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学实验室检查复习资料
3.胆红素尿
特征
深黄色、棕黄色(振荡后泡沫色黄)
临床意义
肝细胞性/梗阻性黄疸
4.脓尿pyuria菌尿bacteriuria
特征
脓尿白色絮状沉淀,菌尿云雾状、加热或加酸不消失(碳酸盐.磷酸盐鉴别)
临床意义
尿路感染如肾盂肾炎、膀胱炎
5.乳糜尿chyluria
特征
乳白色、呈稀牛奶状
临床意义
乳糜尿见于丝虫病、腹腔肿瘤压迫、淋巴结核
3.时性
饮食、应激状态、药物
4.非葡萄糖性
哺乳(乳糖尿)、肝功不全(果糖尿)
5.假性
班氏法(+)试纸法(—)
假阳性VitC INH APC水杨酸黄连
(三)尿酮体检测
原理体内糖分解不足,脂肪分解活跃,超过肝外组织的氧化能力,产生酮体(ketonuria)
参考值正常人定性(—)
临床意义
1.糖尿病性
是糖尿病昏迷的前期指标
(四)尿病原体
尿菌阳性:尿液直接涂片平均每个油镜视野>1个以上细菌
细菌定量培养菌落计数>105/ml;<104/ml为污染(假阳性);104-105/ml者,应复查或结合临床判断
粪便检测
一、标本采集
1.粪便标本务必新鲜,不可混人尿液,盛器应洁净干燥。
2.采集标本时应选有粘液或脓血部分,必要时多处取材。
(1)阳性反应:①消化性溃疡,阳性率为40%一70%,呈间隙阳性;
②消化道恶性肿瘤
③其他,如急性胃粘膜病变、肠结核、Crohn病等,OBT均常为阳性
(2)假阳性反应:
浆膜腔积液检测
(一)漏出液
为非炎症性积液,常见原因:
1.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
当血浆白蛋白<25g/L时,可引起浆膜腔积液,常见于晚期肝硬化,肾病综合征,重度营养不良等。
沉淀涂片查找病原菌,必要时通过细菌培养或动物接种明确诊断。
三漏出液与渗出液鉴别
漏出液
渗出液
病因
非炎症性
炎症性
颜色
淡黄色、浆液性
黄色,血性,脓性
透明度
清晰透明或微混
混浊
比密
<1.018
>1.018
凝固性
不易凝固
易凝固
蛋白质定量(g/L)
<25
>30
葡萄糖(mmol/L)
与血糖相近
低于血糖水平
LDH (U/L)
3 .凝固性漏出液一般不易凝固,渗出液可因有纤维蛋白原等凝血因子以及细菌,往往自行凝固或有凝块出现。
4 .比重漏出液比重多在1.018以下。渗出液因含大量蛋白及细胞,比重多高于1.018
(二)化学检查
1.粘蛋白试验
原理:粘蛋白是一种酸性糖蛋白,等电点为pH3-5,因此可在稀醋酸中出现白色沉淀。
漏出液多为阴性,渗出液多为阳性
参考值正常新鲜尿(PH 5.0 ~ 7.0)
偏酸:肉食、蛋白质、代酸、痛风
偏碱:素菜、代碱、肾小管性酸中毒、呕吐
五)尿液比重
原理肾小管具有浓缩、稀释功能受年龄、饮水及尿量等影响
参考值成人1.015~1.025空腹晨尿≥1.020
临床意义
SG↑
急性肾炎、心衰、脱水、糖尿病
SG↓
急性肾衰、肾小管间质疾病、尿崩症
6.盐类结晶尿
特征
淡白色或粉红色颗粒状混浊,加热后混浊消失,即为尿酸盐;加热后混浊增加,再加入醋酸混浊变清,即为磷酸盐或碳酸盐。
三)尿液气味
正常人
挥发酸味、受饮食(蒜、葱)影响
膀胱炎/尿潴留
新鲜尿即具有氨臭味
酮症酸中毒
烂苹果味
有机磷酸酯类中毒
蒜臭味
四)尿液酸碱反应
原理肾为调节酸碱、电解质平衡的脏器之一
4乳酸测定浆膜腔积液乳酸>血乳酸水平
意义:感染性与非感染性积液的鉴别
乳酸>10mmol/L提示细菌感染。风湿活动、心衰及恶性肿瘤所致积液乳酸水平轻度增高。
5乳酸脱氢酶
LDH活性测定主要用于鉴别积液的性质。渗出液中LDH常大于200U/L。在渗出液中,化脓性积液的LDH活性增高最明显,其次是癌性积液,结核性略高于正常。
(三)显微镜检查
1 .细胞计数漏出液中白细胞数常<100×106/L,如果>500×106/L多为渗出液。
2 .细胞分类漏出液:主要为间皮细胞和淋巴细胞
渗出液:中性粒细胞为主:常见于化脓性炎症,在结核性浆膜腔炎早期的渗出液中,也可见以中性粒细胞增多为主。
淋巴细胞为主:提示慢性炎症,如结核、梅毒或结缔组织病所致渗出液。
直立时前突的脊柱压迫左肾静脉所致
3.病理性
小球性
选择性蛋白尿:白蛋白为主,无大分子蛋白
非选择性蛋白尿:出现大量大分子量蛋白质
肾小管性
肾盂肾炎、间质性肾炎中毒性肾病
混合性
各种肾病后期、继发性肾脏疾病
组织性
T- H蛋白
溢出性
血红蛋白、肌红蛋白、凝-溶蛋白
偶然性蛋白尿
假性蛋白尿
凝-溶蛋白尿原理:免疫球蛋白轻链具有在不同温度下凝固–溶解的特性
