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疾病一般护理常规1.应用护理程序对患者实施整体护理。
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对患者进行护理评估,提出护理问题,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并及时评价护理效果。
2.环境适宜。
病房必须光线充足,空气流通,避免对流;室内最好备有空调和空气净化设备,保持室温在22~24℃,相对湿度在55%~65%.3.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按病种隔离,严禁探视;工作人员入室前更衣、换鞋,接触新生儿前后洗手;注意个人卫生,患腹泻、皮肤病和传染病者均不得进入新生儿室,避免交叉感染发生。
室内采用湿式清扫,每日空气消毒,每月进行细菌培养1次。
4.按医嘱给予母乳喂养或人工喂养。
哺乳后应将小儿竖抱,轻拍背部,助胃内误咽的空气排除;哺乳后宜取右侧卧位,以防溢奶引起窒息及吸入性肺炎。
病情危重或口腔疾病不能吸吮者,用滴管喂养或鼻饲,必要时按医嘱给予静脉营养。
奶具每次用后经消毒液浸泡、洗刷,再高压灭菌后备用。
5.准确执行医嘱,及时留取标本送检,观察药物治疗效果及副作用。
6.新生儿入室后尽快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及家长,以便及时进行处理,亦可避免发生纠纷。
及时给患儿戴上写有姓名、性别等身份标志的手圈,防弄错婴儿。
7.每日测量体温三次或遵医嘱。
早产儿,低体温及发热39℃以上者,每1~2小时测体温一次;置婴儿温箱者,每2~4小时测体温一次,以维持体温在正常范围。
8.每日紫外线照射消毒房间1次,每次60min。
照射时注意眼睛及皮肤的防护。
9.使用婴儿温箱时,注意消毒隔离。
每日用消毒水擦拭温箱。
温箱湿化水每日更换一次。
10.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勤换尿布,换片时先用温水清洁臀部,再涂20%鞣酸软膏或其他护臀膏,防臀红发生。
11.根据病情轻重每日给予沐浴或床上擦浴,沐浴时观察皮肤有无皮疹、疖肿、糜烂等,衣服应宽大松软,棉质适宜,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12.新生儿脐部24小时后采取暴露疗法,脐带未脱落或脐部分泌物多时禁盆浴,每日用0.5%络合碘消毒2~3次,以防发生感染。
13.密切观察生命体征、面色、皮肤颜色、哭声、精神反应、大小便、活动力、睡眠及吃奶情况,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师。
及时准确的填写各项护理记录单。
14.严格控制输液速度,最好使用输液泵,以防止输液过快引起心衰。
15.每周测体重2~3次,早产儿每日测量一次,并做好记录。
体重不增者,应查找原因,及时采取措施。
16.患儿出院时,仔细核对床号、姓名、性别,更衣,并向家长作好出院指导,如预防接种、保健检查、哺育及护理新生儿的有关知识。
早产儿护理常规⒈按新生儿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⒉室温应在22℃~24℃,相对湿度在55%~65%.晨间护理时,室温应提高到27~28℃,以防受凉。
3.根据早产儿的体重、出生胎龄、成熟度及病情,给于不同的保暖措施。
体重﹤2000g者,应置暖箱中保暖,并注意选择适中温度;如需执行采血等必要操作,应尽量在远红外辐射保暖下进行。
4.有缺氧症状者可给予氧气吸入。
一般主张间歇低流量吸氧,吸入氧浓度及时间根据缺氧程度而定,尽量避免高浓度或长时间吸氧,以预防氧疗并发症。
呼吸暂停者给予弹足底、拍背,以刺激呼吸,或行复苏囊面罩加压给氧,必要时用氨茶碱静滴或机械正压通气。
5.执行保护性隔离措施。
注意患儿用品、仪器设备的消毒,防止发生交叉感染。
6.实行母乳喂养或配方奶喂奶,喂奶量根据早产儿耐受力而定,以不发生胃潴留及呕吐、腹胀为原则。
吸吮或吞咽差者可给予鼻饲或静脉营养。
准确记录每日出入水量、体重,以便及时调整喂奶方案,加强营养。
