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项目控制性爆破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审核:审批:施工单位: XXX项目经理部编制日期:年月日目录一、编制依据 (2)二、工程概况、环境与技术要求 (2)三、设计方案选择 (7)四、爆破参数选择与装药量计算 (7)五、装药、堵塞和起爆网路设计 (8)六、爆破施工方法 (8)七、安全距离 (13)八、安全技术与防护措施 (15)九、施工人员安排 (16)十、施工机具、仪表及器材表 (17)十一、爆破事故的紧急救援预案 (17)控制性爆破专项施工方案一、编制依据1、法律法规A、《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爆炸物品管理条例》E、贵州省公安厅关于加强民爆器材安全监督管理十条规定2、标准规范A、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爆破安全规程》(GB6722——2003)B、《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C、《爆破作业人员安全技术考核标准》GA53二、工程概况、环境与技术要求1、工程概况略本工程地基基础持力层为中风化白云岩,承载力特征值 fa=3000KPa。
基础为独立基础、人工挖孔灌注桩基础。
2、技术要求将独立基础、孔桩内岩石爆破松动,便于人工碎石、清渣,使基础被爆破成型交关相关单位验收使用,控制好爆破有害效应,搞好施工安全,做到安全可靠、保质保量、技术合格。
3、场区地理位置、交通及自然概况本次爆破施工地点位于清镇市职教城风雨操场(体育馆)工程,位于云职路约 700m旁,交通较为便利,爆破石方开挖为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风雨操场(体育馆)场地平整、独立基础及孔桩开挖,总量约为 1050m3,整个爆破开挖区,周边环境如下图,爆破开挖区施工现场环境,爆区东侧 50m 为足球场,南侧 100m 为居民区,西侧 200m 为会堂,北侧20m 为1#教学楼。
爆区施工工地地质为中硬石灰岩,岩层分布呈一平缓的单斜构造。
爆破区环境图爆破区施工现场环境情况爆破区施工现场环境情况爆破区施工现场环境情况爆破区施工现场环境情况基础平面图三、爆破方案选择因工程坐落于城市郊区,城镇区域内爆破环境皆比较复杂,街道、建筑、楼房、建筑设施、极重要建(构)筑物、等繁多,车辆、人群密集。
施工现场本身的机械、各班组施工作业人员也繁多。
必须采取科学、严密、安全、有效的爆破方案,“对症下药”,才能确保工程的安全。
这关系到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关系到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体现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
经过工程技术人员现场踏勘的成果分析,结合现场环境条件和工程工期要求,最后研究认定,此次爆破方案选择浅孔城市控制爆破。
四、爆破参数选择与装药量计算1、场平爆破参数。
(1)、孔径 d=40mm。
(2)、孔深 h=1.4m(3)、孔距 a=0.6m。
(4)、排距 b=0.6m(5)、单位耗药量 q=0.6kg/m3(6)、单孔装药量 Q=qabh=0.6×0.6×0.6×1.4=2.5kg(7)、对于孤石爆破,其打眼深度为孤石厚度三分二,其单位耗药量 q=0.2kg/m3。
