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生儿护理管理制度

新生儿护理管理制度

新生儿护理管理制度一、一般护理工作1、皮肤护理保持全身皮肤的清洁是新生儿感染发生率的重要条件,要随时更换污染的葆物,更衣时要注意保暖。

2、头部护理每日用温湿毛巾擦拭头部1〜2次。

3、口腔护理一般患儿可在喂奶后喂两小勺温开水,对危重禁食患儿用消毒棉棍沾浸温开水轻轻涂擦,但禁用纱布擦拭。

4、脐部护理一般每日晨晚护理时按无菌操作程序清洁脐部,脐部感染者可用1.5%碘酒消毒或安尔碘消毒。

5、臀部护理一般要每日用温水冲洗臀部2〜3次或涂保护油,预防红臀和尿布湿疹的发生。

二、喂养工作1、母乳喂养:尽可能地进行母乳喂养。

2、人工喂养,一般每3〜4h喂奶1次,夜间根据需要停喂1次。

3、喂水工作,在两次喂奶之间即喂1次水,量为奶量之一半。

4、输液,对危重新生儿进行输液支持是完全必要的,但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避免输液速度太快。

5、室温保持在22〜24°C,早产儿24〜26°C晨间护理时可略升高2〜3°C,湿度保持在55%-65%。

6、保持室内空气清洁新鲜,定期进行紫外线空气消毒和空气培养。

7、保持工作人员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尤其是严格地执行护理工作前洗手制度。

母婴同室病房管理制度1、母婴室应设置在新生儿室相近的独立区域,并设置有洗手装置。

工作人员进入室内接触婴儿前后应洗手,非工作用品禁止携带入室。

2、病床每天湿式清扫,一床一套,床头柜等物体表面每天擦拭1次, 一桌一抹布,用后浸泡消毒、清洗、凉干后备用;有污染的物体表面随时用消毒液擦拭消毒。

患儿的引流液、体液、血液等液体标本应该用消毒液消毒后排入污水处理。

病房和走廊地面每天湿地拖地3次,有污染时用消毒液擦拭消毒。

3、隔离婴儿用具必须单独使用,实行双灭菌。

4、婴儿所用被褥、衣物、尿布(建议使用纸尿裤)一婴一用,避免交叉感染。

5、严格执行一人一针一管一用一消毒制度。

6、室内用品、母婴床、家具等定期清洁消毒。

母婴出院后,其床单、暖箱等应及时进行清洁消毒。

7、母婴一方患有感染性疾病时,均应及时与春他正常母婴隔离。

产妇在传染病急性期,应暂停哺乳。

感染性强的疾病,如脓疱疮、新生儿眼炎、鹅口疮等时应及时隔离。

8、患有皮肤化脓及其他感染性疾病的工作人员,应暂时停止与婴儿的接触。

9、严格探视陪住制度。

10、每月必须对母婴室空气、物表、消毒剂以及医护人员的手做一次微生物监测,并保存好检测记录,对不合格的以及接近限值的必须及时分析原因并积极采取措施,重新监测直到合格。

