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十二章食品添加剂

第十二章食品添加剂


操作方法
(1)样品处理:取样10g放入小烧杯中,微温去除 CO2,水浴加热至蒸除乙醇,冷却后用1:1氨水调 PH约为7。加水定容成20ml,混匀,经滤膜 (0.45u)过滤,滤液备用。 (2)高效液相色谱条件: ① 柱:YWG-C18 4.6×250mm,填料粒径10um。 ② 流动相:甲醇:0.02mol/l乙酸铵(5:95) ③ 流速:1ml/min或2ml/min ④ 检测器:UV230nm,0.20或0.1AUFS
亚硝酸盐的测定(盐酸萘乙二胺法)
原理 样品经沉淀蛋白质,除去脂肪后,在弱酸条 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苯磺酸重氮化,再与 盐酸萘乙二胺偶合成紫红色染料,其最大吸 收波长为538nm,可测定吸光度并与标准比 较定量。
测定方法
1.试样中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提取 肉类制品(红烧类除外):称取经搅碎混合均匀的试样5g于50ml烧杯中。 加入硼砂饱和溶液12.5ml,以玻璃棒搅和,继之以70℃左右重蒸馏水约 300ml将其洗入500ml的容量瓶中,置沸水浴中加热15分钟,取出,一边转 动,一边加入5ml亚铁氰化钾溶液,摇匀,再加入5ml乙酸锌溶液以沉淀蛋 白质。定容,混匀,静置半小时,除去上层脂肪,过滤,弃去初滤液30ml, 收集滤液备用。 2.标准曲线绘制 吸取0、0.20、0.40、0.60、0.80、1.0、1.5、2.0、2.5ml亚硝酸 钠标准使用液(相当于0,1,3,4,5,7.5,10,12.5ug亚硝酸钠), 分别置50ml比色管中。各假如0.4%对氨基苯磺酸2ml,混匀,静置3~5分 钟后加入1。0ml0。2%盐酸萘乙二胺溶液,加水至刻度、混匀,静置15分钟, 用2cm比色杯,以零管调零,于538nm处测定吸光度,绘制标准曲线。 3.样品测定 吸取40ml样品提取液于50ml比色管中,按绘制标准曲线同样方法操作,于 538处测吸光度,从标准曲线上查出测定用液中亚硝酸钠的含量(ug/ml)。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苯甲酸
原理 样品中苯甲酸在酸性溶液中可以随水蒸气蒸馏出来, 与样品中非挥发性成分分离,然后用重铬酸钾溶液 和硫酸溶液进行激烈氧化,使除苯甲酸以外的其它 有机酸氧化分解,将此氧化后的溶液再次蒸馏,用 碱液吸收苯甲酸,第二次所得的蒸馏液中基本不含 除苯甲酸以外的其它杂质。根据苯甲酸钠在225nm 有最大吸收,故测定吸光度可计算出苯甲酸含量。
硫代巴比妥酸比色法测定山梨酸
原理 提取样品中中山梨酸及其盐类,在硫酸和重 铬酸钾的氧化作用下形成丙二醛,丙二醛与 硫代巴比妥酸形成红色化合物,其红色深浅 与丙二醛含量成正比,符合比耳定律,于 530nm处比色测定。
发色剂——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测定 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测定 发色剂
