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妊娠合并症的护理一妊娠高血压疾病妊娠高血压疾病是妊娠期特有的疾病。
该病是影响母婴健康、孕产妇和围生儿发病率及死亡率的主要原因。
1 护理评估(1)相关病史:如年龄、经济收入、既往病史、家族病史、历次产检情况等。
(2)症状评估:了解孕妇有无头疼、眼花、恶心、呕吐、上腹不适等症状。
(3)实验室、影像学及其他检查:如①尿蛋白定量;②肝、肾功能测定;③眼底检查;④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胎盘功能、胎儿成熟度检查等。
(4)护理检查:测量生命体征及体重;检查水肿程度;产科腹部触诊;听胎心音。
(5)心理-社会支持:患者与家属对疾病的严重性表示担心,同时担心药物治疗会影响胎儿生长发育。
2 护理要点(1)妊娠期高血压①一般护理:每天睡眠充足(一般不少于8h),宜侧卧。
每天摄入蛋白质100g以上,适量蔬菜及富含铁、钙的食物。
除全身水肿者外,不限制食盐。
根据医师意见适当增加产前检查次数。
②治疗配合:遵医嘱用药。
③病情观察:密切注意病人有无自觉症状。
每天测量血压及体重,数胎动。
定期复查尿蛋白。
定时监测胎儿发育情况及胎盘功能。
④心理护理:多数患者易产生焦虑、恐惧情况而加重病情,因此须为患者及家属提供相关信息与支持;使其对治疗由信心,保持情绪稳定。
(2)子线前期①一般护理休息:与妊娠期高血压相同饮食:适当减少食盐(约7g/d),高蛋白饮食(80-100g/d),减少动物性脂肪的摄入。
环境:病人尽量安置单人病室,避免声光刺激,同时尽量将治疗和护理操作集中时间进行,护理工作轻柔;病室备好急救物品。
辅助检查:留取24小时尿蛋白定量标本、血液检查标本。
②治疗配合镇静:遵医嘱使用镇静药,消除患者精神紧张,降低血压。
解痉:遵医嘱使用硫酸镁。
用药前及用药过程中应注意,定时检查膝反射(存在)、呼吸(不少于16/min)、尿量(不少于25ml/h或不少于600ml/24h);治疗时备钙剂,一旦出现中毒反应,报告医师并立即静脉注射10%葡萄糖酸钙10ml。
其他对症治疗:遵医嘱用降压药,必要时用扩容药、利尿药。
协助终止妊娠:手术者遵医嘱做好剖宫产准备;对引产者,第一产程可遵医嘱使用镇静止痛药;缩短第二产程,协助手术助产,减少产妇用力;第三产程可遵医嘱注射吗啡;继续用硫酸镁治疗48h.③病情观察血压与症状:随时观察孕妇有无头晕、头痛眼花、上腹部不适等症状,临产后应更加注意;测血压每4h一次,产后24h至5d内仍有发生子痫的可能,故仍需监测血压,产后48h内至少每4h测量1次;记录24h尿量。
监护胎儿:每日数胎动,定时听胎心,必要时作电子胎心率监护。
并发症:监测有无胎盘早剥、胎儿窘迫、肺水肿、循环衰竭征象,如观察有无阴道流血、腹痛、胎心异常、呼吸困难等。
④心理护理:与妊娠期高血压同。
(3)子痫①一般护理:防止外伤,床边置床栏,防止坠床;取出口腔活动假牙,将缠有纱布的压舌板放于上下臼齿之间,防止抽搐时咬伤唇、舌。
病人尚未清醒前禁食。
停留尿管,记出入量。
保持呼吸道通畅、给氧,昏迷病人须平卧头侧位,必要时用舌钳将舌拉出,以免舌后坠影响呼吸。
防感染及压疮:给予口腔护理及清洁外阴;定时翻身。
②治疗配合:基本与子痫前期的措施相同,并遵医嘱用5%碳酸氢钠纠正酸中毒。
③病情观察:专人守护。
给予心电监护,每0.5-1小时记录血压、脉搏、呼吸、胎心音1次;观察与记录抽搐情况、次数及尿量;观察宫缩情况及有无出现并发症。
3 健康教育(1)做好产前保健教育,使妇女重视到产检时控制该病的重要措施。
(2)嘱妇女确诊早孕后开始产前检查;按要求定时产检。
(3)饮食指导:教育孕妇避免过多摄入脂肪和盐,增加富含蛋白质、维生素、铁、钙和其他微量元素的食物;在医师指导下补充钙剂等。
