有处理记录,并经设计单位同意签认。
4. 配合比设计报告(1)水泥混凝土应按设计要求由实验室通过试配确定配合比,提交配合比设计报告;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与沥青混凝土应按设计要求由试验室试配,通过铺筑试验路确定配合比,提交配合比设计报告。
当组成材料有变更时,其配合比应重新确定。
(2)现场施工时的配合比,应根据砂、石的含水率做相应调整并做好记录。
5. 混凝土试件抗压强度试验报告(1)混凝土应按设计要求提供试件抗压强度试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