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实验室检查(诊断学第9版,4学时 )

实验室检查(诊断学第9版,4学时 )


一、血清氨基转移酶
【参考值】
比色法(Karmen) 速率法
ALT 5~25卡门氏单位
5~40 U/L
AST 8~28卡门氏单位
8~40 U/L
一、血清氨基转移酶
【临床意义】 (1)急性病毒性肝炎:转氨酶测定是诊断本病的最
敏感指标之一。 1) 有助于本病的早期诊断,ALT和AST↑,
DeRitis比值(AST/ALT)<1 。 2)轻型无黄疸型肝炎:隐性感染ALT↑可成为唯一
L-门冬氨酸+a-酮戊二酸→L-谷氨酸+草酰乙酸
AST 分布:心肌>肝脏>骨骼肌>肾脏
一、血清氨基转移酶
在肝细胞中,ALT主要存在于胞浆,AST 80%存在于线粒体内。二者正常时血清含量 很低,肝细胞受损时,肝细胞膜通透性增加, 二者释放入血。轻中度肝细胞损伤时,ALT >AST,严重肝细胞损伤时,AST/ALT比值升 高(线粒体内AST释放)。
诊断依据。 3)动态观察病情变化:在重症肝炎时,黄疸逐渐加
深而转氨酶反而下降,称酶-胆分离现象,提示肝 细胞坏死严重,预后不良。
【正常参考值】 血清总蛋白(STP) 清蛋白 (A) 球蛋白 (G) A/G
60-80g/L 40-55g/L 20-30g/L 1.5-2.5:1
一、血清总蛋白(STP)、清蛋白(A) 和球蛋白(G)比值测定
可影响测定结果的因素: 剧烈运动后数小时内STP可增高4-8g/L。 卧位比直立位时STP浓度约降低3-5g/L。 溶血标本中每存在1g/L的Hb可引起STP测定值
约增加3%。 乳糜标本影响检测准确性。
一、血清总蛋白(STP)、清蛋白(A) 和球蛋白(G)比值测定 【临床意义】 1、STP及A↑:急性失水、肾上腺皮质功能 减退等; 2、STP及A↓: (1)肝细胞损害影响STP、A的合成:亚急性 重症肝炎、肝硬化、肝癌等; TP<60g/L或A<25g/L称为低蛋白血症。 (2)营养不良:蛋白质摄入不足,消化吸收 不良;
(1)慢性肝脏疾病: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 化、慢性酒精性肝病、自身免疫性慢性肝 炎;
(2)M蛋白血症:多发性骨髓瘤、淋巴瘤、 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
一、血清总蛋白(STP)、清蛋白(A) 和球蛋白(G)比值测定
(3)自身免疫性疾病:SLE、风湿热、类风 湿性关节炎等;
(4)慢性炎症与慢性感染:结核病、慢性疟 疾、慢性血吸虫病等;
毒症、门体分流。 2、降低:低蛋白饮食、贫血。
第二节 胆红素代谢的检查
第二节 胆红素代谢的检查
血清总胆红素(STB)测定 血清结合胆红素(CB)与血清非结合胆 红素(UCB)测定 尿中胆红素检查 尿中尿胆原检查
一、血清总胆红素(STB)测定
【参考值】1.7~17.1umol/L
【临床意义】
1、判断有无黄疸及黄疸的程度:
球蛋白
清蛋白
二、血清蛋白电泳
pH8.6碱性环境,血清蛋白泳动后,从阳极 开始,依次为白蛋白、α1球蛋白、α2球蛋白、 β球蛋白和γ球蛋白五个区带。
各组分构成: Alb:白蛋白 α1:α1酸性糖蛋白;α1抗胰蛋白酶; α2:HP;CP;α2巨球蛋白;α脂蛋白; β:转铁蛋白;补体系统;β脂蛋白 γ:IgG;IgM;IgA;IgD;IgE
定性:阴性或弱阳性反应 【临床意义】
1、尿胆原增多,见于: (1)肝细胞受损:病毒性肝炎、药物或中毒
性肝损害、门脉性肝硬化;
四、尿内尿胆原检查
(2)循环中RBC破坏增加及RBC前体细胞在骨 髓内破坏增加:溶血性贫血、巨幼细胞贫 血;
(3)其他:肠梗阻、顽固性便秘。
四、尿内尿胆原检查
2、尿胆原减少或缺如,见于: (1)胆道梗阻:胆石症、胆管肿瘤、胰
二、血清蛋白电泳
【正常参考值】(醋酸纤维膜电泳法)
清蛋白
0.62-0.71(62-71%)
α 1球蛋白 0.03-0.04(3-4%)
α 2球蛋白 0.06-0.10(6-10%)
β 球蛋白 0.07-0.11(7-11%)
球蛋白
0.09-0.18(9-18%)
二、血清蛋白电泳
【临床意义】 1、肝脏疾病:
四、血氨测定
来源:肠道。 肠道中的蛋白质、氨基酸、尿素经大肠杆菌作
用生成氨。 代谢:肝脏是唯一能解除氨毒性的器官。肠道
氨经门静脉入肝脏,大部分经鸟氨酸循环生成 尿素,经肾脏排泄。 毒性:中枢神经系统毒性,引起肝性脑病。
四、血氨测定
【参考值】18-72umol/L。 【临床意义】
1、升高: (1)生理性:高蛋白饮食、运动后。 (2)病理性:严重肝损害、上消化道出血、尿
一、血清总蛋白(STP)、清蛋白(A) 和球蛋白(G)比值测定 【临床意义】 1、STP及A↑:急性失水、肾上腺皮质功能 减退等; 2、STP及A↓: (1)肝细胞损害影响STP、A的合成:亚急性 重症肝炎、肝硬化、肝癌等; TP<60g/L或A<25g/L称为低蛋白血症。 (2)营养不良:蛋白质摄入不足,消化吸收 不良;
