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于富生《成本会计学》笔记和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成本会计前沿【圣才出品】

于富生《成本会计学》笔记和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成本会计前沿【圣才出品】

第9章成本会计前沿
9.1考点难点归纳
一、作业成本法
1.作业成本法产生的时代背景
新技术革命和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以及由此而带来的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思想和方法的深刻变革,都要求成本会计进行革新,呼唤新的成本计算方法的出现。

于是,以作业量为成本分配基础,以作业为成本计算的基本对象,旨在为企业作业管理提供更为相关、相对准确的成本信息的成本计算方法——作业成本计算法就应运而生了。

2.作业成本法的基本概念
(1)作业
作业是企业为了提供一定产量的产品或劳务所消耗的人力、技术、原材料、方法和环境的集合体。

常见的作业可以分为以下四类:①单位作业;②批别作业;③产品作业;④维持性作业。

(2)作业链和价值链概念
企业管理深入到作业层次以后,现代企业实质上是一个为了满足顾客需要而建立的一系列有序的作业集合体,这形成了一个由此及彼、由内向外的作业链。

每完成一项作业要消耗一定量的资源,而作业的产出又形成一定的价值,转移给下一个作业,按此逐步推移,直至最终把产品提供给企业外部的顾客。

最终产品,作为企业内部一系列需要的总产出,凝集了在各个作业上形成而最终转移给顾客的价值。

因此,作业链同时也表现为价值链。

(3)成本动因
所谓成本动因就是决定成本发生的那些重要的活动或事项。

根据成本动因在资源流动中所处的位置,通常可将其分为资源动因和作业动因两类。

①资源动因。

所谓资源动因,通俗地讲,就是资源被各种作业消耗的方式和原因,它反映作业中心对资源的消耗情况,是资源成本分配到作业中心的标准。

②作业动因。

所谓作业动因,通俗地讲,就是各项作业被最终产品或劳务消耗的方式和原因。

3.作业成本法
(1)传统成本计算方法与作业成本法在间接制造费用核算上的差别如图9-1所示。

传统成本计算方法:
作业成本法:
图9-1传统成本计算法与作业成本计算法的区别
通过图也可以看出,作业成本法下,制造费用的核算分为两步:第一步,将制造费用计人作业基础成本库中;第二步,得出和使用一系列作业成本动因分配率,将归集的成本一一
分配给各种产品。

(2)作业成本法的基本程序
①在作业分析的基础上,确认作业、主要作业,划分作业中心。

②以作业中心为成本库归集费用。

③将各作业成本库归集的成本分配计人最终产品或劳务,计算产品或劳务的成本。

4.作业成本法举例
5.作业成本法的优点、局限性和借鉴时应注意的问题
(1)作业成本法的优点
①拓宽了成本核算的范围;②提供了相对准确的成本信息;③作业成本信息可以有效地改进企业战略决策;④提供了便于不断改进的业绩评价体系;⑤便于调动各部门挖掘盈利潜力的积极性;⑥有利于企业杜绝浪费,提高经济效益。

(2)作业成本法的局限性
①在成本动因的选择上有一定的主观性;②实施作业成本计算的费用较高;③作业成本计算的实施将会降低(或失去)成本信息的纵向和横向可比性。

(3)我国企业在借鉴作业成本法时应注意的问题
①要充分认识企业的具体情况,注意把作业成本法的实施与企业成本管理水平的改进和提高结合起来,从现实需要出发来设计作业成本计算系统。

②要充分认识作业成本法在费用分配上的本质要求,切忌主观武断。

作业成本计算以以下两个基本条件为前提:第一个条件是:同一作业成本库中的成本均由同质作业引起;第二个条件是:同一成本库中,成本变动与作业的变动水准是等比例增减。

③要充分考虑成本效益原则,力求有效地解决企业生产经营过程和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二、质量成本
1.质量的定义
质量是指产品满足顾客的程度,包括设计质量和一致质量两个基本方面。

设计质量衡量的是产品的功能符合顾客需求的程度。

一致质量衡量的是产品的性能符合设计与生产规格的程度。

2.质量成本的定义与分类
质量成本是指为了防止出现低质量产品而发生的成本以及由于出现了低质量产品而导致的成本。

质量成本包括如下四类:
(1)预防成本。

预防成本是为防止出现低质量产品而发生的成本。

(2)鉴定成本。

鉴定成本是为了确定产品是否符合顾客要求而发生的成本。

(3)内部失败成本。

内部失败成本是指由于低质量产品在送达顾客之前被发现而引起的成本。

(4)外部失败成本。

外部失败成本是指由于低质量产品在送达顾客之后被发现而引起的成本。

3.质量成本核算
(1)非独立核算形式
所谓非独立核算形式就是将质量成本核算纳入现有的会计核算账户体系的一种核算形式。

(2)独立核算形式
所谓独立核算形式就是把质量成本的核算和正常的会计核算截然分开,单独组织质量成本的核算,形成质量成本核算的独立体系。

4.质量成本计量
质量成本按其表现形式可分为显性质量成本和隐性质量成本。

显性质量成本可以从企业的会计记录中得知数额。

隐性质量成本需要对其进行估计。

估计隐性质量成本的常用方法有如下三种。

(1)乘数法
乘数法简单地假定全部外部失败成本是得到计量的外部失败成本的一定倍数。

其计算公式为:
全部外部失败成本=KX已计量外部失败成本
式中,K为乘数因子,根据经验估计确定。

隐性质量成本等于全部外部失败成本与已计量外部失败成本之差。

(2)市场调查法
通过对顾客的调查和对企业销售人员的访谈,可以对隐性质量成本的估计提供重要参考依据,可用于预计不良质量所带来的未来利润流失数。

(3)塔古奇损失函数法
塔古奇损失函数假定任一质量特性相对于目标值的偏离都会导致隐性质量成本的发生,而且当实际特性偏离目标值时,隐性质量成本以平方倍增加。

其计算.公式为:
L(y)=k(y-T)2
式中,k为企业外部失败成本结构的比例常数;Y为质量特性的实际值;T为质量特性的目标值;L为隐性质量成本。

5.质量成本控制
(1)质量成本函数:可接受质量观点
可接受质量观点认为控制成本与失败成本之间存在此消彼长的权衡关系。

当任何额外的预防或鉴定成本的增加都会大于失败成本的相应减少时,这个点就代表最
优的全面质量成本水平。

该点是控制成本和失败成本的最佳平衡点,决定了可接受质量水平。

这种理论观点如图9-2所示。

图9-2可接受质量成本
(2)质量成本函数:零缺陷观点
零缺陷观点最基本的主张是:把不符合质量要求的产品降低到零是符合成本效益原则的。

质量成本的最优水平是零缺陷。

这种理论观点如图9-3所示。

图9-3零缺陷质量成本
这个战略是建立在如下基础之上的:①每一个失败都有其根本原因;②失败原因是可以预防的;③预防作业成本比其他质量相关作业成本更低。

三、环境成本。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