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去图书馆》教学设计

《去图书馆》教学设计

《去图书馆》教学设计《去图书馆》教学设计作为一名教职工,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去图书馆》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去图书馆》教学设计1学习目标:1.能根据路线图描述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的具体路线,体会方向与距离对确定路线的重要作用。

2.在描述简单的路线图的探索与应用中,体会方向与位置知识的价值。

教学重点:学会看简单的平面图,能描述简单的行走路线。

教学难点:在具体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说出某一物体的位置,并能在方格纸中用数对表示位置。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同学们我们在二年级下已经学习过认识方向了,怎样在地图上辨认方向呢,这个方向是北,那这个方向呢,让学生依次说出八个方向,并强调指向标的画法。

【设计意图】复习导入新课既巩固了旧知又可以引出新的学习任务。

二、探索新知1.观察并探索,引发思考。

投影出示数学书61页主题图,先观察,说一说看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揭示这节课学习内容。

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深入的探究,后以小组为单位有序汇报。

(笑笑从家去图书馆,怎样说清楚她要走的路线?)机灵狗说:先看朝哪个方向走。

淘气说:要说清楚在哪里转弯。

笑笑说:还要说清楚每一段路要走多远。

2.亲自实践同学们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总结出要确定的物体的具体位置必须要知道方向和距离。

老师启发引导,鼓励学生绘制路线图,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设计意图】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借助质疑,深入研究如果反过来从图书馆到笑笑家,该怎么走呢?为什么这次描述和笑笑从家到图书馆不一样呢?老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只是方向改变,两者间的距离并未发生改变。

【设计意图】通过写一写,说一说引导学生发现、归纳、概括规律的能力。

4.归纳概括怎样描述一个物体的具体位置,在描述时要注意什么?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总结归纳,师小结。

【设计意图】体现从数学走向生活的理念。

三、及时练习,巩固新知1.课本62页练一练第1题学生独立试做后交流2.课本62页练一练第2题学生独立试做后选取正确和错误的展示,通过对比,明确错误原因。

3.课本62页练一练第3题独立完成后小组互批,互疑,互改,互讲。

四、全课总结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2.在生活中应用这部分知识时有哪些需要提示大家的?3.对自己课中的表现做一个评价。

《去图书馆》教学设计2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教材61页第五单元方向与位置第一课时《去图书馆》。

教学目标:1.掌握描述路线图的方法,能准确地描述简单的行走路线。

2.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理解方向、距离、转弯的地方三个要素是描述路线的关键。

3.在对比学习的过程中,知道描述往返路线时距离不变,方向相反,转弯地方的次序也反了。

4.在知识的运用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能准确地描述简单的行走路线图。

教学难点:初步认识往返路线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装有不同“宝贝”的四个盒子。

2. 学生准备:尺子、铅笔。

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

1.播放视频,激起学生学习兴趣。

2.复习平面图上的方向和现实中的方向。

3.导入新知。

(板书课题)二、探究新知。

1.探究描述行走路线的方法。

(1)课件出示笑笑从家到图书馆行走的路线示意图。

引导:怎样说清楚笑笑要走的路线?淘气、机灵狗、笑笑给出了怎样的提示?学生反馈,教师可作适当点拨:先看朝哪个方向走,每一段走多远,在哪里转弯。

(2)启发:从教材的提示上看,要描述行走的路线,必须抓住哪几个要素?板书:笑笑笑向(方向)走米(距离)到(转弯地方)。

(3)学生动手画路线图,边画边在小组内模仿例句说一说。

(4)小结描述行走路线的方法。

先画一画,再找出方向、距离、转弯的地方。

2.探究、比较、描述往返路线。

(1)指一指。

指名学生在课件上指一指笑笑从图书馆回家怎么走。

(2)说一说。

让学生在小组里说一说笑笑从图书馆回家的路线。

(3)比一比。

指名学生分别说一说往返路线,引导学生比较方向、距离、转弯的地方三个要素哪些没变?哪些变了?是如何变化的?(4)小结:描述返程路线时,距离没变,方向相反,转弯地方的次序也反了。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62页“练一练”第1题。

引导学生先说一说再独立填空。

(引导时适时板书八个方向。

)2.完成教材第62页“练一练”第2题。

要求学生仿照第1题填空的形式,在小组内说一说。

学生反馈汇报。

其中科技馆到光明路、商场到天文馆、幸福路到动物园的方向需要重点指导。

3.完成教材第62页“练一练”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四、拓展延伸。

(引导学生辨认教室内方向,并描述简单的路线。

)游戏:快乐寻宝1. 课件出示并明确游戏规则。

2. 师生参与游戏。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同学们,我们这节课学会了什么?(出示学习目标)引导学生对照学习目标进行总结。

2. 布置作业:完成教材第62页“练一练”第4题。

3.肯定学生课堂表现,歌曲《加油歌》鼓励学生。

板书设计:五、方向与位置1.去图书馆笑笑笑向(方向)走米(距离)到(转弯地方)。

返程路线相反不变次序反了《去图书馆》教学设计3《图书馆》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加与减(二)的第一节内容。

