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册综合检测(时间:120分钟 满分:1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小题,每小题4分,共52分.在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第1~10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1~13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不得分)1.已知函数f (x )=log 2(x +1),若f (a )=1,则a 的值为( ) A .0 B .1 C .2D .3解析:选B 由题意知log 2(a +1)=1,∴a +1=2,∴a =1. 2.函数y =x -1·ln(2-x )的定义域为( ) A .(1,2) B .[1,2) C .(1,2]D .[1,2]解析:选B 要使解析式有意义,则⎩⎪⎨⎪⎧x -1≥0,2-x >0,解得1≤x <2,所以所求函数的定义域为[1,2).3.已知O ,A ,B 是同一平面内的三个点,直线AB 上有一点C 满足2AC ―→+CB ―→=0,则OC ―→=( )A .2OA ―→-OB ―→B .-OA ―→+2OB ―→C.23OA ―→-13OB ―→ D .-13OA ―→+23OB ―→解析:选A 依题意,得OC ―→=OB ―→+BC ―→=OB ―→+2AC ―→=OB ―→+2(OC ―→-OA ―→),所以OC ―→=2OA ―→-OB ―→,故选A.4.从装有2个红球和2个黑球的口袋内任取2个球,那么互斥而不对立的两个事件是( )A .至少有一个黑球与都是红球B .至少有一个黑球与都是黑球C .至少有一个黑球与至少有一个红球D .恰有1个黑球与恰有2个黑球解析:选D A 中的两个事件是对立事件,不符合要求;B 中的两个事件是包含关系,不是互斥事件,不符合要求;C 中的两个事件都包含“一个黑球、一个红球”这一事件,不是互斥事件;D 中是互斥而不对立的两个事件.故选D.5.某学校有教师200人,男学生1 200人,女学生1 000人.现用分层抽样的方法从全体师生中抽取一个容量为n的样本,若女学生一共抽取了80人,则n的值为( ) A.193 B.192C.191 D.190解析:选B 1 000×n200+1 200+1 000=80,求得n=192.6.为评估一种农作物的种植效果,选了n块地作试验田.这n块地的亩产量(单位:kg)分别为x1,x2,…,x n,下面给出的指标中可以用来评估这种农作物亩产量稳定程度的是( ) A.x1,x2,…,x n的平均数B.x1,x2,…,x n的标准差C.x1,x2,…,x n的最大值D.x1,x2,…,x n的中位数解析:选B 统计问题中,体现数据的稳定程度的指标为数据的方差或标准差.故选B.7.已知向量a=(1,m),b=(m,1),则“m=1”是“a∥b”成立的( )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解析:选A 向量a=(1,m),b=(m,1),若a∥b,则m2=1,即m=±1,故“m=1”是“a∥b”的充分不必要条件,选A.8.某出租汽车公司为了了解本公司司机的交通违章情况,随机调查了50名司机,得到了他们某月交通违章次数的数据,结果制成了如图所示的统计图,根据此统计图可得这50名出租车司机该月平均违章的次数为( )A.1 B.1.8C.2.4 D.3解析:选B 5×0+20×1+10×2+10×3+5×450=1.8.9.甲、乙、丙三人在3天节目中值班,每人值班1天,则甲紧接着排在乙的前面值班的概率是( )A.16B.14C.13D.12解析:选C 甲、乙、丙三人在3天中值班的情况为:甲、乙、丙;甲、丙、乙;丙、甲、乙;丙、乙、甲;乙、甲、丙;乙、丙、甲共6种,其中符合题意的有2种,故所求概率为13.10.已知a =(1,2),b =(-1,1),c =2a -b ,则|c |=( ) A.26 B .3 2 C.10D. 6解析:选B ∵a =(1,2),b =(-1,1),∴c =2a -b =(3,3),∴|c|=9+9=32,故选B.11.下列函数中,在区间(0,+∞)上单调递减的是( ) A .y =1xB .y =e -xC .y =-x 2+1 D .y =lg|x |解析:选ABC 易知y =1x;y =e -x ,y =-x 2+1在(0,+∞)上是减函数,y =lg |x |在(0,+∞)上是增函数.故选ABC.12.在△ABC 中,下列四个选项正确的是( ) A .AB ―→-AC ―→=BC ―→ B .AB ―→+BC ―→+CA ―→=0C .若(AB ―→+AC ―→)·(AB ―→-AC ―→)=0,则△ABC 为等腰三角形 D .若AC ―→·AB ―→>0,则△ABC 为锐角三角形解析:选BC ∵AB ―→-AC ―→=CB ―→=-BC ―→≠BC ―→,∴A 错误.AB ―→+BC ―→+CA ―→=AC ―→+CA ―→=AC ―→-AC ―→=0,∴B 正确.