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工程学Ecological Engineering课程代码:22410069学分:1.5学时:24(其中:讲课学时:24 上机学时:0 课外学时: 0)先修课程:环境微生物学、环境化学适用专业:环境工程教材:杨京平,主编。
生态工程学导论。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5一、课程性质与课程目标(一)课程性质《生态工程学》是环境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程。
学生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了解生态工程的基本概念、生态工程原理以及生态工程设计路程、方法;掌握湿地生态工程、城市生态工程、种植业生态工程、林业生态工程、养殖业生态工程、农林牧复合生态工程、荒地土地恢复与重建生态工程、庭院生态工程、土地生态工程、微观级区域生态工程的设计流程、构建技术等内容;学生能够利用以上内容完成相应的生态工程的设计。
(二)课程目标课程目标1:了解生态工程产生背景,掌握与生态工程相关的概念、基本原理、原则等基础知识,具有对生态工程相关知识的应用能力。
课程目标2:让学生掌握生态工程设计流程以及设计方法;通过设计方案的选择及其优化,培养学生对生态工程方案的设计能力。
课程目标3: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创新方法,在对退化的生态系统进行实际的生态工程修复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课程目标4:通过学生对生态工程设计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初步具有开展与生态工程相关的工作的能力。
(三)课程目标与专业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二、课程内容及要求第一章概论(一)教学内容1、生态工程学的来源及生态工程的定义。
2、生态工程动态和发展趋势。
3、生态工程建设的基本原理:生态工程的生态学原理、生态工程的区域性原理、生态工程技术调控原理。
4、对于生态工程发展的论述。
(二)教学要求1、了解生态工程概念。
2、掌握生态工程学的内容及发展。
3、熟悉生态工程建设的基本原理。
(三)重点与难点1、重点生态工程、生态技术的概念。
2、难点生态工程建设的基本原理。
第二章生态工程设计(一)教学内容1、生态设计的原则与生态工程设计的技术路线及原则。
2、生态工程设计技术体系:生态分析技术、模型与数据库技术、生态工程模型的构建、生态工程模式设计技术、生态工程的效益评价。
3、生态工程设计实例:人工湿地处理污水生态工程设计、农业生态工程与景观规划与设计。
(二)教学要求1、掌握生态工程设计、生态分析技术、生态工程模型、人工湿地等概念和设计原则。
2、了解生态工程设计的技术路线及原则,生态工程模型的构建,生态工程的效益评价,熟悉生态工程设计技术体系,掌握生态工程设计的基本方法。
(三)重点与难点1、重点生态工程设计技术路线和设计原则。
2、难点生态工程设计技术体系。
第三章农业生态工程(一)教学内容1、生态农业工程模式概述,生态农业工程模式设计及模式的分类;生物立体种植型、养殖型和种养型;“四位一体”生态模式;“猪、沼、果”农业生态工程模式;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工程模式;以水土流失治理为中心的模式;林业综合开发生态模式;小流域综合开发生态工程模式。
2、生物立体共生型农业生态工程与技术。
3、以沼气为纽带的农业生态工程。
4、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型农业生态工程。
5、农业生态工程评价与分析;农业生态工程评价的内容及方法;农业生态工程评价原则、类型。
6、生态农业旅游工程,生态农业旅游的内涵及特点;生态农业旅游的兴起及开发。
(二)教学要求1、了解生态农业工程模式。
2、熟悉生物立体共生型农业生态工程与技术方法。
3、掌握以沼气为纽带的农业生态工程建设程序。
4、掌握对农业生态工程进行评价与分析的具体方法。
(三)重点与难点1、重点四位一体、立体种植、立体养殖、立体种养、水土流失。
2、难点生物立体种养型,“四位一体”生态模式,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工程模式林业综合开发生态模式,小流域综合开发生态工程模式。
第四章工业生态工程原理与技术(一)教学内容1、工业生态园工程:工业生态园简介及理论基础、工业生态园的设计、建设、评价、工业生态园实例分析。
2、工业生态链:工业生态链概述及工业生态链网。
3、工业生态技术:秸秆工业生态技术,资源生态化利用的生化过程问题,多联产系统,发酵工业菌丝体的生态化利用,冶金生产系统固定CO2的探索。
(二)教学要求1、了解工业生态园工程的具体内容。
2、熟悉工业生态链网。
3、掌握工业生态技术要求。
(三)重点与难点1、重点工业生态园、工业生态链、资源生态化利用、多联产系统。
2、难点工业生态园的设计、建设、评价,工业生态链网,资源生态化利用的生化过程问题,多联产系统的理解。
第五章环境生态工程原理与技术(一)教学内容1、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环境污染现状及三大主要环境污染、可持续发展的现实意义及发展的战略。
2、环境生态技术:环境生态技术的概念及内涵、环境生态技术的应用及发展。