第一节 蛋白质代谢检查
血清总蛋白(TP)、清蛋白(A)及球蛋白 (G)测定
血清蛋白电泳 血清前清蛋白测定 血氨测定
一、血清总蛋白(STP)、清蛋白(A) 和球蛋白(G)比值测定
清蛋白(albumin,A)是人体血清中的主要蛋白组 分,由肝脏合成,是反映肝脏合成功能的重要指标。
三、尿内胆红素检查
2、肝细胞损害:病毒性肝炎、药物或中毒性 肝炎、急性酒精性肝炎
3、黄疸鉴别诊断: 肝细胞性、梗阻性黄疸(+) 溶血性黄疸(-) Dubin-Johnson、Rotor(+) Gilbert、Crigler-Najjar(-)
四、尿内尿胆原检查
【参考值】
定量:0.84-4.2umol/24h
4、G浓度↓:合成减少。 (1)生理性:<3岁的婴幼 (2)免疫功能抑制: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 激素或免疫抑制剂 (3)先天性低γ 球蛋白血症
一、血清总蛋白(STP)、清蛋白(A) 和球蛋白(G)比值测定
5、A/G倒置: 严重肝功能损伤及M蛋白血症:慢性持续 性肝炎、肝硬化、原发性肝癌、多发性骨 髓瘤,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
头癌等。 (2)新生儿及长期服用广谱抗生素时。
正常人及三种黄疸的 胆红素代谢检查结果
血清胆红素
尿内胆色素
CB UCB
CB/STB 尿胆原 尿胆红素
正常人 0~6.8 溶血性 ~40% 正常 <20% 明显↑
阴性 阴性
肝细胞 中度↑ 性黄疸 胆汁淤 明显 ↑ 积性
消化系统疾病诊断学
《诊断学》
内容
肝脏病常用的实验室检查 肿瘤标志物检测 病毒性肝炎检测 粪便检查
教学目的及要求
(一)了解肝脏主要功能和肝功能检查的目的。 (二)熟悉蛋白代谢、胆红素代谢及酶代谢功能检查的
项目、正常参考值,掌握临床意义。 (三)掌握常见肝脏病检查项目的合理选择及应用。 (四)了解病毒性肝炎病毒标志物的检测的临床意义。 (五)了解甲胎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一、血清总胆红素(STB)测定
3、根据STB、CB及UCB增高程度判断黄疸的类型: 溶血性黄疸: STB↑、UCB↑↑ 胆汁淤积性黄疸:STB↑、CB↑↑ 肝细胞性黄疸: STB↑、UCB↑、CB↑
二、血清结合胆红素(CB)与 血清非结合胆红素(UCB)测定
【参考值】 结合胆红素 非结合胆红素
0~6.8umol/L 1.7~10.2umol/L
肝功能检测项目
1、蛋白质代谢功能检测; 2、胆红素代谢检查; 3、血清酶检查。
第一节 蛋白质代谢检查
正常人,除γ 球蛋白以外的大部分血浆蛋 白,如清蛋白、糖蛋白、脂蛋白、多种凝血因 子、抗凝因子、纤溶因子及各种转运蛋白等均 在肝脏合成。
由于肝脏参与蛋白质的合成代谢与分解代 谢,通过检测血浆蛋白含量及蛋白组分的相对 含量,可了解肝细胞有无慢性损伤及其损害的 严重程度。
【临床意义】
根据CB/STB的比值,可协助鉴别黄疸的类型。
溶血性黄疸:
CB/STB<20%
胆汁淤积性黄疸: CB/STB﹥50%
肝细胞黄疸:
CB/STB 20~50%
三、尿内胆红素检查
【参考值】正常为阴性反应。 【临床意义】尿胆红素试验(+)提示血中CB↑
1、胆汁排泄受阻: (1)肝外胆管受阻:胆石症、胆管肿瘤、胰 头癌等 (2)肝内小胆管压力↑:门脉周围炎症、纤 维化 (3)肝细胞肿胀等
二、血清蛋白电泳
3、肾病综合征、糖尿病肾病: α 2、β ↑,A↓,γ ↓
4、其他: 结缔组织病:γ ↑ 先天性低丙种球蛋白血症:γ ↓ 蛋白丢失性肠病:A↓,γ ↓,α 2↑
二、血清蛋白电泳
几种常见疾病的电泳图型
三、血清前清蛋白测定
前清蛋白(prealbumin PAB)由肝细胞合成。 是一种载体蛋白,能与甲状腺素结合,又叫甲状
一、血清氨基转移酶
用于肝功能检查的主要是丙氨酸氨基转移 酶(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1、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以底物命名
旧称谷丙转氨酶(GPT)-以产物命名
L-丙氨酸+a-酮戊二酸→L-谷氨酸+丙酮酸
ALT 分布:肝脏>骨骼肌>肾脏>心肌
一、血清氨基转移酶
2、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旧称谷草转氨酶(GOT)
隐性黄疸: STB 17.1~34.2 umol/L
轻度黄疸:
34.2~171umol/L
中度黄疸:
171~342umol/L
高度黄疸:
﹥342umol/L
一、血清总胆红素(STB)测定
2、根据黄疸程度推断黄疸原因
溶血性黄疸: <85.5umol/L 肝细胞性黄疸:17.1~171 umol/L 不全梗阻性黄疸:171~265 umol/L 完全梗阻性黄疸:>342 umol/L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