由(AB ―→+AC ―→)·(AB ―→-AC ―→)=AB 2―→-AC 2―→=0,得|AB ―→|=|AC ―→|,∴△ABC 为等腰三角形,C 正确.AC ―→·AB ―→>0⇒cos 〈AC ―→,AB ―→〉>0,即cos A >0,∴A 为锐角,但不能确定B ,C 的大小,∴不能判定△ABC 是否为锐角三角形,∴D 错误,故选BC.13.图1为某省2019年1~4月份快递业务量统计图,图2为该省2019年1~4月份快递业务收入统计图,则下列选项中对统计图理解正确的是( )A .2019年1~4月份快递业务量中3月份最高,2月份最低,差值接近2 000万件B .2019年1~4月份快递业务量同比增长率均超过50%,在3月份最高,和春节蛰伏后网购迎来喷涨有关C .从两图中看,增量与增长速度并不完全一致,但业务量与业务收入变化高度一致D .从1~4月份来看,业务量与业务收入有波动,但整体保持高速增长解析:选ABC 对于A,2019年1~4月份快递业务量中3月份最高,有4 397万件,2月份最低,有2 411万件,其差值接近2 000万件,所以A 正确;对于B,2019年1~4月份快递业务量的同比增长率分别为55%,53%,62%,58%,均超过50%,在3月份最高,和春节蛰伏后网购迎来喷涨有关,所以B 正确;对于C ,由题中两图易知增量与增长速度并不完全一致,其业务量从高到低变化是3月→4月→1月→2月,业务收入从高到低变化是3月→4月→1月→2月,保持高度一致,所以C 正确;对于D ,由题图知业务收入2月相对1月减少,4月相对3月减少,整体不具备高速增长之说,所以D 不正确.综上,选ABC.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把答案填在答题卡上的横线上)14.已知函数f (x )=⎩⎪⎨⎪⎧log 3x ,x >0,2x,x ≤0,则f ⎝ ⎛⎭⎪⎫f ⎝ ⎛⎭⎪⎫19的值为________.解析:因为19>0,所以f ⎝ ⎛⎭⎪⎫19=log 319=log 33-2=-2,所以f (-2)=2-2=14.答案:1415.某人5次上班途中所花的时间(单位:分钟)分别为x ,y,10,11,9.已知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为10,方差为2,则|x -y |的值为________.解析:由平均数为10,得(x +y +10+11+9)×15=10,则x +y =20;又方差为2,∴[(x-10)2+(y -10)2+(10-10)2+(11-10)2+(9-10)2]×15=2,得x 2+y 2=208,2xy =192,∴|x -y |=(x -y )2=x 2+y 2-2xy =4.答案:416.甲、乙、丙三人参加一次考试,他们合格的概率分别为23,34,25,那么三人中恰有两人合格的概率是________.解析:三人中恰有两人合格的概率P =23×34×⎝ ⎛⎭⎪⎫1-25+23×⎝ ⎛⎭⎪⎫1-34×25+⎝ ⎛⎭⎪⎫1-23×34×25=715.答案:71517.从某小学随机抽取100名同学,将他们的身高(单位:cm)数据绘制成频率分布直方图(如下图).由图中数据可知a =________.若要从身高在[120,130),[130,140),[140,150]三组的学生中,用分层抽样的方法选取18人参加一项活动,则从身高在[140,150]的学生中选取的人数应为________(一空2分).解析:∵0.005×10+0.035×10+a ×10+0.020×10+0.010×10=1, ∴a =0.030.设身高在[120,130),[130,140),[140,150]三组的学生分别有x ,y ,z 人, 则x100=0.030×10,解得x =30.同理,y =20,z =10. 故从[140,150]的学生中选取的人数为1030+20+10×18=3.答案:0.030 3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82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8.(12分)已知a =AB ―→,B 点坐标为(1,0),b =(-3,4),c =(-1,1),且a =3b -2c ,求点A 的坐标.解:∵b =(-3,4),c =(-1,1),∴3b -2c =3(-3,4)-2(-1,1)=(-9,12)-(-2,2)=(-7,10),即a =(-7,10)=AB ―→.又B (1,0),设A 点坐标为(x ,y ), 则AB ―→=(1-x,0-y )=(-7,10),∴⎩⎪⎨⎪⎧1-x =-7,0-y =10⇒⎩⎪⎨⎪⎧x =8,y =-10,即A 点坐标为(8,-10).1 7 92 0 1 5 319.(14分)某车间共有12所示.(1)根据茎叶图计算样本均值;(2)日加工零件个数大于样本均值的工人为优秀工人.根据茎叶图推断该车间12名工人中有几名优秀工人?解:(1)样本均值为17+19+20+21+25+306=1326=22.(2)由(1)知样本中优秀工人所占比例为26=13,故推断该车间12名工人中有12×13=4名优秀工人.20.(14分)已知f (x )=|log 3x |. (1)画出函数f (x )的图象;(2)讨论关于x 的方程|log 3x |=a (a ∈R)的解的个数.