3、环境系统工程:环境系统工程概述、环境系统模型及系统规划。
4、环境生物工程:环境生物工程的内容、环境生物工程的发展趋势、环境生物技术的展望。
(二)教学要求1、了解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关系。
2、熟悉和了解环境生态技术、环境系统工程、环境生物工程的内涵和要点。
(三)重点与难点1、重点环境系统模型、环境生物工程、环境生物技术的概念、原理和内容。
2、难点环境系统模型的构建。
第六章湿地生态工程(一)教学内容1、湿地生态系统:湿地的概念及分类、湿地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系统模型、湿地生态系统的展望。
2、湿地评价与监测:湿地价值、评价及湿地监测。
3、湿地生态工程模式与相关技术:湿地养殖模式、种养结合模式、生态旅游模式、湿地污染净化方面的利用模式。
4、湿地保护与恢复:湿地退化现状及原因、湿地保护与湿地恢复、湿地恢复与重建的建议。
(二)教学要求1、了解湿地生态系统对人类的贡献。
2、熟悉湿地生态工程模式与相关技术要求。
3、掌握湿地评价与监测方法。
4、掌握湿地保护与恢复的具体做法。
(三)重点与难点1、重点湿地生态系统、湿地价值、湿地退化、湿地恢复概念、内容等。
2、难点湿地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系统模型,湿地污染净化方面的利用模式。
第七章景观生态工程及规划设计(一)教学内容1、景观建设与分析:景观生态学理论基础、景观生态规划、景观分析与评价;2、景观保护工程:景观保护、景观生态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自然保护区与景观生态保护区、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3、景观退化与景观安全建设:景观退化及生物入侵、景观安全。
(二)教学要求1、熟悉景观建设与分析方法。
2、熟悉和了解景观保护工程的内容。
3、掌握防止景观退化、保护景观安全的技术与方法。
(三)重点与难点1、重点景观生态、景观退化、生物入侵等基本概念。
2、难点景观分析与评价方法,景观生态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景观安全。
第八章城市园林生态工程(一)教学内容1、城市园林与景观:城市园林与景观概念、园林在城市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2、城市生态园林工程:生态园林城市、城市园林建设要符合的特性、“生态园林”的特点、生态园林建设原则、生态园林工程的建设、生态园林建设应注意的问题、态园林建设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要途径。
3、城市生态绿化工程:绿地的类型及使用情况、绿化的原则及方法、不同绿地的植物配置、园林绿化中的误区及应注意的问题。
(二)教学要求1、熟悉和了解城市园林与景观特点。
2、掌握城市生态园林工程及城市生态绿化工程建设的基本原则和要求。
(三)重点与难点1、重点园林、景观、绿地、生态园林、城市生态系统、生态园林城市等基本概念。
2、难点生态园林建设原则以及生态园林建设的过程。
第九章信息技术在生态工程的应用(一)教学内容1、地理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简介、地理信息系统在农业生态工程中的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在森林生态工程中的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在流域和海洋生态工程中的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在工业与城市生态工程中的应用。
2、遥感技术:遥感简介、遥感在农业生态工程中的应用、遥感在森林生态工程中的应用、遥感在流域和海洋生态工程中的应用、遥感在工业与城市生态工程中的应用。
3、计算机模拟分析技术:计算机模拟技术简介、模拟技术在生态农业工程中的应用、模拟技术在森林生态工程中的应用。
(二)教学要求1、了解地理信息系统在各项生态工程中的应用情况及技术要求。
2、了解遥感技术在各项生态工程中的应用情况及技术要求。
3、了解计算机模拟分析技术在生态农业工程、森林生态工程中的应用情况及特点。
(三)重点与难点1、重点重点掌握地理信息系统、遥感、计算机模拟技术的概念、原理。
2、难点难点为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在生态工程中的应用,计算机模拟技术在生态工程中的应用。
三、教学形式与学时分配四、课程考核五、参考书目及学习资料(书名,主编,出版社,出版时间及版次)1、《生态工程学导论》,杨京平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年5月第一版。
2、《生态工程学》,钦佩,安树青,颜京松主编,大学工业出版社,2002第二版。
3、《生态工程》,云正明主编,气象工业出版社,1999年第一版。
六、大纲说明1、平时作业通过典型案例分析,重点考核学生对生态工程设计知识应用能力,以便深入理解教学内容。
共进行2次考核,每次满分100分,考核成绩=2次考核实际得分之和/2。
2、出勤分计算方法:出勤一次计为100分,出勤分=学生出勤次数×100/总点名次数。
2017年9 月12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