教材通过“图书馆”这个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情境,引入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体会到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也为以后的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奠定坚实的基础。

反思整节课,感受颇深。

一、面对学生,如何施教。

一年级学生年龄小,思维活跃,表现欲强,有一定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有的同学基础好,习惯好,有的甚至不用教就会了,因为他们曾经学过珠心算;而有的学生口算慢,需要借助直观(如数小棒、拨计数器、数指拇等)。

面对参差不齐的学生,怎么教?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二、算法多样化,张显孩子个性,展示学生风采。

面对参差不齐的学生,让每个学生学有价值的数学,让其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教学中,我们让孩子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尊重了每一个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引导学生经历一个独立思考、同伴讲解,全班交流的过程。

在多种方法依次出现后,让他们说说自己最喜欢哪种算法?为什么?这些方法中谁和谁比较接近,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各种方法,发现它们有没有共同的'地方。

充分地让学生说,并与前面学的不进位加法进行比较,找出异同。

这样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激活了学生头脑中原有知识,让学生在原知识的基础上,自我建构,在合作中,展示彼此的思考,使学生在自我认识的基础上,又加深了一层,达到优化认知结构的目的。

三、教师要引导学生感受、体验教学内容。

尊重学生的不同感受及其思考的方向,引导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学生通过复习旧知,在情境中提出问题、探索算法、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的每一步都是学生在老师引领下通过自己动手动脑完成的。

教育的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一起分享人类千百年来创造的精神财富的过程,分享师生各自的生活经验和价值观的过程。

分享意味着教师更多的展示,而不是灌输;是引领而不是强制;是平等的给予,而不是居高临下的施舍。

教师要走进儿童的世界,学会从儿童的眼光看世界,分享孩子们的喜怒哀乐,欣赏孩子们的“闪光”之处,从孩子们的单纯中获得满足、愉悦和快乐。

教师要与学生一起寻找真理。

相互提供支持、启迪灵感、共享智慧;勇敢地承认自己的过失、错误和不足,让学生看到老师的坦诚,并以此为榜样,拉近师生距离,使自己成为一个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

但是本节课还是存在了一些问题,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

比如在与学生交流18+4=的四种算法,在竖式计算这种方法上,作为本节课的重点,不够突出,“满十进一”这一个知识点应该给学生多一些的发挥空间。

对于细节上尚有些欠缺,不够大胆,不敢放手让学生去学。

另外,其中有位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三种书一共有多少本?在当时处理的不够妥当,把之布置为作业有些不妥,可以告诉学生把问题放在问题银行,后面解决。

不会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好像置之不理,也给学生留有思考的时间。

我认为教学是在实践中不断进步,只有把自己当做学生,不断地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才能成为新时代的教师!《去图书馆》教学设计4本节课呈现了从笑笑家到图书馆的主要道路以及沿途主要参照物的平面图,鼓励学生通过讨论和多样化的画图方式尝试、探索描述从笑笑家途经一些建筑物最终到达图使馆的路线,体会方向与距离是描述路线图缺一不可的关键要素,并在描述路线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由于八个方向的认识是在二年级下册学习的,与本课时内容是个较远,所以我先结合情境图,应道学生对八个方向的知识进行简单回顾。

如请学生说一说,以商场为中心,其他各个地方分别在商场的哪个方向。

接下来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说出笑笑从家出发去图书馆的路线。

学生必须明确三点:(1)要走的路线有几段路组成?(2)每一段路朝着什么方向走,从哪里走到哪里?(3)每一段路要走多少米?通过讨论得出两种路线。

有了以上基础,接着让学生画一画从笑笑家到图书馆的两幅路线图。

最后请学生用语言清楚地描述所画的路线图,进一步感受方向与距离是描述路线图不可缺少的两个基本要素。

对于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学生掌握的还是比较好的。

《去图书馆》教学设计5教学目标:1、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

2、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3、培养学生细心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1、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2、笔算竖式的书写格式。

3、使学生理解个位相加满十要向十位进一的道理。

教学难点使学生理解个位相加满十要进位的道理。

教学准备:PPT、小棒教学过程课前:复习20以内进位加法(“开火车”口算)。

一、情境创设,谈话导入1.谈话引入。

同学们喜欢看课外书吗?谁来说说你喜欢看些什么书?同学们喜欢看的书真不少,可以看出大家都是好学的孩子。

2、引入情境。

我们的好朋友“机灵狗”最近新开了图书馆,听说里边的书可多了,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PPT)瞧,这就是图书馆的一角。

(出示课题:图书馆)二、提出问题,初探进位加法1.提数学问题。

(1)看图提问题。

请小朋友仔细观察这幅图,说一说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小朋友观察的真仔细,说的很好,那你们能提出数学问题吗?(生独立思考,指名提出数学问题,师在黑板上贴问题)(2)根据问题列式。

我们班的小朋友真能干,一下子就提出这么多的数学问题,下面我们先来解决这个问题:《童话世界》和《丛林世界》一共有多少本?你会列式吗?请拿出练习本列出算式。

(生列式师巡视)2、初探进位加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