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宝安区2021年六年级上册期末调研语文试卷与答案

宝安区2021年六年级上册期末调研语文试卷与答案

宝安区2021年六年级上册期末调研语文试卷与答案(时间: 90分钟总分: 100分)积累与运用(28 分)一.选择题,将正确选项的字母填入括号内。

(6分)1.下列词语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别出心裁翠色欲流襟飘带舞B.排山到海跌跌撞撞大步流星C.呆头呆脑技高一筹画龙点晴D.汹涌澎湃余音绕粱热血沸腾【参考答案】A【答案解析】B 倒 C 睛 D 梁2.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A.铁凝在《盼》一文中,围绕“盼”将“我”的内心活动写得惟妙惟肖。

B.狼牙山五壮士坚强不屈的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C.鲁迅病得那么厉害,还三更半夜地写文章,真是自作自受。

D.有个同学全神贯注地阅读课外小说,受到了老师的表扬。

【参考答案】C【答案解析】A: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逼真,生动形象。

B:气壮山河:形容气概豪迈,可以压倒山河。

C:自作自受:思是自己做了蠢事或坏事后带来的不良后果,自己承担。

故放在句中不恰当。

D:全神贯注:全部精神集中在一点上。

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

3.下列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桥》一课句、段大多简短,作者这样写意在渲染紧张气氛,同时也加强了故事的悲剧色彩。

B.五音是指“金、商、角、徵、羽”。

C.《穷人》(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一课运用了大量的心理描写刻画人物形象。

D.“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运用了拟人、对偶的手法。

【参考答案】B【答案解析】五音是指“宫、商、角、徵、羽”二.名言、古诗文积累。

(14分)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听取蛙声一片。

(辛弃疾)2.绿树村边合,___________________。

(孟浩然)3.捐躯赴国难,___________________。

(曹植)4.___________________,水村山郭酒旗风。

(杜牧)5.其实地上本没有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鲁迅)【参考答案】1.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2.青山郭外斜3.视死忽如归4.千里莺啼绿映红5.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三.为持续做好深圳市全国文明城市建设工作,学校少先队大队部计划发布一份寒假春节期间节能环保的倡议书。

请写出2-3条倡议的内容。

(6 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例:1、禁燃爆竹,平安春节。

随着人类文明进步与社会发展,大量烟花爆竹集中燃放易给环境带来不可逆转的污染,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损害,而且隐藏着巨大安全风险。

请同学们以身作则,自觉带头,抵制烟花爆竹购买与燃放,争当不燃放烟花爆竹的环保宣传“小卫士”,号召亲朋好友一起,以环保的方式欢度新春佳节。

2、节能减排,绿色生活。

绿色是种时尚,你的选择可以决定生活的颜色,为优化环境作出贡献。

请弃用一次性制品,做到物尽其用:在超市购物时,用纸袋或布袋替换塑料袋。

为了我们的共同家园,带动身边人,一起拥抱绿色生活。

【答案解析】1.至少写2条。

2.写清楚倡议内容、理由。

四.2019年8月,深圳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

2020年,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

如果邀请你做一次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演讲,你的演讲稿题目是: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例:《新时代、新动力、新使命》综合阅读与实践(40分)一.《七律·长征》浓缩了长征过程的艰险、曲折、悲壮与豪迈,请选择2个字词写赏析。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首联开门见山赞美了红军不怕困难,勇敢顽强的革命精神,这是全篇的中心思想,也是全诗的艺术基调。

它是全诗精神的开端,也是全诗意境的结穴。

“不怕”二字是全诗的诗眼,“只等闲”强化、重申了“不怕”;“远征难”包举了这一段非凡的历史过程,“万水千山”则概写了“难”的内外蕴涵。

这一联如高山坠石,滚滚而下,牵动着全篇,也笼罩着全诗。

【答案解析】赏析字词类题目答题步骤:1.把字词原意解释出来。

2.解释字词在句中或文中的含义。

3.整体分析字词包含的作者情感。

二. 《桥》一文中描写雨、洪水和桥,《穷人》一文中描写渔家小屋,请你选择其中一篇课文,结合故事情节或人物形象,写出文中这种描写的作用。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桥》一文中描写雨、洪水和桥的描写手法是环境描写。

