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山西省介休市第一中学校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1. 纳马夸兰地区气温高,降水少,干湿季交替明显,雨季短暂,是世界上著名的野生多肉植物“王国”。
下图为纳马夸兰地区图,图中甲地附近的沿海浅滩上聚集着上万只火烈鸟。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多肉植物叶小、肉厚反映了当地的自然环境特征是()A.昼夜温差大B.干旱的气候C.径流量丰富D.多雾的环境2.甲地沿海附近浅滩火烈鸟聚集是由于该地()A.气候温暖,利于繁殖B.雨林茂密,利于栖息C.鱼类丰富,利于觅食D.地势低平,利于筑巢2. 阿尔金山-祁连山地处青藏高原北缘,虽然基带均为荒漠带,但荒漠带的上限和带谱垂直结构在东西方向因水分条件而存在较大差异。
下图示意阿尔金山-祁连山东西方向多年平均气温与降水量变化。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阿尔金山-祁连山自西向东气象指标的总体变化趋势是()A.降水减少B.气温增高C.湿度增大D.光照增强2.与东部相比,阿尔金山-祁连山西部()A.荒漠带上限海拔较高B.垂直带谱更加复杂C.草原带下限海拔较低通D.森林带分布较广泛3. 我国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考虑未来我国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以上划分是按()A.单一指标划分的B.自然指标划分的C.多重指标划分的D.地理位置划分的2.下列关于所划分四类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A.各区域都有一定的面积和范围B.各区域内部的特征完全一致C.各区域间都有十分明确的界线D.各区域开发政策和措施完全一样3.不属于区域的基本特征的是()A.孤立性B.整体性C.差异性D.动态性4. 我国的几何中心坐标为33.45°N,111.48E.下图示意2001~2016年我国城市创新重心在经纬度方向上的演变轨迹(未包括港澳台数据)。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期间我国城市创新发展格局()A.由“南强北弱”转变为“北强南弱”B.由“北强南弱”转变为“南强北弱”C.由“东强西弱”转变为“西强东弱”D.由“西强东弱”转变为“东强西弱”2.影响我国城市创新重心移动的区位因素差异主要有()①区域政策②资金投入③人口数量④基础设施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3.下列区域发展战略中,会加快我国城市创新重心呈图示整体趋势移动的是()A.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B.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C.西部大开发D.粤港澳大湾区5. “十三五”以来,南通市围绕产业对接、劳务协作、人才支援、消费扶贫等重点领域,全力帮扶汉中,取得了一定成效。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南通市与汉中市的结对帮扶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措施有()①转移就业②移居南通③双向挂职④汉货入通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在巩固扶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时刻,下列措施合理的有()①产业振兴、增加群众收入②生态振兴、治理农村环境③文化振兴、保留传统习俗④人才振兴、提升教育水平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6. 建立"厦泉漳"大都市圈,推进厦门、泉州、漳州同城化发展。
2020年4月闽西南协同发展会议提出,厦门、泉州、漳州三城市到2020年底形成各市间1~2小时交通圈,2025年形成都市区同城化格局,2035年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都市圈(如下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时至2020年,厦、泉、漳三城市能够协同发展的区位条件是()A.交通设施完善B.经济差距缩小C.具有沿海优势D.人口规模扩大2.厦、泉、漳三城市协同发展最应采取的措施是()A.协调第一、二产业发展B.发展高新技术产业C.加强对外经济联系D.加强城市功能互补3.海峡两岸城市协同发展的积极作用是()①扩大城市群规模②加强信息交流协作③提升对外竞争力④共用劳动力资源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7. 城市辐射功能是指城市各项功能对其所在区域的综合影响力和发展带动力。
2018年11月18日,国务院宣布加快郑州大都市区建设,以郑州为中心,带动开封、洛阳、许昌,新乡、焦作等周边城市融合发展,建设现代化大都市区,引领中原城市群发展。
读郑州城市圈图,完成下面小题。
1.对郑州市辐射功能影响最弱的因素是()A.气候条件B.交通联系C.经济联系D.人口数量2.作为中原城市群的核心城市,郑州的辐射带动作用()A.可以扩大郑州市的行政范围B.引起周边地区人才的大量流失C.降低郑州市的交通枢纽地位D.增强与周边地区的产业互补性8. 坑口火电站是指在煤的产地建设火力发电站,就地发电,变送煤为送电,而风电和光伏发电是新旧动能转换条件下的新趋势。
