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边坡路堑控制爆破施工方案通用版

高边坡路堑控制爆破施工方案通用版

解决方案编号:YTO-FS-PD583
高边坡路堑控制爆破施工方案通用版
The Problems, Defects, Requirements, Etc. That Have Been Reflected Or Can Be Expected, And A Solution Proposed T o Solve The Overall Problem Can Ensure The Rapid And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标准/ 权威/ 规范/ 实用
Authoritative And Practical Standards
高边坡路堑控制爆破施工方案通用

使用提示:本解决方案文件可用于已经体现出的,或者可以预期的问题、不足、缺陷、需求等等,所提出的一个解决整体问题的方案(建议书、计划表),同时能够确保加以快速有效的执行。

文件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

1、工程概况
国道**线**至**段改建工程L1合同段全长12km,土石方总量565000m3,有多处深挖石质路堑,其中**路堑(k1051+720~k1052+020)断面底宽14.5m,最大边坡高度33m,是全线最大的挖方段,路堑岩体为中元古界燧石条带白云岩,节理裂隙发育,有松散的软弱夹层,对边坡稳定十分不利。

该爆破工点紧临国道**线,线路右侧有密集村庄,施工环境比较复杂,对控制爆破的要求高,再加上工程量集中,工期紧,施工难度比较大。

2、爆破方案
路堑边坡设计率从上至下为1:1、1:0.75、1:
0.5,每10m台阶高度设置2m宽的碎落台。

根据工程特点,结合进度要求和资源配置等因素,采取按台阶高度分层分段多作业面同时开挖的施工方案,施工中采用深孔微差爆破技术,先拉通路堑主槽,两侧边坡预留的1m~2m 宽的岩体不爆,作为中部主爆体的隔墙,以减少大爆破对
边坡的损伤,同时预留的岩体光面爆破时,可以根据主爆体的爆破情况和岩石性质更准确地选择爆破参数,提高边坡的光爆效果。

2•1主爆区控制爆破参数
采用潜孔钻机垂直钻孔,钻孔直径d=100mm,炮孔布置如图1所示。

图1炮眼布置示意
(1)底盘抵抗线W底=2.7m
(2)炮孔间距a=m*W底=1×2.7=2.7m
(3)炮孔排距b=0.9a~1.0a,取2.7m
(4)钻孔深度L=H+h=10.5m
(5)单位体积耗药量q:考虑路堑上、下部石质坚硬程度不等,一般路堑上部石质较软取0.25kg/m3~0.32kg/m3,路堑下部取0.30kg/m3~0.39kg/m3,每个炮孔装药量Q=q×a×W×H(kg),最大孔装药量为28.5kg。

(6)装药结构:施工中选用直径Φ32mm的2号岩石铵梯炸药,采用连续装药结构,如图2所示。

装药时把5支药卷捆成一组连续装药,使药量均匀分布在炮孔长度上,炮孔底部1m左右为加强段。

起爆药包用2个同段的毫秒雷管,反向捆在炸药药卷上,放在距孔底30cm处。

(7)堵塞长度:2.5m,最小堵塞长度不得小于
2.0m,采用粘土和细砂的混合物堵塞。

图2主爆孔装药结构示意图单位:m
1-填塞物;2-炸药;3-导爆管雷管;4-导爆管
8)起爆方式:采用排间微差顺序起爆。

2.2边坡光面爆破参数
(1)最小抵抗线W,根据边坡预留岩体的情况取值1.0m~2.0m,边坡顶留层不宜过大,否则正常的药量无法克服岩石阻力,容易造成欠挖。

图3边坡光爆孔装药结构示意单位:m
1-填塞物;2-炸药;3-导爆管雷管;4-导爆管
(2)炮眼直径d0=100mm,光爆炮眼间距取
100cm~120cm。

(3)光面爆破单位体积耗药量q=0.2kg/m3~0.3kg/m3,每个炮孔装药量Q0=q′×a×W×H(kg),最大每孔装药量为6.3kg,线装药密度为0.36kg/m~0.69kg/m,线装药密度应该进行严格控制,以防药量过大而损伤边坡。