1U对有乙肝、先天性梅毒等传染病的患儿,应实行隔离治疗,并在病历夹、床头卡上标明“乙型肝炎”等标志,所用用具、物品、被服单独放置,单独处理。

**市人民医院新生儿科NICU工作制度1、NICU是集中治疗危重新生儿的病室。

NICU主任和主治医师必须经过新生儿专业的系统培训,必须有住院和主治医师的24h值班制度。

护理人员必须经过新生儿专业训练,从事本专业临床护理工作3年以上。

护士床位比例:一般需呼吸机的病情危重儿为1稳定时1:2。

-完整版学习资料分享--2、新生儿尤其极低出生体重儿生命更脆弱,要求新生儿医护人员业务能力强,工作细心。

3、新生儿疾患各系统均可累及,不少跚代谢病在新生儿期即有所表现。

故要求新生儿专业医师具有广博的知识面,必要时请各专业专家随时参与会诊。

4、N ICU需保持清洁、整齐,适宜温度、湿度,室内每日通风换气, 空气消毒机进行空气消毒。

5、严格控制NICU人员数量,减少侵入性操作,减少损伤,控制细菌侵入,防止细菌在NICU中传播。

6、N ICUX作人员必须无传染病,工作人员定期做喉部细菌培养,以便检出带菌者,阳性者须转阴后进入病房。

新工作人员需体格检查合格后进入病房。

7、入NICU前需戴帽子、口罩,穿隔离衣,换专用鞋,每项护理前后洗净双手。

8、N ICU内面巾、奶瓶、奶嘴、衣服、尿布消毒后再用,出院后床位消毒。

患传染病或可疑传染病者须隔离。

9、吸痰、氧气、雾化器具应每天更换,心电监护、氧浓度监护每个患儿用后消毒,暖箱在使用期内每周消毒1次(使用中的暖箱每日清洁消毒)。

10、新生儿手圈、床标注母亲姓名、新生儿性别,以便识别。

1K出NICU需严格核对交接制度。

12、发现脐带出血、面色苍白或发纟甘及其他异常情况,在可能范围内处理,并立即报告医师。

熟练掌握监护仪的使用,如有报警,立即床边观察。

13、每次交班除书面报告外,要巡视新生儿逐一口头交班。

危重儿在交班本上书写清楚,并将特殊病情记入护理记录单上。

一切用品整理齐备交给下一班。

14、控制院内感染,严格限制性抗生素的应用。

做好消毒隔离工作。

婴儿喂养指导管理婴儿喂养可分为三种方式:母乳喂养、混合喂养、人工喂养。

母乳喂养:指出生6个月以内,完全以母乳喂养者。

一、母乳喂养的优点1、母乳喂养丰富,易于消化吸收。

含蛋白质、脂肪、糖的比例适当。

①含乳白蛋白多,酪蛋白少,在胃内的乳凝块较小,易于消化吸收。

母乳蛋白质含量少,则对肾负担较牛乳为小;②脂肪的含量与牛乳大致相同,但母乳含不饱和脂肪酸及解脂酶较多,有利于消化吸收;③乳糖多为乙型乳糖,促进乳酸杆菌生长,可抑制大肠埃希菌(大肠杆菌)繁殖; ④钙磷比例合适,为2:1,易于吸收;⑤含铁量与牛奶相似,但前者吸收率高达50%,后者仅为前者的1/5,人初乳含锌较高,对小儿生长发育极为有利;⑥含较多的消化酶如淀粉酶、乳脂酶等,有助于消化。

2、母乳矿物质含量较牛乳低,不啬婴儿肾的溶质负荷,牛乳中的钠为母乳的4倍,钾为2倍,磷为6倍。

牛乳喂养与母乳喂养相比,前者使肾溶质负荷增加。

3、有利于神经系统发育母乳含较多的优质蛋白、必需氨基酸、乳糖、卵磷脂、长链不饱和脂肪酸及生长调节因子等,这些都是促进神经系统发育的因素。

4、具有增进免疫的作用母乳中含有多种免疫成分,尤以初乳中含量高,如SlgA,巨噬细胞、乳铁蛋白、溶菌酶、乳酸过氧化氢酸、双歧因子等,这在预防肠道或全身感染中均起一定作用。