7.加强巡视,积极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精神反应、哭声、面色、皮肤颜色、肢体末梢温度、反射、进食、有无腹胀及大小便等情况,注意观察呼吸暂停发生,监测血糖。
【健康指导】1.指导科学育儿知识,鼓励母乳喂养,按需哺育。
2 .指导家长监测体温的方法并注意保暖。
新生儿窒息与缺血缺氧性脑病护理常规一、按新生儿疾病一般护理常规二、【护理评估】1.评估患儿的分娩史,了解Apgar评分及有无胎儿窘迫等病史。
2.评估患儿意识状态,观察有无兴奋或嗜睡、昏迷,皮肤有无发绀。
3.评估心率、呼吸、肌张力,观察有无前前囟张力增高、惊厥、呼吸暂停,检查原始反射是否存在,有无瞳孔对光反射消失等。
三、【护理措施】1.将患儿置远红外线辐射床或温箱中,取侧卧位;及时清除口、鼻分泌物,防止乳汁及口鼻分泌物吸入引起的窒息。
2.窒息患儿应首先保持气道通畅,建立呼吸、吸氧,根据缺氧程度选择适当的给氧方式,必要时给予气管插管、人工呼吸器辅助通气。
3.恢复循环,建立有效静脉通路,遵医嘱予扩容、纠酸等处理。
保证药物及时准确的应用。
4.观察并记录患儿的精神反应、面色、哭声、皮肤颜色、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肢体末梢温度,尿量;观察患儿有无惊厥等情况。
5保持安静,遵医嘱给予镇静、脱水剂及改善脑代谢的药物,以减少神经系统的损害。
6.遵医嘱进行喂养。
病情严重者,一般出生后第一天禁食,第二天开始试喂温开水或5﹪糖水,第三天开始试喂稀奶,以后逐渐过渡到全奶。
试喂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观察患儿有无胃潴留、呕吐、腹胀等不耐受情况。
7.观察药物的治疗效果和副作用。
应用多巴胺维持循环时应定时测量血压,检查有无血压升高,心率增快等副作用,防止药物外渗至皮肤坏死;应用脱水剂、利尿剂时,观察有无水、电解质失衡等副作用。
8.加强康复及随访。
动态观察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及CT检查结果,对可能有神经系统后遗症者,早期进行干预治疗,包括应用胞磷胆碱、脑活素、纳洛酮等药物促进脑细胞恢复及高压氧(每次1~1.5小时,10天为一疗程)、婴儿抚触等治疗,以促进神经系统功能恢复。
四、【健康教育】1.向家长解释本病的有关知识,以取得合作。
2.对可能有后遗症的患儿,要给家长解释康复治疗方法及其重要性,以尽可能减轻后遗症。
新生儿颅内出血护理常规一、按新生儿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二、【护理评估】1.评估患儿的分娩史,了解患儿孕期及产时分娩的情况。
2.评估患儿临床表现,检查前囟饱满程度;观察瞳孔及肌张力变化;注意有无呕吐、双目凝视、尖叫、呼吸节律改变及发绀等异常症状。
3.了解实验室检查结果如血常规、CT、MRI检查结果。
4.评估患儿精神状态、反应情况。
三、【护理措施】1.将患儿置温箱或辐射床上,以便保温和及时观察惊厥发生时间、部位、程度。
侧卧位,头肩部抬高15°~30°。
2.注意观察神志、生命体征、瞳孔、前囟张力及血氧饱和度变化,定期测头围并记录,有异常情况及时与医师联系。
3.保持安静,减少刺激。
急性期禁止沐浴;尽量少搬动头部;避免头皮血管穿刺,最好选择四肢浅静脉,使用留置针;一切必要的治疗、护理操作要轻、稳、准,以防加重颅内出血。
4.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根据缺氧程度选用适当给氧方式和浓度。
5.供给足够的能量和水分,根据病情选择鼻饲(急性期避免用力吮奶加重出血)或吮奶喂养,必要时可静脉补充水分和静脉营养治疗,保证热量供给。
6.作好恢复期的康复治疗,如高压氧治疗,婴儿抚触治疗及护脑药物的应用等。
四、【健康指导】1.详细向患儿家长解释病情程度、治疗效果及预后。
2.指导患儿家长做好患儿肢体功能训练及智力开发,鼓励坚持治疗及随访。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护理常规一、按新生儿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二、【护理评估】1.评估患儿的孕周,是否为早产儿。