(4)装药结构采用不耦合间隔装药法,如图3如示。

施工中选用直径Φ32mm的2号岩石铵梯炸药,不耦合系数为3.13,装药时将炸药间隔捆装在竹片上,再装入炮孔,炮孔堵塞长度1.5m。

(5)光爆炮孔采用同段毫秒雷管传爆,保证各药包同
时起爆,以减少飞石和爆破震动。

2.3爆破地震安全距离
为了保证爆破区外侧民房安全,根据爆破安全规程规定对爆破地震安全距离进行验算。

一般砖石建筑物地面的质点安全振动速度为3cm/s,根据公式R=(KV1a.Qm 计算,结果为69m(K=100,V=3cm/s,a=1.5,Q为最大一段的药量285kg,m取1/3),现场测定爆破中心距民房最小的水平距离为80m,验算结果表明,爆破对民房并无影响。

个别飞石的安全距离按200m进行警戒,为减少飞石,施工中采用草袋装土覆盖炮孔。

3、施工工艺控制
爆破施工一般顺序为:施工测量→标定炮孔位置→钻孔→炮孔检查→爆破器材准备→装药→联结爆破网络→布设安全岗哨→炮孔堵塞→爆破覆盖→起爆信号→起爆→消除瞎炮、处理危石→解除警戒→爆破效果分析及资料记录。

3.1布孔
炮孔标定必须按照设计好的爆破参数准确地在爆破体上进行标识,不能随意变动设计位置。

布孔前应先清除爆破体表面积土和破碎层,根据施工测量确定的边坡线,从边坡光爆孔开始标定,然后进行其他孔位的布置,布孔完成后,应认真进行校核,实际的最小抵抗线应与设计的最
小抵抗线基本相符。

3.2钻孔
在钻孔过程中,应严格控制钻孔的方向、角度和深度,特别是边坡光爆孔的倾斜度应严格符合设计要求。

孔眼钻进时应留意地质的变化情况,并做好记录,遇到夹层或与表面石质有明显差异时,应及时同技术人员进行研究处理,调整孔位及孔网参数。

钻孔完成后,及时清理孔口的浮碴,清孔直接采用胶管向孔内吹气,吹净后,应检查炮孔有无堵孔、卡孔现象,以及炮孔的间距、眼深、倾斜度是否与设计相符,若和设计相差较多,应对参数适当调整,如果可能影响爆破效果或危及安全生产,应重新钻孔。

先行钻好的炮孔,用编织袋将孔口塞紧,防止杂物堵塞炮孔。

3.3装药
装药前,要仔细检查炮孔情况,清除孔内积水、杂物。

装药过程中应严格控制药量,把炸药按每孔的设计药量分好,边装药边测量,以确保线装药密度符合要求。

为确保能完全起爆,起爆体应置于炮孔底部并反向装药。

3.4堵塞
堵塞物用粘土和细砂拌和,其粒度不大于30mm,含水量15%~20%(一般以手握紧能使之成型,松手后不散开,且手上不沾水迹为准)。

药卷安放后应即进行堵塞,
首先塞入纸团或塑料泡沫,以控制堵塞段长度(光爆孔口预留1m~1.5m,主爆孔口预留2m~2.5m),然后用木炮棍分层压紧捣实,每层以10cm左右为宜,堵塞中应注意保护好导爆索。

3.5爆破覆盖
它是控制飞石的重要手段,施工中采用两层草袋覆盖,先在草袋内装入砂土,覆盖后将排间的草袋用绳子连成一片,草袋覆盖时要注意保护好起爆网络。

4结语
从工程实践看,效果十分明显,整个路堑爆破中基本无飞石现象,爆堆高度适中,成型后的边坡坡面平整度均能符合要求,路堑边坡稳定。

控制爆破中要达到最佳的爆破效果,选择合理的爆破参数是至关重要的,在施工中应严密观注有无夹层、石质突变或软硬不一等地质条件的变化,以便及时调整各项参数。

该位置可输入公司/组织对应的名字地址
The Name Of The Organization Can Be Entered In This Location。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