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态工程学-实习大纲

生态工程学-实习大纲

生态工程学-实习大纲

第一篇:生态工程学-实习大纲

一、课程实习的目的和要求

目的:通过理论联系实际,使课堂的理论教学与生产实践中的生态工程学问题密切结合,让学生加深理解已学过的生态工程学基础知识;在实习中培养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使学生了解生态工程学的学科特点和生态工程问题的基本共性,掌握生态学基本思路和原理在社会生产实践中应用的途径和方法;学习生态工程设计的一般原则、技术程序及注意事项,初步掌握一些有代表性的生态保护、恢复与建设工程的设计、实施与管理方法;同时增强学生的生态设计理念。

要求:本实习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某两类典型生态工程模式的调查工作,包括相关资料的查询、方案设计、野外实地调查记录、室内分析和总结等环节,并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总结相关生态工程模式设计的原则、理念以及技术路线,并对该生态工程模式进行评价与分析,最后完成一份相应的生态工程调研报告。通过实习,使学生基本达到:

1.初步学会对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基本方法。

2.了解生态工程调查评价的主要内容、基本步骤,初步掌握其主要方法。

3.在调研报告的编写等方面得到一次较为系统的训练。

4.进一步树立生态设计理念和可持续发展观。

二、课程实习的内容和安排

根据实习要求和学生的专业、兴趣等具体情况确定,可选择以下的2-3个题目作为实习内容。学生通过对典型生态工程模式的实地参观、调查和分析,掌握该模式的设计原则、思路,并对该模式的结构和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评价。以下是供参考的部分选题和具体内容:

1.环境生态工程的调查和评价 具体内容:

(1)典型环境生态工程中环境生态技术调查

环境生态技术是在环境技术的基础上派生出来的,它更加考虑了环境与生态的密切联系,其突出特点在于既能按照技术发展规律最佳运行,又能最适度地满足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综合需求(物质、文化和生态需求)的技术。环境生态技术不仅涉及了一系列技术、技巧(技术、设备、操作规程)。也涉及了一系列管理活动(产品设计、环境管理、技术选择、工程系统的设计)。无论采用何种环境生态技术,都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考虑。

① 节省能源;

② 节省资源;

③ 生态环境材料;;

④ 循环再生;

⑤ 生物降解性。

(2)环境生态工程设计调查和评价

包括污水生态处理和固体废物处理生态工程等。

2.湿地生态工程的调查和评价

具体内容:

(1)湿地生态工程模式与相关技术调查和评价

例如:湿地养殖模式(池塘养殖、网箱和围网养殖)、湿地种养结合模式、湿地生态旅游模式、湿地污染净化方面的利用模式(生物工程垂直湿地污水处理技术、人工湿地脱氮技术、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等)。

(2)退化湿地生态系统恢复重建与湿地生态保护工程

调查典型湿地生态系统退化的类型和原因,并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该退化湿地生态

系统综合恢复治理模式和保护措施。

3.学校园林绿化生态工程的调查和评价

了解西林校园的规划和建设情况、学生感受,找出其存在的问题等。具体内容: 包括:树种选择、配置、布局是否体现了生态学的原理(物种的生态位特征、时间结构、空间结构等)和以下原则(保护多样性原则、适地适树原则、人与环境和谐原则、环境关联原则、系统性原则、整体性原则、统一规划,合理安排原则等);植物生长状况和影响其生长的因素;生物对改善校园环境的作用;植物移栽、园林养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校园污染的情况以及校园使用者对校园人居环境和园林管理的意见和建议。

4.农业生态工程的调查、评价与分析 具体内容:

(1)农业生态工程设计原则调查

包括:建设高级复合生态系统原则,充分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与结构合理性原则,整体效益协调、统一效应原则,人工合理调控原则,相关专业技术集成原则,经济效益、生态效应、与社会效益协同原则,投入产出原则,产品与市场协调原则等。