(8)、炮孔布置采用正方形布置,为便于做好安全防护, 一个爆破点范围不宜太大,起爆排数为 2 排至5 排,每排炮孔不超过 10 个,炮眼角度为垂直炮眼。
(9)、起爆顺序为前排低段,后排依次加大,雷管段数使用 10 段以内的雷管。
2、独立基础爆破参数。
(1)、孔径 d=40mm。
(2)、孔深 h 按承台深度超深 20cm 钻眼。
(3)孔距 a,排距 b 按承台形状布置,对于中间炮孔按 0.4 米距离布置,而在周边则按孔距 0.35 米布置。
(4)单耗 q=0.8kg/m3(5)单孔装药 Q=qabh(6)起爆顺序为中间先起爆沟槽,形成自由面,然后再起爆周边炮眼。
3、孔桩爆破参数。
(1)、孔径 d=40mm。
(2)、孔深 h 按设计深度超深 20cm。
(3)孔距 a 按 0.4~0.6 米布置.(4)排跑 b 按0.35 米布置。
(5)单耗 q=0.8kg/m3(6)单孔装药 Q=qabh(7)起爆顺序,按沟槽顺序每 5 个炮孔一个段,由低到高依次增加。
4、对于各种独立基础、孔桩爆破后,还要采用油泡机或人工风镐进行修边和修底,清理浮石和个别松散、松裂的石头,确保持力层稳定。
五、装药、堵塞和起爆网路设计1、装药单孔集中装药,正向装药。
2、堵塞钻孔岩屑或炮泥回填。
3、起爆网路设计A、爆破联结方式:非电网络。
B、网路联结方式:场平微差逐孔起爆,基础、孔桩采用簇并联起爆。
C、网路计算:I=V/R>2.5AD、起爆网路的方法:非电起爆法。
六、爆破施工方法1、钻孔每次当爆破工程面清理干净后,由爆破员按《爆破说明书》上的设计布眼,然后指导钻爆工按布好的孔位、按设计的角度、孔深、孔径进行钻孔作业。
采用移动式电动空压机 MLGF-3/7G 型带动 YO-20 型凿岩风钻钻孔。
钻孔完毕由爆破员进行核对、检查、清洗孔眼,清除岩料,以待装药。
2、装药所有爆破人员,包括爆破、送药、装药人员必经熟悉操作材料性能和《爆破安全规程》GB6722-2003 规定。
炸材送到现场时,必须检查炸材质量和标号是否符合设计规定,不能使用的爆破材料必须交回爆炸材料库。
检查完毕后,把炸药、雷管分开存入在专用的爆炸材料箱,并加双锁;严禁乱扔、乱放。
装药前,先制作起爆药卷(起爆药包),制作时必须遵守以下规定:1、必须避开电气设备和导电体的爆破工作地点附近进行。
严禁坐在爆炸材料箱上装配起爆药卷。
2、装配起爆药卷,必须防止雷管受震动、冲击、折断脚线和损坏脚线绝缘层。
3、雷管必须由药卷的顶部装入,严禁用雷管代替竹、木棍扎眼。
雷管必须全部插入药卷内。
严禁将雷管全部插在药卷的中部或捆在药卷上。
4、雷管插入药卷后,必须用脚线将药卷缠住。
装药只能由爆破员 1 个人完成,按设计规定的炸药等级、雷管段别进行装药。
装药时用竹制或木制炮棍将药卷轻轻推入炮孔内,不得冲撞或捣实。
炮眼内的各药卷必须彼此密接。
药卷装完后最后装入起爆药卷,然后准备堵塞。
1 、堵塞堵塞工作也是由爆破员一人完成。
当起爆药卷装入炮孔后,便对炮眼进行堵塞。
炮眼堵塞先用水炮泥,然后用粘土炮泥或用不燃性的、可塑性松散材料制成的炮泥填实。
严禁用煤粉、块状材料或其他可燃性材料作炮眼填塞物。
无堵塞、堵塞不足或不实的炮眼严禁爆破。
2 、联网联网作业也只能由爆破员一人完成,当每炮孔药完后,必须把雷管脚线悬空,严禁雷管脚线、爆破母线与电气设备等导电体相接触。
联网时,将各雷管线簇联,连接时,必须做到下列规定:1、孔桩下爆破母线符合标准。
2、爆破母线和连接线、脚线和脚线之间的接头必须相互扭紧并悬挂固定,不得与水泵、电线等导电体相接触。
3、地面爆破时,爆破母线要随用随挂。
不得使用固定爆破母线。
4、只准采用绝缘母线单回路爆破,严禁用金属管、金属网、水或大地等当作回路。
5、每次爆破前,爆破员必须做网络检查。
3、警戒爆破前,必须加强对施工设备等的保护或将其移出工作面,搞好覆盖安全防护工作。
然后开始警戒。
1、爆破前,班组长必须亲自布置专人在警戒线外可能进入爆破地点的所有通道上,担任警戒工作。
