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的内容,具体内容: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做好高考历史备考,下面我为大家带来,希望可以对大家的高考历史备考有所帮助。

高考历史模拟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4嘉兴高三基础测试)亚当斯密在《国富论》(1776)中曾有如下描述:"一个人抽出金属丝,另一个人拉直,第三个人切断,第四个人削尖,第五个人打磨顶部做出头;......用这种方法,做一枚别针的工序被分为18个单独的操作程序。

"这主要反映了()A.万能蒸汽机极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B.工人独立完成生产的能力大幅下降C.手工工场中生产的复杂化和低效率D.工厂制度下对劳动过程的合理组织解析:选D 关键信息:1776、做一枚别针的工序被分为18个单独的操作程序。

题干反映工业革命后工厂制度下流水线生产现象,是对劳动过程的合理组织,提高劳动效率,D项正确。

A项说法正确,但题干未涉及;流水线生产可以降低工人个体技术要求,提高工作效率,B项说法正确;C项"手工工场"、"复杂化和低效率"说法都是错误的。

2.(2014攀枝花统考)英国的"工厂最初是沿着河岸增加的,以后......在人口稠密的内地城镇,工厂也增多了"。

出现这一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A.棉纺织业实现机械化B.工厂制度的诞生C.改良蒸汽机的普遍应用D.交通运输业的革命解析:选C 由材料"工厂最初是沿着河岸增加的"说明工厂的布局受到自然条件的限制,"以后......在人口稠密的内地城镇,工厂也增多了"说明工厂的布局摆脱自然条件限制,由分散走向集中,出现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是改良蒸汽机的普遍应用。

3.(2014广安模拟)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说"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成就有()①机器的采用②轮船的行驶③内燃机的创制④有线电话的发明A.①②B.②④C.②③D.①④解析:选A "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成就有",即《共产党宣言》发表时的生产力成果,科技的进步、机器和工具的改进等都属于生产力。

《共产党宣言》发表于1848年,当时英国以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的工业革命趋于完成。

1807年,美国人罗伯特富尔顿建造了世界上第一艘蒸汽机动力的轮船。

故①②符合题意。

1876年,德国人奥托制造出第一台以煤气为燃料的四冲程内燃机, 1876年美国贝尔发明了有线电话,排除③④两项。

4.(2014黑龙江教研联合体模拟)帕尔墨和科尔顿在《近现代世界史》中说:"对英国劳动人民来说,工业革命是一次难以忍受的经历。

但是......劳动人民在城市和工厂里集中起来,这就为改善他们的处境开辟了道路。

"作者的主旨是()A.强调工业革命是造成劳动人民苦难的根源B.农村人口向城市集中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C.劳动人民团结起来革命是改善处境的主要方法D.工业化和城市化有利于劳动人民改善处境解析:选D 从材料信息可知,尽管工业革命会给人们带来难以忍受的冲击,但随着"城市和工厂"的发展,他们的处境将会大大改善。

即工业化和城市化有利于劳动人民改善处境。

故选D项。

A项与材料信息相左。

B、C与材料主旨不符。

5.(2014辽宁大连高三双基测试)"明确限定的工作时间,较大的劳动强度,都使工作和休闲形成强烈的反差......中产阶级在政治和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明显,他们反对各种野蛮或血腥的娱乐方式,试图取消容易引起骚乱的传统节日庆典......19世纪初的欧洲,兴起一场理性休闲运动。

"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工业革命促进了生活价值观的变革B.工业革命后中产阶级社会地位提高C.工业革命推动传统节日退出历史舞台D.大机器生产带来了人们精神的异化解析:选A 从材料信息看,人们更加注重明确的劳动时间,劳动强度增加,中产阶级(资产阶级)的地位提高,反对野蛮等,这些都发生在19世纪初的欧洲,说明工业革命促进了人们生活价值观的变革,故选A项。

6.(2014九江模拟)在16世纪20年代,英国只有约1/4的人口依靠工资生活,到1688年上升到1/3,而到1851年则达到4/5。

下列对此的解读中,正确的是()A.工资劳动者数量变化反映了工厂日益普及B.劳资对立的趋势贯穿了工业革命的全过程C.工人阶级对资本家的依赖程度进一步减弱D.生产组织形式的发展促进了社会关系变化解析:选D "依靠工资生活"是指工人阶级,从数据上看,17世纪至19世纪依靠工资生活的人数呈现增长趋势,特别是1851年的增长最大,这是因为工业革命带来的城市化,即生产组织形式的发展促进了社会关系变化,D项正确;17世纪英国是没有工厂制度的,A项"工厂日益普及"说法错误;17世纪英国还没开展工业革命,B项说法错误;C项"依赖程度进一步减弱"说法错误,工业革命带来了阶级关系的变化,逐渐形成了两大对立阶级:工业资产阶级与工业无产阶级,C项说法错误。

