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自学考试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本科段)复习资料现代管理学(刘熙瑞主编)课程代码:00107 [2007年版]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一、名词解释1.管理:是在社会活动中,一定的人或组织依据所拥有的权力,通过一系列的职能活动,对人力、物力、财力及其他资源进行协调或处理,以达到预期目标的活动过程。
2.管理学:是专门研究管理活动及其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
3.现代管理学:是在总结管理发展历史经验和借鉴传统管理理论的基础上综合运用现代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所提供的理论和方法,研究现代条件下进行的各种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学问。
学习现代管理学的5个具体方法4.比较研究法:是通过对不同管理理论或管理方法异同点的研究,总结优劣以借鉴或归纳出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管理规律的方法。
5.定量分析法:是运用自然科学知识,把握管理活动与管理现象内在的数量关系,寻求其规律的方法。
6.历史研究法:是对前人的管理实践、管理思想和管理理论予以总结概括,从中找出带有规律性的东西,实现古为今用的方法。
7.案例研究法:是通过对现实中发生的典型管理事例进行整理并展开系统分析,从中把握不同情况下处理问题的不同手段,以达到掌握管理原理,提高管理技能的方法。
8.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把现成的管理理论与管理方法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检验这些理论与方法的正确性与可行性,并在实践中不断概括总结新的理论与方法。
二、填空1.管理的历史发展:管理与人类社会同时产生,而不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管理是一种与人类文明共存的社会现象。
2.现代管理的划分: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
3.在资本主义以前,管理最为基本的形式是国家管理。
4.一个乐队要有乐队的指挥,马克思的这段论述强调的是管理起源于人类的共同劳动。
5.现代管理学的特征:变革性、开放性、严密性、实用性。
三、简答1.史前人类社会管理的特点:(1)习惯化的管理方式(2)原始民主的管理制度(3)简单的管理机构(4)人格化的管理权力(5)单一的公共事务管理2.资本主义社会(近代社会)的管理特征:(1)科学管理(2)分权管理(3)法制管理(4)经济管理成为管理的重点3.现代管理的基本特征:(1)系统化管理(2)民主化管理(3)科学化管理(4)法治化管理(5)以人为本(6)追求效率4.管理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1)管理是维系人类正常社会生活的条件(2)管理是社会资源有效配置的手段(3)管理是社会生产力实现的基础(4)管理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保证,还能创造出新的生产力5.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区别是:(1)管理宗旨不同(2)管理主体不同(3)管理依据不同(4)管理对象不同(5)管理过程不同6.管理学的学科特征:(1)管理学是一门理论性与应用性相统一的学科(2)管理学是一门定性和定量相统一的学科(3)管理学是一门软科学(4)管理学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5)管理学是一门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相统一的学科7.管理学的研究对象:(1)是研究生产力方面的问题(2)是研究生产关系方面的问题(3)是研究上层建筑方面的问题8.现代管理学的研究内容:(1)关于管理、管理学和现代管理学的基本问题(2)关于管理职能的基本问题(3)关于管理方法与技术的基本问题第二章管理思想的产生和发展一、名词解释1.行为科学:是指运用心理学、社会学理论和方法,从人的工作动机、情绪、行为与之间的关系出发,探索影响劳动生产率因素的科学。
2.红海战略:是指竞争的结果,是传统的竞争战略,是一种“血腥”的、你死我活的战略。
二、填空1.《孙子兵法》在阐述用兵策略时提出:“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这反映出中国古代朴素的系统管理思想。
2.小詹姆斯·瓦特和马修·博尔顿(计划方面和成本核算)3.罗伯特·欧文:首次提出了关心人的哲学,他被誉为人事管理的先驱者“人际关系之父”。
4.查尔斯·巴贝奇:科学管理的先驱者5.安德鲁·尤尔:管理教育的先驱者6.丹尼尔·麦卡勒姆和亨利·普尔:麦卡勒姆实行明确的分工负责制。
(组织图)7.泰勒在1911年发表其代表著作《科学管理原理》,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8.泰勒主张“差别计件工资制”9.法约尔分析的管理的五项职能:计划、组织(人力和物力)、指挥、协调、控制10.早期行为科学又称人际关系论,1949年正式将人际关系论定义为行为科学。
11.早期行为科学的代表人物是梅奥。
12.管理过程学派的理论基础是一般管理理论。
13.Z理论的前提问题是:怎样使人们的努力彼此协调起来产生最高的效率。
三、简答1.中国古代朴素的系统管理思想表现在:(1)长城有一个多层级的管理系统,命令自上而下层层下达(2)都江堰各部分不仅能够独立发挥作用,而且可以互相结合,发挥整体功能(3)《孙子兵法》强调要了解敌我双方的情况,要分析客观规律,从整体上把握战争局势才能克敌制胜2.世界其他民族古代的管理思想:(1) 最能说明古代人类生产组织和生产管理思想的实例,首推埃及人于公元前27世纪修建的胡夫金字塔。