《桥》是一篇微型小说,文章虽然短小,但是故事zhi情节跌宕起伏,矛盾冲突不断。

课文对雨水、山洪、桥进行了大量的描写,这些环境描写不仅推动了小说情节的发展,还烘托出了老支书的光辉形象。

三.第八单元编入《少年闰土》、《好的故事》、《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和《有的人》,学了这个单元,请写出你心目中的鲁迅先生。

如果同学们想进一步了解鲁迅,写出你的好建议。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例:学习了第八单元这组课文,在课外又看了许多有关资料,我对鲁迅先生有了更深的了解。

他总是为别人想的多,为自己想的少。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是鲁迅先生的写照。

这位伟人,这位民族魂,他深深铭记在了我们的心中,他用自己的心血引导了无数莘莘学子走上了真理和正义的道路,他值得我们一辈子学习和敬佩!四.[材料一] “低”字从“旷”字生出,“近”字从“清”字生出。

野惟旷,故见天低于树;江惟清,故觉月近于人。

清旷极矣。

烟际泊宿,忧置身海角天涯、寂寥无人之境,凄然四顾,弥觉家乡之远,故云“客愁新”也。

下二句不是写景,有“愁”字在内。

(选自《唐诗真趣编》)[材料二] 《浪淘沙》其八: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谗言:毁谤的话。

迁客:被贬职调往边远地方的官。

漉:水慢慢地渗下。

)[材料三] 戴嵩,唐代画家。

画水牛观察精微尤为著名,后人谓得“野性筋骨之妙”。

相传曾画饮水之牛,水中倒影,唇鼻相连。

传世作品有《千牛图》(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绘两牛相斗的场面,一牛前逃,似力怯,另一牛穷追不舍,低头用牛角猛抵前牛的后腿。

逃者喘息逃避的憨态,击者蛮不可挡的气势,牛之野性和凶顽,尽显笔端。

可见画家对生活的观察细致入微。

(12 分)1. [材料一] 赏析的是哪几句诗?请写下来。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2.《浪淘沙》九首是唐代刘禹锡的组诗作品。

教材选的是第一首,演绎神话传说。

[材料二]是第八首,写迁客情怀。

为什么编者不选第八首当作课文?再模仿[材料一]赏析一句诗。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赏析[材料二]中某一句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因为刘禹锡被称作“诗豪”,教材所选用的第一首充满豪情,更能体现刘禹锡昂扬、豪放、外张的诗风,而第八首表达的是作者坚韧不拔的态度,所以第一首的写作风格与作者的个人风格更加贴切一些。

赏析[材料二]中某一句诗:“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

”诗人在这两句诗中以坚定语气表明谗言“如浪深”,“迁客似沙沉”的现象未必是必然发生的。

或者说,即使谗言如“浪深”,迁客却也未必就“沙沉”。

遭受不公正的迁谪逆境待遇也不都会如泥沙一样沉入江底,也有努力奋争搏击不已的。

3.读[材料三],结合课文思考:戴嵩观察之精微而得“野性筋骨之妙”,牧童却拊掌大笑而言“谬”,处士只有尬笑而“然之”,苏轼竟然抄录此事让后人津津乐道,究竞谁“谬”谁“然”?请写出你的看法与理由。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画只能表现特定现象,不可能把世间存在的一切现象纳入画面。

牧童和农人虽有以己所见情况判断己所未见情况的失误,但也情有可原,因为在那个封闭、资讯缺乏的时代,人们只能以“眼见”作为“为实”的依据。

至于苏轼记载这件事,不是做“好事之徒”,而是认为它有典型性,可以启发人们,向亲历者了解情况。

后世的人们引用这个故事,来说明文艺工作者要深入生活,要向劳动人民学习,了解真实情况。

所以没有一定的谁“谬”谁“然”,有的只是人们对于完美艺术的追求。

五.高山流水在武汉古琴台,听着耳旁流淌的音乐,仿佛也溶入到了那个有着高山葱郁、流水深涧、空谷回音不绝的年代,有几人真正懂得高山流水?古筝曲《高山流水》,中国十大古曲之一。

指法操作有“泛音、拂、绰、注、滚、上、下”等,又称“七十二滚拂流水”,来描绘流水的各种动态,抒发了志在流水,智者乐水之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