(2)农业生态工程设计的主要内容调查和评价

包括:农业生态系统生物种群选择,农业生态系统生物群落结构设计,农业生态系统人工环境设计,人工食物链(生产环、增益环、减耗环、复合环等)设计,农业生态系统加工连的设计等。

(3)农业生态工程主要模式调查和评价

例如:充分利用空间和土地资源的农林立体结构生态工程模式(农林间作、林药间作、林木与经济作物间作、时空结构优化种植等),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再循环和物质能力多层分级利用生态工程模式,基塘结合水陆交换的物质循环生态工程模式,相互促进的生物物种共生生态工程模式,以水面资源开发为主的农-渔-禽水生生态工程模式,以庭院经济为主的院落生态工程模式,山区综合开发的复合生态工程模式,多功能的农副工联合发展农业经济生态工程模式等。

5.工业生态工程的调查和评价 具体内容:

(1)调查工业生态园与传统工业园的区别 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工业生态园内有着各种副产物和废物的交换、能量和物质的多级利用、基础设施的共享以及完善的信息交换系统;工业生态园对工业生产力要素进行重新组合,并对工业生产组织形式具有新的突破与创新,使园区内环境资源优化配置,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工业生态园利用环境工程技术、市场经济机制和工业生态学原理,为企业的高效生产提供适当的发展环境,通过环境无害化技术的高度集成,合理循环利用环境资源,减少对生态环境的不良影响,取得环境与经济的双赢。

(2)工业生态园的系统评价 在系统调查的基础上,从技术和经济等方面,就各种系统设计的方案所能满足需要的程度及消耗和占用的各种资源进行系统评价和选择,并选择出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实施上可行的最优或满意方案。系统评价的步骤包括以下几点:

① 明确系统目标,熟悉系统方案。

② 分析系统要素。根据评价的目标,集中收集有关资料和数据,对组成系统的各个要素及系统的性能特征进行全面分析,找出评价项目。

③ 确定评价指标体系,科学地、客观地、尽可能全面的考虑各种因素。

④ 制定评价结构、评价准则,对所确定的指标进行定量化处理并使之规范化,确定各

指标的结构和权重。

⑤ 确定评价方法。

⑥ 进行单项评价,就系统的某一特殊方面进行详细评价。

⑦ 综合评价。利用模型和各种资料,权衡各方案的利弊得失,从系统的整体观点出发,综合分析问题,选择适当而且可能实现的优化方案。

(3)工业生态园可持续发展评价 下图是工业生态园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指标可以采用AHP及模糊评价法进行综合评价。

工业生态园评价指标体系(可持续发展度)

园区发展稳定性 园区发展能力 园区协调性

经济增长

人力资源稳定性

园区建设

技术创新环境指标

创业环境经济绩效 国际化能力

能源循环能力回收再生能力

环境协调性

具体安排:

第1天:示范讲解

根据本班学生的兴趣选择2个调研题目,给学生提供一些基础资料。教师讲解一个实例示范。教师指导学生如何进行资料的收集工作。

第2天:资料搜集

学生根据实习内容,查找相关的各种资料,并制定出相应的调查方案和调研提纲;同时教师安排第三天野外调查及实习报告事宜。

第3天:野外调查

教师带领学生根据制定的调查方案,对所选的一种典型生态工程模式进行实地参观、调查和分析,要求学生了解该模式的设计原则、思路,并对该模式的结构和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评价。

第4天:继续野外调查

教师带领学生对所选的第二种典型生态工程模式进行实地参观、调查和分析。第5天:室内分析总结,撰写实习报告

学生根据所搜集的文献资料和野外调查记录,进行数据分析,撰写实习报告。

三、指导方式

野外实地调查;提供基础资料;讲解实例示范;答疑。

四、课程实习报告的要求

实习报告中要具体分析该典型生态工程模式优点和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出该生态工程模式的调整与设计的初步方案。实习报告必须以所调研的资料为基础进行撰写,报告应重点突出,并附上相应的图和表。实习报告完成质量的好坏是一个同学课堂理论学习和实习锻炼收获的综合体现,每个同学应相对独立地认真完成。引用的参考文献必须标注出处,文后需附所引的参考文献。