(4)产后复查:嘱产妇产后42天到医院复查。
二妊娠合并糖尿病糖尿病与妊娠同时存在者称妊娠合并糖尿病,分为糖尿病妊娠(孕前已有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GDM,孕期首发,占80%以上)两类。
1 护理评估(1)病史/高危因素:了解年龄、是否肥胖,询问过去有无糖尿病史及糖尿病家族史、不良孕产史。
(2)症状评估:了解孕妇有无糖尿病症状;分娩期、产褥期观察产妇有无低血糖症状、酮症酸中毒症状。
(3)护理体查:测量孕妇生命体征、体重;产科腹部触诊、听诊胎心音。
注意有无发生糖尿病并发症,如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羊水过多、感染和胎儿窘迫等。
2 护理要点(1)一般护理:注意个人卫生清洁,避免皮肤破损,预防感染。
(2)饮食护理:饮食控制十分重要,原则是保证母儿必须的营养,维持血糖正常水平,预防酮症,保证孕期正常的体重增加(控制理想增长范围:10-20kg);控制餐后1小时微量血糖在7.8mmol/L,餐后2h微量血糖6.7mmol/L,同时遵医嘱补充钙剂、叶酸、铁剂。
(3)注意观察胎心率、皮肤情况;重视孕产妇主诉。
(4)心理护理:教育孕产妇及其家属相关的知识、技能,使病人保持情绪稳定,参与、配合病情监测及治疗。
3 健康教育(1)计划生育:①对糖尿病妇女是否适宜妊娠及何时妊娠的问题,应指导其咨询专科医师;②对不宜妊娠者,建议用避孕套避孕,若已受孕,劝导其尽早终止妊娠;③适宜妊娠者,告知其配合治疗,严格控制血糖的重要性。
(2)妊娠期保健:受孕后按医嘱测血糖,有异常者,立即复诊。
(3)给孕妇进行与疾病相关的知识讲座,教育孕产妇通过饮食、运动控制血糖的方法。
(4)产后复查:孕期空腹血糖明显异常的患者,产后尽早复查空腹血糖;血糖值正常者应在产后6-12周作葡萄糖耐量试验,若异常仍为患糖尿病;正常者每三年检查血糖1次。
三妊娠合并心脏病妊娠、分娩及产褥期均可使心脏病患者的心脏负担加重而诱发心力衰竭,时孕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1 护理评估(1)病史:了解所患心脏病的类型,以往诊疗情况及心功能状态;每次产前检查情况及心功能状态;有无诱发心力衰竭的潜在因素。
(2)症状评估:了解孕妇休息与活动后的感觉、状态、食欲、睡眠情况。
(3)护理体查:观察呼吸频率,有无唇周发绀、颈静脉征及下肢水肿。
视诊心尖搏动区。
触诊肝、脾脏。
听诊心尖区、二尖瓣区的病理性收缩期及舒张期杂音、心率、心律;肺部有无啰音。
观察及检查产科情况。
(4)评估心功能分级:动态评估心功能,尤要注意有诱发心力衰竭因素的孕妇,有无早期心力衰竭表现。
(5)辅助检查:X线检查、超声心动图均提示心脏有器质性病变;心电图检查显示异常心电图波形特定。
2 护理要点(1)妊娠期①一般护理:休息与活动,每天至少有8-10小时睡眠时间;根据心功能状况适度活动,避免过度劳累及情绪激动。
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肪、低盐及富含钙、铁物质食物,预防贫血、便秘。
自妊娠16周起,食盐摄入每天小于4-5g.孕期体重增加不应超过10kg。
②病情观察:动态监测心功能,及时发现早期心力衰竭及产科并发症,如心力衰竭、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缺氧和发绀、静脉栓塞和肺栓塞、胎儿生长受限、胎儿窘迫。
③心理-社会支持:因患心脏病易使孕妇、亲属感到焦虑,耐心听取孕妇倾诉,详细解答疑问;教育孕妇及其家属日常保健的知识及配合治疗,鼓励家属多给予孕妇关爱及支持。