7.(2014临沂质检)《欧洲家庭史》记载,在19世纪的西欧,"父母—子女组合,看起来已是主要的家庭组群。

但是当各自走出家外谋生后,所有孩子就离开父母的家。

"同时,"曾是普遍现象的生产性家庭单位现今成为例外了","没有生产职能的家庭便成为一种众多的现象"。

这反映了()A.工业革命引起家庭职能变化B.资本主义手工工场日益增多C.海外殖民活动加剧人口流动D.西欧封建生产方式逐步解体解析:选A 根据材料信息"生产性家庭单位现今成为例外",可知工业革命引起家庭职能发生变化。

8.(2014滨州模拟)下图是英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指数变化(1500~1900年)示意图,图中体现出英国在两次工业革命中的特点是()A.英国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逐渐提高B.后者比前者产生的经济推动力更大C.英国工业发展速度均高于世界其他国家D.两次工业革命使英国成为"世界工厂"解析:选B 从图片曲线趋势来看,1500~1600年、1700~1750年保持平衡,故A不正确;图片反映的是英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指数变化,并没有与世界比较,故C不正确;第一次工业革命,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但到第二次工业革命时,英国逐渐落后,失去"世界工厂"地位,故D不正确。

从图片可以看出19世纪末英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增长速度高于18世纪,故B正确。

9.(2014临沂质检)下列哪一项不属于1800年至1900年间工业化国家的人口变化趋势()A.城市人口大量增加B.人口出生率提高C.大批移民流向西欧D.婴儿死亡率降低解析:选C 工业革命促进生产力发展和城市化进程,故A、B、D三项是工业化国家人口变化趋势,工业革命前后,西欧国家大量海外殖民,故C项不符合史实。

10.(2014郴州高三质检)19世纪最后30年里,股份公司得到广泛发展,这一"发展"在很大程度上适应了()A.垄断资产阶级榨取超额利润的要求B.新兴工业扩大规模的要求C.帝国主义进行扩张的要求D.后起国家重新瓜分世界的要求解析:选B 本题可以采用排除法,垄断资产阶级、帝国主义、瓜分世界是发生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故A、C、D不正确。

11.右表中石油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内燃机的发明使用B.电力的广泛应用C."万能蒸汽机"的推广D.航天工业的发展时间产量 1870年 80万吨 1900年约2 000万吨解析:选A 从表格信息看,石油产量从1870年到1900年有了巨大的提高,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内燃机的发明使用,有了内燃机,人们发明了汽车和飞机,导致石油使用量大增,故选A项。

12.下表是"1870~1900年世界贸易指数和贸易总额",这一时期的世界贸易获得巨大发展是因为()年代世界贸易指数(以1913年为100) 贸易总额(单位:10亿法郎) 1870年 24 45.5 1880年 36 68.8 1890年 49 94.2 1900年 68 118.2 A.工业的发展和世界市场的扩大B.代议制在世界上确立了统治地位C.英国"世界工厂"地位的确立D.跨国公司的发展解析:选A 表中数字表明,1870~1900年世界贸易总额增加了约1.6倍,此时正处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故选A;代议制在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确立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的政治前提,排除B;英国"世界工厂"地位确立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排除C;跨国公司推动世界贸易的发展主要是在20世纪90年代后,排除D。

二、非选择题(第13题16分,第14题24分,共40分)13.(2014青岛模拟)中共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提出"我们一定要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建设生态文明,需借鉴历史经验教训。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工业化时期,英国城市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极其恶劣的居住环境,不容忽视的大气污染,日益严峻的河流污染,这些对英国社会造成持久而深远的危害。

城市环境问题的产生,除了受工业化时期的技术制约以外,还与当时人们对环境污染的漠视态度以及"自由放任"的工业化模式有关。

——刘金源《工业化时期英国城市环境问题及其成因》材料二1848年英国颁布了《公共卫生法》,1878年通过了《公共卫生条例》,至此英国基本上建立起了完整的水资源污染防治的法律体系。

工人阶级提出了改善自己生活条件的要求,并将此作为自己的基本权利。

值得注意的是,在工人阶级的这些要求中,实际上也包括着,改善公共卫生条件,消除环境污染等内容......。

英国公共卫生体系的创立者查德威克,在1842年发表了调查报告《英国劳动人口卫生状况》,用大量事实说明了环境污染造成的疾病流行,并提出了一系列对策。

他们锲而不舍的努力,换来了环境的改善,使人们重新获得享有良好环境的权利。

——李宏图《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环境污染和治理》材料三下图显示了工业化以来世界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

注:从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末,是工业化初期阶段;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中期,是工业化起飞阶段;从20世纪中期到20世纪末,是以高技术产业为主的后工业化阶段;20世纪末至今,是信息化阶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