在食品加工过程中,常添加适量的化学物质与食 品中的某些成分作用,而使制品呈现良好的色泽, 这些物质称为发色剂。其中最常用的发色剂是硝 酸盐和亚硝酸盐。 亚硝酸盐和硝酸盐添加在制品中后转化为亚硝酸, 亚硝酸易分解出亚硝基(NO),生成的亚硝基很 快与肌红蛋白质反应生成鲜艳的、亮红色的亚硝 基肌红(MbNO),亚硝基肌红蛋白遇热后,放出 巯基(-SH),变成了具有鲜红色的亚硝基血色原, 从而赋予食品鲜艳的红色。同时,亚硝酸盐对抑 制微生物的增殖有一定作用,与食盐并用可增加 抑菌,对肉毒梭状芽孢杆菌有特殊抑制作用。
目前,在食品行业中使用单元色素已较少, 需使用复合色素方面可达到较满意的色泽, 因而给其分析测定带来了一定的困难,目前 合成色素的测定方法主要有:薄层层析法和 高效液相色谱法。
பைடு நூலகம் 薄层层析法
原理 在酸性条件下,用聚酰胺吸附水水溶性合成 色素,而与天然色素、蛋白质、脂肪、淀粉 等物质分离;然后再在碱性条件下,用适当 的溶液将其解吸;再用薄层层析法进行分离 鉴别,与标准比较定性、定量。
说明
① 亚铁氰化钾和乙酸锌溶液作为蛋白质沉淀剂, 使产生的亚铁氰化锌沉淀与蛋白质产生共沉淀。 ② 蛋白质沉淀剂也可采用硫酸锌(30%)溶液。 ③ 饱和硼砂溶液作用有二:一是亚硝酸盐提取剂, 二是蛋白质沉淀剂。 本实验用水应为重蒸馏水,以减少误差
硝酸盐的测定(镉柱法) 硝酸盐的测定(镉柱法)
原理 样品经沉淀蛋白质、去除脂肪后,得到提取液,将 提取液通过镉柱,在PH9.6~9.7的氨缓冲溶液中, 使其中的硝酸银还原为亚硝酸根,然后利用盐酸萘 乙二胺法测定亚硝酸盐的总量,由总量减去还原前 亚硝酸盐含量即为由硝酸盐还原产生的亚硝酸盐含 量。再乘以换算系数,即得硝酸盐含量。 1.323——亚硝酸钠换算成硝酸钠的系数。
原理 亚硫酸盐与四氯汞钠反应生成稳定的络合物, 再与甲醛及盐酸副玫瑰苯胺作用生成紫红色 物质,其色泽深浅与亚硫酸含量成正比,可 比色测定。
食用合成色素的测定
天然食品及食品原料多数本身具有特有的 色泽和香味,人们在长期生活习惯中也认识 了各种食品应有的色泽,食品的色泽已成为 食品的一个重要感官指标。然而,食品在保 存及加工过程中,其色泽往往会有不同程度 的变法,为改善食品的色泽,使其尽可能恢 复原来的颜色,除采取一定保护色措施外, 往往还得添加一定量的使用色素,进行着色。
漂白剂——二氧化硫及亚硫酸盐的测定 二氧化硫及亚硫酸盐的测定 漂白剂
在食品的生产加工过程中,为使食品保持其特有的色泽,常加入 漂白剂,依靠其所具有的氧化或还原能力来抑制、破坏食品的变 色因子,使食品褪色或免于发生褐变。 从漂白剂的作用机理上看,可分为还原型和氧化型两大类,它们 分别具有有一定的还原能力和氧化能力,常用的还原型漂白剂有: 二氧化硫、亚硫酸钠、亚硫酸氢钠、低亚硫酸钠、焦亚硫酸钠等, 常用氧化型漂白剂有:过氧化氢、次氯酸等。使用时,有单一使 用,也有混合使用。 目前,在我国食品行业中,使用较多的是二氧化硫和亚硫酸盐。 两者本身没有什么营养价值,也非食品中不可缺少成分,而且还 有一定腐蚀性,对人体健康也有一定影响,因此在食品中添加应 加以限制。
酚磺酞比色法
原理 样品中的糖精钠在酸性条件下用乙醚 提取分离后,与酚和硫酸在175℃作 用,生成酚磺酞,再与氢氧化钠反映 产生红色溶液,与标准系列比较定量。
高效液相色谱法
此法可同时测定苯甲酸、山梨酸和糖精钠。 原理 样品经处理后注入高效液相色谱仪中,利 用被测组分在固定相和移动相中分配系数 的不同,使被测组分分离,用紫外检测器 在特定波长下测定被测组分的吸光度,与 标准比较定性和定量。
2.吸附分离