(2)分娩期①病情观察:进行心电监护,了解其症状,注意心功能变化;注意观察产程进展,定时听胎心;对用强心药者,观察其药物反应。
②第一产程护理:协助产妇少量多餐饮食;卧床休息,侧卧位;指导减轻宫缩痛的技巧,适当给予地西泮、哌替啶阵痛;严密观察血压、脉搏、呼吸、心率,若发现早期心力衰竭,予半卧位,遵医嘱高浓度面罩给氧,并给西地兰0.4mg加50%葡萄糖20ml,缓慢静脉注射;如产程进展受阻、胎儿窘迫或心功能不全进一步恶化,报告医师,并遵医嘱做好剖宫产术前准备。
③第二产程护理:宫口开全,嘱产妇张嘴哈气,避免屏气用力,配合医师行钳产术或胎头吸引术以缩短产程。
④第三产程护理:防止心脏负担加重,在腹部放置1-2kg沙袋24h;保证休息,遵医嘱给予产妇皮下注射吗啡5-10mg;预防产后出血,按摩子宫,并遵医嘱使用缩宫素10-20U;如产后出血过多需输血、输液时,应控制输入速度。
⑤心理护理:陪伴产妇,随时与产妇交流,使之情绪稳定,配合医护工作。
(3)产褥期①一般护理:产后24h内卧床休息;指导合理饮食及协助生活护理;便秘者可用缓泻剂。
②病情观察:产后72h内严密观察产妇心率、脉搏、呼吸的变化及心功能状态,防止发生心力衰竭。
③心理护理:与分娩期相同。
3 健康教育(1)孕前:咨询是否适宜妊娠;对不宜妊娠者,指导其采取有效避孕措施。
(2)孕期:①对不宜妊娠的心脏病孕妇,劝导其在孕12周前行人工流产。
②定期产前检查,一般孕20周前每2周1次,孕20周后每周1次,或按病情随诊及家庭访视,出现早期心力衰竭及孕36-38周者应住院治疗及待产。
(3)产褥:①指导喂养方式,指导心功能Ⅰ、Ⅱ或以上者不宜哺乳,并回奶。
②指导计划生育,告知不宜再妊娠且心功能良好者于产后1周行绝育手术,若心力衰竭,待控制后才可行手术,未做绝育手术应严格避孕。
③建议出院后遵医嘱复诊、治疗。
(4)告知孕/产妇要预防上呼吸道感染、口腔炎、泌尿生殖系统感染。
讲解妊娠合并心脏病的相关知识。
四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是妊娠期常见的出血性疾病,以凝血功能、出血为特点,可由多种内科合并症和妊娠并发症引起,在分娩、手术过程中可导致出血、新生儿颅内出血等,对母婴有较大危害。
1 护理评估(1)病史:既往有无皮肤黏膜出血、月经过多等病史,以及产前检查情况。
(2)一般情况观察:面色、脉搏、血压,有无头痛、嗜睡、神志模糊。
(3)出血症状:皮肤、黏膜有无出血点、瘀斑,有无鼻出血、牙龈出血以及呕血、便血。
2 护理要点(1)产前护理①使用激素有增加感染的可能性,应严格掌握无菌操作,控制家属探视人数。
②协助定期监测血小板计数时,尽量做到一针见血;抽血时要流畅,以免影响检测结果;抽毕拔针时应用棉球按压进针处10分钟以上,直至不出血为止,以减少皮下淤血的发生。
③注意观察出血症状:观察孕产妇的皮肤、黏膜有无出血点、瘀斑,询问刷牙时有无出血,有无鼻出血、呕血、便血,必要时定期送验大便隐血试验;同时观察病人尿色;密切观察面色、脉搏、血压,注意观察有无头痛、嗜睡、神志模糊等神经系统症状;若发现神志异常、面色苍白、四肢发冷、出冷汗、心悸等及时报告医生,采取抢救措施。
④饮食指导:多食优质蛋白质、铁、钙、磷及维生素含量丰富的食物。
⑤活动指导:减少活动量,避免外伤。
⑥加强胎儿监测:指导孕妇自数胎动,定时进行胎心监护。
(2)产时护理①严密监护产程,减少会阴侧切、避免产道裂伤,减少出血。
遵医嘱输注血小板及使用宫缩药物;预防产后出血。
②正确处理第三产程,检查及处理软产道损伤;防止膀胱过度充盈,保持良好的宫缩。
(3)产后处理①观察有无上述出血症状以及子宫复旧情况,密切了解宫底高度和硬度,了解恶露的量、色、味,切口有无渗血;有留置尿管者,注意观察有无血尿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