5、母乳量承随小儿生长而啬,温度适宜、基本无菌、经济、方便、喂哺简便。

6、可增进母子感情,有利于观察小儿变化。

可刺激乳母子宫收缩、加速子宫复旧,推迟月经复潮,有利于计划生育。

哺乳的母亲发生乳腺癌、卵巢癌的机会少。

二、母乳喂养指导母乳喂养能否成功,最重要的是母亲母乳喂养知识的了解程度,家庭、医务工作者及社会母亲进行母乳喂养的支持和指导。

1、大力宣传母乳喂养向孕妇宣传母乳喂养的优点。

在分娩前帮助孕妇树立起喂人乳的信心。

2、乳母营养及个人卫生指导有学者认为乳母营养好坏可直接影响乳汁分泌的质和量。

故乳母须摄入充足的营养及液体。

每日除正常膳食外,还应添加3〜4MJ (700〜lOOOkeal)的能量和1〜1.5L水分,膳食应富含蛋白质、维生素、钙。

食入脂肪过多可使乳汁量减少、浓稠,易引起婴儿腹泻。

食入青菜、肉、禽蛋不足可导致叶酸、维生素比2缺乏,易致婴儿发生营养性巨幼红细胞贫血。

喝咖啡、茶、酒精饮料,可减少乳汁分泌。

3、、生活环境舒适、居室空气新鲜,保持适量活动、充足的睡眠、精神愉快,有利于乳汁分泌。

此外,应保持室内及个人清洁卫生,避免感染。

4、哺乳技术指导喂哺前,先给婴儿更换清洁尿布,母亲洗净双手, 用温开水清洗乳头。

喂乳时,母婴体位要舒适,母亲多采取坐位,抱起婴儿、斜卧于怀中,面对乳房,使乳头触及婴儿面颊或唇部。

当婴儿寻觅乳头,口张得最大时顺势将乳头及部分乳晕放入婴儿口中,使乳头居于婴儿口腔中后部分,这样应有利于乳汁吮出,不易引起乳头损伤。

正常足月新生儿,出生后半小时内开始喂哺母乳,可防止新生儿低血糖,也可刺激乳汁分泌。

1、2个月的婴儿喂哺次数按需而定,反复吸吮刺激可促进乳汁分泌。

以后,可根据小儿睡眠规律,每2〜3小时喂1 次,逐渐延长到3〜4小时一次,昼夜共6〜7次。

4〜5个月时可减至5 次。

每次哺乳时间为15〜20分钟,但可根据婴儿吸吮力及生活能力的不同,适当延长或缩短。

乳房持续充盈可导致乳汁分泌减少,故每次喂乳应让两侧乳房排空。

喂毕,轻轻从婴儿口中取出乳头,强行取出易致乳头受伤。

婴儿吃奶后,常有溢乳发生,为避免溢乳,可将婴儿竖直,头伏于母亲肩上,轻拍其背,直至嗝气后,再取右侧卧位数分钟,以利乳汁进入十二指肠。

断奶时间一般为10〜12个月龄,逐渐斷奶。

奶量多者可延至1.5〜2岁。

断奶前应逐渐增加辅食,减少哺乳次数。

5、观察记录婴儿吸吮反应早产儿,低体重儿,呼吸困难、脑损伤的婴儿,觅食、吸吮、吞咽反向可能减弱,而致哺喂困难。

先天食管畸形、严重先天性心脏病的婴儿,喂哺时可出现窒息、发纟甘或呼吸困难等表现。

三、母乳喂养的禁忌母亲患有急、慢性传染病,严重的肝、肾、心脏疾病不宜或应暂停哺乳。

暂停哺乳者,必须定时将乳汁挤出。

半乳糖血症的婴儿禁忌母乳喂养。

混合喂养母乳不足需添加牛、羊乳或其他代乳品喂养称混合喂养。

人工喂养完全采用牛乳,乳制品或其它乳类、代乳品喂养婴儿,称人工喂养。

人工喂养适用于母亲因种种原因不能喂哺的婴儿。

人工喂养的指导1、选择适合婴儿年龄的乳品及代乳品。

2、按实际食量进行调整。

3、用具准备每个婴儿应备奶瓶及橡皮奶头数个。

新生儿的奶瓶容量以100〜120ml为宜。

以后,随婴儿食量增大,奶瓶容量可增至200ml 左右。

奶瓶容量过大,而所盛奶量太少,不易保暖。

采用玻璃大口直式奶瓶较好,易清洁消毒。

奶头应与奶瓶配套,软硬适宜,过软妨碍婴儿吸吮。

奶头孔大小以奶瓶盛水倒置时,液体呈滴状连续滴出为宜。

孔过小吸吮费力,易致婴儿疲劳;孔过大可能发生呛奶。

奶具每次使用前必须清洁消毒。

鲜牛乳液需煮沸消毒。

4、喂养技术有效的喂食与进食时婴儿姿势、奶瓶的位置、进食环境、喂食者的态度有关。

喂食时,应把婴儿抱起,斜卧于喂食者怀中,取舒适位置。

喂哺前,先将乳液滴于喂食者手背测试乳温,无烫灼感方可喂哺。

奶瓶置斜位,斜度为瓶中乳液充满奶头,以免吸奶无效或吸入过多空气造成溢乳。

喂毕,轻轻竖抱婴儿,拍其背致嗝气后再让婴儿右侧卧数分钟。

禁忌无人式的授奶方法,即婴儿卧床,将奶瓶用物体垫起, 让婴儿自动吸奶。

这种喂法既不利于婴儿精神发育,且易发生奶液呛入气道,有窒息的危脸。

一般牛奶喂养3. 5〜4小时一次。

出生后头半月约喂7次,每次量约70〜100ml,出生后15〜30天,每日6〜7次,每次量约100〜120ml, 1〜2个月每日6次,每次量约140ml,以后随婴儿月龄增加逐渐减少喂养次数,增加至每次奶量。

每次吸吮时间约20分钟左右,最多不超过30分-完整版学习资料分享--钟。

吸吮时间过短,不能满足婴儿吸吮欲望,影响摄入奶量。

吸吮时间过长,不能助长婴儿良好的进食习惯。

奶具的消毒要严格执行一洗、二刷、三冲、四消毒、五保洁的工作程序。

婴儿奶瓶、盛奶器等奶具清洗干净后,经压力蒸汽灭菌后备用。

奶头用清水冲净,开水消毒。

,不得小于15分钟,干燥贮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