吸附:处理过的样液加热至70℃之后,加入0.5~1.0g聚酰 胺粉,并充分混匀,然后用20%柠檬酸溶液调PH至4左右,使色素吸 附完全,(如溶液中仍有颜色,可再加入少量的聚酰胺粉)。 ② 洗涤:将吸附色素的聚酰胺全部转入G3垂融漏斗或玻璃漏斗中 过滤(如用前者可用水泵抽滤),用经20%柠檬酸调节到PH4的70℃ 水洗涤至中性,洗涤过程中必须充分搅拌。 ③ 解吸:用乙醇-氨溶液20ml左右分次解吸全部色素,收集全部 解吸液,水浴驱氨。若是单元色,用水定容至50ml,用分光光度计 比色:若为混合色,将解吸液水浴浓缩至2ml左右,转入5ml容量瓶 中,用50%乙醇洗涤,洗液并入容量瓶中,用50%乙醇定容。
测定步骤
1预处理
① 饮料类、酒:吸取样液50ml于100ml烧杯中(含CO2的加热排除 CO2)、加热排出乙醇 ② 淀粉、软糖、硬糖、蜜饯类:称取粉碎样品5~10g,加水30ml, 加热溶解,用20%柠檬酸溶液调PH至4左右。 ③ 奶糖:称取样品10g粉碎,加30ml乙醇-氨溶液溶解,置水浴上 加热浓缩到20ml左右,立即用1:10硫酸调至微酸性(用PH试纸测 定),再继续滴加1ml 1:10硫酸,再加1ml 10%钨酸钠溶液使蛋白 质沉淀,过滤,用少量水洗涤,收集滤液备用。 ④ 蛋糕类:称取样品10g,粉碎,加放少量海砂,混匀,用电吹风 吹干,加入30ml石油醚搅拌静置片刻,倾出石油醚,如此重复2~3 次以除去油脂,再吹干研细,然后转入漏斗中,用乙醇-氨溶液提取 色素直至色素提取完全,以下按(4)自“置水浴上加热浓缩至20ml 左右”起依法操作。
(3)测定:用微量进样器取5ul混合溶液注入进样阀中, 经分析后得出标准溶液色谱图再进样品溶液5ul, 经分析后得出样品溶液色谱图。 (4)定性、定量:把样品色谱图与标准色谱图比较, 根据峰保留时间定性,按峰面积或峰高定量,定性、 定量工作由数据处理机自动进行,并打印测定结果。 说明 山梨酸的灵敏度波长为254nm,苯甲酸、糖精钠 的灵敏度波长为230nm,为照顾三种 组分灵敏度, 方法采用波长为230nm。
糖精钠测定方法有多种。标准法有紫 外分光光度法、酚磺酞比色法、薄层 色谱定性及半定量法,此外还有高效 液相色谱法、纳氏比色法、离子选择 性电极法等。
紫外分光光度法
原理: 样品经处理后,在酸性条件下用乙醚 提取食品中的糖精钠,经薄层分离后, 溶于碳酸氢钠溶液中,于波长270nm 下测定吸光度,与标准比较定量。
我国国家标准规定:残留量以SO2计:竹笋、 蘑菇残留量不得超过25mg/kg;饼干、食糖、 罐头不得超过50mg/kg;赤砂糖及其他不得 超过100mg/kg。 测定二氧化硫和硫酸盐的方法有:盐酸副 玫瑰苯胺比色法、滴定法、碘量法、高效 液相色谱法和极谱法等,其中常用的是前 两种方法。
盐酸副玫瑰苯胺比色法
4.测定
① 单元色样品溶液的制备:将薄层层析板上的条状色斑剪 下,用刀刮下移入漏斗中,用乙醇-氨溶液解吸色素(少量多 次至解吸液无色),收集解吸液于蒸发皿中水浴驱氨后转入 10ml比色管中,用水定容备用。 ② 标准曲线绘制:分别吸取:0、0.5、1.0、2.0、3.0、 4.0ml胭脂红、苋菜红、柠檬黄、日落黄色素标准使用液, 或0、0.2、0.4、0.6、0.8、1.0ml亮蓝、靛蓝色素标准 使用液,分别置于10ml带塞比色管中,加水至刻度,在特定 波长处(胭脂红510nm,苋菜红520nm,柠檬黄430nm,日落黄 482,亮蓝627nm,靛蓝620nm)测定吸光度,绘制标准曲线。 ③ 样品测定:取单元色样品液在对应波长下测定吸光度,在 标准曲线上查得色素含量。
3.薄层层析法的定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