2.评估患儿的临床表现如神志、精神状态、呼吸情况,观察有无鼻翼扇动、三凹征及呼吸暂停,注意呼吸困难是否呈进行性加重;观察发绀程度,听诊双肺呼吸音有无改变。
3.了解实验室检查结果。
4.评估患儿家长的心理状态、经济状况及对病情的认知程度。
三、【护理措施】1.将患儿置远红外线辐射床或温箱中,以便保暖、观察及抢救。
箱温32~34℃,相对湿度60%左右。
2.及时清除口、鼻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根据病情及血气分析结果采用不同的供氧方法,调节氧流量使PaO2维持在6.7~9.3kPa(50~70mmHg),避免长期高浓度吸氧,预防氧中毒的发生。
3.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监测呼吸、心率、体温、神志、精神状态等情况,观察呼吸困难及发绀的程度。
心力衰竭时抬高头部。
保持安静,减少不必要的搬动。
4.对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的患儿,要特别注意做好呼吸管理,严格无菌操作,预防并发肺部感染。
5.遵医嘱气管内滴入肺泡表面活性物质。
⑴头稍后仰,使气道伸直,在喉镜指引下,插入气管导管。
⑵滴入前彻底吸尽气道内分泌物。
⑶抽取药液,从气管内缓慢滴入(根据需要患儿可选择平卧、左侧、右侧位),然后用复苏囊加压给氧,有利于药液更好的弥散。
用药后4~6小时禁止气道内吸引。
6.注意喂养,保证营养供给。
不能吸乳、吞咽者可用鼻饲或静脉补充营养液;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水量。
输液时严格掌握输液速度,避免过多过快。
四、【健康指导】1.做好家属接待与解释工作,让家属了解病情及治疗过程,取得家属配合。
2.注意作好孕期保健,避免早产。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护理常规一、按新生儿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二、【护理评估】1.评估患儿的病史,了解是否有母婴血型不合等原因。
2.评估患儿的临床表现,检查皮肤及脐带有无感染,了解肝脏的大小及硬度。
根据患儿的皮肤黄染的部位、范围和血清胆红素浓度,评估患儿黄疸的程度;了解患儿的精神状况、食奶情况、肌张力、大便颜色等。
3了解实验室检查如肝功能、血常规等结果。
4评估患儿家长的心理及社会支持状况。
三、【护理措施】1护理人员应按需调整喂养方式,少量多餐,耐心喂养,保证热量摄入。
2.光照疗法的护理按光照疗法护理常规。
3.密切观察病情(1)观察体温、脉搏、呼吸及有无出血倾向。
尤其在光疗时,加强监测,及时发现体温及脉搏异常并及时处理。
(2)观察患儿精神反应、哭声、吸吮力、肌张力、有无惊厥等,从而判断有无核黄疸发生。
(3)观察大便颜色、性质、量。
如胎便排出延迟,应予灌肠处理,促进胆红素及大便的排除。
4.遵医嘱给予肝酶诱导剂和清蛋白以加速未结合胆红素的转化排出,并减少其通过血-脑脊液屏障的机会,从而降低核黄疸的发生。
5.记录蓝光照射时间包括开始和结束,6.必要时做好换鞋治疗的准备。
7.做好患儿家长的心理护理,向家长讲解疾病知识及预后,减轻患儿家长的焦虑、担忧。
四、【健康指导】1.向家长介绍黄疸的有关知识,使家长了解病情。
指导家长对黄疸的观察,以便早期发现问题,早就诊。
及时给予康复治疗及出现后的康复指导。
2.若为红细胞G-6PD缺乏者,需忌食蚕豆及其制品,衣物保管时切勿放樟脑丸,并注意药物选用,以免诱发溶血。
3.如为母乳性黄疸,可继续母乳喂养,如全母乳喂养后仍出现黄疸,可改为隔次母乳喂养,严重者暂停母乳喂养,待黄疸消退后再恢复母乳喂养。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症护理常规一、按新生儿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二、【护理评估】1.评估患儿的病史,了解患病的诱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