2、必须指定由责任心强的人当警戒员,不能由末经培训的工人担任,也不准由爆破员兼任。
3、警戒员必须在安全地点进行警戒。
警戒线必须超过作业规程中规定的避炮安全距离。
4、警戒线外要设备:警戒牌、栏杆或拉绳。
5、警戒员要佩戴红色袖标,禁止其他人员时入爆破地点。
6、警戒员不准兼做其他工作,不准确无误擅自脱岗,不准打盹睡觉、打闹、聊天。
7、一名警戒员不准同时警戒两个警戒点。
8、距爆破地点较远或上、下山与平巷贯通,要多派一个去,待警戒员就位后,此人返回通知班组长,才能下令爆破。
此人末返回之前不准无误下令爆破。
警戒信号采用听觉信号——吹口哨,分三次信号,第一次为预警信号,第二次为起爆信号,第三次为解除警戒信号。
4、起爆爆破作业必执行:“一炮三检制”,“一炮三检制”就是在装药前,放炮前和放炮后,由爆破员、班组长、有安全员对爆破现场进行检查。
装药前和爆破前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严禁装药、爆破:1、发现有末爆破的炮眼。
2、爆破地点附近 20M 以内刺鼻性气体散发。
3、孔桩炮眼内发生异状,温度骤高骤低,有显著不明气体涌出,透气等情况。
警戒后,爆破员必须最后一个离开爆破地点,并必须在安全地点起爆。
起爆完毕后,待工作面的炮烟被吹散,爆破员、毒气检查员、班组长必须首先巡视爆破地点,检查通风、有害气体、拒爆、残爆等情况,如有危险情况,必须立即处理。
如发现有拒爆现象,爆破员必须先取下把手或钥匙,并将爆破母线从电源下摘下,扭结成短路,再等一定时间(至少等 15 分钟),才可沿线检查,找出拒爆的方法原因,进行处理。
处理拒爆和残爆的方法:1 、由于连接不良造成的拒爆,可重新边线起爆。
2、在距拒爆炮 0.3M 以外另打与拒爆炮眼平行的新炮,重新装药起爆。
3、严禁用镐刨或从炮眼中取出原放置的起爆药卷或从起爆药卷中拉出雷管。
不论有无残余炸药严禁将煤眼彻底继续加深;严禁用打眼的方法往外捣药;严禁用高压风吹拒爆、残爆炮眼。
4、处理拒爆的炮眼炸后,爆破员必须详细检查爆破后的爆堆收集末爆的雷管。
石方爆破施工工艺流程图施工准备测量材料运输钻孔装药堵塞网路联接布置安全警戒疏散人员起爆前检查起爆确认恢复正常爆破装药结构及堵塞七、安全距离1、爆破地震波的安全距离国家标准 GB6722-2003《爆破安全规程》规定,对于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其允许的最大振速为 5 ㎝/s,对于砖混结构,其允许的最大振动速度为 3 ㎝/s,为安全起见确定安全距离时应以 2 ㎝/s 来限制最大一段装药量。
计算公式如下:V=K(Q1/3/R)a整理得 Q=V/K3/a·R3式中:R——爆破点至保护建(构)筑物距离,m;Q——最大一段装药量㎏;V——震动安全速度,㎝/s;K·a——与爆破点地形、地质等条件有关的系数和衰减指数。
参考有关类似爆破测震资料,K 取150,a 取1.8,并将 V=2 ㎝/s 代入上试得Q=(2/150)1.667·R3下面列出爆破点到建筑物不同距离允许的最大一段装药量:2、飞石的控制为了严格控制个别飞石,采用了三层严密覆盖措施,即先在每个孔口盖一沙包,然后再在沙包上加盖铁皮,最后在铁皮上压上足够数量的沙包。
3、空气冲击波采用城市中爆破噪音不应大于90分贝为标准,计算冲击波安全距离如下:Q=(△P/1.48)1.9355·R3式中 Q——最大一段装药㎏;△P——冲击波超压值 90 分贝=1.078Pa;R——爆破中心点至保护人员的距离 m;爆破产生冲击波的最大一段装药量限制以下表由于受地形影响,最大一段装药量比较小,在警戒范围以外,空气冲击波对人员不构成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