临床意义多发性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肾淀粉样变
(二)尿糖检测
原理当血葡萄糖> 8.89mmol/L(或肾小管阈值↓)时,则尿糖(+)
参考值
正常人定性(—)定量< 5.0 mmol/24h尿
临床意义定性(+)称糖尿(glucoseuria)
1.血糖增高性
糖尿病、内分泌病、胰腺炎
2.血糖正常性
慢性肾炎、间质性肾炎、家族性、糖尿病、新生儿、妊娠(肾性糖尿)
参考值
正常中段尿离心沉淀涂片:RBC 0~3/HP
临床意义
一过性血尿:剧烈运动
病理性血尿:泌尿系统炎症、结核、结石、肿瘤、多囊肾、血液系统疾病等
(1)尿三杯试验NO 1尿道
NO 2膀胱三角区/前列腺
NO 1~3肾、输尿管、膀胱
(2)尿红细胞形态肾性红细胞变形(>50%)甚伴有红细胞管型
非肾性均一形态
(7)米泔样便:
(8)细条状便:
(10)绿色粪便:
3.气味
4.寄生虫体
5.结石粪便中可见到胆石、胰石、胃石、粪石等,
(三)化学检查
隐血试验(Occu;t Blood OBT)
[原理]隐血是指胃肠道少量出血,粪便外观颜色无变化,肉眼及显微镜均不能证实出血。[临床意义]便隐血试验对消化道出血有重要诊断价值。
血尿、血红蛋白尿、肌红蛋白尿鉴别
联苯胺试验(尿)
尿色(上清液)
尿沉渣(RBC)
血清颜色
血尿
+
清亮
+
清亮
血红蛋白尿
+
红色
—
红色
肌红蛋白尿
+
红棕色
—
清亮
干扰因素尿酸盐沉淀(淡红色结晶)加热/碱消失
口服利福平(尿呈红色)停药消失
2.血红蛋白尿
特征
浓茶色、红葡萄酒色、酱油色
参考值
尿隐血试验阳性
临床意义
血红蛋白尿、溶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
3.常规检查可随时留取,但晨尿更佳
4.育龄妇女应留取中段尿,避开月经期
5.细胞计数/化学定量测定需加防腐剂
6.细菌培养以0.1%新洁尔灭擦洗外阴及尿道口后、直接留取中段尿于无菌容器内或导尿
二、尿液一般性状检查
一)尿量
连续完整收集24小时尿液,以了解肾小球滤过、肾小管重吸收及尿路通畅与否
参考值:成人1000 ~ 2000ml/24h
<200
>200
细胞总数(×106 /L)
<100
>500
粘蛋白试验
阴性
阳性
有核细胞分类
以淋巴细胞为主、偶见间皮细胞
病因不同细胞不同
常见疾病
充血性心衰,肝硬化、和肾炎伴低蛋白血症
细菌感染,原发性或转移性肿瘤,急性胰腺炎等
脑脊液检测
适应症:1.有脑膜刺激症状需明确诊断的;2怀疑颅内出血的;3怀疑中枢神经系统肿瘤;4有剧烈头痛、昏迷、抽搐等原因不明者;5中枢神经系统手术前检查;6某些疾病需椎管给药者。
2.毛细血管内流体静脉压升高
常见于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静脉栓塞。
3.淋巴管阻塞:常见于丝虫病或肿瘤压迫等,此时可出现乳糜样漏出液。
(二)渗出液为炎性积液,常见原因有:
1 .感染性如胸膜炎、腹膜炎、心包炎等
2.感染性如风湿热、SLE、外伤、化学性刺激(血液、胰液、胆汁和胃液)、恶性肿瘤等也可引起积液
(一)一般性状检查
3.检查挠虫卵时需用透明薄膜拭子于清晨排便前向肛门周围皱壁处拭取并立即送验。
Hale Waihona Puke 二、检查内容及临床意义(一)一般性状检查
1.量正常人大多每天排便一次,量约为100一300g
2.颜色与性状
(1)水样或稀糊状便:
(2)粘液脓样及粘液脓血便:
(3)冻状便:
(4)鲜血便:
(5)柏油样便:
(6)白陶土样便或灰白色便:
(一)尿细胞
红细胞
特征
受渗透压、红细胞来源影响
参考值
玻片<3个/HP、镜下血尿、肉眼血尿
临床意义
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炎急性发作期、急性膀胱炎、肾结核、血友病等
白细胞与脓细胞
特征
白细胞:结构清晰、外形完整;脓细胞:外形不规则、胞浆充满颗粒、胞核模糊
参考值
玻片<5个/HP
临床意义
泌尿系统感染:肾盂肾炎、膀胱炎、尿道炎及肾结核等;若伴有大量扁平上皮细胞时、需复查中段尿
嗜酸性粒细胞为主:见于过敏性疾病或寄生虫病。
红细胞为主:恶性肿瘤和结核。
脱落细胞检测:检出恶性肿瘤细胞是诊断原发性或继发性肿瘤的重要依据。
寄生虫检测:乳糜液中查微丝蚴,阿米巴病的积液中可以找到阿米巴滋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