(2)古代生产管理思想,还可以从15世纪和16世纪时威尼斯造船厂的管理中体现出来。
(3)古希腊也留下了宝贵的生产管理思想。
一个从事高度专业化工作的人一定能工作得最好。
3.教会管理思想:罗马天主教会也许是西方文明史上最持久而有效的正式组织。
它之所以能历久而不衰,除了其追求的目标具有诱人的魅力外,其组织之严密,管理技术之高超,无疑也是重要原因。
4. 亚当·斯密对管理理论的贡献是:亚当·斯密在1776年出版的《国富论》一书中,对管理问题进行了探讨,以制针业为例说明了劳动分工给制造业带来的变化。
5.亚当·斯密认为劳动分工之所以能提高生产效率的原因:(1)技巧(2)节约一个工作转到另一工作而损失的时间(3)机械的发明6.泰勒科学管理理论的内容:(1)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2)为了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必须为工作挑选第一流的工人(3)为了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必须实现标准化(4)在制定标准定额基础上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5)设置计划层、实行职能制(6)对组织机构的管理控制实行例外原则(7)为实现科学管理应开展一场“心理革命”7.一般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1)区分了经营与管理的概念并论述了人员能力的相对重要性(2)概括并分析了管理的五项职能:即计划、组织、指挥、协调与控制(3)阐述了管理教育和建立管理理论的必要性(4)提出了管理中具有普遍意义的十四项原则8.早期行为科学理论的内容:(1)企业职工都是“社会人”,是复杂的社会系统的成员(2)劳动生产效率主要取决于职工的工作态度及其人际关系状况(3)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9.后期行为科学理论的内容:(1)有关人的需要、动机、行为方面的理论(2)有关人的特性方面的理论(3)有关领导行为方面的理论10.系统管理学派的基本观点是:(1)把管理组织视作一个开放系统 (2)对组织的运行进行了系统分析第三章决策一、名词解释1.决策:是指管理者根据对客观规律的认识,为一定的管理行为确定管理目标,制定并选择管理方案的过程2.预测: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未来发展的性质、状态及变化趋势所作的估计和测算。
3.决策模式:是指决策者在决策过程中有规律的或反复出现的决策活动形式。
二、填空1.决策的类型:A 根据决策目标所涉及的规模和影响程度不同分为:(1)战略决策 (2)战术决策B 根据决策内容的具体情况不同分为:(1)程序化决策 (2)非程序化决策C 根据决策所处的时期不同分为:(1)平时决策 (2)危机决策D 根据决策所要解决的问题不同分为:(1)初始决策 (2)追踪决策E 根据决策所具有的条件和可靠程度不同分为:(1)确定型决策(2)非确定型决策 (3)风险型决策2.决策理论学派的产生:是由社会系统学派发展而来的。
3.决策体制的构成:决策中枢系统(核心)、决策咨询系统、决策信息系统(神经系统)。
三、简答1.决策的地位:(1)人类的活动总是伴随着决策的过程。
(1)决策的正确与否往往关系到一个组织的前途和命运。
2.决策与预测的关系:(1)预测是为决策服务的。
(2)预测贯穿于决策的全过程。
(3)预测侧重于对客观事物的科学分析,决策侧重于对有利时机和目标的科学选择。
3.决策理论学派的主要观点是:(1)强调了决策在管理中的重要性。
(2)分析了组织在决策中的作用。
(3)阐述了决策过程。
(4)提出了决策的准则。
(5)归纳了决策的类型。
(6)研究了信息对决策的影响。
4.有较大影响的几种决策模式是:(1)理性决策模式。
希望决策成为科学和理性的行为。
(2)渐进决策模式。
决策过程是一个按部就班的过程。
(3)集团决策模式。
竞争着的集团之间所出现的某种均势。
(4)精英决策模式。
杰出人物决策模式。
5.理性决策模式的主要内容是:(1)提出了“最优决策准则”。
(2)设计了严格的决策程序。
(3)要求决策运用科学方法。
(4)把决策过程看成是一个理性分析的过程6.渐进决策模式的内容的:(1)决策过程是一个按部就班的过程(2)决策方案是在原有决策的基础上所做的修改7.集团决策模式的内容:(1)集团的互动是公共决策的核心内容(2)决策方案是各个集团相互斗争、相互妥协的结果(3)各个集团占有的资源不同,对决策的影响力不同8.决策的程序是:(1)发现问题(察觉问题、界定问题、陈述问题)(2)确立目标(3)拟订方案(4)选择方案9.决策的规则有:(1)全体一致规则(2)多数裁定规则(3)简单多数规则(4)绝对多数规则第四章组织一、名词解释1.组织:一是作为名词,是指为实现特定目标,依据一定的权力与责任、权利与义务关系,按照分工与合作规则而构成的人的群体——机构体系;二是作为动词,也是作为管理的一项职能,组织是指设计、构建上述机构体系的活动。
2.正式组织:是按照一定的程序设立,具有明确的组织目标、机构与职位体系和规章制度的组织。
3.非正式组织:是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基于兴趣、爱好、情感等因素自发形成的组织。
4.直线制:由最高主管到基层工作人员自上而下建立垂直的领导关系,不设职能机构,形同直线5.职能制:在组织内部除设置层级管理机构外,还按管理职能高若干职能机构6.直线职能制:将直线制和职能制融为一体。
7.矩阵制:专门小组的横向关系和原来的纵向关系,组成了一个矩阵8.多维制:是系统理论在管理组织中的具体应用二、填空1.中国共产党及各民主党派、各级人民政府、各类企业及各类事业单位都属于正式组织。
2.管理学对非正式组织的研究起源于霍桑实验。
3.马克斯·韦伯被誉为“组织理论之父”。
4.组织权威的类型:传统权威、超凡权威、合理—合法权威。