解:(1)函数f (x )=⎩⎪⎨⎪⎧log 3x ,x ≥1,-log 3x ,0<x <1,对应的函数f (x )的图象如图所示.(2)设函数y =|log 3x |和y =a .当a <0时,两图象无交点,原方程解的个数为0个. 当a =0时,两图象只有1个交点,原方程只有1解. 当a >0时,两图象有2个交点,原方程有2解. 21.(14分)已知函数f (x )=log a (3-ax )(a >0,且a ≠1). (1)当x ∈[0,2]时,函数f (x )恒有意义,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2)是否存在这样的实数a ,使得函数f (x )在区间[1,2]上为减函数,并且最大值为1?如果存在,试求出a 的值;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1)∵a >0且a ≠1,设t (x )=3-ax ,则t (x )=3-ax 为减函数,当x ∈[0,2]时,t (x )的最小值为3-2a ,∵当x ∈[0,2]时,f (x )恒有意义,即x ∈[0,2]时,3-ax >0恒成立. ∴3-2a >0,∴a <32.又a >0且a ≠1,∴0<a <1或1<a <32,∴实数a 的取值范围为(0,1)∪⎝ ⎛⎭⎪⎫1,32. (2)由(1)知函数t (x )=3-ax 为减函数. ∵f (x )在区间[1,2]上为减函数, ∴y =log a t 在[1,2]上为增函数,∴a >1,当x ∈[1,2]时,t (x )的最小值为3-2a ,f (x )的最大值为f (1)=log a (3-a ),∴⎩⎪⎨⎪⎧3-2a >0,log a (3-a )=1,即⎩⎪⎨⎪⎧a <32,a =32.故不存在这样的实数a ,使得函数f (x )在区间[1,2]上为减函数,并且最大值为1. 22.(14分)今年西南一地区遭遇严重干旱,某乡计划向上级申请支援,为上报需水量,乡长事先抽样调查了100户村民的月均用水量,得到这100户村民月均用水量的频率分布表如表:(月均用水量的单位:吨)(1) (2)估计样本的中位数是多少;(3)已知上级将按每户月均用水量向该乡调水,若该乡共有1 200户,请估计上级支援该乡的月调水量是多少吨?解:(1)频率分布表与相应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和频率分布折线图如下:[0.5,2.5)120.12[2.5,4.5)240.24[4.5,6.5)400.40[6.5,8.5)180.18[8.5,10.5]60.06合计100 1.00(2)设中位数为x,因为月均用水量在[0.5,4.5)内的频率是0.12+0.24=0.36,月均用水量在[0.5,6.5)内的频率是0.12+0.24+0.40=0.76,所以x∈[4.5,6.5),则(x-4.5)×0.2=0.5-0.36,解得x=5.2.故中位数是5.2.(3)该乡每户月均用水量估计为1.5×0.12+3.5×0.24+5.5×0.40+7.5×0.18+9.5×0.06=5.14,由5.14×1 200=6 168,知上级支援该乡的月调水量是6 168吨.23.(14分)(2019·北京高考)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支付方式发生了巨大转变.近年来,移动支付已成为主要支付方式之一.为了解某校学生上个月A,B两种移动支付方式的使用情况,从全校所有的1 000名学生中随机抽取了100人,发现样本中A,B两种支付方式都不使用的有5人,样本中仅使用A和仅使用B的学生的支付金额分布情况如下:支付金额支付方式不大于2 000元大于2 000元仅使用A27人3人仅使用B24人1人(1)(2)从样本仅使用B的学生中随机抽取1人,求该学生上个月支付金额大于2 000元的概率;(3)已知上个月样本学生的支付方式在本月没有变化.现从样本仅使用B的学生中随机抽查1人,发现他本月的支付金额大于2 000元.结合(2)的结果,能否认为样本仅使用B的学生中本月支付金额大于2 000元的人数有变化?说明理由.解:(1)由题知,样本中仅使用A的学生有27+3=30(人),仅使用B的学生有24+1=25(人),A,B两种支付方式都不使用的学生有5人.故样本中A,B两种支付方式都使用的学生有100-30-25-5=40(人).估计该校学生中上个月A,B两种支付方式都使用的人数为40100×1 000=400.(2)记事件C为“从样本仅使用B的学生中随机抽取1人,该学生上个月的支付金额大于2 000元”,则P(C)=125=0.04.(3)记事件E为“从样本仅使用B的学生中随机抽查1人,该学生本月的支付金额大于2 000元”.假设样本仅使用B的学生中,本月支付金额大于2 000元的人数没有变化,则由(2)知,P(E)=0.04.答案示例1:可以认为有变化.理由如下:P(E)比较小,概率比较小的事件一般不容易发生,一旦发生,就有理由认为本月支付金额大于2 000元的人数发生了变化.所以可以认为有变化.答案示例2:无法确定有没有变化.理由如下:事件E是随机事件,P(E)比较小,一般不容易发生,但还是有可能发生的.所以无法确定有没有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