截至2021年9月底,山西全省风电装机规模2055万千瓦、光伏1360万千瓦,分别位居全国第四、第七,占电力总装机规模的30.6%,产业基础扎实,已有规模以上企业12家。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建设坑口火电站变送煤为送电的积极影响有()①可减轻碳排放量②可缓解交通压力③可减轻山西省的环境污染④可集约利用基础设施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山西省风能、太阳能发电在取代火力发电过程中存在的阻力有()①政策支持力度②发电技术水平③煤炭利用占比大④风能、太阳能的稳定性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9. 阿尔山市是国务院确定的第二批32个资源枯竭城市之一,并且是可再生资源的枯竭。
下图为阿尔山市位置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推测阿尔山市枯竭的主要资源是()A.森林B.草原C.石油D.煤炭2.最适宜阿尔山市转型发展的产业是()A.石油等矿产能源产业B.航空航天及相关旅游业C.以粮食为主的种植业D.绿色、特色食品加工业10. 通天河七渡口位于长江上游楚玛尔河和通天河交汇处,属于长江的水源涵养区和补给区。
近年来,该地区的草地在风力侵蚀作用下出现荒漠化趋势。
下图为通天河七渡口月平均风速和起沙风频率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通天河七渡口的风沙侵袭()A.秋季最轻B.冬季最严重C.频率大致与风速呈正相关D.呈单峰变化2.治理通天河七渡口风沙侵袭的有效措施是()A.营造防风林,降低风速B.设置沙障,人工种植恢复植被C.加强监测预警,减少风沙危害D.截流长江水源,实施人工补水11. 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某村针对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构建了可持续振兴模式——生态、生产与社会联动发展,从而形成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山水林田湖生态景观格局。
下图示意该村丘陵沟壑区治理模式。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土地利用模式主要治理的环境问题是()A.水土流失B.土地沙漠化C.土地盐碱化D.地形起伏大2.甲、乙、丙三处分别最适宜种植()A.果树、粮食、灌草B.粮食、果树、灌草C.粮食、灌草、果树D.果树、灌草、粮食12.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下图为甘肃河西走廊所在区域略图。
材料二:甘肃河西走廊地区自古就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有“天然种子生产车间”“天然种子仓库”之美称。
“天干地不干”是其作为制种基地的独特自然条件。
(1)从整体性角度,说明祁连山对区域绿洲形成的作用。
(2)说出河西走廊戈壁滩区成为种子天然晾晒场的优越自然条件。
(3)简要分析河西走廊地区河流的水文特征。
13.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要坚持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扎实推进,加快走出一条科学持续的协同发展路子。
地区将逐步建立统一规范的市场体系,探索建立行政管理协同机制、生态环保联动机制、产业和科技创新协同机制等。
下图为京津冀区域发展规划示意图。
(1)说出京津冀协同发展对北京市的重要意义。
(2)为了使河北省更好地成为京津地区的“米袋子”和“菜篮子”,该省农业发展可采取的措施。
(3)谈谈促进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可采取的主要措施。
14.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端砚产自广东肇庆(古称端州),以石质坚实润滑、雕刻精美而被列为“四大名砚”之首。
端砚矿石通过人工开采,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
长期以来,端砚采用家庭作坊式生产,制作技艺以子承父业或师徒授艺的方式传承。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砚矿资源被大量地无序开采。
2003年,政府将主要砚矿坑口用钢筋、水泥封上。
2004年,端砚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后,端砚的价值和产值大幅提升。
端砚成为当地一张响亮的文化名片,使肇庆成为集旅游观光、文化体验、休闲购物于一体的砚文化旅游胜地。
下图为肇庆市主要矿坑分布及老坑开采示意图。
(1)分析家庭作坊式生产对端砚原料的开采与利用产生的不利影响。
(2)说明端砚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原因。
(3)请为肇庆砚矿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出建议。
15.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为改善生态环境在图示区域实施了退耕还林(草)等生物治理措施。
在甲地的林草植被得到较好恢复;在乙地人工连片种植的树木矮小、分支多、树干弯曲、根系发育不良甚至整株死亡,这些树木虽多年生长,但一直难以成材成林。
材料二:年降水量小于400mm的地区,植被蒸腾的水分一般树木大于草地,且地表1米以下一般存在含水量极低的干土层。
(1)描述图示区域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2)说明甲地实施退耕还林(草)对该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
(3)分析在乙地连片种树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