五、课程实习考核及成绩评定 实习成绩按百分制形式计分。包括实习期间工作表现(20%)和实习报告书(80%)两部分。

六、课程实习教材及参考文献

1、教材

《生态工程学实习指导书》(自编)。

2、参考文献

孙振钧.生态学实验与野外实习指导.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0.钦佩,安树青,颜京松主编.生态工程学(第三版).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李季,许艇主编.生态工程.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杨京平主编.生态工程学导论.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盛连喜,许嘉巍,刘惠清编著 实用生态工程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张金屯,李素清.应用生态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戈峰.现代生态学(第二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七、其他说明无

第二篇:生态工程学实习报告

生态工程学实习报告

一、实习时间

2010年12月

二、实习地点

广西南宁市金沙湖附近农业用地及林地;广西南宁市至广西平果县沿途高速公路段;广西平果铝业公司及其采矿矿区。

三、实习目的和意义 强化对生态工程学的认知,开拓视野,培养同学们善于发现,积极地学习兴趣。2 增加实践经验,培养发散思维能力。了解地区农作结构,分析系统组成,同时实地走访矿区生产及污染情况,加强可持续发展的认知意识。

四、实习内容和过程

1.南宁市郊农林牧复合生态工程现状调查 1.1实习内容

(1)调查南宁市郊金沙湖附近现有的农林(牧)生态工程模式(2)其复合生态工程的主要物种组成结构(3)分析可行性及其生态工程学原理

(4)经济效益及是否存在问题,有哪些不妥之处 1.2实习过程及记录

根据我们实地调查了解,发现南宁市周边郊区的农林牧复合系统主要有以下几类(1)桉树—芭蕉—鸭—鱼塘复合系统,如下图所示

在该复合系统中首先需要我们去考虑因地制宜,在合适的地方充分利用其时间和空间,并且搭配得当,桉树—芭蕉—鸭—鱼塘复合系统主要表征的是对空间的高效利用,这一模式的种植地区基本属于农业用地,如何多层次高效率的维持和发展经济,提高收入是衡量的重要指标,对于此处而言能量物质流动明显复杂与单一种植模式,抗风险能力较高,桉树用材林的种植需要考虑两个因素就是水分和肥力,那么对于该地区鸭禽类粪便的存在,能直接供给桉树肥力的需要,另外复合模式的好坏需要考虑的是这一系统自身对能量物质之间的利用

程度,以及对外的依赖度,鱼塘——鸭这一块,鱼塘岸边种植草本植物,保持水土,鸭禽类 水草类为鱼类提供了充足的原料,塘泥又是一种肥力不错的副产物,可以就地施肥,芭蕉种植也是参考了桑基养鱼模式,分析表明这一系统是比较合理的。存在问题合理规划,种植结构也可以丰富一些。(2)玉米—蔬菜—甘蔗复合系统

这一复合系统的位置是基本属于平地类型,间种的存在能高效的利用太阳能,而甘蔗的存在增加了抗风险的能力,同时减轻了玉米,甘蔗的种间竞争能力,中间种植蔬菜,预留了通风,有助于植物传播授粉,适宜推广。(3)多种蔬菜—草类混合复合系统

该复合系统能有效地利用空间资源,比如进行尝试性的间种,后期也存在套种现象,这表明对空间的利用是有效而积极地,草类的出现主要是对于不适宜种植蔬菜的地域实行的一种措施,目的是有效地防止水土流失,这一种植模式的方向是对斑块结构的土地的全面利用,适宜在零散小块地带推广。(4)蔬菜—水稻复合生态系统

出发点有效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在水稻收割前期进行蔬菜种子种植,种子萌发段对光的

需求不敏感,收割完毕后蔬菜种子也已经萌发,该复合系统能有效地利用土地资源和能量(换句话就是时间),可以大面积推广,不过应该考虑水分的供给问题。(5)桉树—芭蕉—蔬菜复合生态系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